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二章知识点-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第一中学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课件(共24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高亢 、尖锐… 声音粗 犷、低沉、浑厚、… 响度大:震耳欲聋 轻声耳语 引吭高歌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的音色是不同的。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生活常识:
1、管乐器靠的是空气的振动发声。用同样的 力吹,空气柱短音调高......如笛子。 2、弦乐器靠的是弦的振动发声。音调的高低 与弦的松紧度、长短、粗细有关。紧-高 短高 细-高...... 3、其它乐器,如鼓,鼓面绷紧-高;如钢琴, 簧片厚薄、长短、松紧不同。 4、敲击瓶子发声是瓶子振动;吹瓶口是空气 柱振动;给暖瓶灌水时,主要是空气柱振动发 声。
第一、第二章知识点梳理
中考第一轮复习
第一章知识点梳理
1、 长 度
单位及换算: 长度:
测量:刻度尺、游标卡尺等

单位及换算:
时 时间: 测量:日晷、沙漏、停表、钟表等 间

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人

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量: 误差: 与错误的区别:不可能避免,只能尽量
减小
减小方法: 多次平均值
人步行的速度约是_1_.1_m/s,意义是:
速度考点练习题
1.5m/s=_____km/h
90km/h=____m/s
顺乘 逆除
m/ s

km/h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
的路பைடு நூலகம்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C )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3.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 列车运行时刻表(2011)如下表所示:
物体的运动和 静止的相对性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__相__对_的
3、比较物体的运动的快慢
方法: •相同路程比时间 •相同的时间比路程
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__动__快__慢__的__物理量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速度公式:v
=
s t
•单位:m/ s 常用单位:km/h
1m/s=_3_.6__km/h 人每秒步行1.1m
考点练习一: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 到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 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 归纳 的方法得出结 论: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产生的。
注意:2小时51分=2.51h
4.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 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 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 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 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2. 声音的传播
固体、液体、气体物质都能够传播声音。没有 这些介质,声音就不能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 音比如:“隔墙有耳”说的就是固体可以传声, 能听到石头在水中的撞击声,说明声音不仅能 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
度是不同的;在相同条件下,声音在固体中传 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站次 1 2 3 4
站名 北京南 济南西 南京南 上海虹桥
到站时间 开车时间 始发站 08.00 09.32 09.34 11.46 11.48 12.25 终点站
运行时间 里程
0分
0
1小时32分 406千米
3小时46分 1023千米
4小时25分 1318千米
求:列车由济南西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 速度是多少?
(注: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2、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_物_体_位_置_的_变_化_叫 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_标_准_的 物体
•参照物的选取是_任__意__的。但不能选择要研 究的物体
•具体选择时,根据_按__需_原则和_简__单_原则而定。
例:坐在奔驰列车里的乘客若选_列_车_为参照物时是 静止的,若选_地_面_为参照物时,乘客是运动的。
? 时间 t=4小时25分-1小时32分=2小时53分 t=12时25分- 9时34分=2小时51分
已知:t=12时25分- 9时34分=2小时51分, s=1318千米-406千米=912千米
求:v
解:v=
s t
=912km/2小时51分
=912km/(2+51/60)h
=912km/2.85h
3.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 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振_动_产生的; 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空_气_、_水
可以传播声音。
4.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 言,有v固>v液>v气。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 340m/s。
5.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 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
A一次回声 B两次回声 C三次回声 D四次回声
3、声音的三种特性
(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程度,与物体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震 耳欲聋”指的都是响度;(音量指的是响度)响度 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 关,发声体振动快,声音的频率就高,音调也越高; 反之,振动慢,声音的频率就低,音调也就低。男 低音、女高音中的“低”、“高”指的就是音调。
. 0.25 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
多可测出 7 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 中的平均速度. 120.0/15.0=8
第二章知识点梳理
1.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只有振动才会发声。当物体停止振动 时,发声也就停止。固体、液体、气体都 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风声、雨声、 读书声,声声入耳”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