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修改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什么是“铭记”?——拆字法理解:把名字刻在金属上,表示记得牢,记得深刻。
4、看图,这部分写了什么?板书:永远铭记
1、学生认真听录音朗读。
主要人物有孟郊、母亲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边读便思考。
3、图上是母亲在缝补衣裳。
(1)个别读
(2)指名读生字“补”、“针”
“衣”字旁是两点。
1、齐读《游子吟》
10’
四、教学生字
1、复习巩固生字:抽读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根”“报”
2、生描红,临写。
1、师指导书写,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9、母亲的恩情
深夜缝补
清早送别
永远铭记
2、通过三幅图,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诵读《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
学生接——孝与亲,所当执。
2’
核心过程
活动一:
导入课题
1、9岁的黄香就懂得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恩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报答母亲恩情的,题目是——母亲的恩情(结合板书),齐读课题。
(3)用“忙着”说话。
(4)指名配音读,齐读。
(1)看图说话
(3)辨析“根”“跟”
学生读课文。
(1)学生看图说说。
(2)初步了解反问句,明白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书空生字“报”
(3)自主学习“迟”“寸”“永”。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做小老师读,这2个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针脚:看图理解,结合补充古代民间风俗。
提醒:“迟”的走字底要长一点,托住“尺”。“永”的第三笔是“横撇”。“寸”本身就是部首。
活动三:诗文结合,再读课文
1.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深夜缝补衣裳,清晨村外送别,孟郊看到阳光照耀下的小草生机勃勃,想到母亲的恩情要永远铭记在心。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3、出示图片,小朋友看到图上是谁,在做什么?课文中的哪个小节写的是这个内容?
4、出示第一小节
刚才小朋友读得都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个别读。
5、这一小节中有两个生字,都读准了。出示生字卡片:
“补”、“针”
开火车读生字。谁能提醒大家“补”字要注意什么?
6、来读读这句话两种解释,你认为选哪个比较合适?为什么?
出示图文:引读:孟郊抚摸着……,注视着……,心里想……
2、是呀,孟郊深深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你能看图说说孟郊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吗?生交流。
3、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孟郊抚摸着……太阳的恩情啊!”
4、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能换一个说法吗?
5、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
2、小朋友很聪明,发现了一个生字“根”。
3、这个“根”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跟”字很像,你能辨别出来吗?出示“根”“跟”,做手势示意。
看看跟老师的一样吗?做对的小朋友为自己鼓鼓掌。
4、出示送别图:刚才一幅图是“深夜缝补”,你觉得这幅图用哪个词表示比较好呢?结合板书:清早送别
第三自然段
1、过渡:孟郊和他的母亲在村外依依不舍。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母亲的恩情
教时
第一课时
日期
3月13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古诗《游子吟》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5个字只识不写,重点理解词语“抚摸”“沐浴”,学会用“忙着”造句。
3、通过三幅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
重点
与
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古诗《游子吟》
7、再读句子,能用“忙着”说一句话吗?比如:蜜蜂忙活着在花丛中采蜜。
8、把生字送进课文中还会读吗?指名读,齐读。
9、看图、对照第一小节,想一想这段话讲的是什么?
母亲深夜缝补衣裳。
板书:深夜缝补
第二自然段
过渡: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了村外。出示图片,孟郊的母亲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1、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郊儿,你……”。出示第二小节内容,齐读第二小节。
结合出示词语:抚摸、注视、沐浴、报答、慈爱、光辉
“抚摸”动作演示理解;“沐浴”由本义到引申义
6、生字“报”,谁来做小老师,教教大家右边的笔顺。书空。
第四自然段
1、出示古诗和第四小节,读一读
2、这段话有3个生字“迟”“寸”“永”,出示:你自己会用前面的方法学习这3个生字吗?
3、学习反馈:我会读—我会记—我会组词—我会造句。
2、题目中有一个生字,会读吗?教学生字“恩”,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1、学生读题目,学习生字。
2、交流记忆“恩”字的方法。
3、会用“恩”字组词。
恩情的恩就是感恩的恩报恩的恩。
20’
活动二:初读指导
1、我们一起听一听这个感人的故事吧,听放录音朗读,思考: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谁?
2、自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孟郊和母亲之间的什么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预设:A、冬天到了,蚂蚁忙着储藏食物过冬。
B、放学了,我忙着回家写作业。
预设: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
①根②跟
树()()从脚()一()绳子
预设: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沐浴:先看偏旁,跟水有关,引出本义“洗澡”,联系课文,结合简笔画,小草沐浴着阳光,太阳光照耀着小草,小草就像洗了一个日光浴,真舒服啊!
4、看图,这部分写了什么?板书:永远铭记
1、学生认真听录音朗读。
主要人物有孟郊、母亲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边读便思考。
3、图上是母亲在缝补衣裳。
(1)个别读
(2)指名读生字“补”、“针”
“衣”字旁是两点。
1、齐读《游子吟》
10’
四、教学生字
1、复习巩固生字:抽读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根”“报”
2、生描红,临写。
1、师指导书写,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9、母亲的恩情
深夜缝补
清早送别
永远铭记
2、通过三幅图,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诵读《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
学生接——孝与亲,所当执。
2’
核心过程
活动一:
导入课题
1、9岁的黄香就懂得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恩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报答母亲恩情的,题目是——母亲的恩情(结合板书),齐读课题。
(3)用“忙着”说话。
(4)指名配音读,齐读。
(1)看图说话
(3)辨析“根”“跟”
学生读课文。
(1)学生看图说说。
(2)初步了解反问句,明白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书空生字“报”
(3)自主学习“迟”“寸”“永”。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做小老师读,这2个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针脚:看图理解,结合补充古代民间风俗。
提醒:“迟”的走字底要长一点,托住“尺”。“永”的第三笔是“横撇”。“寸”本身就是部首。
活动三:诗文结合,再读课文
1.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深夜缝补衣裳,清晨村外送别,孟郊看到阳光照耀下的小草生机勃勃,想到母亲的恩情要永远铭记在心。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3、出示图片,小朋友看到图上是谁,在做什么?课文中的哪个小节写的是这个内容?
4、出示第一小节
刚才小朋友读得都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个别读。
5、这一小节中有两个生字,都读准了。出示生字卡片:
“补”、“针”
开火车读生字。谁能提醒大家“补”字要注意什么?
6、来读读这句话两种解释,你认为选哪个比较合适?为什么?
出示图文:引读:孟郊抚摸着……,注视着……,心里想……
2、是呀,孟郊深深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你能看图说说孟郊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吗?生交流。
3、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孟郊抚摸着……太阳的恩情啊!”
4、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能换一个说法吗?
5、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
2、小朋友很聪明,发现了一个生字“根”。
3、这个“根”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跟”字很像,你能辨别出来吗?出示“根”“跟”,做手势示意。
看看跟老师的一样吗?做对的小朋友为自己鼓鼓掌。
4、出示送别图:刚才一幅图是“深夜缝补”,你觉得这幅图用哪个词表示比较好呢?结合板书:清早送别
第三自然段
1、过渡:孟郊和他的母亲在村外依依不舍。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母亲的恩情
教时
第一课时
日期
3月13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古诗《游子吟》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5个字只识不写,重点理解词语“抚摸”“沐浴”,学会用“忙着”造句。
3、通过三幅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
重点
与
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古诗《游子吟》
7、再读句子,能用“忙着”说一句话吗?比如:蜜蜂忙活着在花丛中采蜜。
8、把生字送进课文中还会读吗?指名读,齐读。
9、看图、对照第一小节,想一想这段话讲的是什么?
母亲深夜缝补衣裳。
板书:深夜缝补
第二自然段
过渡: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了村外。出示图片,孟郊的母亲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1、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郊儿,你……”。出示第二小节内容,齐读第二小节。
结合出示词语:抚摸、注视、沐浴、报答、慈爱、光辉
“抚摸”动作演示理解;“沐浴”由本义到引申义
6、生字“报”,谁来做小老师,教教大家右边的笔顺。书空。
第四自然段
1、出示古诗和第四小节,读一读
2、这段话有3个生字“迟”“寸”“永”,出示:你自己会用前面的方法学习这3个生字吗?
3、学习反馈:我会读—我会记—我会组词—我会造句。
2、题目中有一个生字,会读吗?教学生字“恩”,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1、学生读题目,学习生字。
2、交流记忆“恩”字的方法。
3、会用“恩”字组词。
恩情的恩就是感恩的恩报恩的恩。
20’
活动二:初读指导
1、我们一起听一听这个感人的故事吧,听放录音朗读,思考: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谁?
2、自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孟郊和母亲之间的什么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预设:A、冬天到了,蚂蚁忙着储藏食物过冬。
B、放学了,我忙着回家写作业。
预设: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
①根②跟
树()()从脚()一()绳子
预设: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沐浴:先看偏旁,跟水有关,引出本义“洗澡”,联系课文,结合简笔画,小草沐浴着阳光,太阳光照耀着小草,小草就像洗了一个日光浴,真舒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