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高校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班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24.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帮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处处组织起简洁再生产。
”该观点意在强调小农经济()
A.具有落后性B.具有再生性C.具有脆弱性D.具有稳定性
25 、“一带一路”是自东向西的东西经济沟通共荣之路。
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拓的自西向东的新航路()
A.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共同进展B.使欧洲的农夫深受其利
C.推动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D.很快就使中国融入欧洲市场
26、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一般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
这主要是由于()
A.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进展
B. 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
C. 地理大发觉转变了人们的观念
D. 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
27、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需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
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
这体现了()
A.政府鼓舞早婚和人口繁衍B.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
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D.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
28、在国内商品流通额中,鸦片战斗前粮食占42%,棉布占24%,其次为盐、茶、丝织品等。
到了1936年,工业品占34%,手工业品占42%,农产品占24%。
这一变化反映了20世纪30年月中国
A、半殖民地经济特征明显
B、国家工业化初步实现
C、经济近代化的趋向显著
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29.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见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为国旗。
这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脆弱性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D.民主革命的过程困难而又曲折
30 、16世纪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贸易,16世纪后,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对材料理解最精确的是()
A.新航路开拓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B.新航路开拓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C.反映了欧洲贵族生活的铺张D.反映了欧洲的矿产资源匮乏
31、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叙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掩埋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
安提戈涅生气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转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
A. 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 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 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D. 朴实的“法律至上”思想
32、《吕氏春秋·孟冬》记载:“是月也,工师校功。
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反映了当时()
A.民营手工留意质量信誉B.官营作坊主要生产祭器
C.器物制作不得过于奇巧D.青铜铸造进入富强时期
33.北宋末年庄季裕的《鸡肋编》载: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非舟楫不行到,……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绍兴二年(1132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
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宋代
A.民众生活受气候的影响大B.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紧密
C.舟楫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D.农业种植商品化和专业化
34、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公平的人们实行公平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
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公平的人们能够轮番担当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
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
A.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B.短任期制避开了官僚势力的膨胀
C.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D.短任期制使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
35、明清时期,几乎世界白银产量的半数流入了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之一,国内商品经济发达,却没有产生强大的扫荡封建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主要缘由在于()
A.“重农抑商”观念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进展
C.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D.英、法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二.综合题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形成了自己本身的一套理论化和制度化的行事规章和价值倾向,当君主个人的意志与官僚机构本身的目标形成冲突的时候,官僚机构并不会确定听从君主的意志,必定对君主权威会有
所“反弹”,中国的官僚制度中的君尊臣卑原则的干扰就减弱了。
而儒家的“天道”观念、“大一统”观念、纲常教义对于专制官僚统治是缺一不行的,古代官僚集团作为儒家学说的具体推行者,其观念与行为也受儒家思想的左右。
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下,民众只有义务,官僚和君主则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
于是,在专制君主——官僚——民众之间就形成这样一种颠扑不破的政治文化格局:官僚利益分赃、民众负担税赋军事等义务。
在中国古代这种官僚制度体制下,不难看出,只有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无自下而上的监督体制,官员的升迁和降黜之权操纵于上司的手中,这就必定会形成关于对上级猛烈的依附性,处理公务只对上级负责,唯命是从,照章办事,那么为了迎合上意,也就理所当然地编造出一些形式主义的噱头,行动上得到上级的确定,因此中国古代的官僚在执行法律时“亲者断其生,疏者判其死”,听从权力而不是法律,处理日常公务具有很强的任凭性。
——摘编自马欣荣《比较视域下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弊端探析》
材料二1853年开头英国议会就提出要改革东印度公司的人事制度,而财政大臣格拉斯顿在议会中提出对英国文官制度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主要集中在财政部和海军部,并对文官的录用、考试、晋升、分级提出了一整套建议,建议的中心是要求确立公开、理性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
1855年5月21日,帕麦斯顿内阁颁布了官吏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成立独立考试的三人文官事务委员会,具体争辩和实施改革方案。
1870年6月4日,格莱斯顿内阁又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其次个枢密院令,确立了“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会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类官职”的原则,明确了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开。
英国以文官制度的建立结束了国内政治上的落后、腐败和贪污或者说是政治上的不完善。
它是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自我政治调整的典型。
而它的这种做法对世界的影响极大,特殊是当今世界2/3的国家都在实行这种官吏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其作为现代政治的一个不行或缺的因素,英国在此具有开创性功劳。
——摘编自潘卫《英国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及其弊端。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英国官吏制度进展的显著特征。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从中、
英两国官僚制度进展演化中得到的生疏。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巡察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历代也特殊重视巡察制度的建设,唐代制定的“六察法”,内容具体具体,成为历代开展巡察工作遵循的原则;宋辽金时期制定了《御史台仪制》《御史弹奏格》等;明代制定《出巡相见礼仪》《巡历事例》等制度,从巡察内容、巡察程序、巡察官台仪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巡察立法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历代巡察官员的品级一般较低,但巡察时代表皇帝和中心政府,所以权力很大。
如汉代巡察郡国的刺史只是俸禄为六百石的小官,却能监察二千石的地方长官;明代巡按御史的品级只有七品,但三品以上的布政使、按察使也对之格外敬畏。
官员巡察地方时,主要有明察和暗访两种方式,但具体巡察方法格外机敏多样,留意发觉问题,讲求实效。
历代也特殊重视巡察官员的选任。
唐代时规定巡察官员要有刚正疾恶的品质,要有真才实学,要有实践阅历,并规定五品以上的巡察御史由皇帝亲自选任;明朝时还对巡察官员的最低和最高年龄作了规定;清代特殊规定,对于受过惩罚的人员,消灭降级、革职等状况者,一律不能选为巡查官,要求日益严苛。
争辩古代巡察制度的历史沿革,借鉴其中的阅历教训,对于推动当代中国巡察工作也具有肯定现实意义。
——摘编自余少祥《中国古代巡察制度考略》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巡察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古代巡察制度的作用。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古代巡察制度对当代中国巡察工作的启示。
参考答案:
24.B25.C26.B27.C28.C29.C30.A31.D32.C33.B34.C35.A
40.(1)特点: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与封建皇权存在着潜在的紧急关系;儒家伦理奠定了官僚政治运行的文化环境;存在着民众、官僚、皇权三者冲突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形式主义为特点的官本位文化。
弊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中存在忽视法律的现象;行政过程中的任凭性;对民众的剥削与不负责任。
(2)特征:英国的官吏制度具有民主性和理性颜色;政府官员行政管理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高,政务和事务公开;英国官吏制度下的行政管理更留意法律的作用。
(6分)
生疏:官僚制度经受了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制,由不公正到渐趋于公正、公正和理性的历程;英国近代官僚制度的确立对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和社会进步作用巨大,且对世界其他国家近代官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1.(1)特点:巡察有法律保障或重视巡察立法建设;巡察官员的品级较低,但权力较大;巡察方法机敏多样,讲求实效;重视巡察官员的选任或巡察官员选拔条件严格。
(2)作用:有利于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肯定程度上抑制官员腐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有利于巩固统治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3)启示:要不断加强巡察立法建设或巡察制度要法制化、科学化;要不断加强巡察官员的选拔;要不断创新巡察方式,提高巡察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