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些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些体会
作为能耗和污染大户,建筑业更应该认真到自身所承担的环保重任,要改变过去粗放的建设模式,要逐步迈向绿色建筑的轨道,响应两会号召,为生态建设做贡献。

1、绿色建筑概念及理念
1.1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既可以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工作、居住、活动空间,又能够最高效率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影响环境,并且尽量采用有助于提高使用品质的新材料、新技术的建筑物。

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或者屋顶花园,更是代表一种强调充分利用资源、无害环境状况的建筑业概念或象征。

因此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回归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式生态建筑。

绿色建筑进一步拓展、优化了建筑节能,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民生需求,成为我国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1.2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包括
⑴节能理念。

普通建筑的能耗非常严重,而且在施工能耗中约有50%的能源被白白消耗,能源和自然资源利用率非常低。

绿色建筑则要求能耗使用相比普通建筑降低70%左右,并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与浪费程度。

⑵环保理念。

普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浪费了包括水资源在内的大量自然资源,能源利用率低下,温室气体和废水、废渣大量排放,由此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环境污染。

绿色建筑则强调对本土自然条件、气候特征、民俗文化的理解与尊重,通过改进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式来减少"三废"排放,提高室内的环境质量,达到环境零污染水平。

⑶和谐理念。

普通建筑采取封闭的设计理念,简单而野蛮的隔离了建筑和外界环境。

绿色建筑则做到与外界环境交叉相连,建筑内外部实现自动调节,可以从容感知气候变化,有利于保持认同健康,做到建筑"四节"并可与环境生态共存。

⑷回归自然理念。

与普通建筑不同,绿色建筑的外部强调和周边自然环境融合,保持动静互补、和谐一致,进而保护自然环境。

2、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的理念客观上要求建筑师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颠覆传统建筑理念,注重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有机结合,走上以高科技为手段、以"低能耗、零污染"为目标的精细式设计之路。

2.1生态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要充分地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征,保持建筑与周边环境项协调,不破坏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连续性,以便最大限度地尊重生态规律,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增进人和自然的亲和力,促进人与建筑的和谐相处。

2.2健康舒适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在选址时应避开洪灾、泥石流或含氮土壤的威胁,在场地的安全范围内保证无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等危险源及电磁辐射隐患,选用的建筑与装修不能存在危害人体的潜在可能性。

2.3先进性原则。

绿色建筑不但要强调绿色,更要强调智能化,实现二者合二为一。

绿色建筑智能化是一系列高新智能科技的综合,包括安防系统、信息网络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

3、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必要性及若干策略
3.1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和主要经济增长点,对资源与环境的多个方面都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对那些人口规模迅速膨胀、城建水平高速发展的城市而言,影响尤为巨大。

以西安为例,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每年开复工的建筑面积不断上升,在这种高强度、高密度的城建活动中,我国各类建材的生产耗能多达1.6亿吨标准煤,还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与有害气体。

建筑业作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及时转型为绿色建筑设计已经刻不容缓。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制约,本来具有连续性的建设过程被人为分成各段进行建设运作和行政监管。

这种各自为政,难以建立起整体生态建筑观,也难以体现出全过程控制原则。

另外,建筑项目的策划、规划及设计部门不仅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识差,也缺乏有力措施。

由于设计师同开发商之间未能建立起良性的互动机制,具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建筑师也难以对建筑工程的实际品质与使用方式发挥作用。

因此,当下绿色建筑设计的水平,并已成为我国建筑业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薄弱环节,必须采取多种策略大力推动。

3.2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若干策略,具体如下:
⑴依托全社会提高生态意识。

首先由于建筑师的设计创作不可能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认识水平相脱离,党和政府需要加强在全社会普及生态文明教育,提倡绿色消费和生活。

国际建协指出,学校的建筑教育应该更加关心历史发展、社会人文、生态环境。

我国早在2002年也已将《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列入继续教育必修课程,积极加强对建筑师进行可持续发展下生态意识的教育。

⑵依靠政府制定政策法规来规范与诱导。

即政府通过使用行政监管手段来强制实施绿色设计。

政府部门应当组织力量专门研究制定《绿色建筑体系标准》,并根据实际发展需要进行逐年修订。

⑶通过市场机制发挥驱动性。

通过严格规范的绿色建筑市场化评估,为绿色建筑的品质提供市场信心保证,进而吸引高端消费者投资抬高利润率,驱动开发公司的积极性。

虽然严格遵循绿色建筑体系要求的建筑施工,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开发公司的利润空间。

但是规范化的生态住宅技术评估可以为建筑品质提供可靠担保,也会大大提高一些高端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开发公司的经济利益与消费者的环境意识相结合,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市场机制,推动绿色建筑设计开展。

⑷加强建筑师控制工程全过程的能力。

建筑师一般都是先进设计理念的代表,但是在开发商对建设工程全盘掌控的现行体制下,建筑师对建筑工程的影响非常有限。

所以必须按照国际通用的"咨询服务模式"来运作,赋予建筑师一定的独立创作空间与工程质量控制权。

从立项开始,就加入绿色建筑的要求,扩充环境评价内容,依照《绿色建筑体系标准》开展可行性研究,积极延伸建筑设计单位的服务领域,其服务对象应囊括业主、承包方和进入机构,为建筑工程全过程提供咨询服务。

4、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将成为21世纪建筑设计行业的主流。

綠色建筑体现了节能、环保、和谐、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其设计需要遵从生态性、先进性、健康舒适性的原则。

推动绿色建筑设计不但需要依托全社会提高生态意识和市场机制发挥驱动作用,还要通过政府制定政策法规来规范诱导,以及加强建筑师的自觉性和控制力。

参考文献
[1]王竹.绿色建筑体系的导衡机制[J].建筑学报.2012(05)
[2]彭俊.对绿色建筑的几点思考[J].网络财富.2011(14)
[3]金新克.关于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的探讨[J].建筑设计.2009(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