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小学美术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1
浅谈山区小学美术教育
■龚 驰 (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新棉镇小学 625400)【摘 要】美术教育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新课改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极大的提高了美术教育质量,但在广大落后的山区学校地区在这方面的发展却受到不少制约。
本美术论文就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及山区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探索建议。
【关键词】山区小学;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41-01 随着实施新课程教学以来,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小学美术教育也相应地得到了重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在广大山区学校在这方面的发展却受到不少制约,如何普及和发展山区学校美术教育,因地制宜,切实提高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水平,已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十分关注的课题。
一、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德国著名教授卡尔·威特曾说“绘画可以使孩子一生更加富于色彩,使孩子更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并使孩子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它强调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认识、情感、思想得到升华,感受美术的魅力。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使农村青少年得到全面健康成长。
二、山区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新课改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但目前很多山区小学却因种种原因,新课改的理念未能完全的渗透到具体教学中去,学校美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基础教育中薄弱的环节,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进。
现就山区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做以下分析:
1.山区小学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相当部分的学校领导对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实际工作中的美术课被随意缩减,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副”科。
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对美术学科的忽视。
学生往往只能接触到简单方式的美术活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及价值观,极大地束缚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
2.山区小学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在山区小学,美术教师严重匮乏。
很多学校缺少专职的美术教师,而是让其他学科的
老师兼任,缺少美术方面的教学理念,使美术课流于形式。
同时,现有不少优秀的师资也在向经济发达城市学校流动。
美术教师的职业品质与文化素养也待提高。
在山区,很多教师只重视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轻视学生自主探索,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自然也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对美术不能够产生持久的兴趣。
三、新课改以来,山区小学美术教育的探索建议
为适应山区小学素质教育的需求,探索适合其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新途径,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山区学校的实际,对山区小学美术教育的探索建议如下:
1.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转变农村地区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是推动山区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关键。
通过举办相关的学习和培训,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消除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使有关美术教育的决策、引导和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化。
2.加大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山区教学设施薄弱,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山区小学教育的扶持力度,完善各项美术教学设施,让农村地区的学生也能够跟城市的孩子一样,通过互联网浏览任何国家任何名画,
增广见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美术学科的学科特点,现时条件下的山区美术教育有着许多城市学校所没有的天然资源。
只要把这些资源引入美术教学中
来,把学生从教室引向室外、从校园引向校外,这既是对课堂美术教学活动的补充,也是拓展学生眼界,体验生活,获得更多艺术创作的源泉。
3.加强建设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解决好山区小学美术教师紧缺的问题。
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资源加强对教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乡土资源,挖掘乡土文化,自编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各种特
色的乡土教学。
建立健全美术教师的激励机制和鼓励政策,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组织教师到美术教育发达的地区或学校进行参观交流学习。
4.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探索。
群力决策,组织当地学校的师资力量来共同探索适合山区学校美术教学的新途径。
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把分散的资源力量形成合力,并把任务分散到各个学校进行其
试点研究,要充分发掘优势资源,走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之路进行积极探索,促进山区学校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强调既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发表的个人意见,又鼓励学生进行独立个性化的创作。
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关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美术教育的新观念,适应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趋
势,教育竞争的时代,希望更多的同仁来关注、探究、开拓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推动农村整体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蓓.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2]王婧瑶.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06.[3]彭鲲.现代主义美术和中国高等美术教育[D].西北师范大学,2003.
[4]胡剑雄.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与改革[J].宜春学院学报,2004.1.
[5]秦明华.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6]赵林贵.浅析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现代教育教研,2011.6.
[7]张艳丽,侯庆山,陈晓梅.农村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农业与技术,2004.4.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之我见
■陈 东 (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胡集学区胡集中学 236744)【摘 要】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提高其对地理现象的关注度,激发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兴趣,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因此,地理教学不能照本宣科,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引领学生在探究中走进和学习地理。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41-02 一、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现状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地理教学活动建议。
七年级、八年级共有活动建议27个共16类,具体为:地理观测、动手制作、运用地图、拼图游戏、模拟演示、参观体验、辩论活动、讨论活动、学习交流、角色扮演、献计献策、撰写小论文、乡土地理调查、地理知识竞赛、野外地理观察等。
二、初中地理有效活动教学的设计及实施要求1.活动目标和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有效地理活动教学必须与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致。
地理活动教学与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共同达成地理学科课程目标的实现。
如果脱离了地理教学目标,那么地理课程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存在了。
2.活动教学情景设置要具有趣味性。
有效地理活动教学中要引入一些有趣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活动教学的趣味性。
如,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时,笔者就穿插了一个活动:我们惠安女子的服饰有什么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及惠安女子的生产生活有何关系?利用这类乡土气息浓厚的话题让学生去联系生活、深入生活去探究,学生兴致很高。
三、初中地理有效活动教学的内容设置1.突出对生活的观察。
“地理即生活,生活即地理。
”将一些学生看得到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地理景观和
地理问题纳入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不一定在一节课上完成,也可以是一个时段,乃至一个学期或一年。
如让学生观看月相的变化,就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2.突出对基于难点的释疑。
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地理知识难点可有效运用活动教学来解决。
如,“34个省级行政区”的教学中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间分布,这是个难点问题,其难度不在于“深”而在于知识点的“多”。
以前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逐个说出省名,并且熟记简称,一节课下
来,学生学得兴趣索然,效果不佳。
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效果会更佳。
3.突出对实践的延伸。
20世纪初期,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这对于与实践关联度非常高的地理学科教育尤其重要。
在地理课程标准中,义务教育阶段明确强调了“培养学
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其中,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创新价值。
因此,野外实践活动内容是地理有效活动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可以选择跟当地有关联的一些教学内容进行活动教学。
4.突出对情感的体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不能通过空洞的说教,必须赋予一定的知识情境,在活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