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茶花品种统一命名一览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茶花品种统一命名一览表
1990年3月,中国花卉协会茶花分会于江苏无锡召开“ 中国山茶花命名学术研讨会” ,审议并统一命名了237个山茶花品种。
现列表并注释如下:
序号正名别名地区曾用名产地备注
0001 倚栏娇铜雀春深锦江春色(无锡)浙江平湖地方名种
0002 粉倚栏娇大乔浙江平湖倚栏娇芽变种
0003 红倚栏娇铜雀春深铁甲槟榔(景德镇) 浙江平湖倚栏娇芽变种
0004 花倚栏娇小乔浙江平湖倚栏娇芽变种
0005 大五宝(金华)、白凝红(湖南) 江苏、浙江传统名种
0006 粉嫦娥彩白镶边凝红(湖南)、灰牡丹(福建) 江苏、浙江嫦娥彩芽变种 0007 红嫦娥彩大五宝(金华)、凝红(湖南) 江苏、浙江嫦娥彩芽变种
0008 花嫦娥彩花凝红(湖南) 江苏、浙江嫦娥彩芽变种
0009 抓破脸挂线杨妃吐舌(湖南) 江苏、浙江古代名种
0010 赤丹六角大红(金华) 江苏、浙江传统名种
0011 粉丹鸳鸯凤冠(景德镇) 江苏、嫦娥彩浙江赤丹芽变种
0012 鸳鸯凤冠浙江金华粉丹芽变种
0013 花牡丹十月大红雪(山东) 浙江温州地方名种
0014 秋牡丹花早茶(温州) 浙江温州
0015 花脑辽宁丹东地方名种
0016 花脸辽宁丹东地方名种
0017 上海皇冠上海地方名种
0018 花鹤翎浙江温州
0019 五彩绣球福建
0020 五彩福建
0021 五宝观音十八笑(福建)、五色芙蓉福建
0022 粉五宝粉牡丹(福建) 福建
0023 白五宝福建
0024 红装素裹福建
0025 紫荣华福建
序号正名别名地区曾用名产地备注
0026 小叶红芙蓉红五宝(湖南)、芙蓉茶(上海) 安徽芽变种
0027 小叶芙蓉芙蓉茶安徽
0028 小叶粉芙蓉粉五宝(湖南) 安徽芽变种
0029 小叶花芙蓉花五宝(湖南)、玉芙蓉安徽芽变种
0030 赛芙蓉浙江嘉兴新品种
0031 花芙蓉浙江温州地方名种
0032 川芙蓉四川
0033 硬枝白芙蓉江苏、浙江
0034 硬枝粉芙蓉江苏、浙江芽变种
0035 绯爪芙蓉绯白芙蓉大吉祥(浙江)、喜洋洋(福建) 浙江金华
0036 玫红芙蓉浙江温州
0037 玉芙蓉玉蝴蝶(嘉兴) 浙江温州
0038 大花金心大红杯茶(湖南)、红碗茶(福建) 江苏、浙江
0039 亮叶金心江苏、浙江
0040 桂叶金心江苏、浙江
0041 圆叶金心江苏、浙江
0042 赛金光浙江杭州
0043 晨曦浙江杭州
0044 耐冬山东
0045 单瓣洋红四川
0046 长蕊金心江苏、浙江
0047 紫花金心紫红杯茶(湖南) 江苏、浙江
0048 美人茶江苏、浙江
0049 金盘荔枝古称鹤顶红圆叶富贵春(福建)、翻天印(重庆) 江苏、浙江 0050 小金盘荔枝长富贵春(福建) 江苏、浙江
0051 红海南宝珠上海鹤顶红上海地方名种
0052 白宝珠江苏、浙江
0053 洒金宝珠西神宝珠江苏无锡地方名种
0054 孩儿面四川
-------------------------------------------------------------------------------- 序号正名别名地区曾用名产地备注
0055 黄海南宝珠浙江杭州
0056 紫重楼铁壳紫袍(重庆)、红冠托绣球(景德镇) 四川
0057 海云红大红宝塔(
金华) 江苏、浙江
0058 石榴红星桃牡丹四川
0059 四面景江苏、浙江
0060 狮子笑江苏、浙江
0061 凤仙浙江温州地方名种
0062 海云霞赛阳红、大红莲江苏、浙江
0063 深桃宝珠
0064 肥鳌茶四川
0065 文瓣肥鳌茶四川
0066 花碧桃浙江金华地方名种
0067 粉玲珑粉东洋茶浙江
0068 玉玲珑白东洋茶浙江
0069 金丝玉蝶金丝蝴蝶浙江
0070 红荷花浙江
0071 醉杨妃四川古代名种
0072 何郎粉浙江
0073 丹芝白十样景(温州) 浙江杭州地方名种
0074 粉十样景浙江温州地方名种
0075 红十样景浙江
0076 淡妆西子羽衣西子淡妆(金华) 浙江
0077 小松子松子(温州、上海) 浙江
0078 大松子武松花、紫松花(温州) 浙江
0079 新松花松花片(上海)、红松花(福建) 浙江
0080 新红牡丹粉蝴蝶(温州、金华)、星桃牡丹(上海) 浙江 0081 赛洛阳浙江温州地方名种
0082 星桃牡丹探春(福建) 浙江
序号正名别名地区曾用名产地备注
0083 人面桃花浙江
0084 金奖牡丹金星牡丹(上海) 浙江
0085 白绵球浙江
0086 白狮子浙江
0087 五鹤捧球狮子头(福建)、五福登堂安徽
0088 五鹤捧珠徽州牡丹粉吉祥(福建) 安徽
0089 花露珍花蝴蝶福建地方名种
0090 红露珍福建
0091 花宝珠花槟榔(无锡) 浙江
0092 花槟榔浙江
0093 丽春八宝粉槟榔安徽地方名种
0094 红宝珠大红宝珠浙江
0095 绿珠球浙江温州地方名种
0096 黑艳红黑尔片四川
0097 贵妃醉酒浙江杭州地方名种
0098 紫蝴蝶浙江
0099 大叶蝴蝶浙江
0100 红蝴蝶浙江
0101 雪牡丹江苏常熟地方名种
0102 白牡丹福建
0103 洛神福建
0104 黑牡丹潮州牡丹福建
0105 九曲福建古代名种
0106 红佛鼎浙江金华
0107 花佛鼎夺锦(湖南) 浙江金华地方名种
0108 吉祥红提笼浙江温州
0109 赤冠杭州一号浙江杭州
0110 猩猩红浙江
序号正名别名地区曾用名产地备注
0111 大红球小洋(景德镇) 浙江
0112 早春大红球大红狮子球、七星球浙江早花品种 0113 七星牡丹浙江
0114 七心红浙江
0115 狮子球浙江
0116 紫魁浙江
0117 墨球浙江
0118 红绣球绣球红浙江
0119 绒球浙江
0120 绒团茶四川
0121 白叶紫袍四川
0122 葡萄红状元红浙江
0123 胜点雪花鹤翎(福建)、花蝴蝶(浙江) 江苏
0124 大朱砂浙江温州地方名种
0125 铁壳紫袍四川大朱砂(浙江) 四川
0126 鱼鳞甲四川
0127 革命旗敞盔天府牡丹四川什邡地方名种
0128 粉霞六角粉江苏、浙江
0129 点雪点水、点喜江苏、浙江
0130 西洋红红槟榔江苏
0131 西洋点雪胜点雪江苏
0132 上海点雪上海地方名种
0133 红六方四川
0134 狩衣十景牡丹(温州) 浙江杭州地方名种
0135 粉狩衣浙江杭州芽变种
0136 红狩衣浙江杭州芽变种
0137 紫翡翠浙江
0138 粉荷
四川
序号正名别名地区曾用名产地备注
0139 玉美人四川地方名种
0140 大白玉壶冰江苏、浙江古代名种
0141 无瑕玉江苏苏州地方名种
0142 雪塔白并子(湖南)、观音子(福建)、白玉片(重庆) 江苏、浙江古代名种
0143 成都胭脂鳞珠砂莲四川
0144 东方亮美人片(重庆) 浙江金华地方名种
0145 红喷砂喷朱砂(重庆)、咖啡喷砂(金华) 四川
0146 喷砂四川
0147 月光童子面上海地方名种
0148 十八学士小五宝(金华)、鸳鸯带(景德镇) 江苏、浙江古代名种
0149 红十八学士六角恨天高(福建)、小宫粉(景德镇) 江苏、浙江芽变种 0150 粉十八学士六角粉莲(重庆) 江苏、浙江芽变种
0151 三学士江苏、浙江古代名种
0152 粉三学士江苏、浙江芽变种
0153 红三学士江苏、浙江芽变种
0154 玉女红娇江苏连云港地方名种
0155 银粉牡丹江苏连云港地方名种
0156 苍梧幻景江苏连云港地方名种
0157 贵妃新装江苏连云港地方名种
0158 什锦牡丹江苏连云港地方名种
0159 胸阳丹雪江苏连云港地方名种
0160 七心球江苏、浙江
0161 小桃红宫粉雨春(金华) 江苏、浙江
0162 白宝塔水晶白(福建) 江苏、浙江
0163 西施茶西施淡妆银粉牡丹(连云港)、粉宝珠(丹东) 四川 0164 嫣红湖南
0165 尖叶鹤顶湖南
0166 永福大红福建
序号正名别名地区曾用名产地备注
0167 白天惠白天鹅福建
0168 早桃红四川
0169 乾隆牡丹福建
0170 玫瑰莲福建
0171 六角大红松阳红江苏、浙江
0172 大富贵福建
0173 五角玲珑福建
0174 红珠球葡萄红(浙江) 福建地方名种
0175 六角银红江苏、浙江
0176 金鱼叶椿江苏、浙江
0177 美国大红江苏、浙江
0178 绿宝珠福建
0179 九心茶福建
0180 六角白白六角(金华) 江苏、浙江
0181 白绣球福建
0182 洋红四川
0183 花洋红四川
0184 大和锦江苏无锡地方名种
0185 粉大和锦江苏无锡芽变种
0186 红大和锦江苏无锡芽变种
0187 岩根绞日本
0188 醉仙桃四川
0189 影多京牡丹江苏、浙江地方名种
0190 红影多江苏、浙江芽变种
0191 小玲珑江苏、浙江
0192 红台阁重台七星红(温州) 四川
0193 六角宝塔白雪山四川
0194 武十八五彩(福建)、玉城粉江苏、浙江序号正名别名地区曾用名产地备注 0195 彩霞福建
0196 紫金冠大凤仙(福建) 四川
0197 大红川牡丹四川
0198 柳叶白茶四川
0199 金叶七心红四川
0200 红阳四川
0201 鸡心茶四川
0202 寿星红四川
0203 十景亭台四川
0204 七心白四川
0205 小东方亮浙江金华地方名种
0206 紫媚红姣浙江金华地方名种
0207 红彩霞福建芽变种
0208 胭脂莲四川
0209 重庆红四川
0210 火花四川
0211 九心十八瓣四川
0212 花凤尾四川地方名种
0213 皱叶银红四川
0214 大红袍四川
0215 莲花红四川
0216 金顶大红江苏、浙江
0217 紫红莲
四川
0218 大娇藏金福建
0219 紫袍玉带四川
0220 青心白四川
0221 吊金钟四川
0222 紫七心四川
序号正名别名地区曾用名产地备注
0223 小白洋片玉香荷(金华) 四川
0224 怒春红四川
0225 何仙姑四川
0226 逸香福建地方名种
0227 白六方四川
0228 虎爪白玉牡丹江苏、浙江
0229 粉彩霞福建
0230 紫饼子湖南
0231 川牡丹茶四川
0232 金心玛瑙四川
0233 七心红玛瑙四川
0234 泥红湖南
0235 鸡冠茶四川
0236 螺旋粉台湾
0237 羞牡丹福建国之瑰宝金丝楠的艰辛采伐-----摘自位居美国《世界周刊》畅销书排行冠军、TW十大好书排行榜冠军之作—考古专著《风雪定陵》关于金丝楠木的描述。
据《风雪定陵》14页与138页介绍,最能象征十三陵建筑艺术与风格的长陵祾恩殿,是建成于宣德二年的辉煌建筑,历经500余年沧桑而无恙。
祾恩殿以6 0根金丝楠木大柱形成构架,其中,中间4根高为14.3米,直径1.17米。
即使故宫的太和殿也不能与之匹敌。
祾恩殿无论是形体结构、建筑风格,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它的出现同样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富庶与强盛。
从祾恩殿现存的60根金丝楠木大柱中,仍可想象初建之时所用的木料该是何等的气派。
在汉朝,皇家贵族已将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苏南部的金丝楠木大肆伐用,所剩几无。
到明朝,金丝楠木只有在湖广、云贵和四川的原始森林寻找。
金丝楠木质地坚挺,耐腐蚀且有香味。
是明代皇家建造宫殿的主要用料。
皇宫大殿的主要木料,大多来自这些地方。
金丝楠木的贵重,除这些特点外,主要还在于它的稀少和成长的缓慢。
在明朝朝廷大量采伐之初,这种树木零星地散见于原始森林。
随着采伐量的逐渐增加,能够利用的金丝楠木大都只剩在“穷崖绝壑,人迹罕至之地”了。
祾恩殿大殿多采用金丝楠木,所用木料大都在此种地段开采。
这些地方不仅难于攀登,而且有毒蛇猛兽、瘴气蚊虫,砍伐极为困难。
万历年间的工科给事中王德完和御史况上进,就曾对四川人民的采木之苦,
有过这样一段详细的陈奏:
“采运之夫,历险而渡泸(水),触瘴死者积尸遍野。
”“木夫就道,子妇啼哭,畏死贪生如赴汤火。
”“风岚烟瘴地区,木夫一触,辄僵沟壑,尸流水塞,积骨成山。
其偷生而回者,又皆黄胆臃肿之夫。
”“一县计木夫之死,约近千人,合省不下十万。
”
陵园所需用的金丝楠木大材,共计万余根,最粗的直径可达1.4米以上。
要采伐一根大木,所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当木夫将金丝楠木砍倒之后,便沿着行进路线先行修路,然后由人工将巨木拖到江河之滨,待水涨季节,将木掀于江河,让其漂流而下。
在这漩涡急流、惊涛骇浪之中,又不知有多少人为之丧生。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五月,当时的礼部尚书严嵩,就曾对金丝楠木的运输情况作过如此陈奏:
“今独材木为难。
盖巨木产自湖广、四川穷崖绝壑,人迹罕至之地。
斧斤伐之,凡几转历,而后可达水次,又溯江**而后达京师。
水陆运转岁月难计。
”
从严嵩的陈奏中,足见采伐之难,运输之险,民夫之不易。
正如当时民谣谓:伐木者“入山一千,出山五百”。
据说,当时光从产地将这些巨大的金丝楠木运到陵园,就用了五六年时间。
这样粗大的金丝楠木,这样宏伟的金丝楠木建筑物,在全国已是绝无仅有的了。
所以,祾恩殿就显得特别珍贵。
史载,当年建造**城楼的金丝楠木,仅运费就达90万两黄金。
金丝楠木,水不浸、蚊不穴,不腐不蛀亦有幽香。
其色浅橙黄略青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光泽感犹如绸缎,收缩性小,有阵阵幽香,经千年不腐不朽,历久弥新。
据《博物要览》中记载:“金丝楠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材质细密,松软,色黄褐微绿,向明视之,有波浪形木纹,横竖金丝,烁烁可爱。
”木纹呈金丝光泽者,通称金丝楠。
金丝楠,其美异常,盖世独一,有皇帝木称谓。
众所周知,北京故宫及紫禁城上乘建筑,多为金丝楠木梁椽构筑。
金丝楠木明代起至清代,已为皇家专用。
皇家的金銮宝殿、金漆宝座、祖堂佛龛及赦造的坛庙、佛像建筑,多为金丝楠木制作。
乾隆活计档中也记载了很多乾隆帝亲自审阅定制的金丝楠木系列家具。
(活计档,是内务府所属造办处记载日常承领各项活计的档案,原件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明朝皇宫、长陵的建造,因此有皇木场与乾隆的神木碑
乾隆帝神木谣碑文
据《明史》记载,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下诏书,派遣工部尚书宋礼采伐木料营建北京的皇宫和长陵。
宋礼在四川省大凉山(今沐川县)西二十里的黄种溪山一带发现了一批特大金丝楠木,喜出望外。
但是在要采伐的前一天晚上,忽然雷声大作,这批金丝楠木竟随着远去的雷声消失了。
一时间,急坏了宋礼。
待第二天再一看,这批巨木却都浮出山谷,抵达江上。
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宋礼急速将此事奏报朝廷,明成祖十分高兴,以为“此乃祥瑞之兆,天助我也”,随即命名这批特大的金丝楠木为“神木”;封产地之山为“神木山”,建神祠岁岁祭享,以答谢神的赐予。
随后又命人开山修路,疏浚河道,将这批木料径由运河经通惠河辗转运抵京城,专贮东郊,这个地方因此叫做“皇木场”,以后此地改称“黄木场”。
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地理观,在建北京城时一定要根据“天圆”、“地方”、“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的结构,研究阴阳风水,以确定城市的合理布局,并有意设计、安排或造就实物拟定镇城之宝,作为皇权神授的佐证,以确保这座城市之平安。
为巩固封建帝王的统治,明王朝在城的东、西、南、北、中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八卦之说与“天干”巧妙联结,确定了各个方位的镇城之宝物。
即:东方甲乙木,为城东皇木场之神木;西方庚辛金,为城西大钟寺永乐年间铸造之华严大钟,取定鼎北京之意;南方丙丁火,为城南良乡昊天塔下之红土,这里红土相传是宋朝孟良用火葫芦烧红的,故借用这个“火”字;北方壬癸水,指城北昆明湖,湖水引入皇城为用水之源;cc戊巳土,指中轴路cc的煤山(即景山),时为建皇宫挖筒子河和中南海之土堆积而成。
据载,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在皇宫和长陵的工程营造完毕之后,特留存一根巨大的金丝楠木以应“东方甲乙木”之说,作为镇城之宝,并设官兵守卫,以昭示久远,保障平安。
这棵巨大的金丝楠木,长6丈有余,相传当时两个人骑在马上隔木而立,谁也看不见谁,可见直径之粗。
这根镇城之宝的金丝楠木神木,到了清乾隆时期又传出一段佳话。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呱呱坠地后三天,曾用雍和宫五百罗汉山前的金丝楠木木盆洗浴,此木盆被称为“洗三盆”,又称“鱼龙盆”。
乾隆登基后,“神木”托梦乾隆皇帝说自己被冷落多年,刀斧加身,满身伤痛。
而另一种说法是,在清朝百余年的时间里,有人曾在大北窑一带建窑烧砖,终日烟雾缭绕,火烤烟熏,木最怕火。
因此,这事终于惊动了朝廷,乾隆遂下令停止在此烧窑。
戊寅春三月(1758年)清高宗乾隆皇帝亲临皇木场视察,并说:京都有这项古物我早就听说了。
总想看看它,今天顺便来城东。
果然不看不知道,一看神威油然。
乾隆帝触景生情,亲书《神木谣》一首并立碑以志,同时将所作的另一首
诗也赐刻在碑的背面,在 “神木 ”西侧建立红墙黄瓦的方形碑亭一座,建筑了七间 相连的瓦木结构房屋把 “神木 ”覆盖起来,周围用青石栏杆围护,以避风雨侵蚀。
这些举动恢复了前朝镇城之宝的神威,使百姓对其也另眼看待了。
到日寇侵华期间,神木碑亭和房屋因年久失修而坍塌,神木谣御碑堙隐于地 下,然而神木却依然高高耸立于苍穹。
如今,“神木碑 ”这一不可再生的人文遗产, 在鲜花簇拥、绿树掩映中,供人发思古之幽情而凭吊或鉴赏。
只可惜当年的 “神 木 ”,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被毁掉了。
《紫禁城》之三 康熙皇帝(探索 · 发现 2005-67) 部分内容 康熙十四岁亲政,开始独自处理政务。
乾清宫是他日常办理政务的场所和寝 宫。
每天清晨,康熙帝都会差人把他的御案搬到乾清宫的门口办公,他在这里听 部、院各衙门 xxx 面奏政事,当面裁决,最后与内阁大学士共商重要政务。
乾清 宫门口成为康熙帝听政的主要场所之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康熙 “御门听政 ”。
康熙皇帝御门听政,还有一段历史渊源。
那要追述到明成祖朱棣建成紫禁城 不久之后的一场火灾。
朱棣平日听政的奉天殿, 也就是清朝改名的太和殿, 在这次大火中也烧毁了, 朱棣认为这是上天在惩罚自己,朱棣怕 "违背天意 ",不敢再建,权以奉天门为听 政之所,这就是明清两代皇帝 "御门听政 "的起因。
那太和殿是什么时候建起来的呢?朱棣死后他的儿子朱高炽继位,仍旧沿袭 "御门听政 "不改,同时因为他留恋兴王之地,想复都南京,无心修复北京的三大 殿。
直到 19 年后,英宗朱祁镇,于 1439 年,才下诏复建。
然而,又一场大火 再次将紫禁城的主要宫殿烧毁。
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 1604 年,乾清宫和坤宁宫才得以修复。
可紫禁城里 最主要的前朝三大殿却还是迟迟不能动工,一直拖至康熙年间。
有人说,不能动 工的原因是木材缺乏,不能施工。
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堂堂皇家工程怎么 会缺乏木材呢?
据说,那时建造紫禁城用的是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产量极低,四五百年才成 材,成材后的可用之料也仅仅是其中的十分之一。
在明代皇家建筑中运用得多一 些,但到清代以后,可运用的就不多了。
金丝楠木产于我国湖南、云南等地,材 色呈黄褐色,略带浅绿,有香气,材质细密、纹理常倾斜或交错,花纹美丽,经 久不腐。
之所以称之为金丝楠木,是因为它顺着纹理的方向有着排列有序的 “金 丝 ”,在阳光照射下泛着金光,十分稀奇。
现在,这个树种在我国已经基本灭绝 了。
在缅甸一带的热带雨林中可能仅存少量。
正是因为金丝楠木如此奇缺,导致太和殿被烧毁之后,一直拖至康熙 38 年
才又动工。
据说康熙年间的这次动工,还是因为一次偶然的发现,通惠河工部郎 陆澹园在天津至海岸沿途的芦苇中发现金丝楠木一千余根,解决了木材问题。
这 些金丝楠木为什么会在芦苇中,目前还不得而知。
考证一:修建紫禁城的金丝楠木出自四川峨眉,古人法度严禁,选择四川峨 眉的金丝楠木修建紫禁城肯定和材料质量有关系,而且当时蜀道难于上青天,书 上论述:有一根楠木一条命的说法.若不是四川的金丝楠木材质最好,完全可以 从西南别的省采购. 考证二:明代起,皇家专门有金丝楠木置办的部门,当时各地 xxx 将进供金 丝楠木当成头等大事,xxx 进供金丝楠木可做为业绩考核和晋升的标准,平民进 供一根金丝楠木即可做官. 考证三:清朝其实已无多少金丝楠木可用,所以大直径的桢楠才被选为皇家 宫殿建筑用材.明清两代均严格禁止除皇家以外的建筑使用金丝楠木,嘉庆杀和 珅,公布了 20 罪状,条条死罪其中 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 (jiàn)侈逾制,其大罪十三。
我最爱金丝楠木!以下是她的点点滴滴知识 . 楠木,又写作柟木、木丹木。
据《博物要览》记载:“楠木有三种,一曰香楠、 二曰金丝楠、三曰水楠。
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清香,纹美。
金丝者出川涧中, 木纹有金丝,向明视之,闪烁可爱。
楠木之至美者,向阳处或结 **物山水之纹。
水楠色清而木质甚松,如水杨,惟可做桌、凳之类。
”晚明谢在杭《五杂俎》提 到: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 之沙板。
佳板解之中有纹理,坚如铁石。
试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经数宿启 之,色不变也。
历史上,楠、樟、梓、木周 并称为四大名木,而楠木被冠以其首,足见人们 对楠木喜爱程度有多高。
皇家更是将楠木作为御用之材,明代宫殿及城楼、寺庙 等重要建筑,其栋梁必用楠木。
以故明代采办楠木的官吏络绎于途。
至清代楠木 上品金丝楠木曰亦难求。
康熙初年,也曾派 xxx 往南方诸省采办过楠木,由于耗 资过多,康熙此举太奢,劳民伤财,无裨国事,遂改用满州黄松,大殿之木柱则 以外包楠木拼接而成。
北京故宫及现存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
如文渊阁、乐寿堂、太和殿、长陵 等重要建筑都有楠木装修及家具,并常与紫檀配合使用。
如明十三陵中,建成于 明永乐十一年( 1413 年),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棱恩殿,占地 1956 平方米,全 殿由 60 根直径 1.17 米、高 14.30 米的金丝楠木巨柱支承,黄瓦红墙,重檐庑殿 顶,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大殿之一。
清康熙时修建的承德避暑山庄的主 殿 ——“澹泊敬诚 ”殿,也是一座著名的楠木大殿。
还有清西陵道光帝的慕陵隆恩 殿、配殿建筑木构架均为楠木,并以精巧的雕工技艺雕刻出 1318 条形态各异的
蟠龙和游龙。
慕陵殿宇的楠木雕刻已突破了其他清陵油饰彩绘作法,采用在原木 上以蜡涂烫,壮美绝伦。
楠木的名声在外,民间也深知其贵,《红楼梦》中秦可卿的楠木棺材,有 “一 千两银子只怕无处买 ”的记述。
在现代,援外的中式园林建筑营造时,美、英、 法、德和瑞士等国也指定要用楠木。
在我国传统木构建筑以及内部装修中所用木材,为何尤以楠木为尊贵?其 实,还是在于楠木无可替代的材质。
楠木树干高大, **笔直,树高可达 40 米, 直径可达 1.5 米,极适于做建筑栋梁之材和造船;况且楠木加工容易,木材密度 适中,木性稳定,不开裂、不变形,极为耐腐;还有楠木色浅,黄褐色,纹理细 腻,有美丽的光泽,质地温润柔和,有淡淡的香味。
同样是优良的建筑用材,松 木与楠木相比,缺点是容易开裂,密度略轻,有较多的树脂,也就是没有楠木干 净、清洁和文雅,这一点很致命。
一位专家曾开玩笑说: “皇帝老儿坐在金銮殿 上,总不希望大殿上面 „啪 ‟掉下一块 „松油子 ‟粘自己帽子上了,掸都掸不掉。
”除 了宫殿,皇家藏书楼,还有金漆宝座的木胎都要选用上好楠木。
明代文献里常常提到,楠木为做家具的良材。
常被用来制作箱子、柜子和书 架,也可用来装饰柜门或制作文房用具。
此外,楠木尤多 “满面葡萄 ”的结瘿,其 花纹细密瑰丽,精美异常。
明式家具中用在显著部位的瘿木,多数为这类楠木瘿 子。
《格物要论》: “骰柏楠木出西蜀马湖府,纹理纵横不直,中有山水人物等 花者价高,四川亦难得,又谓之股子柏楠,今俗云斗柏楠。
”
视质地和纹理的不同,业内对楠木有如称呼:金丝楠、豆瓣楠、香楠、龙胆 楠。
世人皆知会产生一种迷人的光泽的金丝楠为最贵。
按照国标 GB/T16734-1997《中国主要木材名称》的明确规定,楠木主指樟科 Lauraceae 的桢楠属 Phoebe Nees(陈嵘《中国树木分类学》归为雅楠属; 《中 国植物志》归为楠(木)属)的树种。
桢楠属树种在中国约有 34 种,分布于长 江流域以南,尤以西南最常见。
其中,以成都平原产的桢楠最为有名,但在木材 特征上往往不易与其他楠木树种区别开来。
隶桢楠属的桢楠 Phoebe zhennan, 为常绿大乔木,高达 40 米,胸径可达 1. 5 米。
产于四川、贵州、湖北和福建。
桢楠树干高大,通直 **,出材率极高;木 材黄褐色带绿,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有光泽;新切面有香气,易消失;滋味微苦。
管孔略少;略小至中,肉眼下略见。
木材纹理斜或交错;结构甚细,均匀;重量、 硬度及强度中,气干密度 0.61g/cm3;干缩小。
干燥状况颇佳,微有翘裂现象; 干后尺寸稳定;性耐磨;切削容易,切面光滑,板面美观,油漆后更加光亮。
木 材的光泽很强(特别是在刨片时有明显的亮点,有人据此称为金丝楠)。
本种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