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实验中“项目活动”教学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10教学实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理念,寻找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中学生物实验中开展“项目活动”的具体方式、方法如下:
一、中学生物实验中开展“项目活动”教学需要使用的方法
1.项目研究法
2.观察分析法
3.个案分析法
4.经验总结法
二、中学生物实验中开展“项目活动”教学的模式
“项目活动”模式为:师生共同创设问题→项目实验的基础理论导入→学生自主研究项目实验方案→项目资源(实验材料、器材)提示→学生探索性实践尝试(实施实验方案)→师生研究讨论→项目资源启示(改进项目实验)→项目结论成果展示(获得项目实验结果、结论)→教师点评→学生自我改进完善→完成项目实验目标。
三、在中学生物实验中开展“项目活动”教学时值得注意的事项
1.要注意设问的技巧
设问有针对性和普遍性,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来引导设问,最好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设问,这才有利于学生开展专一的实验“项目活动”。
2.要注意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由于“项目活动”教学把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了,其中的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
3.要注意项目资源提示
我们在开展“项目活动”时,生物教材是最重要的工具书,它也是最优先的资源提示。
教材中相应的实验方案可以依照实施,更可改进后再实施,这就是一个项目下的多种活动形式。
4.要注重科学地整合多学科的知识
由于“项目教学法”淡化了学科界限,在完成一个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需要运用多门类的知识,所以,在设计实验“项目活动”时,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学科的帮助,以保证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创新性。
5.要注重对每个小“项目活动”实施后的总结
它包括实验器材使用效果的总结、实验现象的总结、实验数据和结果的总结等。
这样做可避免后阶段的“项目活动”走弯路,更能提高“项目活动”的效率。
四、中学生物实验中开展“项目活动”教学的具体事例
在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内容里,有一个“发酵现象”的演示实验,要求学生观察后能解释这一过程。
在此,教师把这一发酵实验分配给了学生做“项目活动”,教学过程如下:
1.师生共同创设问题
例如,馒头发酵后里面会有很多孔洞,那么酵母菌发酵过程
的产物会有哪些呢?
2.项目实验的基础理论导入
3.学生自主研究项目实验方案
以下列举的是学生自己设计的有代表性的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混有一定量的酵母菌糖水装入玻璃瓶中,液体盛装内约三分之二的体积,然后在瓶口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
把此装置放置在温暖处观察现象(如图1)。
瘪气球
酵母菌加糖水
酵母菌加糖水
图1图2
方案二:把混有一定量的酵母菌糖水装入玻璃瓶中,液体盛装在瓶颈处,然后在瓶口塞上软木塞。
把此装置放置在温暖处观察现象(如图2)。
4.项目资源(实验材料、器材)提示
在此次项目实验的基础理论上,通过预测并分析发酵过程来获得提示。
如若采用方案一,酵母菌进行的主要是有氧呼吸,则瘪气球可以收集一定量的气体,然后再验证气球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如图3);若采用方案二,由于封住了瓶口,留有的空气有限,酵母菌先有氧呼吸后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再进行无氧呼吸,则呼吸产生的大部分二氧化碳会溶于水形成碳酸,溶液pH将逐渐降低(如图4)。
这两个方案都可以用化学方法来鉴定: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如图5),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度(如图6)等。
澄清石灰水
气球
pH试纸
图3图4图5图6
5.学生实践尝试(实施实验方案)
6.师生研究讨论尚未解决的问题或现象
7.项目资源启示(改进项目实验)
例如,在此活动中为了了解发酵过程是否受温度影响,部分学生在实验装置中添加了温度计来监测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如图7、图8)。
温度计气球温度计
图7图8
8.项目结论成果展示(获得项目实验结果、结论)
学生通过观察法、化学检验法、直接体验法得出酵母菌发酵
中学生物实验中“项目活动”教学初探
文/陈灵玲
摘要:依据“项目活动”教学的模式,可把一个个生物问题看作是一个个的项目。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自然生成他们的新知识和新能力,甚至于在这一过程中还可能出现难以预料的创新或发明。
关键词:项目活动教学;创新;多元性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2-10教学实践
的产物会有哪些,甚至于,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学生也有所了解。
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实验结果:
方案一中,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主要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方案二中,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的是无氧呼吸,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并伴有酸性物质产生,同时释放少量能量。
观察测得:酵母菌在20~45℃下发酵得最好。
9.教师点评过程
教师在点评学生的项目结论和成果过程中来完成教材中相应的教学内容,解答部分学生尚未能解决的问题,甚至还延伸拓展了教材中的知识。
10.自我完善实验学生还可在教师点评后自我改进完善实验,完成自己制订的项目实验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言.项目教学法.职业技术教育,2003(7).
[2].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南师院附中)
目前,在初中各门学科教学中,多媒体手段是最为新颖的字眼,随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投入的加大,初中阶段已经基本普及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硬件设施很到位,但实际使用成效究竟如何,各地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别。
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手段状况不尽如人意,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初中音乐学科多媒体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现状
多媒体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初中各门学科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许多学科中有了多媒体的加盟,变得更为生动形象,更具活力。
纵观当前,初中音乐多媒体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1.部分教师多媒体使用不够熟练
相对而言,在语、数、外等学科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的熟练程度更高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对其培训重视程度也更高,音乐教师的培训,侧重于唱法乐理等方面,对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兼顾不足,导致部分初中音乐教师不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手段,这就制约了这一信息化手段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作用的发挥。
2.音乐课堂使用多媒体频率偏低
在许多教师的眼中,初中音乐教学只要抓好乐理唱法技巧等方面,完全不需要更多的教学媒体介入。
在这种片面理念的指引下,许多教师在音乐教学设计中没有将多媒体手段融入其中,或者使用频率偏低多媒体手段信息量大、演示形式丰富等优势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3.多媒体教学课件自主水平不高
在大多数初中音乐教师的多媒体使用过程中,还是满足和停留于“拿来主义”,直接运用设计好的教学课件,这种成品课件最大的弊端在于和教学实际情况可能出现出入,而许多教师没有能够将现有的资源整合起来,自己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导致现行使用的初中音乐课件中教师自主设计概率偏低。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发挥多媒体作用的建议
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一种新兴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学成效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必须正确、客观地看待这一媒体作用,并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进行放大,为音乐教学增添活力。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体现多媒体手段的重要作用。
1.强化学习培训,提高音乐教师信息手段的使用能力
初中音乐教师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力低下,是造成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手段使用较少的重要原因,应当通过强化学习培训的方式,提高信息手段使用熟练程度。
首先,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信息化培训,通过系统化学习,掌握多媒体手段使用要领,尤其是要结合自身教学需要,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弥补。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经常和同事切磋,利用观摩课研讨课机会,学习借鉴多媒体手段的使用。
另外,教师还应当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学,不管年龄多大,不管以前是否接触使用过多媒体手段,哪怕一切从零开始,都要认真学习,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需求,胜任初中音乐教学岗位职责。
2.科学开展运用,增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生动程度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声音、图像等综合演示功能,能够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增强音乐课堂生动性。
首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补充大量的信息,在音乐教学中,许多背景信息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予以展示,如音乐家的生平资料、乐器的起源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等,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容量。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突破重难点。
在一些唱法技巧的教学中,教师进行示范,也要求学生分组练习,为了提高学生训练模仿的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播放,帮助学生掌握音准、节奏、频率以及一些特殊音的控制,多媒体手段在此时代替教师进行标准示范,提高了学生练习依据的形象性。
3.提高设计水平,完成直接运用向自主制作的转变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要逐步从直接运用向自主设计转变。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掌握相关设计软件的运用,学校教研部门可以将常用课件设计软件搜集起来进行集中辅导,让教师熟练掌握常用的设计软件,触类旁通。
其次,教师要善于搜集整理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数据、图像、文字、音频、视频等等,只有搜集到丰富的素材,才能够灵活筛选运用,提高课件制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手段使用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作为音乐教师,一定要清醒认识到这一点,提高自身素质,科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和自主创新设计,将多媒体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发挥出来,使之成为提升音乐教学成效的强劲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八路中学)
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成效
文/刘娜
108--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