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考试题(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〇一一年初级中学历史学业模拟考试
第I 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分,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
”“秦法政”不包括( )
A .分封制
B .中央集权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
2. 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
A . B. C. D.
3.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
A .尚书省裁决
B .门下省审议
C .尚书省执行
D .门下省执行
4.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社会秩序动荡
B .边疆防御巩固
C .军政实现合一
D .皇权高度膨胀
5. 右表反映了我国中央政府有效管辖的地区是( )
A .台湾
B .新疆
C .西藏
D .海南
6. 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它是我见到的中国近代史上最要命的外交文件。
”这句话中“最要命的外交文件”应该是(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
8.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如果小明要去参观中共“一大”的旧址,他应该去()
A.南京 B.北京C.广州D.上海
9. 某中学组织一次主题为“感受长征”的文艺汇演,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能反映出党的历史上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A.召开遵义会议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吴起镇会师
10.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市民王大妈出门买菜,看到报童沿街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
蒋总司令遇险。
”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
11.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
据图片内容判断,
该同学的探究题目应是()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北平和平解放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国民党政权垮台
12.历史谱写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
有一首歌唱到:“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
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13.2011年1月29日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
“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的重大改革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
的相同点是()
A.坚持走群众路线 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15. 伯利克里说:“在我们这里,每个人不仅关心自己的事情,而且关心国家事务。
我可以断言,我们的
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
”材料中“我们的城市”是指()
A.巴比伦 B.斯巴达C.雅典 D.罗马
16. 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吸纳其它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
古代学习中国,进行“大化改新”,为曰
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你认为日本的这一次改革发展是学习借鉴了中国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文明成果()
A.秦朝B.西汉 C.隋唐D.北宋
17.在世界近代史上,使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最早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的文献是()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 D. 《民法典》
18.动力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下列趋势的出现?()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摘编自《一个岛国的崛起》
A.蒸汽机 B.发电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
19.如果将“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归结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A.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改革与革命
20.有人认为,2010年3月日本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将成为丰田公司的“滑铁卢”。
“滑铁卢”作为失
败的代名词,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克伦威尔 B.圣马丁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21. 在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美国》中的一段解说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
碑遥遥相望。
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他们分别领导美国参加的战争是()
A.独立战争南北战争
B.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C.南北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22.汽车的发明给人类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世界现代汽车工业起步于()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23.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结束,它的生命也就完了。
”下列战役中印证了毛泽东这一论断的是( )
A .中途岛战役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诺曼底登陆战
D .柏林攻坚战
24.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相对的和平。
这场特殊战争开始于( )
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马歇尔计划实施
C .北约组织成立
D .华约组织成立
25.中国人喝着美国的可口可乐,美国人用着韩国的三星手机,非洲人开着中国的奇瑞汽车……这种现象说明 ( )
A.人们生活方式现代化
B. 社会物质产品多样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 世界格局多极化
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4分,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4分)两人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
(1分)
(2)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和最
远到达地分别是什么? (3分)
(3)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分)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后,对外交往逐渐减少,到清朝导致了什么局面的出现? (1分)
(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改变这样的局面,我国实行了什么方针?(1分)
27.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14世纪~20世纪初,那是一个群星璀璨、风起云涌的时期,“人文主义”、“民主、法制”“大机器生产”等词汇的出现和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
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5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
(2)学会表述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要求。
①从纪念章中看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②图中的世界潮流是指什么?③用最简短的一句话评价图中的历史人物。
(3分)
① 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
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与西方相比较,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什么不同?(1分)②在近代化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民族精神?
(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历史最终目的之一是获得感悟,以启迪于今天。
以中西方近代化为主题,另拟一篇历史小论文的标题。
(要求:内容具体,有新意。
)(1分)
28.(14分)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美、俄、日各国在不同时期都面临着重大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或变
法),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得到解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较有远见的贵族都赞同把农奴从以往一向将他们束缚在小块土地上的契约中解放出来。
这样,贵族打算将小块土地上联成一片,采用有效、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并仅仅雇佣他们所需要的从前的农奴做散工,……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世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的法令。
……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
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雏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
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出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
材料四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
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三、四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二册》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了什么改革?(4分)其影响
有何共同点?(2分)
(2)材料三、四中,苏俄和美国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什么措施?(4分)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分)
(3)从上述材料中,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2分)
29.(12分)历史上的欧洲,曾遭受数次战争的蹂躏。
战争带来了灾难,引起了人们深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余年来,欧洲大陆纷争不已……1870年到1945年主要发生在法德之间的几场大战导致了欧洲的分裂。
(1)材料一中“导致了欧洲分裂”的大战主要有哪些?(2分)
材料二每一政府保证对与各政府作战的轴心国成员及其仆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每一政府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宣言》的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
(4分)
材料三一位哈佛大学教授发表文章指出:“……法德两国共同推动的欧洲联合,一直到现在对整个欧洲都有强大的吸引力。
”
(3)材料三中的“欧洲联合”指什么?有哪些积极作用?(4分)
(4)综合上述内容,你得到了什么认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