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时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必修二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22年6月5日0时23分,神舟十四号发射升空。
在航天员进入太空时,自身体内以及体外的微生物难免被携带进入太空。
在太空辐射、微重力的作用下,太空环境中细菌的耐药性会增加。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不慎感染细菌疾病,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可能会变差。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无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
B.太空中辐射等作用导致细菌基因突变,耐药性增加
C.抗生素只对细菌起作用,对真菌、病毒以及人体细胞无害
D.航天员们返回地球后,应对个人物品采取严格的消毒或灭菌流程
2、科学家通过对氧气传感机制的研究发现,当人体细胞处于氧气供应不足状态时,会合成肽链HIF-1α,并与另一条肽链HIF-1β组装为蛋白质HIF-1,HIF-1诱导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促进人体产生更多的新生血管和红细胞,以携带更多的氧气供应组织细胞:当氧气供应充足时,部分HF-1被降解,EPO数量降低。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原地区的居民体内合成较多的EPO,以产生大量的新生血管和红细胞
B.氧气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NADPH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C.慢性肾衰竭患者通常会因EPO减少而严重贫血
D.EPO含量对氧气浓度变化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蜜蜂采蜜时,口器伸入鼠尾草的花筒中,头部推动鼠尾草“丁”字形雄蕊,花粉落在头部(如图所示)。
鼠尾草雄蕊先成熟,蜜蜂采蜜后飞出时,不会导致同一朵花的雌蕊受粉。
等到雄蕊凋谢后雌蕊成熟,其他蜜蜂再来采蜜时,雌蕊的柱头恰好能接触到蜜蜂头部,巧妙地接受了其他花的花粉而受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取食花蜜的细长口器是适应环境产生的定向变异
B.“丁”字形雄蕊结构是鼠尾草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雌雄花蕊成熟时间不同不利于基因多样性的形成
D.鼠尾草与蜜蜂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4、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
下列与适应
及其形成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A.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过早死亡,不能留下后代
C.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D.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研究表明某些肿瘤细胞中MDR 基因高度表达后,会使这些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性增强。
MDR基因表达产物是P-糖蛋白(P-gp转运蛋白),该蛋白有ATP依赖性跨膜转运活性,可将药物转运至细胞外,使细胞获得耐药性。
在P-gp转运蛋白低水平表达的癌细胞内,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明显升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gp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方式属于主动转运
B.P-gp转运蛋白可将某些化疗药物转运出癌细胞
C.化疗药物可提高MDR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比例
D.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6、变异的有利和不利是相对的,有时对生物自身不利的变异却因利于人类所需而被人工选择保留下来,下列叙述中与此不符的是()
A.小麦穗即使成熟后也不会自动脱落
B.大豆的豆荚会随着成熟期的到来依次爆裂
C.偶然发生的基因突变使兔子皮毛通身白色
D.偶然发生的基因突变使安康羊出现短腿性状
7、抗菌药物在人类和动物中的过量和不正确使用,导致越来越多病原体的耐药性不断增强。
某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抗生素的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出现的根本原因
B.细菌的耐药率与抗生素使用量之间存在负相关
C.从2017~2020年某种细菌的基因库一直在变化
D.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可以避免细菌耐药性的出现
8、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观点的是()
A.生活在地穴中的盲螈,因为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不断的伸长所致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由于缺少草而吃树叶的长颈鹿的脖子会越来越长
9、某位园艺工作者在栽培开黄花的兰花品种时,偶然发现一株开白花的兰花植株,他意识到这种花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想大规模地培育该植株。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利用X射线诱变产生大量的白花植株
B.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该变异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C.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兰花的生存
D.若白花性状是基因突变引发的,通过杂交实验无法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10、阳光中的紫外线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不足会影响婴幼儿发育,降低免疫力;过度的紫外线照射会导致皮肤癌变、叶酸降解(叶酸缺乏使生殖能力下降)。
紫外线照射引起皮肤黑色素增多,黑色素对紫外线有阻挡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紫外线强的赤道地区,深肤色人群比浅肤色人群生存、生殖能力更强
B.紫外线弱的高纬度地区,浅肤色人群比深肤色人群有更好的适应性
C.人类肤色出现差异是长期进化过程中环境因素定向选择的结果
D.赤道地区肤色浅的人群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使其适应性降低
11、枯叶蝶在停息时,它的翅很像一片枯叶,这是枯叶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同枯叶蝶一样,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下列关于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分析正确的是()A.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C.枯叶蝶的这种性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适应具有普遍性,且是绝对的、完全适应的
12、我国科研团队发现西藏温泉蛇能在高寒的青藏高原生存,在抵御低温、缺氧、强紫外线辐射极端生存环境方面,有着特殊能力;温泉蛇中EPAS1 基因发生突变,减弱了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达能力,进而导致温泉蛇血红蛋白浓度处于较低水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西藏温泉蛇可能具有高效的温度感知系统,能够对温暖环境作出快速应答
B.紫外线照射导致西藏温泉蛇出现更多变异,从而适应强紫外线辐射环境
C.温泉蛇血红蛋白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与其适应高海拔低氧条件有关
D.保护好西藏当地的地热资源有利于保护温泉蛇
13、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A 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自然选择具有定向性
B.A→B 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
C.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D.B→C 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14、某严格闭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A/a和B/b)决定,只有当A和B基因都存在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不考虑新的突变与互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严格闭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选择中总是处于劣势或被淘汰
B.由于其为严格闭花授粉,所以自然状态下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bb
C.若人工让自然状态下的开白花的植株相互杂交,子一代均为白花
D.若人工让自然状态下的开红花的植株相互杂交,子一代均为红花
15、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诱因是β-淀粉样蛋白在脑实质细胞间隙的沉积,β-淀粉样蛋白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它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经β-和γ-分泌酶的蛋白水解作用而产生的多肽。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普遍存在于人体细胞中
B.人正常脑组织液中检测不出β-淀粉样蛋白
C.β-淀粉样蛋白的分泌离不开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D.细胞以胞吐方式分泌β-淀粉样蛋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6、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不断发生耐药性变异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17、粘委陵菜是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据其生活环境分为三种类型:沿海生态型、中纬度生态型、高山生态型(图1)。
将不同生态型的粘委陵菜种植到不同的海拔高度,测量植株高度,结果如图2。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海拔处不同生态型的粘委陵菜表现出的株高差异反映了遗传差异
B.一种类型的粘委陵菜在不同海拔处的差异反映了环境的影响
C.粘委陵菜株高是由遗传物质和海拔高度共同决定的
D.中纬度生态型粘委陵菜最适应环境,沿海生态型粘委陵菜不适应环境
18、长期使用杀虫剂,昆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
下列生理过程不能说明与此过程相关的是()
A.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杀虫剂对昆虫进行了选择
C.抗药性基因的遗传D.昆虫主动向抵抗杀虫剂的方向进化
19、为探究非洲象是否会在旱季因争夺水源导致其他食草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记录其他9 种食草动物在水塘内有无象群时在水塘内逗留的时间(单位:min);若存在象群时,其他食草动物在水塘内逗留的时间缩短,则视为其受象群干扰而饮水受阻,或将引起种群密度降低。
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推论中最合理的是()
A.象群对食肉动物的威慑可能为其他食草动物营造了暂时安全的环境
B.象群规模与其他食草动物在水塘内逗留的时间呈线性关系
C.对象群的警戒使食草动物在水塘内躲避的时间延长
D.象群的存在使上述9 种食草动物饮水受阻
20、某地区存在着桦尺蠖的两种类型,下表为该地区工业化前后这两种类型的数量比,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工业化前工业化后
浅色型黑色型浅色型黑色型
95% 5% 5% 95%
C.自然选择的结果D.定向变异的结果
2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前提
B.自然选择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C.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被保存,并得到积累
D.只要个体之间存在着变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
22、同物种的个体在形态特征上常有些差异,而形态有差异的个体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上也会有些不同。
如图为某地三种不同植物的叶面积与个体数目的关系图,若此地遭遇干旱,则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A.乙物种比甲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B.甲物种比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
C.丙物种比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D.甲物种和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相同
23、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
C.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
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
24、工蜂自己不能繁殖后代,但帮助照顾蜂后的后代。
基于此生物学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完全的利他行为
B.有利于直接增加工蜂个体的适合度
C.工蜂和蜂后间的亲缘关系是产生此现象的必要条件
D.工蜂个体可以用服务换取王浆
25、据报道,国内某女大学生感染了超级细菌——MRSA,该细菌对多种抗生素都毫无反应,
患者经医院抢救21天,最终脱离危险。
关于MRSA的叙述正确的是()
A.MRSA与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染色体
B.MRSA接触到了抗生素后,通过基因突变产生了抗药性
C.MRSA也含有细胞壁,但成分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不同
D.加大抗生素的使用剂量是治疗MRSA患者的有效途径
二、解答题:
26、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
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素的抗性越来越强。
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差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不适者被淘汰;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_________。
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_____,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__实现的。
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状逐代积累并加强。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___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27、达尔文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的喙在形态和大小上存在差异,并且观察到它们分别取食不同类型的食物(见下表)。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喙形态、大小凿状尖而长粗而尖细而长
取食类型取食果实取食仙人掌取食种子取食昆虫
(1)根据表格内容,可推测:喙的形态或大小的改变与_______有关。
(2)达尔文认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地雀的进化表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存在着_____现象,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具有_____作用。
在_______中,通过激烈的_____,适者_____、不适者被_____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3)经过漫长年代的进化,_______(填“有利变异”或“不利变异”)被逐渐积累保存,原来的物种由此变为新物种。
因此可以说,生物进化是_______的结果。
28、某昆虫(性别决定为XY型)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有同学将一只长翅雄性昆虫与一只残翅雌性昆虫杂交,子代均为长翅。
(不考虑该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
(1)该同学据此得出结论,控制该昆虫长翅与残翅的基因不可能位于细胞质中,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继续分析该实验可知,该昆虫的长翅对残翅为_____性,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判断该基因的染色体位置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正常环境中该昆虫残翅比较少见,但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该昆虫残翅较常见,原
因是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残翅个体在适应环境方面占_____(填“优势”或“劣势”),说明不同环境中__________的方向可能不同。
29、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1)目前全球已有188种杂草中的324个生物类型对19类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所谓“生物类型”是指___________。
A.品种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遗传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2)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数量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A.气候变化B.化肥的使用C.耕作措施变化D.除草剂的使用
(3)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
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
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
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
(4)相对于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来说,对除草剂敏感的为敏感性生物类型,那么在原来没有除草剂使用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抗药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与敏感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
A.无敏感性个体B抗药性个体多于敏感性个体
C.无抗药性个体D.敏感性个体多于抗药性个体
(5)抗药性杂草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
下述几种策略中,可有效延缓抗药性杂草发生的是___________。
A.机械除草B.不同类型除草剂交替使用
C.人工除草D.提高除草剂使用频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B
3、 D
4、B
5、 D
6、 B
7、 C
8、 C
9、B 10、D
11、A 12、B 13、C 14、D 15、B
16、C 17、D 18、D 19、A 20、C
21、D 22、B 23、C 24、C 25、C
二、解答题:
26、【答案】(1) 适者生存选择作用生存斗争变异自然选择(2)有利【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差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适者生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状逐代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27、【答案】(1)取食类型(2) 变异选择生存斗争竞争生存淘汰(3) 有利变异自然选择
【详解】(1)据表中信息可见:喙的形态或大小的改变与取食类型有关。
(2)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他认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的原始祖先在喙形态和大小发生了变异,由于环境的改变,对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具有选择作用,导致激烈的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获胜,得以繁殖生存,不适者则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
环境对的确喙形态和大小起到了选择作用。
(3)生物在生存斗争中,经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经过漫长年代的进化,有利变异逐渐被积累保存,原来的物种由此演变为新的物质。
因此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8、【答案】(1)子代翅型性状不与母本相同(或若基因位于细胞质,则子代应均为残翅,与实验结果不符)
(2) 显常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则子代雌性都为长翅,雄性都为残翅,与实验结果不符,所以位于常染色体上
(3) 优势自然选择
【解析】一只长翅雄性昆虫与一只残翅雌性昆虫杂交,子代均为长翅,说明长翅为显性性状。
(1)将一只长翅雄性昆虫与一只残翅雌性昆虫杂交,子代均为长翅。
若基因位于细胞质,则子代应均为残翅(与母本相同),但与实验结果不符,所以控制该昆虫长翅与残翅的基因不
可能位于细胞质。
(2)长翅雄性昆虫与残翅雌性昆虫杂交,子代均为长翅,说明该昆虫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
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长翅雄性昆虫与残翅雌性的基因型分别为X A Y、X a X a,则子代雌性(X A X a)都为长翅,雄性(X a Y)都为残翅,与实验结果不符,所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在正常环境中该昆虫残翅比较少见,但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该昆虫残翅较常见,是因为正常环境残翅捕食,避害和繁殖都处于劣势,面对海岛风较大,残翅较有优势,这是不同环境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29、【答案】C D B D ABC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由题中信息可知,不同的生物类型只能是基因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C正确;(2)由于除草剂的选择作用,使杂草的抗除草剂基因频率增加,从而使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数量增加,D正确;
(3)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
(4)在没有使用过除草剂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数量也存在,只不过数量相对较少,D正确。
(5)AB、机械除草、人工除草不会对杂草的抗药性进行选择,可以维持抗药性杂草处于较少的状态,AB正确;
C、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除草剂可以用不同的除草剂杀死同一种杂草,避免对杂草的单一选择,可有效延缓抗药性杂草发生,C正确;
D、提高除草剂使用频率会加快抗药性杂草的筛选,D错误。
故选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