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北省涉外技能型人才培养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4
就业创业
文/赵霞 陈香
“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北省涉外
技能型人才培养探析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河北省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贸投资、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彰显出河北省迈向国际舞台的能力。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人才是最为重要的元素,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把人才放在推进城市建设的突出位置。
在国际化经贸发展的背景下,涉外型人才存在很大的市场缺口。
面对“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涉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亟需改进与优化,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加多元的文化交流,推动地方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人才培养情况
●打造小语种人才培养基地
“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不同的国家,语言相对来讲比较复杂,只有一部分国家把英语作为通用语言,这就给每个国家之间的经贸、文化交流等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
为此,高职院校制定出培养“专业+外语”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政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涉外语言,以更好地从事涉外行业的工作。
目前河北省多所院校共同合作,达成了人才培养协议,重视小语种人才培养,为培养涉外技能型人才打好基础。
●建设涉外研究中心
高职院校在构建涉外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时,必须要考虑到国外具体社会发展情况和需求,因此需要借力涉外研究中心,在充分考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优化涉外技能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和建设模式。
为此,河北省与诸多国内外高校开展联合办学,成立涉外研究中心,如日韩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伊斯兰国家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为河北省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启动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为推动河北省与中东欧国家的进一步交流合作,河北省积
极响应发挥人才作用,启动了“河北省国际语言人才振兴计划”。
高职院校应当具备国际视野,打造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保障“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外语人才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从而使河北涉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进一步得到优化和完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长期、优质的人才支撑。
涉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从河北省高职院校的涉外技能型人才就业市场来看,人才培养的就业表现较好,但具体的人才培养思路和模式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高职院校定位不清,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涉外技能型人才包含的专业多、方向杂,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搭上“一带一路”建设的顺风车,盲目跟风开设很多新专业,无视学校本身的特色定位与师资队伍配备,也没有充分考虑社会对行业人才的需求与期望,导致学生在择业时很难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
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来说,也缺少对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注。
●对“专业+外语”的培养模式落实不到位
对涉外类的专业人才来说,外语就是工作语言,尤其是听说能力,这是他们开展工作的基础要求。
但在有些高职院校中,外语教学并没有结合专业发展来进行调整,仅公共外语课无法满足涉外人才的需求,需要院校相应开展职业英语、国际贸易术语、国际礼仪等专业性强的外语课程。
同时,院校不能将专业与英语割裂开来,应该整合课程体系,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涉外人才培养中遇到的一个瓶颈
问题,尤其是小语种教师。
职业教育中的教师大多不是专职从
95
作者单位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资料:
[1]王亦然.河北省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20.
[2]朱铮铮.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涉外技能培养的途径与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1(5):8-10.
[3]李钧敏.地方性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1-
14.
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其科研能力和教学改革能力相对薄弱,尤其是河北省高职院校的专职小语种教师更是屈指可数。
因此,院校必须要大力挖掘“双师型”人才,加强与其他高校、研究中心的合作交流,带动涉外人才培养。
涉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路径策略分析
●确立“外语+技能”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在涉外人才培养方面,不能单独依赖某一个环节,而是要以“外语为载体,专业为核心,强调综合能力,加强课证合一”的培养框架体系为依据展开培养工作。
整个专业学习过程要一直贯穿外语学习,语言学习要和岗位技能结合起来,适时增加口语教学和比赛活动。
在课程设置中加入资格认证考核内容,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专业化的培养,实现素质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通过以证代考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进入人才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力发展实践教学活动
校内外实践活动训练是涉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日常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一带一路”为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标准,相关院校要建立以涉外技能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一,开展师生互动的任务性实践教学活动。
如商务谈判类、视听课程,教师可采取配音练习、看图说话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开展随机的课堂实训。
其二,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人机互动仿真训练。
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建设计算机实验室、多功能语音室、人机模拟操作室、电子商务模拟实习等操作系统。
其三,开展校内外互助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各高职院校要与相关企业开展对口学习观摩、实习的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交易会、博览会、讲座活动,增加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技能,开展综合实训活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以评促建活动
为了搭建优质的教学支撑平台,进一步缓解高职院校师资匮乏的现状,可以聘请涉外企业中有丰富涉外经验,同时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双师型”人才来校任教或给予指导,也可以聘请其他普通高校的退休教师参与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
对于本校老师,要定期开展培训研修活动,切实提高他们在涉外人才培养方面的教学能力。
院校可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活动,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