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验收规范样表

合集下载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20 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12-2007,自2007 年10 月1 日起实施。

其中,第5.2.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同时废止。

1 总则2 环境检查3 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4设备安装检验5 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5.1 缆线的敷设5.2 保护措施6 缆线终接7 工程电气测试8 管理系统验收9 工程验收附录A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附录B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测试方法及测试内容附录C 光纤链路测试方法附录D 综合布线工程管理系统验收内容附录E 测试项目和技术指标含义附:条文说明1 总则1.0.1为统一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

1.0.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实施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工程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规定。

1.0.4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执行本规范有关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

建设单位应通过工地代表或工程监理人员加强工地的随工质量检查,及时组织隐蔽工程的检验和验收。

1.0.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工程验收前应进行自检测试、竣工验收测试工作。

1.0.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2 环境检查2.0.1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的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 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

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房屋预埋线槽、暗管、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铺设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及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综合布线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验收规范

一、一般规定1 、配线时,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一样;同一机房或设施间相线(L)颜色应一致,零线( N )宜用蓝色,保护线(PE)一定用黄绿双色线。

过流一般铜芯线为 6A/ 平方 ,铝芯线为: 3A/ 平方 ,计算电源供电线缆的粗细能够此标准计算。

2 、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电阻一定大于0.5M Ω。

3、全部线路一定全程穿管或走线槽,不便于管或走线槽的部位应给采纳适合的保护举措,而且布线要雅观大方、横平坚直、劳固结实。

4、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 50%~60% ,弯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 。

5、所布线路上存在局部扰乱源,且不可以知足最小净距离要求时,应采纳钢管。

6、暗管直线敷设长度超出 30 米时,中间应加装过线盒。

7、暗管一定曲折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 15 米,且该段内不得有 S 弯。

连续曲折超出 2 次时,应加装过线盒。

全部转弯处均用弯管器达成,为标准的转弯半径。

不得采纳国家明令严禁的三通四通等。

8 、暗管曲折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10 倍。

光缆一般不得小于管径的 10-15 倍而且缆尾一定缠上电胶布。

9、在暗管孔内不得有各样线缆接头。

10、电源线配线时,所用导线截面积应知足用电设施最大输出功率。

11 、电线与暖气、热水、煤气管之间的平行距离不该小于300mm ,交 * 距离不该小于100mm 。

12、穿入配管导线的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接头搭接坚固,涮锡并用绝缘带包缠应均匀密切。

13、暗盒均应当加装螺接以保护线路。

14、光缆的机设施端预留长度一般小于 5-10 米,视频电缆到摄像机的预留长度不小于 60CM-100CM 。

二、主要资料质量要求1、分体设施、器械的规格、型号应切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电器产品标准的相关规定。

①电源线:依据国家标准,单个电器支线、开关线用标准 1.5 平方毫米线,主线用标准 2.5 平方毫米线;空调插座用 4 毫米平方线;②背景音乐线:标准 2 ×0.3 平方毫米线③围绕音响线:标准100-300芯无氧铜④视频线:不低于75-4 标准⑤网络线:超五类UTP 双绞线⑥有线电视野: 75 欧姆宽带同轴电缆⑦防盗及其余控制线:RVV4 ×0.5 平方毫米线2、设施器械包装应完满,资料外观不该有损坏,附件、备件应齐备。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 1 总则1.0.1 为统一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

1.0.3 工程中凡遇本规范未包括的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可依据设计规范的要求及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1.0 4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执行本规范有关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

建设单位应通过工地代表或工程监理人员加强工地的随工质量检查,及时组织隐蔽工程的检验和签证工作。

1.0.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环境检查2.0.1 应对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如下:1 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

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

2 房屋预埋地槽、暗管及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铺设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4 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220V单相带地电源插座。

5 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设置接地体时,检查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 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通风及环境温、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器材检验3.0.1 器材检验一般要求如下:1 工程所用缆线器材型式、规格、数量、质量在施工前应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或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 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

3 工程中使用的缆线、器材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在规格、型号、等级上相符。

4 备品,备件及各类资料应齐全。

3.0.2 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验要求如下:1 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Ⅰ)
编号:表C.0.1-0901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子分部工程
综合布线系统
分项工程名称
系统安装质量检测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检测项目(主控项目)
(执行本规范第9.2.1~9.2.4条的规定)
检测记录
备注
1
缆线的弯曲半径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检测项目(一般项目)
(执行本规范第9.2.5~9.2.9条的规定)
检测记录
备注
1
缆线终接
执行GB/T50312中第
6.0.2条的规定。
2
各类跳线的终接
执行GB/T50312中第
6.0.4条的规定。
3
机柜、机架、配线架的安装
符合规定
执行GB/T50312中第
编号:表C.0.1-0903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子分部工程
综合布线系统
分项工程名称
系统性能检测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检测项目(主控项目)
(执行本规范第9.3.4条的规定)
检测记录
备注
1
工程电气性能检测
连接图
执行GB/T50312
8.0.2条的规定。
长度
衰减
9
信息插座安装
安装位置
执行本规范9.2.4条的规定。
防水防尘
检测意见:
监理工程师签字:检测机构负责人签字:

《综合布线系统》质量验收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质量验收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1 一般规定1.1 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综合布线子系统的工程安装、检测验收和竣工验收。

1.2 综合布线系统检测验收应采用专用测试仪器对系统的各条链路进行检测,评定系统的信号传输技术指标及工程质量。

1.3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和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中的有关规定。

1.4 采用专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的综合布线工程应按专项进行验收。

1.5 建筑群主干光纤在网络中支持的应用距离大于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中第3.0.5条所规定的传输距离时,应按光纤传输系统的要求进行检测和验收。

1.6设备材料的进场检测验收执行GB/T50312中的规定。

2 缆线敷设和终接的检测Ⅰ主控项目2.1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 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2. 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3.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4.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2.2 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按GB/T50312中的规定检测。

2.3 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符合GB/T50312中的规定。

2.4 对绞电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 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2. 对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3. 卡入跳线架连接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4. 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端接标准之一(T568A或T568B)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3.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接处的屏蔽罩必须以可靠的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

综合布线验收报告

综合布线验收报告

25
分支分配器
杰士美
8分配

9

26
分支分配器
杰士美
3分配

4

27
同轴电缆
扬州润达
SYWV75-5

2000

28
管材
桥架、铝合金线槽、PVC管材

1

29
辅材

1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
日期:
三、综合布线测试记录表
序号
信息点位
连通性测试
是否通过
备注
是口,否口
是口,否口
是口,否口
是口,否口
耐克森
24口五类非屏蔽模块式配线架,含模块

11

11
理线环
耐克森
1U开放式

23

12
工作区网络跳线
耐克森
3M六类非屏蔽RJ45跳3
设备间网络跳线
耐克森
2M六类非屏蔽RJ45跳线,六类

242

14
语音设备间跳线
耐克森
2M鸭嘴RJ45

132

15
机柜
博信
32U,600*600,前门钢化玻璃,钢板后门,SPCC冷轧钢板,设备支架1.5mm,框架1.2mm

36

2
网线
耐克森
超五类非屏蔽

58

3
面板
耐克森
双口信息面板

140

4
面板
耐克森
单口信息面板

60

综合布线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验收规范综合布线验收规范1. 引言综合布线的验收是确保布线系统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为综合布线验收提供了一套规范,方便验收人员进行操作和判断。

2. 验收前准备工作2.1 验收人员应提前了解布线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并对各项细节进行熟悉。

2.2 检查布线系统的材料和设备是否完好,并进行清点和核实。

2.3 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

2.4 验收人员应将详细的验收标准和要求提前通知施工单位,并明确验收的目的和要求。

3. 验收过程3.1 检查线路走向和标识3.1.1 检查线路走向是否与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一致。

3.1.2 检查线路的标识是否清晰可见。

3.2 检查线缆敷设3.2.1 检查线缆敷设是否符合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的要求。

3.2.2 检查线缆的铺设是否平整牢固,是否有明显的折弯、擦伤和挤压等现象。

3.2.3 检查线缆的固定是否牢固可靠,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3.3 检查接头和插座3.3.1 检查接头和插座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3.2 检查接头和插座是否安装正规、牢固可靠,是否有发热、松动、脱落等情况。

3.3.3 检查接头和插座的连线是否正确,是否紧固牢靠。

3.4 检查配线架和配线框3.4.1 检查配线架和配线框是否安装牢固、平整,是否有损坏或断线。

3.4.2 检查配线架和配线框的标识是否清晰可见。

3.4.3 检查配线架和配线框的线缆连接是否牢固,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3.5 检查地线3.5.1 检查地线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3.5.2 检查地线的接地是否牢固可靠,是否有松动或断开的情况。

3.6 测试与测量3.6.1 对布线系统进行网络测试和测量,确保系统的功能正常,速率达到设计要求。

3.6.2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包括信号强度、传输速率、误码率等指标。

4. 验收报告和整改4.1 验收人员应当准确记录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并及时进行整改。

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
YOUR LOGO
综合布线系统验 收规范
汐,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汐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验收测试
验收流程 验收文档
验收标准 验收注意事项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验收流程
验收准备
验收人员:具 备相关知识和 经验的专业人

验收工具:包 括测试仪器、
பைடு நூலகம்
验收工具要求
测试工具:确 保测试工具的 准确性和可靠

验证工具:用 于验证布线系 统的性能和功

辅助工具:如 万用表、螺丝 刀等,用于辅 助测试和验证
记录工具:用 于记录测试和 验证结果,便 于后续分析和
处理
验收安全要求
验收时应严格遵守施工现场 的安全规定,确保自身及他 人的人身安全。
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 经验,熟悉验收标准和规范。
验收测试
连通性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综合布线系统的连通性能 测试方法:使用网络测试仪进行线缆连通性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对每根线缆进行连通性测试,确保线缆连接正常 测试标准:要求所有线缆连通性测试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传输性能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 综合布线系统的 传输性能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和标 准规范
测试内容:包括 衰减、近端串扰、 传播时延、回波 损耗等指标的测 试
安全性能测试
测试目的: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安全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测试内容:包括电气性能测试、机械性能测试和防火性能测试等
测试方法: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测试,如使用专业测试工具和设备进行测量和检测
测试标准: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如ISO/IEC 11801等

综合布线系统机房安装质量验收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机房安装质量验收标准

弱电系统MDF、IDF综合布线系统机房安装质量验收标准一、综合布线工程特点综合布线系统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整个弱电系统的子系统之一,是一个完整的集成化通讯传输系统,系统主要接受单模光缆(零水峰)、多模光缆(OM3)及六类非屏蔽双绞线混合布线方式,连接机场的语音设备、数据设备、电子通讯设备及网络设备等,并使这些设备和外部相关系统连接,为机场语音、数据及多媒体应用供应好用、牢靠、灵敏、可扩展的介质通路,是机场各弱电及信息系统基础保障。

T2综合布线接受IBMACS综合布线系统产品。

水平线缆接受IBMACS六类低烟无卤双绞线,主干线接受低烟无卤万兆多模光缆和零水峰低烟无卤单模光缆。

T2综合布线包括主楼、连廊、长廊和停车库综合布线。

包括六个MDF:MDF-1、MDF-2、MDF-3、MDF-T、MDF-BSH、MDF-P、MDF-1负责长廊北段(1-38轴)区域综合布线,管理39个IDF(包括景观墙4个IDF),同时作为T2的电话总配线间,其他MDF的电话主干线缆汇聚到该机房;MDF-2负责长廊南段38-79轴区域综合布线,管理32个IDF;MDF-3负责主楼区域综合布线,管理25个IDF;MDF-T 负责连廊6.0m以上区域综合布线,管理22个IDF;MDF-BSH负责连廊6.0m以下区域综合布线,管理8个IDF;MDF-P负责停车库区域综合布线,管理16个IDF;共142个IDF共同管理28500多个RJ45信息及话音开关。

本工程干线线缆敷设:综合布线线缆在“GCS”电缆线槽内敷设,综合布线光缆在“GCS”光缆线槽内敷设,弱电各类线缆爱惜均参照EC60614标准,其中电气安装用BS四级导线管。

综合布线接受19英寸标准机柜落地安装。

本系统工程施工范围大,专业面广,工程界面困难,技术要求高,涉及其它系统多,所以要求施工单位在安装过程中统一协调,主动协作。

MDF样板机房为长廊00层S/T-55/56轴MDF2;IDF样板机房为长廊00层Q/R-78/79轴#B126。

综合布线系统竣工验收表

综合布线系统竣工验收表


信、CATV终端。
质量检查情况:Fra bibliotek通病 住宅内多媒体箱内 多媒体箱内电话、网络和有线电
控 2 电话、网络和有线 视接口的数量不得少于户内各类
制 电视接口的数量 模块的设计数量。
施工单位 检查结果
专业工长: 质量员:
年月日
监理单位 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监制
综合布线系统竣工验收表
5
机柜、机架、配线 架及线缆的端接安 装
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 合规定进行排序。2、端接于RJ45 口的配线架及信息模块的线序及 排列方式应按国际标准规定的两
种端接标准(T568A或T568B)之一
进行端接。
6
铜缆及光缆链路认 证测测
测试结论为合格。
测试报告:
1 机柜安放
机柜安放基础稳固、接地良好
文档
检查记录 检查情况:
2 线缆敷设及安装
检查情况: 1、线缆布局应自然平直、不得产 生扭绞、打圈、接头等,不应受 外力挤压和受伤; 2、从配线架引向工作区各信息端 口双绞线的长度不应大于90m; 3、各种电缆弯曲半径不宜小于本 规范7.2.2规定; 4、线管和桥架中线缆的占空比不 宜大于50%。

桥架内的线束按其类型进行分束 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 绑扎不可过紧,以单根缆可在线 束中自由抽动为宜
6
布线管理应用软件 或电子版竣工技术 文档
备有布线系统管理应用软件或电 子版竣工技术文档
绑扎间距: m 检查情况:
检查情况:
1 每套住宅内应设置多媒体信息
住 宅 工
1
每套住宅内模块设 置
箱,箱内应考虑为无线路由器预 留电源。 2 在卧室、起居室应设置网络通

综合布线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验收规范

一、一般规定1、配线时,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机房或设备间相线(L)颜色应统一,零线(N)宜用蓝色,保护线(PE)必须用黄绿双色线。

过流一般铜芯线为6A/平方,铝芯线为:3A/平方,计算电源供电线缆的粗细可以此标准计算。

2、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电阻必须大于0.5MΩ。

3、所有线路必须全程穿管或走线槽,不便于管或走线槽的部位应给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并且布线要美观大方、横平坚直、劳固结实。

4、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

5、所布线路上存在局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离要求时,应采用钢管。

6、暗管直线敷设长度超过30米时,中间应加装过线盒。

7、暗管必须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15米,且该段内不得有S弯。

连续弯曲超过2次时,应加装过线盒。

所有转弯处均用弯管器完成,为标准的转弯半径。

不得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三通四通等。

8、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10倍。

光缆一般不得小于管径的10-15倍并且缆尾必须缠上电胶布。

9、在暗管孔内不得有各种线缆接头。

10、电源线配线时,所用导线截面积应满足用电设备最大输出功率。

11、电线与暖气、热水、煤气管之间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300mm,交*距离不应小于100mm。

12、穿入配管导线的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接头搭接牢固,涮锡并用绝缘带包缠应均匀紧密。

13、暗盒均应该加装螺接以保护线路。

14、光缆的机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小于5-10米,视频电缆到摄像机的预留长度不小于60CM-100CM。

二、主要材料质量要求1、分体设备、器材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电器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

①电源线:根据国家标准,单个电器支线、开关线用标准1.5平方毫米线,主线用标准2.5平方毫米线;空调插座用4毫米平方线;②背景音乐线:标准2×0.3平方毫米线③环绕音响线:标准100-300芯无氧铜④视频线:不低于75-4标准⑤网络线:超五类UTP双绞线⑥有线电视线:75欧姆宽带同轴电缆⑦防盗及其它控制线:RVV4×0.5平方毫米线2、设备器材包装应完好,材料外观不应有破损,附件、备件应齐全。

综合布线系统试运行检验批

综合布线系统试运行检验批

专业工长: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月日
专业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检验批容量
3套
分包单位
/
分包单位项目 负责人
/
检验批部位
中心机房
施工依据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
验收依据
验收项目
设计要求及 最小/实际 规范规定 抽样数量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13
检查记录
检查结果
1 系统试运行应连续进行120h 第3.1.3条
/
连续运行满120h,符合规定
表C25050801D 综合布线系统试运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编号C25050801-
单位(子单位) 工程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华 书店物流基地弱电与园 区智能化系统工程-机
房建设及网络安全
分部(子分部) 工程名称
智能建筑(综合布 线系统)
施工单位
新疆广电网络股份 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潘存星
分项工程名称 综合布线系统试运行
合格


项 试运行中出现系统故障时,应
目 2 重新开始计时,直至连续运行 第3.1.3条
/
重新开始计时,连续运行满120h
合格
满120h
3 系统功能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
施工单位 检查结果
主控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满 足规范规定要求
监理单位 验收结论
注:1.本表与表C□□E现场验收检查原始记录配套使用。

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检测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Ⅰ)

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检测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Ⅰ)
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检测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Ⅰ)
编号:表C.0.1-0903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子分部工程
综合布线系统
分项工程名称
系统性能检测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检测项目(主控项目)
(执行本规范第9.3.4条的规定)
检测记录
备注
1
工程电气性能检测
连接图
执行GB/T50312
8.0.2条的规定。
长度
衰减
近端串音(两段)
其他特殊规定的测试内容
2
光纤特性检测
连通性
衰减
长度检Leabharlann 意见:监理工程师签字:检测机构负责人签字: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日期:日期:

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

18 、吊架和支架安装应保 持 垂直, 整齐牢固 , 无歪 斜现象 ;综合 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1、环境检查:1.1 工作区、电信 间、设备间等建 筑 环境检査应符 合下列规定:1、暗装或明装在墙体或 柱 子上的信息插座盒底 距 地高度宜为 300mm 。

2、安装在工作台侧隔板 面及临近墙面 上的信息插座盒底距地 宜为1000mm1、 CF 集合点箱体、多用 户信息插座箱体宜安装 在导管的引入侧及便于 维护的柱子及承重 墙 上等处,箱体底边 距地高度宜为500mm 当在墙体、柱子上部或吊 顶内安装时,距地高 度不宜小于 1800mm 。

1、每个工作区宜配置不 少于2个带保护接地的单 相交流220V/10A 电源插座盒。

电源插座 宜嵌墙暗装 , 高度应与 信息插座一致。

5、 每个用户单元信 息配线箱附近水平 70mm 〜150m 处,宜预留设置2个单相交流220V/10A 电 源插座,每个电源插座 的配电线路均装设保护 电器,配线箱内应引入 单相交流220V 电源。

电源插座宜嵌墙暗装 , 底部距地高度宜与信息 配线箱一致。

2、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査:2.1 器材检验应符 合下列规定:6、 工程所用缆线和 器材的品牌、型号、规 格、 数量、质量应在施 工前进行检査 , 应符合 设计文件要求 , 并应具 备相应的质量文件或证 书, 无出厂检验证明材 料、质量文件或与 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 程 中使用 ;2.2 型材、管材与 铁件的检查应符 合下列规定 :7、 金属导管、桥架及过 线盒、接线盒等表面涂 覆或镀层应均匀、完整 , 不得变形、损坏 ;2.3 缆线的检验应 符合下列规定 :8、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査 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

光缆外包装或光缆护 套当有损伤时 , 应对 该盘光缆进行光纤性 能指标测试 , 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 当有断纤时 , 应进行处 理, 并应检查合格后使 用;2) 光缆A 、B 端标识应正 确、明显;3) 光纤检测完毕后 , 端头 应密封固定 , 并应恢复 外包装。

综合布线系统竣工验收表

综合布线系统竣工验收表
核查情况I
住宅.E程旗强通病控制

每套住宅内模块设K
1每套住宅内应设置多媒体信息Kf.裕内应考虑为无线路由器预例电源.
2在9室、起居至应设置对给通信.CATVf∙⅛.√i
检直柄况:
2
住宅内多媒体箱内电话*网络和行线
电视接口的数fit
多操体箱内电话、网络和行线电视接口的数利不得少于户内各类桥块的设诏数量.
应完整、全面
住食情况I
2
线筑敷设及安装
1,线蜿布局应自然平H、不得产生扭纹、打“接头等,不应受外力挤Jk和受伤:
2、从配税架引向工作区各信期1端口双处税的长度不应大于90m:
3、各种电波弯曲半径不宜小于本规
范7.2.2规定:
h战管和桥架中战散的占空比不宜大于50%.
枝食情况I
3
线缆两州的水久性标签
戏数两端应贴有标签,并标明坳号,止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检直情况:
4
工作区信息端n及配域架端口
工作区信息编【」及配战架处应配件书写清晰箱号准确的永久性标签
衿的端接安装
1、卡入配成架连接模块内的单根成缆色标应与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致电波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2.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及信息模块的戌序及排列方式应按国够标准畿定的两种嫁接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竣工验收表
JSZN4.3.4
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名展
智能拉筑分部工程
施工安位
项目负责人
分包单惊
分包单位
项目负贵人
腌工依据
睑收依据
设计文件和《智能线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GB5OS39、<2建筑电气与阳能化
通用规数》GB55024-20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6.0.3光纤连接损耗表7.0.2测试仪精度最低性能要求附录A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表A检验项目及内容附录B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测试方法及测试内容B.0.1 测试按下图进行连接。

基本链路连接应符合图B.0.1-1方式。

B.0.2测试包括以下内容:1 接线图的测试,主要测试水平电缆终接工作区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及交换间配线设备接插件接线端子间的安装连接正确或错误,具体如图B.0.2所示。

2 测试长度应在测试连接图所要求的范围之内。

3 在选定的某一频率上信道和基本链路衰减量应符合表B.0.2-1和表B.0.2-2的要求,信道的衰减包括10m(跳线、设备连接线之和)及各电缆段、接插件的衰减量的总和。

表B.0.2-1信道衰减量注:总长度为100以内。

表B.0.2-2基本链路衰减量注:总长度为94m以内。

以上测试是以20摄氏度为准,在3类对绞电缆时,每增加1摄氏度则衰减量增加工1.5%,对5类对绞电缆,则每增加1度会有0.4%的变化。

近端串音是对绞电缆内,二条线对间信号的感应。

对近端串音的测试,必须对每对线在两端进行测量。

某一频率上,线对间近端串音应符合表B.0.2-3和表B.0.2-4的要求。

表B.0.2-3信道近端串音(最差线间)注:最差值限于60dB.表B.0.2-4 基本链路近端串音(最差线间)注:最差值限于60dBB.0.3所有测试结果应有记录,并纳入文档管理。

附录C 光纤链路测试方法C.0.1测试前应对所有的光连接器进行清洗,并将测试接收器校准至零位。

C.0.2测试包括以下内容: 1对整个光纤链路(包括光纤和连接器)的衰减进行测试; 2光纤链路的反射测量以确定链路长度及故障点位置。

C.0.3测试按下图进行连接。

1在两端对光纤逐根进行测试,连接方式见图C.0.3-1。

2在一端对2根光纤进行环回测试,连接方式见图C.0.3-2。

C.0.4光纤链路系统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C.0.5文档的保存和管理要求同B.0.3。

C.0.6光缆布线链路在规定的传输窗口测量出的最大光衰减(介入损耗)应不超过表C.0.6的规定,该指标已包括链路接头与连接插座的衰减在内。

表C.0.6光缆布线链路的衰减C.0.7光缆布线链路的任一接口测出的光回波损耗大于表C.0.7给出的值。

表C.0.7最小光回波损耗附录D 光纤连接器极性D.0.1 推荐选用的光纤连接器件(连接器和适配器)应适用不同类型的光纤的匹配。

并使用色码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光纤。

连接器件分为单工和双工两种连接方式。

建议水平光缆或主干光缆终接处的光缆侧采用单工连接器,用户侧采用双工连接器,以保证光纤连接的极性正确。

D.0.2 连接方式如图所示。

附录E 对绞电缆型号表示法E.0.1数字通信用对称电缆产品系列代号为HS。

型式代号表示按下列内容分类。

产品按用途分为大楼用主干电缆、水平电缆。

产品按导体结构可分为实心导体、绞合导体、铜皮导体电缆。

产品按绝缘材料可分为聚烯烃、聚氯乙烯、含氟聚合物及低烟无卤热塑性材料绝缘电缆。

产品按绝缘型式分为实心绝缘和泡沫实心皮绝缘电缆。

产品按有无总屏蔽可分为无总屏蔽电缆和带总屏蔽电缆。

产品按护套材料可分为聚氯乙烯、含氟聚合物及低烟无卤热塑性材料护套电缆。

产品按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可分为16MHz(3类)、100MHz(5类)电缆。

产品按特性阻抗应为100欧对绞电缆。

本规范用词说明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法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规范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规定"或"应按……执行"。

总则1.0.1 综合布线系统在建筑与建筑群及小区住宅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工程所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给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造成潜在的隐患,影响信息的传送。

随着综合布经系统技术和产品的发展,5类以上综合布线系统已被工程采用。

因此制定本规范,提出切实可行的验收要求,确保工程质量,是我国智能建筑建设的需要。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及老楼的建设,使本规范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操作性。

环境检查2.0.1本条只对综合布线系统的安装环境检查提出规定。

如交接间安装有源设备(集线器设备等),设备间安装计算机、交换机、传输等设备时,建筑物的环境条件应按上述系统设备的安装工艺设计要求进行检查。

交换间、设备间安装设备所需要的交流电系统和接地装置及预埋的暗管、线槽应由工艺设计提出要求,在土建工程中实施;通信设备直流供电系统及UPS供电系统应另立项目实施,并由工艺按各系统要求进行设计。

设备供电系统均按工艺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器材检验3.0.3本条对缆线的检验要求作了规定。

2 对绞线电缆识别标记包括电缆标志和标签。

电缆标志:在电缆的护套上约以1m的间隔标明生产厂厂名或代号及电缆型号,必要时还标明生产年份。

标签:应在每根成品电缆所附的标签或在产品的包装外给出下列信息。

--电缆信号;--生产厂厂名或专用标志;--制造年份;--电缆长度。

4 对绞电缆生产厂家一般以305m、500m和1000m配盘。

在本批量对绞电缆中的三盘电缆中截出100m长度,加上工程采购的接插件进行电缆链路电气性能的抽样测试,结果应符合工程按基本链路连接方式所测的系统指标要求。

一般可使用现场电缆测试仪对电缆长度、衷减、近端串扰等技术指标进行测试。

对于光纤链路在必要时也可用相应的光缆测试仪对每根光缆按光纤链路进行衷减和长度测试。

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5.1.1本条规定了缆线敷设的一般要求。

综合布线子系统与建筑物内缆线敷设通道对应关系如下:--配线子系统对应于水平缆线通道;--干线子系统对应于主干缆线通道,交接间之间的缆线通道,交接间与设备间、设备间与进线室之间的缆线通道;--建筑群子系统对应于建筑物间缆线通道。

建筑物内缆线通道系统见图1。

对智能建筑物内,缆线通道较为拥挤的部位,综合布线系统与大楼弱电系统合用一个金属线槽布放缆线时,各系统的线束间应用金属板隔开,电源线与传输高频率缆线间的位置应尽量远离。

一般情况下,各系统的缆线应布放在各自的金属线槽中,金属线槽应可靠就近接地。

各系统缆线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5 屏蔽对绞电缆有总屏蔽和线对屏蔽加上总屏蔽两种方式,主干对绞电缆只采用总屏蔽方式。

由于屏蔽方式不同,屏蔽层的组合形式有多种,使得电缆的结构各不一样。

为此,在屏蔽电缆敷设时的弯曲半径应根据屏蔽方式的不同,在6-10倍于电缆外径中选用。

7 综合布线系统电、光缆与电力线及其他管线间距为建筑物内缆线敷设要求,建筑群区域内电、光缆与各种设施之间的间距要求按《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051-97)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5.1.2本条规定了在境管中布放不同缆线时,对于管径和截面利用率的要求,并可用以下的公式进行计算。

在暗管中布放的电缆为屏蔽电缆(具有总屏蔽和线对屏蔽层)或扁平型缆线(可为两根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或两根屏蔽4对对绞电缆组合,一根4对对绞电缆和一根多芯光缆组合及其他类型的组合);主干电缆为25对以上,主干光缆为12芯以上时,宜采用管径利用率进行计算,选用合适规格的暗管。

在暗管中布放的对绞电缆采用非屏蔽或总屏蔽4对对绞电缆及4芯以下光缆时,为了保证线对扭绞状态,避免缆线受到挤压,宜采用管截面利用率公式进行计算,选用合适规格的暗管。

有关暗管布放缆线的根数及截面利用率可参照表1和表2所列数据。

表1 暗管允许布线缆线数量表2 管道截面利用率及布放电缆根数工程电气测试7.0.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性能测试,本规范参照TIA/EIA TSB67标准要求,提出测试长度、接线图、衷减、近端串音四项内容。

其他诸如:衰减对串扰比、环境噪声干扰强度、传播时延、回波损耗、特性阻抗、直流环路电阻等电气性能测试项目,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用户的要求及现场测试仪表的功能,施工现场所具备的条件选项进行测试,并做好记录。

对于5类及高于5类综合布线系统在千兆以太网、ATM等高速宽带场合使用时,综合布线工程的测试方法和内容不包括在本规定之内。

但应在原始测试项目上,增测近端串音功率和、远端串音、等电平远端串音、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回波损耗、传播时延、线对间传输时延差等项目。

对上述电气性能测试,应采用符合相应精度要求的仪表,参照YD/T1013-1999《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所规定的内容和测试要求进行。

对于屏蔽布线系统屏蔽特性要求及测试方法,国际上正在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定,目前不具备测试条件。

现场测试仪应能对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作导通测试。

总屏蔽的直流电阻应小于下列公式的计算值:100m以内大对数主干电缆及所连接的配线模块可按布线系统的类别进行长度、接线图、衰减的测试,对于5类大对数电缆布线系统应测试近端音,测试结果不得低于5类4对对绞电缆布线系统所规定的数值。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缆电气性能测试记录表中四项内容测试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参考表3内容表3 测试项目不合格产生的原因7.0.3对于光缆链路的测试,首选在两端对光纤进行测试的连接方式,如果按两根光纤进行环回测试时,对于所测得的指标应换算成单根光纤链路的指标来验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