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蔗糖铁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用蔗糖铁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应
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静脉用蔗糖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于我科就诊并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静注蔗糖铁治疗组(实验组40例)及口服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组(对照组40例)。
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水平,观察并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Hct、S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实验组Hb、Hct、SF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7.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耐受性好。
【关键词】蔗糖铁;静脉;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贫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机体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等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影响红细胞血红蛋白合成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影响人体的健康。
因此,寻找缺铁的原因及补充铁剂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口服铁剂治疗,但因胃肠道的吸收率低,起效慢,且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致使患者耐受性差,不利于疾病恢复[1]。
静脉使用铁剂其可以迅速的补充铁元素,且胃肠道不良反应小,临床应用逐渐广泛。
本研究旨在观察静脉用蔗糖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科就诊并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患者80例,其
中女性52 例,男性28 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为(47.62±12.38)岁。
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条件:①血红蛋白60-100g/l;②化验的血清铁蛋白均
<12μg/mL,血清铁<8.95 μmol/L 或骨髓铁染色表现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符合IDA诊断;③治疗前没有使用过铁剂或者停用铁剂1
月以上;④除外对铁剂过敏者;⑤无严重的心、肺疾病及肝功能异常,除外维生
素B12及叶酸缺乏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静注蔗糖铁治疗组
(实验组)40例及口服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组(对照组)40例,观察周期为4周。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铁蛋白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实验组采用静脉输注蔗糖铁,予蔗糖铁注射液2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
液100ml缓慢静滴,滴注时间不小于30分钟。
首次用药时应缓慢静点10ml(相
当于药物剂量20mg),静点时间大于15分钟,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患者有无过
敏现象,若未出现过敏,继续将剩余药液半小时滴完。
隔日给药一次。
对照组予
口服琥珀酸亚铁片(0.2g/次,3次/日)。
观察周期为4周。
1.3观察指标
收集并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两组研究对象的Hb、Hct、SF水平,观察并
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缺铁症状明显改善或者消失,女性Hb≥ 110g/L,男性
Hb≥120 g/L,SF≥ 20 g/L;有效:治疗后Hb升高>20 g/L;无效:治疗后未满
足上述的标准。
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收集并整理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1.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Hct、S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实验组Hb、Hct、SF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比较
组别例
数
Hb(g/l)Hct(%)SF(ug/l)
治
疗前
治疗
后
治
疗前
治
疗后
治
疗前
治疗
后
实验
组4
73.
2±8.7
108.3
±11.5
22.
7±4.2
32.
8±3.3
56.
1±7.3
96.5
±7.2
对症
组4
72.
6±9.3
97.6
±10.7
22.
8±3.9
29.
6±3.1
55.
7±7.8
76.8
±11.4
T 值
0.4
2
6.32
0.5
3
2.4
6
0.6
3
3.32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注: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有1例无效,对照组有5例无效。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7.5%)(P<0.05)(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无效有效显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401732
97.5
%
对照组4051916
87.5
%
Χ2---- 6.38
P-
---
<0.05
注: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有1例发生轻微头痛,对症处理后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2.5%。
对照组有3例食欲不振,2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Χ2值为7.3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IDA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有资料报道:全世界约有60%-80% 的人群
存在铁缺乏, 每年确诊的IDA患者约有25%,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问题。
IDA
以治疗原发病和补充铁剂为主,口服铁剂价格低、用法简单成为临床首先补铁方案,但吸收有限,易引起消化道症状,且有研究示其能够上调患者体内铁调素水平,导致铁吸收减少,进而造成储存铁难以补足[2],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静脉补铁直接进入血液,不经过胃肠道的吸收代谢,不仅可以减少铁剂对胃
肠道的刺激,且可以迅速补充铁元素,提高体内的铁含量,改善缺铁症状。
蔗糖
铁注射液是氢氧化物(III)与蔗糖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在体内几乎完全通过网
状内皮系统摄取,不沉积于肝组织,不引起肝功能的损伤[3],能显著降低肠胃道
不良反应,患者的依从性好,近年来逐渐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Hct、S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实验组Hb、Hct、SF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
示蔗糖铁注射液可以迅速补充铁含量,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鲁
苗苗等研究结果一致[4]。
综上所述,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不
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侯先锋,黄玉金,刘书来. 静脉用蔗糖铁与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
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22,41(32):124-127.
[2]毛宇,陈博,顾宁. 口服补铁剂的研发现状与发展趋势[J]. 药学研
究,2017,36(11):621-626.
[3]蒋博,白婷,王红梅,等. 基于医院卫生技术评估体系的4种口服铁剂的综
合评价[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3,23(3):352-356.
[4]鲁苗苗,任越,许灵玲,等. 口服铁剂与炎症性肠病合并缺铁性贫血[J].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2022,06(2):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