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专题三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二、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艺术
(1)据材料一,举例说明“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 水平远远超过西方”。(至少两例)并分析其原因。
举例:略 原因: 1、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国力强盛,是中国古代
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 2、政治: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大多数时期国 家统一,社会安定。 3、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 交流,也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如《齐民要术》的编著。 4、外交:在明清之前,统治者对外政策开明,对外交流广泛, 外国的先进科技文化传人,推动中国科技文化发展。 5、人的因素:中国古代科学家刻苦、奉献的精神,也利 于科技文化发展。
[知识链接]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弘扬传统思想、科技、文学、艺术 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孔子的“仁爱”“中庸”思想、 孟子的“仁政”学说、老庄的无为思想。
2.欧美国家建立和谐社会的努力 (1)经济上: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新时期民主和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基层民主选举。 (2)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践。
科技发展的原因 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政 治环境的稳定、政府的政策、国内外的 交流、历史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家的个 人努力等因素有关,特别是经济的需求 和政治环境的稳定尤为重要。
二、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艺术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片信息,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科学技 术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特点?
③“仁义”、“孝道”等观点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 道德伦理观,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④儒家教育思想如“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 等,对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
⑤儒家思想对我国文明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发展 产生深远影响。 ⑥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 品德,凸现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 了积极作用。
[命题素材] 1.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法 定节假日有关规定。该通知已对元旦、春节、清明 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 期作出了具体安排,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弘扬传统文 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视。
2.近年来,孔子学院建设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热烈 响应和积极支持。目前,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140 多所,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各界人 士的支持下,在北京成立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 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 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专题简括

春秋
兴起
战国
秦朝
西汉汉武帝
正统
蔚然大宗 遭到打击 宋明 高潮----理学 新的儒学体系 明清
批判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例1] (2010·广东高考)“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 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
C.王阳明的“心学”
(5)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 教、道教的冲击。
(6)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7)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体系—理学。经朱熹、王阳明等人吸收佛、道的思想,儒学更 加理论化和思辨化。 (8)明清之际,以黄宗羲为代表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 和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 大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孔子在思想活 跃的氛围中创立了儒家学派;
(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改造发展儒家思想逐渐适应了社 会需要。 (3) 秦“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到重创。
(4)汉代的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逐渐得到自汉代以来历代统 治者的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消极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社会性,忽视人的自然存在。 对个性的压抑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妨碍了民 主制的产生。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二、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艺术
材料一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 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 “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 长?”这个疑问后来被称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 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材料二 明清总结性科技著作
特点: 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 象,具有强调实用技术,而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 原因: 腐朽的封建制度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农耕经济的发展难以形成近代科技的理论根源; 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文化交流的机会; 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新思想。
四大发明
对中国的影响
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发
对世界的影响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情况,意在考查学 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万化根源总在心”表明作者认为心是 世界万物的本原,故只有C符合题意。
儒学历史积极作用:
①“大一统”思想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中华民族统 一有积极作用。 ②“仁”、“仁政”等观点有助于防止暴政,缓 和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有利于社会安定 和经济发展。
[命题视角] 1.纵观近几年高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变”是高考的重点,侧重于考查古代思想家的思想 主张、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古代科技与 文学艺术侧重于考查四大发明的外传、汉字的演变、 绘画的特点等。2011年高考备考应特别关注: 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古代中国著名思想家思想体 系中的和谐观,例如直接考查孔子、孟子、墨子、 韩非子等人的思想,或者将其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联系起来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综合考查。 3.以选择题综合考查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和文学艺术 成就。Fra bibliotek造纸术
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 的巨大贡献
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