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化学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
摘要]精心设计的导入语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探究性倾向,思维应运而生,并诱发他们对高层次学习的需求。

导入语,与常见的演讲开场白相似。

这是教师在开始讲授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有计划的、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概括性的教学语言。

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
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语的设计这个重要环节,要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不同的教师设计的导入语千差万别,异彩纷呈,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迅速
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尽早进入学习新知识的
最佳状态。

一部好的电影,必须有一段精彩的序幕。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
功了一半。

每堂课的导入语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到学生的心坎上,让学生产生
共鸣,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

它的作用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安
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了解本节课要讲什么内容、达到
什么教学目的、有什么要求……,让学生带着目的听课,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教师授课起到思维定向、内容目标明确、感情定调的作用。

化学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生活中的闲聊,有的闲聊者
特别受人睛睐,不完全是因为所讲的内容有吸引力,有的是因为他们的讲话技巧。

同样的话,在不同人的嘴里讲出来,效果迥然不同。

教师的授课更是如此,相同
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师讲授时,教学效果相差很大。

当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每堂成功的课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一段精彩的“序幕”。

他们设计的
导入语,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到一种科学和艺术的
享受。

导入语,在于教师的灵活运用和精心设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
要教,而且要导”。

好的导言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提高教师的自信心。

许多名人著书时不会放过其序言的设计,据说托尔斯泰写《生活的道路》时,所写的“序言”稿竟达一百多种。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举例介
绍常用的几种导入语设计方法。

1、演示实验导入法生动直观的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注意的
有效手段之一,是中学化学教学中设计导入语的“优势”、是化学导出新课的好方法。

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我准备了两架天平:其中一架天平两边各放质量相
同的一根蜡烛,使其平衡;然后点燃其中的一支,让学生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

另一架天平的一边放入一只带有胶头滴管的滴瓶:滴瓶内装有 NaOH 溶液,胶头
滴管内吸收了少量的酚酞试剂,另一边放入砝码,并使其平衡。

然后挤压胶头,
让酚酞滴入 NaOH 溶液中,立即观察到 NaOH 溶液变红色(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并思考原因。

这样,让学生对比,从而得出
质量守恒定律。

这种导入语的设计,教学效果好,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获取的知识,记忆犹深。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这种导入方法,必须注意直观演示和语言讲解相结合,
尽量让学生共同参与,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2、联系实际导入法选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

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符合认知规律:从具体生动的感性知
识上升到抽象逻辑的理性知识。

如在讲“铵盐与碱反应”时,可从“为什么草木灰不
能与氮肥(铵态)共施”谈起……。

这种导入语的设计,符合学生“急于求成,学以致用”的心态,它一锤就敲到学生的心坎上,深受学生的欢迎!
3 、设置矛盾导入法通过设置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相矛盾的情境,来导入新课,可使学生在左右为难之中,产生强烈的急需解决矛盾的愿望。

如在讲“分子之间有间隙”时,我问学生:50+50=?学生答等于100。

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下“50+50
=100”。

学生个个疑惑不解。

接着我演示实验,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
积不等于lOOml!一筐鹅卵石与一筐细沙混合,体积不是2筐!实验事实使学生
心中矛盾更加激化。

这时我趁机说:“欲知其中奥妙,请听新课分解”。

4、谜语导入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引进谜语来引入新课,多少有点
让学生感到新鲜好奇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讲“二氧化碳”时,我先让同学
们来猜一个谜语:“左侧月儿弯,右侧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

”请同
学们猜一猜是种什么气体?这时有些同学猜到了 CO !这时很自然在黑板上板书这
节要讲授的内容第三节:CO 。

又如在复习化学仪器使用时,当复习到一种化学仪器时,打一个谜语,先让同学们猜猜,譬如试管刷:虽然你外表丑陋,但你却能
洗去别人内心的肮脏;胶头滴管:虽然每次给予的不多,但如果别人需要,同样
会倾其所有;量筒:用你细致体贴的心,去感受别人的点点滴滴!……复习的效果就是与同个调子唱到底不一样!
5、热点新闻导入法热点问题导入新课,就是把教学内容与当前受关注程度
较高的热点新闻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
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互动性。

对热点新闻的引入讨论,教师要做到
导之有意,导之有法,导之有度:既放得开,又收得回。

能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如在讲“合成材料”时,可结合目前热点新闻“不粘锅事件”;在讲食品添加剂时,结合“苏丹红一号事件”……用热点新闻话题导入新课,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
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与社会、生产、生活结合中学习化学知识。

所谓导之有法,在教学过程中,再好的导入方法,如果反反复复,一而再,
再而三地使用,不但起不到启思激趣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

俗话说“好菜连吃三遍遭人厌,好戏连看三天令人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温故知新,用前面所学的内容引入新课;不过在充分运用各种导入方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导入语的设计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设
计导入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

导入方法要简明扼要,尽可
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

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思路
带入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

如果导
入设计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引人入胜……,可离题万里风牛马不相及,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新教材吗?因此在设计导入语时,应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实际出发,采用揭示矛盾、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从生疑、质疑入手,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二、导入语的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
导入语科学与否,要看它是否能引起学生对新内容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对新
教学内容的探求欲,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的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设计
导入语时讲究科学性、生动性和幽默性,使新课一开始就能够扣紧学生的心弦。

因此,导入语设计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为理解好教学内容打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