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2)
5. 湿地作为公共资源,其产权和边界不清,各地区各部门及利益相关者都以不同方式向湿地索取资源或效益,缺乏科学的公共资源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四.保护湿地的措施
1 法律手段
法律是最有力最强制的措施,湿地治理也应做到有法可依,为了防止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湿地立法刻不容缓,通过有关法律程序,如民事、刑事等等来进行湿地保护,加快湿地保护方面立法步伐。
2 行政手段
制定有关行政部门的湿地保护政策,在湿地生态管理中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湿地监控和功能评价体系,对已有的湿地进行长年的追踪测定和调控,并且强制执行湿地保护政策,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3 湿地污染要防治、治理统筹兼顾
湿地管理要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湿地污染主要来自工农业的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中的污水和废弃物的排放,要严格加强对城市排污场所的管理。
严禁在湿地附近进行大型农业生产、建设重污染工业园,已建的工业基地要强行迁走。
对已经污染的湿地,通过一些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退化或者消失的城市湿地进行修复或者重建,逐步恢复湿地受干扰前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最终达到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状态。
严格做到治理和防治统筹兼顾。
4 技术手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开发先进的湿地污染治理技术,做到高效治理,低成本治理。
贯彻执行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研究,运用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论来解决湿地结构可持续性、功能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科学问题。
5 宣传教育方面
实施湿地保护教育,普及湿地知识,树立全民环保意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让更多群众参加到湿地保护中来。
我国的湿地保护措施虽然很全面,但是一些细小的因素也不能忽略,不然还是会影响到湿地的的。
我国湿地破坏主要是在持续大量开垦和不合理开发湿地,使自然湿地面积急剧减少。
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水环境恶化,盲目排干湿地、过度取水调水、排污等,导致湿地功能退化甚至丧失。
掠夺性开发利用湿地野生生物资源,引起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加速。
要想彻底的做到湿地不受破坏是难上加难的。
我们只有提高了人们的素质,让每个人都意识到湿地对我的的生活我们的栖息地是多么的重要,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湿地的破坏,要开发出新资源来替代湿地里的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要做到这步还要很长的时间,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发展,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才能做到减少破坏。
从而得到更完善的保护。
并且要更健全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崔保山,刘兴土. 湿地恢复研究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1999,14(4):358-364.
[2 ]燕艳. 中国湿地简述[J]. 生态学杂志,2002,19(6):59-60.
[3 ]陆健健. 中国湿地[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 [篇2]
要保护湿地,说的简单,做起来很难,不仅要厂商的努力,还需要政府、人大代表们的支持啦,不能光拿钱不办事儿啊。
在保护湿地得从这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拓展宣传渠道,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和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如科普讲座、制作专题片、环保志愿者等活动,广泛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
从科学的角度、用科学的方法,让人们了解和认识湿地与人类的关系,特别要加大警示宣传的力度,使湿地保护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形成全社会支持湿地
保护事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建立健全保护制度,依法进行湿地管理。
目前,全国已有不少省出台了有关湿地保护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对湿地保护工作进行管理。
因此,要尽快出台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职责权限、管理程序和行为准则,将湿地保护、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国土及环境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与湿地保护立法协调一致。
建立省级主管部门组织协调与多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
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省、市、县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湿地资源监测网络体系,使湿地保护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是强化组织领导,逐步理顺湿地保护工作机制。
湿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
各地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理顺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好湿地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湿地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作为承担着湿地保护和管理的保护区,应当纳入公益型事业单位管理,解决其人员编制,从而吸引一批素质高、能干事、留得住的人员从事保护区管理工作。
四是政府投入为主,多方争取资金。
湿地保护是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在湿地建设中应起着主导作用。
要明确国家、各级政府对应级别湿地保护区责任,并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在经费上给予保障。
同时,还要多方筹措湿地建设资金,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建设。
要按照“谁保护、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积极投资湿地保护。
五是加快保护区建设,强化保护管理力度。
实践证明,建设湿地保护区是保护湿地最积极、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要依照《全国湿地保护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统盘考虑、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对典型独特的湿地类型区和生态敏感区、脆弱区,要抢救性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小区,扩大湿地保护面积。
制定好重点湿地保护工程项目计划,争取早日列入国湿地保护计划。
坚决依法制止、打击各种
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湿地保护工作科学、健康、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