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有南北两个镇抚司,两者谁的权力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衣卫有南北两个镇抚司,两者谁的权力更大?
很多人应该刷到过一个视频,电影《绣春刀》中有一组对话很是有趣。
“公公要杀谁呀?”
“北镇抚司小旗官,靳一川。
”
“谁?公公不知道他是我师弟吗?”
“你这样的人,还在乎这些?”
“公公你误会了,这个人可是我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啊。
”
那么北镇抚司在古代是个什么机构?小旗官又是什么职位呢?
镇抚司的设立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设立了“拱卫司”,后来改称“亲军都尉府”。
后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于洪武十五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下设镇抚司。
但是锦衣卫和镇抚司仅存在了五年,便被朱元璋废除了。
到了明成祖时期,朱棣为了搜寻明惠宗朱允炆的下落和加强统治,又恢复了锦衣卫。
锦衣卫和镇抚司的存在贯穿了整个明朝的历史,时间长达290年之久。
南北镇抚司的职责和权力
朱元璋时期,锦衣卫仅下设北镇抚司,主要专理皇帝钦定案件。
而到了明成祖时期,朱棣将锦衣卫镇抚司分为南、北两司。
“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纠;“北镇抚司”传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司法机构。
南、北镇抚司又下设五个卫所,统领官称千户、百户、总旗、小旗。
一般军士称为校尉、力士,雅称为“缇骑”(帝王出巡时护卫的骑兵,后指逮捕犯人的骑兵)。
明末时期的民族英雄瞿式耜曾道:“往者魏、崔之世,凡属凶网,即烦缇骑,一属缇骑,即下镇抚,魂飞汤火,惨毒难言,苟得一送法司,便不啻天堂之乐矣。
”大意就是魏忠贤、崔应元掌权的时候,凡是遇到一些重大的案件,便派锦衣卫
去捉拿“犯人”,随后便扔到镇抚司,这些“犯人”会遭到一系列的严酷的刑罚,苦不堪言,倘若被送到三法司,则是有种上了天堂般快乐。
而这里所指的镇抚司则是指代的北镇抚司。
北镇抚司外部任务较多,经常出差全国。
北镇抚司外出特务皆为“钦差”。
由于北镇抚司直接向皇帝负责,因此地方官员见到北镇抚司的人都是恭恭敬敬,一点不大意,称呼为“上差”或“钦差”。
因此,北镇抚司负责的主要事务要比南镇抚司的主要事务范围更加广泛,因此权力也比南镇抚司大得多。
明代最有名的锦衣卫即为北镇抚司十三太保。
而这十三人是嘉靖年锦衣卫北司镇抚使刘大刘镇元,南司镇抚使何二,北司管狱千户金三金百万,南司治军千户姜四,南司随扈千户韩五,北司查检百户贺六贺平安,北司稽查副千户徐七,北司管档千户王八王石龟、南司巡城千户薛九,北司掌刑千户严十,司理刑副千户李十一李子翩,北司勘察千户赵十二、南司传旨百户齐十三。
镇抚司的品衔
镇抚司指挥使一人,正三品;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
指挥佥事三人,正四品;
镇抚使二人,从四品;
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
副千户,从五品;
百户,正六品;
试百户,从六品;
总旗,正七品;
小旗,从七品。
下属有将军、校尉、力士,对外有参某某事、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