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对比阅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答案
(一) 【乙】蕃①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②。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③何不洒扫 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 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注】①蕃:即陈蕃,字仲举,东汉大臣。②芜 秽:杂乱不堪。③孺子:指年幼者。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 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 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 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在世间,应当以扫除 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只打扫一间房呢?”薛勤知道他 有整治天下的治国大志向,很为他惊奇。
(六)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 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 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
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四)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 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 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 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 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 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 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 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 “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 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 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 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 什么来帮助(我)?
(二) 【乙】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 而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 “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 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译文: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 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聚集,许多人都背着粮食, 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 是一齐起义,消灭了秦王朝。
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 向来 ) ②比至陈( 等到 ) ③使公即恒楚将( 率领 ) ④恒楚亡在泽中( 逃亡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 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 方所制。
4.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 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 ①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 ③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 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1.下面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吴广素爱人 我行我素 B.皆已失期 不期而遇 C.学万人敌 敌众我寡 D.梁与籍俱观 与时俱进 2.对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夺而杀尉(表承接,“然后”) B.尉果笞广(鞭打) C.梁以此奇籍(因为) D.虽吴中子弟(虽然)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不要说狂话,要被灭族 的。”项梁因此觉得项羽是个奇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会天大雨 ( 适逢 )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同“倡”,首 ) 发 C.援谓之曰 ( 告诉;对…说 ) D.确为烈士( 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 )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D ) A .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 B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C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无论魏晋 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朝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4.【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 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第一件事: 置书鱼腹 ; 第二件事: 篝火狐鸣 。 5.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既说明 秦王朝法律苛酷,也点明了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B.陈胜、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 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响应。 C.孟冀祝贺马援得胜还朝反被责备的原因是:孟冀坐在座位 上,对马援缺少应有的尊重。 D.文中马援将自己与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功劳少封赏多, 由此可看出他不居功自傲,非常谦虚。 6.【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 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 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 都有远大志向,都 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有为国献身的精神。
(五)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 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 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 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 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 “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 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 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 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 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3.乙段文字与甲段文字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 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 号召天下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 人的响应。 4.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 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甲段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的经过。 乙段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
(三)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攻陈, 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 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 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 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 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词 (1)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穿着 ) (2)尉果笞广( 用鞭子打 )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 ) (4)太守谓谁 ( 是 )
译文: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 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 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 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 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 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 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 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 “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 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 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 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整个郡 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于是项梁做了会稽 郡守,项籍为副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4、选文表现了陈涉和陈蕃的什么共同点? 他们都在青少年时代立下了远大的人生志向。 5、选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试 作分析。 甲文“佣者笑而应”,乙文“勤知其有清世 志,甚奇之”均属于侧面描写。前者为反衬, 后者为正衬,都突出了主人公非同凡响的远大 志向。 6、你由上文两人的经历得到什么启示? 人贵立志,志向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1.解词 (1)等死,死国可乎( 同样 ) (2)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网捕 ) (3)陈涉斩木为兵 ( 当作 )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于是,就 ) 2.译句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这件事),都 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天下人民像云一样聚拢,响应起义,担着 粮食像影子一样跟随着。
译文: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马援十二岁时父母 就去世了,年纪虽小却有大志,哥哥们都认为他很杰出。在 陇、汉之间转辗游牧,他常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 处困窘应当更加坚强,年老了应当更加气壮。” 起初,马援率军还乡,将要到达时,老朋友们大多到郊 外迎接慰问他,平陵人孟冀是个有名的有计谋之人,也在座 中向马援表示祝贺。马援对他说:“我指望你有什么好的建 议,你怎么反面和其它人说的一样?昔日伏波将军路博德开 辟了七郡国土,才封他几百户;现在我只有很小的功劳,却 享有了一个大县,功劳小赏赐却厚,怎么能长久啊?先生你 用什么良策来帮助我?”孟冀说:“我愚昧无知,没什么办 法。”马援说:“现在匈奴、乌桓还在北方边境上骚扰,我 想请求皇上允许我带兵击退他们。好男儿应当死在边远疆场, 用马皮裹尸还葬故土,怎么能够卧病在床死在妻儿手中?” 孟冀说:“真的是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就应当这样。”
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释:①籍:项羽的字。 ②项梁:项羽的叔
叔
译文: 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 放弃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感到很 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 剑术,一个人就可以抵挡,不值得学。要学习成千上 万人才能抵挡的本领(即兵法)。”于是项梁就传授 项籍军事学知识。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 思,又不肯完成学业。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 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位置我可 以取而代之!”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 (否则)就要灭族了!”项梁因此认为项籍不同凡俗。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能、勇气超过常 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畏惧他。
2.译句 (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于是冒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依从天下百姓的愿望。 (2)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 人,是太守。 3.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句说明起义军声势浩大,所向披靡,秦朝地方官闻 风丧胆,弃城而逃。第二句说明起义军得到各地人民群众的 热烈响应,证明陈胜起义前对形式所作的分析(天下苦秦久 矣、宜多应着)完全正确。 4.甲段中“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 作用?乙段中“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 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甲段为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乙段点明了主旨——与民同乐。
1、解释下句中加点的词。 ①苟富贵,无相忘( 同“勿”,不 ) 要 ②辍耕之垄上( 去、往 ) ③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 拜访 ) ④安事一室乎( 侍奉,引申为打扫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辍耕之垄上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 B.佣者笑而应曰 而庭宇芜秽 C.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河曲智叟亡以应 D.勤知其有清世志 安陵君其许寡人 3、解释下列句子:①苟富贵,无相忘。 如果我们谁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啊。 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大丈夫处在世间,应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 怎么能只打扫一间房呢?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 【乙】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 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 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 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 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一) 【乙】蕃①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②。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③何不洒扫 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 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注】①蕃:即陈蕃,字仲举,东汉大臣。②芜 秽:杂乱不堪。③孺子:指年幼者。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 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 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 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在世间,应当以扫除 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只打扫一间房呢?”薛勤知道他 有整治天下的治国大志向,很为他惊奇。
(六)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 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 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
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四)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 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 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 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 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 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 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 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 “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 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 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 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 什么来帮助(我)?
(二) 【乙】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 而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 “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 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译文: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 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聚集,许多人都背着粮食, 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 是一齐起义,消灭了秦王朝。
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 向来 ) ②比至陈( 等到 ) ③使公即恒楚将( 率领 ) ④恒楚亡在泽中( 逃亡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 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 方所制。
4.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 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 ①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 ③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 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1.下面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吴广素爱人 我行我素 B.皆已失期 不期而遇 C.学万人敌 敌众我寡 D.梁与籍俱观 与时俱进 2.对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夺而杀尉(表承接,“然后”) B.尉果笞广(鞭打) C.梁以此奇籍(因为) D.虽吴中子弟(虽然)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不要说狂话,要被灭族 的。”项梁因此觉得项羽是个奇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会天大雨 ( 适逢 )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同“倡”,首 ) 发 C.援谓之曰 ( 告诉;对…说 ) D.确为烈士( 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 )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D ) A .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 B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C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无论魏晋 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朝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4.【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 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第一件事: 置书鱼腹 ; 第二件事: 篝火狐鸣 。 5.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既说明 秦王朝法律苛酷,也点明了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B.陈胜、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 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响应。 C.孟冀祝贺马援得胜还朝反被责备的原因是:孟冀坐在座位 上,对马援缺少应有的尊重。 D.文中马援将自己与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功劳少封赏多, 由此可看出他不居功自傲,非常谦虚。 6.【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 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 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 都有远大志向,都 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有为国献身的精神。
(五)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 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 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 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 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 “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 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 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 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 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3.乙段文字与甲段文字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 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 号召天下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 人的响应。 4.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 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甲段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的经过。 乙段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
(三)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攻陈, 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 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 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 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 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词 (1)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穿着 ) (2)尉果笞广( 用鞭子打 )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 ) (4)太守谓谁 ( 是 )
译文: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 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 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 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 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 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 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 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 “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 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 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 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整个郡 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于是项梁做了会稽 郡守,项籍为副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4、选文表现了陈涉和陈蕃的什么共同点? 他们都在青少年时代立下了远大的人生志向。 5、选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试 作分析。 甲文“佣者笑而应”,乙文“勤知其有清世 志,甚奇之”均属于侧面描写。前者为反衬, 后者为正衬,都突出了主人公非同凡响的远大 志向。 6、你由上文两人的经历得到什么启示? 人贵立志,志向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1.解词 (1)等死,死国可乎( 同样 ) (2)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网捕 ) (3)陈涉斩木为兵 ( 当作 )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于是,就 ) 2.译句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这件事),都 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天下人民像云一样聚拢,响应起义,担着 粮食像影子一样跟随着。
译文: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马援十二岁时父母 就去世了,年纪虽小却有大志,哥哥们都认为他很杰出。在 陇、汉之间转辗游牧,他常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 处困窘应当更加坚强,年老了应当更加气壮。” 起初,马援率军还乡,将要到达时,老朋友们大多到郊 外迎接慰问他,平陵人孟冀是个有名的有计谋之人,也在座 中向马援表示祝贺。马援对他说:“我指望你有什么好的建 议,你怎么反面和其它人说的一样?昔日伏波将军路博德开 辟了七郡国土,才封他几百户;现在我只有很小的功劳,却 享有了一个大县,功劳小赏赐却厚,怎么能长久啊?先生你 用什么良策来帮助我?”孟冀说:“我愚昧无知,没什么办 法。”马援说:“现在匈奴、乌桓还在北方边境上骚扰,我 想请求皇上允许我带兵击退他们。好男儿应当死在边远疆场, 用马皮裹尸还葬故土,怎么能够卧病在床死在妻儿手中?” 孟冀说:“真的是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就应当这样。”
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释:①籍:项羽的字。 ②项梁:项羽的叔
叔
译文: 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 放弃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感到很 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 剑术,一个人就可以抵挡,不值得学。要学习成千上 万人才能抵挡的本领(即兵法)。”于是项梁就传授 项籍军事学知识。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 思,又不肯完成学业。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 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位置我可 以取而代之!”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 (否则)就要灭族了!”项梁因此认为项籍不同凡俗。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能、勇气超过常 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畏惧他。
2.译句 (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于是冒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依从天下百姓的愿望。 (2)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 人,是太守。 3.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句说明起义军声势浩大,所向披靡,秦朝地方官闻 风丧胆,弃城而逃。第二句说明起义军得到各地人民群众的 热烈响应,证明陈胜起义前对形式所作的分析(天下苦秦久 矣、宜多应着)完全正确。 4.甲段中“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 作用?乙段中“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 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甲段为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乙段点明了主旨——与民同乐。
1、解释下句中加点的词。 ①苟富贵,无相忘( 同“勿”,不 ) 要 ②辍耕之垄上( 去、往 ) ③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 拜访 ) ④安事一室乎( 侍奉,引申为打扫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辍耕之垄上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 B.佣者笑而应曰 而庭宇芜秽 C.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河曲智叟亡以应 D.勤知其有清世志 安陵君其许寡人 3、解释下列句子:①苟富贵,无相忘。 如果我们谁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啊。 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大丈夫处在世间,应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 怎么能只打扫一间房呢?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 【乙】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 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 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 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 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