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元素原子核外第二层是其他层电子数之和的2倍,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A.4B.8 C.12 D.16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
A.Fe+CuSO4=FeSO4+Cu
B.3CO+Fe2O32Fe+3CO2
C.4Fe(OH)2+O2+2H2O 4Fe(OH)3
D.2KMnO4K2MnO4+MnO2+O2↑
3、于谦的《石灰吟》,赞颂了石灰石(碳酸钙)“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品格。
碳酸钙属于
A.单质B.氧化物C.酸D.盐
4、下列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一组原子是()
A.H、He、Li B.Li、Na、K C.Na、Si、Ar D.O、S、Cl
5、氯气可用来消灭田鼠,为此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质中的
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较易液化⑤溶解于水
A.②③B.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
6、下列反应中,参加反应的HCl只有部分被氧化的是
A.NaOH+HCl=NaCl+H2O
B.Zn+2HCl=ZnCl2+H2↑
C.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D.CuO+2HCl=CuCl2+H2O
7、下列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最外层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相等的是
A.氦B.氩C.镁D.氧
8、过滤时不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A.烧杯B.玻璃棒C.漏斗D.试管
9、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
C.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10、某阴离子X2﹣有m个电子,其质量数为a,则核内中子数为()
A.m+2B.m+5C.a﹣m+2D.a﹣m﹣2
11、在某无色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4+、SO42- 、Al3+、NO3-B.Na+、K+、HCO3-、NO3-
C.Na+、Ca2+、NO3- 、CO32-D.K+、Cu2+、NH4+、NO3-
1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A.4Fe(OH)2+O2+2H2O=4Fe(OH)3B.4NH3+5O24NO+6H2O
C.2NaHCO3=Na2CO3+H2O+CO2↑D.Cl2+2NaBr=2NaCl+Br2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NaOH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
②重金属盐中毒应立即喝大量的牛奶或者蛋清缓解毒性,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③蒸馏时冷凝管进水方式为“下口进冷水,上口出温水”
④浓硫酸稀释操作为将水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⑤分液漏斗必须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即可使用
⑥取固体药品一定要用镊子取
⑦选择量筒量取液体时,应满足“大而近”的原则,所以应用10mL的量简量取8.80mL稀硫酸
⑧萃取时萃取剂密度不一定大于原溶剂的密度
A.①②④⑤B.①③⑤⑥C.②④⑦⑧D.④⑤⑥⑦
14、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现象、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现象结论
A
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
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一定无NH4
+
B 加入苯,振荡、静置
分层,下层溶液
显橙红色原溶液中一定有溴单质
C 滴加氯化钡溶液,再加盐酸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SO42-
D 用洁净铁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一定含钠盐
A.A B.B C.C D.D
15、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NO,另一个盛有N2和O2,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①原子总数;②质子总数;③分子总数;④质量。
A.④B.①C.②④ D.①③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2H+═Ca2++H2O+CO2↑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C.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Zn+Ag+═Zn2++Ag
D.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铜反应:H++OH﹣═H2O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Y2+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Z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M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
(2)X、Y、Z、M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为____(化学用语回答),Z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二元化合物是__________。
(3)X与M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产物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其化学键属__________共价键(填“极性”或“非极性”)。
18、某强酸性溶液X中仅含有Ba2+、Al3+、NH4+、Fe2+、Fe3+、CO32-、SO32-、SO42-、Cl-、N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上述连续实验不能确定溶液X 中是否含有的离子分别是________。
(2)若②中所用氢氧化钠浓度为2 mol/L ,当加入10 mL 时开始产生沉淀,55 mL 时沉淀的量达到最大值0.03 mol ,继续滴加沉淀的量保持不变,随后再滴加沉淀部分溶解,到60 mL 时沉淀的量降为0.025 mol 且保持不变,则原溶液中:c (Fe 2+)为_____mol/L 、c (Fe 3+)为______mol/L 、c (Cl -)为_____mol/L 。
(若有些离子不存在,请填0 mol/L)
19、某固体物质可能由23Na CO 、24Na SO 、4CuSO 、2CaCl 、NaCl 等混合而成,为检验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①将固体物质溶于水中,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向①中所得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过滤,将②中所得沉淀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以上空格均填化学式)。
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可向③中过滤所得的滤液中滴加__________溶液。
(2)写出③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0、现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溶液A ,B ,C ,D ,只知它们是K 2CO 3,K 2SO 4,NaHSO 4和Ba(NO 3)2,为鉴别它们,进行如下实验:
①A +D→溶液+气体
②B +C→溶液+沉淀
③B +D→溶液+沉淀
④A +B→溶液+沉淀
⑤将④得到的沉淀物加入③所得的溶液中,沉淀很快溶解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请完成如下问题:
(1)写出各物质化学式:A___;B___;C___;D___。
(2)写出实验中①、③、④、⑤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
③___;
④___;
⑤___。
21、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
它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
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生产NaClO2的主要流程如下。
(部分产品未标出)
(1)Ⅰ中发生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Ⅱ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lO2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可用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5NaClO2 + 4HCl = 5NaCl + 4ClO2↑+ 2H2O。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②研究表明:在上述过程中会发生副反应:NaClO2 + 4HCl = NaCl + 2Cl2↑+ 2H2O,若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越大,则气体产物中Cl2的含量越大。
请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由于K层容纳2个电子、L层容纳8个电子,某元素原子核外第二层是其他层电子数之和的2倍,则第三层容纳电子数为8/2-2=2,故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2=12,即该元素核电荷数为12,故答案选C。
2、B
【解析】A.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置换反应,不属于区域3,故A错误;B.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置换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属于区域3,故B正确;C.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化合反应,不属于区域3,
故C错误;D.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是分解反应,不属于区域3,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①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③部分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④部分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关系图
如下图所示:。
3、D
【解析】
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D。
4、C
【解析】Na、Si、Ar均为三层电子。
5、A
【解析】
能够消灭田鼠,利用了氯气的有毒性质,氯气要能够进入到洞中,利用了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与颜色、溶解性、易液化无关,选A。
6、C
【解析】
A选项,NaOH+HCl=NaCl+H2O,HCl没有化合价变化,故A错误;
B选项,Zn+2HCl=ZnCl2+H2↑,HCl中氢化合价全部降低,被还原,故B错误;
C选项,MnO2+4HCl(浓) △MnCl2+2H2O+Cl2↑,HCl中Cl化合价部分升高,被氧化,故C正确;
D选项,CuO+2HCl=CuCl2+H2O,HCl没有化合价变化,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7、B
【解析】
记住原子序数,将最外层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比较可得。
【详解】
A. 氦最外层为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0,故A不选;
B. 氩最外层为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分别为8和8,故B选;
C. 镁最外层为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8,故C不选;
D. 氧最外层为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分别为6和2,故D不选。
故选B。
8、D
【解析】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
过滤时无需使用试管。
故选D。
9、C
【解析】
A.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碳酸银、硫酸银等沉淀,不能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应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进行检验,A错误;B.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排除氯化银的干扰,检验硫酸根离子,应先加入盐酸,如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B错误;C.氢氧化铜为蓝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C正确;D.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排除氯化银的干扰,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答题时注意把握离子的性质的异同,检验时要特别注意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注意实验方案的严密性。
10、C
【解析】
对于阴离子而言,质子数=电子数-电荷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运用这个关系式得出正确结论。
【详解】
对于阴离子而言,质子数=电子数-电荷数,阴离子X2—核外有m个电子,则质子数是m-2。
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所以核内中子数为a-m+2,
答案选C。
11、A
【解析】
A.在某无色酸性溶液中:H+与NH4+、SO42- 、Al3+、NO3-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A正确;
B.在某无色酸性溶液中,H+与HCO3-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在某无色酸性溶液中,H+与CO32-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且Ca2+与CO32-也不能共存,C错误;
D. 在某无色酸性溶液中,Cu2+溶液显蓝色,与题给条件不符合,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12、B
【解析】
阴影部分指的是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类型。
【详解】
A.属于化合反应,有化合价的升降,则该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有化合价的升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B符合题意;
C.属于分解反应,无化合价的升降,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属于置换反应,有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3、D
【解析】
①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皮塞,故正确;②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重金属盐中毒应立即喝大量的牛奶或者蛋清缓解毒性,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故正确;③蒸馏时冷凝管进水方式为“下口进冷水,上口出温水”,这样热交换效率最高,故正确;④浓硫酸稀释操作为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剧烈沸腾,引起液体飞溅,故错误;⑤分液漏斗必须检查旋塞处和上口塞子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即可使用,故错误;⑥取固体药品块状药品要用镊子取,取固体粉末状药品,要用药匙,故错误;⑦选择量筒量取液体时,应满足“大而近”的原则,量取8.80mL稀硫酸无法用量筒取,应用酸式滴定管,故错误;
⑧萃取时萃取剂密度不一定大于原溶剂的密度,只要互不相溶,故正确;④⑤⑥⑦错误,故选D。
14、A
【解析】
A.铵根离子和氢氧化钠浓溶液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若不变蓝,说明溶液中不含铵根离子,故正确;
B.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苯在上层,故加入苯萃取后上层出现橙红色,故错误;
C.滴加氯化钡溶液,可能产生硫酸钡或氯化银沉淀,这两种沉淀均不溶于盐酸,所以溶液中可能有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故错误;
D.焰色反应显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可能是含钠的碱或含钠的盐,故错误。
故选A。
15、D
【解析】
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两种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根据气体的分子构成、原子构成作进一步判断。
【详解】
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两种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 A知分子数相等,每个分子含有的原子个数相等,所以原子总数相等。
一氧化氮分子、氮气分子或氧气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不等,所以两容器中总质子数不一定相等。
两容器中气体的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其总质量不一定相等,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本题着重于原子结构的考查,注意把握分子的构成。
16、B
【解析】
试题分析:A.用醋酸除去水垢,离子方程式:CaCO3+2CH3COOH═Ca2++H2O+CO2↑+2CH3COO-,故A错误;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离子方程式:HCO3-+H+=CO2↑+H2O,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离子方程式:Zn+2Ag+=Zn2++2Ag,故C错误;D、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铜反应:Cu(OH)2+2H+=Cu2++2H2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三ⅥA Mg>Si>S>C SiO2 C+2S CS2 极性
【解析】
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可知X是C;Y2+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则Y为Mg;室温下M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则M为S,Z的质子数为偶数,且在Mg和S之间,因此Z为Si。
【详解】
(1) M为S,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
(2)Mg、Si、S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因此Mg>Si>S,S比C多一个电子层,则原子半径S>C,因此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g>Si>S>C。
Z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二元化合物是SiO2。
(3)C与S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S2,化学方程式为C+2S CS2。
CS2的电子式与CO2一样,为,化学键属于极性共价键。
【点睛】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向右逐渐减小。
18、Fe3+、Cl-0.15 0.1 0.4
【解析】
(1)强酸性溶液中一定不会存在CO32-和SO32-,加入过量硝酸钡生成沉淀,则该沉淀为BaSO4,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生成气体A,A连续被氧化生成D和E,则A为NO,D为NO2,E为HNO3,说明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离子,一定为Fe2+,它在酸性条件下和NO3-反应生成NO;溶液B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沉淀G为Fe(OH)3,生成气体F,则F为NH3,说明溶液中含有NH4+;溶液H中通入CO2气体,生成沉淀I,则I为Al(OH)3,H为NaOH和NaAlO2,说明溶液中含有Al3+;溶液中含有Fe2+,就一定不含NO3-,含有SO42-就一定不含Ba2+,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Fe3+
和Cl -。
(2)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和阴阳离子电荷所带电荷数相同求解。
【详解】
(1)由分析可知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是Fe 3+和Cl -。
(2) n (NO)=0.112L 22.4L/mol
=0.005 mol ,根据得失电子数可知n (Fe 2+)= n (NO)×3=0.015 mol ,c (Fe 2+)=0.015mol÷0.1L=0.15mol/L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60mL 时沉淀量降到0.025mol ,说明此时为氢氧化铁沉淀,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15mol ,所以说明原溶液中存在铁离子,n (Fe 3+)=0.025mol -0.015mol=0.01mol ,则c (Fe 3+)=0.01mol/0.1L=0.1mol/L ;加入55mL 氢氧化钠溶液时沉淀达到最大值0.03mol ,加入60mL 氢氧化钠溶液时,
沉淀降为0.025mol ,说明n (Al(OH)3)=0.03mol -0.025mol=0.005mol ,则溶液中SO 42-:
0.04mol ,NH 4+:0.005mol ,Fe 2+:0.015mol ,Fe 3+:0.01mol ,Al 3+:0.005mol ,此时2n (SO 42-)=n (NH 4+)+2n (Fe 2+)+3n (Fe 3+)+3n (Al 3+),所以c (Cl -)=0.4 mol/L 。
【点睛】
注意生成的Al(OH)3会和过量的NaOH 反应生成NaAlO 2和H 2O 。
19、23Na CO 24Na SO 、4CuSO 、2CaCl NaCl 硝酸酸化的硝酸银
2322BaCO 2H =Ba CO H O ++++↑+
【解析】
(1)根据①中的“无色透明溶液”可知原固体物质中无4CuSO 。
根据②可知原固体中一定含碳酸钠或硫酸钠或两者都有,由于氯化钙和碳酸钠、硫酸钠都能反应生成沉淀,所以一定没有氯化钙。
根据③可知该白色沉淀是碳酸钡,故原固体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一定没有硫酸钠和氯化钙。
NaCl 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若要进一步确认NaCl 是否存在,可向③中所得滤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固体物质中有氯化钠。
故答案为:Na 2CO 3,Na 2SO 4、CuSO 4、CaCl 2,NaCl 。
硝酸酸化的硝酸银。
(2)③中白色沉淀是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钡而溶解,离子方程式是
2322BaCO 2H Ba CO H O +++=+↑+。
20、K 2CO 3 Ba(NO 3)2 K 2SO 4 NaHSO 4 2H ++CO 2-3=CO 2↑+H 2O SO 2-4+Ba 2+=BaSO 4↓ CO 2-3+Ba 2+=BaCO 3↓ BaCO 3+2H +=Ba 2++CO 2↑+H 2O
【解析】
根据②③④中B 与C 、D 、A 反应均得到沉淀,可知B 为Ba (NO 3)2,只有NaHSO 4和K 2CO 3反应才能生成气体,根据①可知,A 和D 应该是K 2CO 3和NaHSO 4,则C 为K 2SO 4,将④得到的沉淀中加入③所得的溶液中,④中沉淀
很快溶解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③所得的溶液为酸性,④中的沉淀是BaCO3,所以A是K2CO3,D是NaHSO4,据此解答。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A是K2CO3,B为Ba(NO3)2,C为K2SO4,D是NaHSO4;故答案为:K2CO3;Ba(NO3)2;K2SO4;NaHSO4;
(2)①是碳酸钾和硫酸氢钠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碳酸根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H++CO32-═CO2↑+H2O;
③是硝酸钡和硫酸氢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2-
4
+Ba2+=BaSO4↓;
④是碳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2-
3
+Ba2+=BaCO3↓;
将④得到的沉淀物碳酸钡加入③所得溶液硝酸中,离子方程式为:⑤的反应实质是:BaCO3+2H+═Ba2++CO2↑+H2O;
故答案为:2H++CO2-
3=CO2↑+H2O;SO2-
4
+Ba2+=BaSO4↓;CO2-
3
+Ba2+=BaCO3↓;BaCO3+2H+=Ba2++CO2↑+H2O。
【点睛】
考查无机物推断,属于实验推断型,根据反应现象进行推断,需要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与反应现象。
21、Na2SO3ClO22ClO2 + 2H2O2 +2OH- == 2ClO2- + O2↑ + 2H2O1:4ClO2-的氧化性或Cl-的还原性随溶液的酸性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因此Cl-被氧化得到Cl2。
【解析】
(1)I中NaClO3转化为ClO2,Cl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到+4价,NaClO3得电子,作氧化剂;根据得电子守恒,Na2SO3失电子,化合价降低,作还原剂。
Ⅱ中ClO2转化为NaClO2,Cl元素化合价降低,则ClO2得电子,作氧化剂。
故答案为Na2SO3;ClO2;
(2)Ⅱ中ClO2转化为NaClO2,Cl元素化合价降低,ClO2作氧化剂,则H2O2作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生成O2,则有ClO2+ H2O2—O2↑+ ClO2,溶液中加入了NaOH,配平方程式可得:2ClO2 + 2H2O2 +2OH- =2ClO2- +O2↑ + 2H2O;
故答案为2ClO2 + 2H2O2 +2OH- =2ClO2- + O2↑ + 2H2O;
(3)① 反应5NaClO2 + 4HCl = 5NaCl + 4ClO2↑+ 2H2O,NaClO2中Cl元素化合价由+3价分别变为—1价和+4价,NaCl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1∶4。
故答案为1∶4;
②NaClO2+4HCl=NaCl+2Cl2↑+2H2O,反应中,NaClO2作氧化剂,HCl作还原剂,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气体产物的含量增大。
可能原因是,溶液酸性增强,导致NaClO2的氧化性增强,Cl-的还原性增强;或者Cl-的浓度增大,导致Cl-还原性增强。
故答案为ClO2-的氧化性或Cl-的还原性随溶液的酸性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因此Cl-被氧化得到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