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加硬脑膜反折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加硬脑膜反折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仲晓军;杨欣刚;安海龙
【摘要】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加硬脑膜反折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加硬脑膜反折贴敷术治
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术后存活20例,大部分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逐渐恢复,能独立生活(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级为Ⅰ~Ⅲ级)13例,
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7例,死亡3例.结论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加硬脑膜反折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改善生存质量.
【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
【年(卷),期】2016(018)006
【总页数】2页(P1098-1099)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
【作者】仲晓军;杨欣刚;安海龙
【作者单位】314000 武警浙江省总队嘉兴医院神经外科;314000 武警浙江省总队嘉兴医院神经外科;314000 武警浙江省总队嘉兴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大面积脑梗死是临床常见最危急、最凶险的一种脑梗死,主要包括大脑中动脉主干、颈内动脉主干、椎基底动脉主干梗死。
由于动脉主干闭塞引起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缺氧,临床表现为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升高、严重中线移位致脑疝。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是大面积脑梗死后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文献报道大面积脑梗死积极保守治
疗后病死率仍高达80%~9O%[1]。
近年来,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常规应
用于大面积脑梗死的外科手术治疗中,临床报道多见。
本科于2010年7月至2015年8月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加硬脑膜反折贴敷术治疗23例大面
积脑梗死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3例,其中男l4例,女9例;年龄55~76岁,平均63岁。
脑梗死发病距手术<24h 3例,24~72h14例,72h~5d 6例,平均52h。
1.2 临床表现入院时出现偏瘫22例,失语9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15分者10例,3~8分者13例。
出现一侧瞳孔散大8例,两侧瞳孔散大2例,
伴有一侧或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等脑疝症状。
1.3 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
其中,单纯大脑中动脉供血梗塞者18例,大脑前+大脑中动脉供血者梗塞4例,大
脑后+中动脉供血梗塞1例,右侧大面积脑梗死者l3例,左侧10例。
均出现受累动脉供应区相一致的大面积低密度灶,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其中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5~10mm 9例,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10mm14例,所有病例均有
基底池受压或闭塞、脑干受压等表现。
1.4 手术方式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切口开始于颧弓上耳屏前1cm,于耳廓
上方向后上方绕过顶结节,延伸至正中矢状线旁,然后沿平行正中线向前至前额部发际内。
手术时注意保留颞浅动脉主干及其前后分支完整性(作者采用触摸法标记颞浅动脉走形,避免切开头皮时损伤)。
将颞肌自颅骨表面小心剥离(作者采用神经剥离指自颞向额顶方向逐步剥离颞肌,颞肌损伤小,出血少,尽量减少电刀烧灼,最大程度保证其血供),采用游离骨瓣开颅,骨窗面积(10~12)cm×(12~14)cm,顶部旁开矢状窦2~3cm,颞部平齐颧弓,咬除并磨平蝶骨嵴,暴露出颅中窝,注意尽量保护脑膜血管,减少烧灼(小的脑膜活动性出血可用血管钳钳夹止血,效果良好),于骨窗缘悬吊硬脑膜,放射状剪开硬脑膜至骨窗缘,将硬脑膜向内反
折贴敷骨窗外缘脑组织表面,再将颞肌贴敷骨窗脑组织表面,颞肌边缘与硬脑膜反折缘行减张缝合。
术中不切除缺血失活的脑组织或内减压。
术后入重症监护室,并给予充分扩容、适当脱水、抗感染、营养神经、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
1.5 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价参考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级:Ⅰ级:基本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Ⅱ级:部分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基本能独立生活。
Ⅲ级:可扶拐行走,但不能独立生活。
Ⅳ级:意识清醒,但肢体瘫痪。
Ⅴ级:植物生存状态或死亡。
23例患者术后死亡3例,存活20例。
ADL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6例、Ⅳ
级5例、V级5例(死亡3例)。
ADLⅠ~Ⅲ级(有部分生活能力)患者合计13例(56.5%)。
死亡原因:2例为脑干功能衰竭,1例为肺部感染。
大面积脑梗死由于梗塞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造成中线严重移位,进而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及静脉回流,使得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反过来又加重中线移位,形成恶性循环。
传统内科治疗因血管不通,药物难以或无法进入梗塞区脑组织,对于继发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大骨瓣减压术一方面能减轻由脑水肿导致的颅内压增高,另一面可以增加脑灌注压,避免邻近区域侧支循环血管受压,阻止缺血半暗带区进一步缺血而发展成新的脑梗死,恢复梗塞周围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功能。
有专家指出,额颞部12cm×14cm大骨窗能提
供81ml的代偿容积,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为挽救生命创造条件[2]。
作者在实
际手术操作中通常取10cm×12cm大小骨瓣,减压效果良好,过大的骨窗易出现
脑膨出、梗塞脑组织内继发出血等并发症,强调颞底部骨窗要足够低至平齐颧弓,咬除并磨平蝶骨嵴,暴露颅中窝,消除侧裂血管受压改善静脉回流,最大限度缓解脑干受压是减压的关键。
同时术中对于颞肌的保护比较重要,采用神经剥离子自颞向额顶方向自颅骨表面逐步剥离颞肌,颞肌瓣完整,几乎不用电刀烧灼,最大程度减少颞肌损伤保证其血供,同时能减轻颞肌术后肿胀最大程度保证减压效果。
采用
颞肌贴敷术一段时间后,颞肌增生与梗死部位脑组织发生广泛的粘连和结合,重建缺血坏死区的血液循环,增加脑组织的侧支血管,从而逐渐恢复其血液供应,缓解脑组织病变[3]。
作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硬脑膜反折贴敷术,利用硬脑膜血供加强梗塞区脑组织血运重建,促进梗塞区及缺血半暗带区脑功能恢复,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见图1~3。
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指征非常重要,Oppenheim等[4]认为,超早期手术(<
6h)是去骨瓣减压术的最佳时间。
Kondziolka等[5]认为在患者出现一侧瞳孔
散大、对光反应消失时宜尽快进行开颅减压术,但重症患者超早期手术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未昏迷的患者,由于担心手术风险及患者自身状况差等原因,临床上超早期手术患者家属多数不能接受。
目前比较公认的手术指征为[6]:(1)患者
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而处于脑疝早期或前期。
(2)CT见大面积脑梗死和水肿,
中线结构移位≥5mm,基底池受压。
(3)颅内压>30mmHg。
(4)年龄≤70岁。
(5)排除系统疾病。
本组病例中>70岁有4例,其中3例预后满意(ADLⅢ级2例,ADL Ⅳ级1例),因此作者认为对于年龄>70岁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如果一般情况允许,征得家属同意,仍应积极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大面积脑梗死病情危重,进展快,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大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加硬脑膜反折贴敷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相对安全、技术难度不高的外科手段,能明显降低颅内高压,改善脑组织水肿,同时颞肌贴敷+硬脑膜反折贴敷有助于重建梗塞区脑组织血供,增加脑组织侧支循环,促进脑功能恢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献】
1 徐锋,周炳华,李勇,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术式选择与疗效.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3(2):128~129.
2 黄广龙,邱炳辉,方陆雄,等.大面积脑梗死的外科治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1):82~83.
3 任国辉,杜昊蓝,骆华平,等.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15例分析.现代实用医学,2010,22(5):532~533.
4 Oppenheim C,Samson Y,Mana R,et a1.Prediction of ma1ignant midd1e cerebra1 artery infarction by 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Stroke,2002,31(4):2175~2181.
5 Kondzio1ka D,Faz1 M.Functiona1 recover after decomprossive craniectomy for cerebra1 infarction.Neurosurgery,1988,23(1):143~147.
6 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78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