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
1、排查的重点是。

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治安问题;有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有可能发生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的苗头、隐患;群众比较____、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2、定期排查。

每月排查一次,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及时汇总,遇有重大紧急情况随时上报。

3、调委会每月____日前要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一次,做到抓小防扩大、抓早防激化;
4、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认真进行分类和登记、统计,做到情况清、底数明;
5、及时调处纠纷化解矛盾,严防矛盾纠纷积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6、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要及时上报,做到上下沟通,研究调处策略,防止矛盾激化。

7、辖区内要达到无因纠纷引发的自杀、无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无群众性械斗、无群体性____的“四无”。

8、纠纷重点户,纠纷苗头及时排查;
9、针对排查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2)
是一个组织内部或机构中用来解决矛盾和纠纷的一套具体步骤和规定。

它的目的是通过明确的流程和规则,确保矛盾纠纷能够及时、公正地得到解决,从而维护组织的和谐稳定和员工的权益。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的要点:
1.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构的设立:组织内部设立专门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构,负责协调和处理矛盾纠纷。

2. 矛盾纠纷报告和登记:当发现矛盾纠纷时,相关人员应将情况详细报告,并在制度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登记。

3. 矛盾纠纷调查和调解:机构应对矛盾纠纷进行详细调查,听取相关当事人的陈述和意见,并进行公正、中立的调解工作。

4. 矛盾纠纷仲裁和裁决:如果调解无效或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结果,机构可以进行仲裁或裁决。

5. 矛盾纠纷处理结果通知:机构应及时将调解或裁决结果通知相关当事人,并明确处理意见和期限。

6. 矛盾纠纷档案管理:机构应对矛盾纠纷的相关文件和资料进行归档和管理,确保存档完整有效。

7. 矛盾纠纷评估和改进:机构应定期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通过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组织的和谐稳定和员工的满意度。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3)
为了进一步做好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着力于排查化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新的矛盾和纠纷的发生,全面掌握信访工作的态势,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促使问题防范在初始,解决在基层,避免越级上访事件发生,根据中办、国办《____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____》(中办发____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____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一、排查化解工作的原则
(一)属地管理,源头化解。

各乡镇、各部门负责排查化解本区域和职责范围内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

坚持属地为主,努力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全覆盖、无疏漏的大排查网络,确保排查不留死角。

(二)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结合本乡镇本部门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出部署,确定排查化解工作重点。

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及时处理,尽可能使各类矛盾纠纷就地得到妥善解决,避免矛盾纠纷上交和激化。

同时,要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决不能突破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能为求得一时一事的解决而引起攀比和新的矛盾。

(三)方式多样,积极协调。

要引导群众通过行政复议、司法诉讼、仲裁等渠道化解矛盾纠纷,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方式,及时协调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

(四)齐抓共管,各方协调。

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充分发挥法定渠道的调解功能,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全面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合力。

二、排查化解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建立预警机制。

按照“预防在先,警示在前”的原则,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进一步健全完善纠纷信息定期报送制度。

实行“零报告”制度,有矛盾报矛盾,无矛盾报苗头,无苗头报平安。

对重大矛盾纠纷要随发随报,及时续报,不得迟报、漏报、瞒报。

要坚持边调处边上报,对发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突发性问题,要立即进行调处化解,并按照有关程序逐级上报,防止矛盾
激化和事态扩大。

各级都要设立专兼职纠纷信息预报员,落实属地责任,实行全天候预报,从而使各级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纠纷动向,了解纠纷动态,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处臵措施,防患于未然。

(二)健全排查机制。

各行政村(社区)及各系统下属单位、企业,每周至少要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各乡镇、部门、系统每半月至少要开展一次。

坚持条条排查与块块排查、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坚持抓小防扩大、抓早防升级、抓细防疏漏、抓点防隐患的“四抓四防”工作法,在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纠纷多发季节,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会战,进行滚动式、拉网式排查,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以及重点人、重点事、重点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对象,进行重点排查。

同时,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要及时进行梳理归类,汇总登记,建立台帐。

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做到对整个社会面上的矛盾纠纷情况了如指掌、心中有数,进而有的放矢地采取调处化解措施。

(三)加强基层基础。

坚持下移工作重心,把排查化解工作的重点放在县以下基层,不断提高基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特别是农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城镇社区以及党员干部、群众工作积极分子的作用,积极探索完善民主议事、干部联系点、人大代表接待等制度,及时协调利益关系,就地一化解矛盾纠纷。

要进一步探索建立高效、便捷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工作的作用。

各级政府要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有效化解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

加强基层的工作力量、物质保障和资金投入,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要有____名以上的专职信访干部和从事信访工作的
人员,设臵信访接待调处专门工作场所,为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

通过层层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实现“小矛盾不出村(社区、部门)、一般矛盾不出乡镇、大矛盾不出县”。

(四)完善考核奖惩机制。

各级都要强化“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的政治意识,切实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臵,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要求,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

党政主要领导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工负责同志是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调解谁落实”的原则,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的职责任务,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承办单位和个人,决不能把本部门、本系统的矛盾推给党委政府,不能把应该本级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

对重大矛盾纠纷,无论是牵头部门还是协助配合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职责,共同把问题处理好,坚决防止推诿扯皮。

强化责任追究,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纳入平安建设和信访工作目标考核奖惩。

对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及时、稳
定工作做得好、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对不重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特别是因漏报、瞒报、处臵不当导致矛盾激化酿成事端的,在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同时,对所在单位实行“黄牌警告”,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