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
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崔琦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
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 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8年,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与日本人下村修以
及美国人马丁·沙尔菲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需要有广阔 而深邃的文化背景,特别需要有艺 术素养。
泰戈尔眼中的爱因斯 坦:
爱因斯坦常常被称为一个孤独的人。 数学想象的领域有助于把精神从纷繁的俗 物中解脱出来,就这个意义而言,我认为 他确实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哲学可以叫 做一种超验的唯物论,这种哲学达到了形 而上学的前沿,那里可以完全割断对自我 世界的纠缠。对我来说,科学和艺术都是 我们天性的表现,它们高出我们的生物学 需要之上而具有终极价值。
“音乐、绘画、和文学诚然不会直 接教你如何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 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 象力,提高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 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
作者独辟蹊径,从艺术角度向我 们展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爱因斯 坦的形象,除了有助于我们对伟 人的认识,对你来说,还有什么 启发?
拓展
美国人罗伯特·鲁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伯恩斯坦研究了150 位科学家的传记,发现几乎所有的科学 家都同时是诗人、提琴手,或者是作家、 业余画家,如:玻尔、普朗克、朗之万 等;
《科技日报》在1987年设专栏发表了近 30位我国著名科学家畅谈文艺的文章, 表明他们的艺术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 的科学想象力,如钱学森、钱三强、钱 伟长、苏步青等。
拓展
“科学中艺术的奇迹,艺术中科学的奇迹”。 ——哈佛大学
该校培养了7位美国总统,3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当有人问霍金除了享受科研成功的快乐之外,最 大的快乐是什么。他说:“如果我只能带走一张 唱片,就选莫扎特的《安魂曲》,可以一直把它 听到光碟唱机的电池用完为止。”从事科学让思 想在宇宙深处飞扬,热爱音乐又正是自己归宿的 地方,这两者都是霍金所追求的人生乐趣之所在。
2、也是因为他深深懂得文学的伦理价
值; (11-12段)
3、还因为科学和艺术体现了一种绝对
和谐的美。 (13-14段)
讨论:艺术与科学之 间有哪些相通之处?
科学的美与艺术的美是相通的,是世界最高 最美的两个侧面。 第7段
艺术与科学都具有永久的魅力,因为他们是 两个无限的永远也没有终点的世界,值得人 们不断地追求。 第10段
他,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 他,崇拜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
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 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 他,与卡夫卡产生共鸣 他,极力推崇文学艺术
爱因斯坦沉醉 于文学中的情景
探究:爱因斯坦热爱文学艺 术的原因。 (9-16段)
1、出于精神生命的需要,出于他的人 生观和世界观; (9-10段)
全文主旨
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指出科 学与艺术是互补的、统一的,而造就一个 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很好的艺术素养。
第1段 第2段
6岁,学小提琴;(艺术); 13岁,爱上莫扎特;还爱上了几 何学和康德哲学;(科学、哲学)
如第何3段理解“从此以后,科学、 艺术和哲学作为一个整体便成了 他一生的三大支柱,成了他的血
科学与艺术是互补的、统一的。
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⑴—⑷ 全文的“引子”,说明 本文的写作意图: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 术的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 一性。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二部分:⑸—(14)通过列举爱因斯坦热爱 音乐、崇尚文学的生动事例,证明本文的 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15)—(16) 强化了中心论点,表明 写作本文的现实意义。
标志-----1916年《广义相对论基础》 基本原理:等效原理;广义相对性
广义相对论
物体使周围 空间、时间 弯曲,光线 也会改变路 径。
爱因斯坦预言:遥远的星 光如果掠过太阳表面将会 发生一点七秒的偏转。
观测结果:
在两张重叠的底片上 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笔直 的星光在穿过阴影中的太 阳时,竟然发生了偏转, 偏转角是1.7秒。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请同学们谈谈你 心目中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 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879年3月14日在德国小城乌尔姆 出生,他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爱因斯 坦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他的父亲是位 平静、温顺的好心人,爱好文学和数 学。他的母亲个性较强,喜爱音乐, 并影响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从六岁 起学小提琴,从此小提琴成为他的终 生伴侣。爱因斯坦的父母对他有着良 好的影响和家庭教育,家中弥漫着自 由的精神和祥和的气氛。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 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 位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 动家。”
爱因斯坦的和平努力
一战时: 支持反战宣言 一战后: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
呼吁人民为和平而斗争 二战时:建议罗斯福抢在纳粹之前研制原子弹
痛心原子弹爆炸引起的大量平民伤害 二战后:致力于防止核战争的发生
维护世界和平
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大脑的另一显著特征是其缺少常人 大脑中的一种皱沟。这使神经元彼此间更容易建 立起联系,因而使思维更为活跃。
小时很少说话
伯尔尼专利局工人
表现平平
爱因斯坦没有通过大学的入学考试
爱因斯坦的逝世与葬礼: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病逝于普 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发讣告, 不举行公开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 念碑。火化时按照他的书面遗嘱:免 除所有花卉布置以及所有音乐典礼。 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 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 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 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士 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1905年 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9 年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 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学教授, 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 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 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2年受 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1933年10 月定居美国。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
说明:科学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启示:要敢于怀疑,勇于创新。
狭义相对论
标志-----1905年《论物体的电动力学》 基本原理: 相对性;光速不变原理
推论:
1.尺缩钟慢 2.物体的质量会随运动速度加快而增加 3.质能相当
(1) (3)
(2) (4)
广义相对论
和肉”?
用暗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科学、艺 术、哲学满足了爱因斯坦的精神需要,支 持着他的全部生命意义,是他生命中最重 要的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
爱因斯坦在艺术领域内特别 推崇、酷爱哪些艺术形式? 具体有哪些表现?(5-8段)
音乐:
他,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尤其酷爱巴 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
学家获诺贝尔科学奖: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
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
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 力学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科学与艺术是相互补充的,能满足我们的理 性追求和感情渴望。 第11段
艺术与科学体现了一种绝对和谐的美。 第13段
科学与艺术均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 艺术的想象力往往会刺激科学所必需的想象 力。 第14段
第三部分15-16段
我国为什么不能造就一 个爱因斯坦?
自1901年以来,共有七位华裔科
原子弹在日本爆炸以后,爱因斯坦陷 入了巨大的后悔与痛苦之中,自认一生最 大错误就是建议研制原子弹。他痛心地说, “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爱因斯坦向电视观众 介绍核武器对人类的 巨大危害。
爱因斯坦鲜为 人知的一面
爱因斯坦是 一个大脑袋 的胖婴儿
科学趣闻:
爱因斯坦的大脑有何不同?
首先是爱因斯坦大脑左右半球的顶下叶区 域异常发达,比普通人的平均厚度多出一厘米, 这造成爱因斯坦大脑宽度超过普通人15% 左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是我聪明,只是我和问题周旋得比较 久。”
“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 识终身不懈的追求。”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与艺术
赵鑫珊
赵鑫珊,教授、哲学家、作家。1938年4月2
日出生在江西南昌,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德国文学语言系。精通四国语言。
他,几乎每天都要拉小提琴,是一个 “有造诣的小提琴家”
他,还能弹一手好钢琴,奏出扣人心弦 的乐曲
拉小提琴的 爱因斯坦
“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 是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侧面。”
有人问爱因斯坦,死亡是 什么?爱因斯坦脱口而出: “死亡就是我再也听不到莫扎 特的音乐啦。”
文学
他,推崇文学,热爱莎士比亚、歌德、 海涅、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肖伯纳
爱因斯坦眼中的泰戈尔:
对我们来说他曾是精神、光与和谐的 活的象征——在暴风雨中翱翔的伟大 的自由之鸟——在未释放的感情之海 上升起的阿瑞耳(莎士比亚剧作《暴 风雨》中的小精灵)在他那金色竖琴 上奏出的永恒的歌,但是他的艺术从 来不曾对人类的愁苦和斗争漠不关心。 他是“伟大的守护者”。
科学
VS
以物为尺度
追求真实 理性至上
艺术
以人为中心 追求美好 感性为尊
“我把我的哲学看作钟摆,两端是科学和艺 术。科学是理性的,呆久了我会冻僵;艺 术是有感情的,呆久了会烧焦。所以我就 在它们之间不停地摆动,亲近科学才可信, 热爱艺术才可爱,这就是我的哲学,既可
信又可爱。”
—— 赵鑫珊
中心论点:
1961年至197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从 事土地、粮食、人口研究。
1978年至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学所从事现代西方哲学研究。
1983年至今,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所 从事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
就出书的数量而言,当代学者和作家中几乎 没有谁能与赵鑫珊比肩。到目前为止,最新的 一本是第46本:从1985年出版的第一本《科 学·艺术·哲学断想》,到2004年6月的《我是 北大留级生》(江苏文艺出版社),几乎每年 2至3本。尤为重要的是,如此高的产出,却决 不雷同,几乎每一本都会在不同的领域产生影 响:哲学、诗歌、量子物理学、数学、音乐、
科学成就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
1905年
1916年
光量子假说
1905年
1921年获诺贝 尔物理学奖
由于相对论的观点与人们的日常经验不太一 致,甚至有着尖锐的冲突,相对论从一开始就 受到包括一些科学家在内的很多人的反对。 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当时不少德 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 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得的奖章,结果评选委 员会只好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 者得奖,相对论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