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一、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
以中医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
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等,其中植物为最主要的成分。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的颗粒,其主要优点有:
二、中国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患者倾向于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但传统的中药使用方法较繁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一些中药配方进行颗粒化处理,使用更方便快捷,已经成为了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方向。
据统计,2019年我国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02.59亿元,同比增长5.4%,预计2020年将达到533亿元。
从中药配方应用结构来看,2019年感冒用药与清热解毒用药领域占比最大,分别占比18.65%与11.13%,其次是儿科感冒用药、胃药(胃炎、溃疡)、心血管疾病用药,分别占比7.17%、6.54%与5.53%,其他领域占比50.98%。
日本是较早开始中药颗粒剂研究的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我国经典著作中的汤剂为中药复方颗粒,同时也做单味中药配方
颗粒。
虽然其在工艺及患者体验上具有较大优势,但在临床使用上却因缺乏辨证论治而在90年代发生“小柴胡汤事件”。
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在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研制及临床应用上发展迅速。
搜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外用的临床研究文献33篇和2篇实验研究文献,共35篇。
文献数量从2001年至今逐年上升,但总数较少
三、中国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据统计,2019年中药配方颗粒企业销售额前三企业分别是华润三九医药、山东步长制药与济川药业集团,销售额分别为28.99亿元、22.82亿元与19.06亿元,市场份额分别占比5.77%、4.54%与3.79%。
中国大陆中药企业在产品种类数目方面,整体上占有竞争优势,以生产中药配方颗粒为主,所生产的复方浓缩颗粒多外销。
6家首批试点企业拥有600余种中药配方颗粒产品,可基本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但存在产品同质化问题,缺乏可持续竞争新优势。
中国台湾、日本企业以生产复方浓缩颗粒为主。
四、我国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发展策略
1、确定归属性
建议中药配方颗粒的名称及制备工艺都应归入中药颗粒剂或单味药材提取物范畴,更符合定义规范,以便于质量管理。
2、规范统一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
中药的临床疗效取决于其中含有的有效成分,通过复方多成分的配伍形成中药组方,进行有效成分的合理组合利用。
因此,指标性成分是单味中药发挥作用的最主要的物质基础(尽管不能代表该单味药的全部有效成分),多数情况下,药材的指标成分即为有效成分,或是其中之一。
国家必须针对其进行有效成分的检测、鉴定,同时,制定相应规范和统一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以确保中药配方颗粒的有效成分的质量得到保证。
目前,我国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质量规范标准。
不但要进行行业统一标准,还需要对中药配方颗粒的源头药材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按中国药典或各省市自治区炮制规范加工炮制,并有据可循,确保临床疗效。
最后督促国家药品相关监管部门积极借鉴他国经验和相应法规,确立符合我国实际的监督管理体系和质量标准。
3、规范统一制备工艺
在制备工艺上形成统一化的标准,采用正确的制备工艺来确保有效成分的含量值,使生产出来的中药配方颗粒剂的质量得以保证。
4、稳定秩序,严格管理中药配方颗粒市场
为保证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国家对中药配方颗粒实施试点生产的模式。
2001年开始,全国有6家企业先后得到中药配方颗粒的国
家级试点生产资格,而诸如浙江、内蒙古、贵州、河南、江西、广东等地相继发布了省级试点。
截至目前,全国获得各类中药配方颗粒试点资质的企业超60家。
但这仍旧造成了一定的行业垄断,缺少了行业的良性竞争,不利于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