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吁.气(xū)糜.子(méi)恬.静(tián)羁.绊(jī)
B.脑畔.(pàn)冗.杂(rǒng)斡.旋(wò)锵.然(qiāng)
C.闭塞.(sāi)磅.礴(báng)瞳.仁(tóng)争讼.(sòng)
D.蕴藻.(zǎo)战栗.(lì)蓦.然(mò)潺潺
..(chán chán)
2.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A.皑皑.(ái)农谚.(yàn)羁.绊(jī)挑拨离间.(jiān)B.闸.口(zhá)旷.野(kuàng)怅惘.(wǎng)接踵.而至(chōng)C.恐吓.(hè)蛮横.(hèng)寒噤.(jìn)暴风骤.雨(jù)
D.闭塞.(sāi)凋.零(diāo)隧.道(suì)草长莺.飞(yīng)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偏僻踊跃诲暗大彻大悟
B.屹立怅惆磅礴风雪载途
C.褶皱族姊锵然嘎然而止
D.家眷震憾携带蓑草连天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诗写得酣畅淋漓
..,感情勃发,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B.作为伟大时代的共和和国公民,在改革创新中,我们应争做马前卒
...,杜绝马后炮。
C.心远地自偏,我这顶楼的迷你园景就是我的世外桃源
....了。
D.自然科学领域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
....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家去破解。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他出类拔萃
....,以绝对的优势压倒竞争对手,率先被录用。
B.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
....,要想左右这局势,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恐怕得费一番功夫。
C.他这人就是这个样,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干起事来毛毛躁躁
....,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D.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斑斓
....的美丽。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决心为班级争光。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鲜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
....,真是心旷神怡!
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
....地向老师请教。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
....的精神。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满芒夏暑相连”点出了夏天的六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复至、小暑、大暑。
B.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亲非常担忧。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D.不少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一味去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手机、服装……等来显示自己生活品质高人一等,这也正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要原因。
9.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了,果然近不得台旁……“近”本来是形容词,这里作副词,意思是靠近。
B.“接到迎检通知后,我校
..。
”该句中加点的词语充当的成分依次
..师生立即
..行动起来
是定语、状语、状语。
C.“国家宝藏、维权事件、扫黑除恶、黑洞照片”这四个短语都是偏正结构。
D.“绵延万里的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长城是结晶”。
10.下列对于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A.《社戏》是一篇散文,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
B.《安塞腰鼓》一文大量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吴伯箫的《灯笼》一文,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以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D.《恐龙不处不在》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恐龙灭绝原因的科普说明文。
二、情景默写
11.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3)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成语“秋水伊人”源于《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经·关雎》中生动形象的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描写老人小孩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12.名著导读,请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下面的问题。
(片段一)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
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
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片段二)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1)以上两个片段节选自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______写给儿子的家信。
(2)从节选文字所叙的内容看,(片段一)和(片段二)分别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现的是春燕与人之间一种亲近和谐的关系。
B.首联写燕子秋去春来,筑巢于屋檐之下的生活习性。
C.颔联中“不下旧帘遮”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清贫困窘,令人略感凄凉。
D.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自然朴实,笔调平易浅近。
14.用自己的话说说“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一句的意思。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氏谢而从之。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
(3)屋舍俨然
..(_________)
(4)老人引.杨氏入山(_________)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忘路之.远近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以.数谏故
C.杨氏谢而.从之水落而.石出者
D.不可取食于.人也生于.忧患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8.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__________为线索,甲文段按__________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__________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我们为何很难记住自己的梦境
杨阳
①每个人都会做梦,但不是每个人在第二天早上醒来都能记得那些梦境。
相信不少人都深有体会:在做梦时,明明很清晰地记得发生过的事情,潜意识里还对自己说,一定要记住了,但第二天醒来后就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科学家们发现,一般人一个夜晚大约要做4~6个梦,总共大约有一两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在梦中。
既然做梦的频率如此高,为什么我们醒来后记不住自己的梦?
②睡眠是人类必需的一项生理活动。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这两种睡眠形式交替进行,一个人晚上8小时的睡眠时间里有4个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周期。
在快波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80%正在做梦,在慢波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7%在做梦。
③一个人每晚做梦的时间平均在1.5小时左右。
由于梦相伴睡眠周期循环规律,所以在快波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多,而在慢波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少。
此外,人能记住的梦多在快觉醒时,而刚入睡时的梦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这也是人们感觉梦多或少的原因。
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法国科学家对41名志愿者进行了实验。
这些志愿者分为经常能记住梦和记不住梦的两类。
研究人员用脑成像设备对所有志愿者在清醒和睡着时的大脑活动进行了观察。
⑤结果显示,这两类人在睡着和醒着时的大脑活动有明显差异。
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大脑的信息处理中心也就是颞顶联合区更为活跃,这一区域的活动增加很可能对梦境内容编码到记忆里有很大帮助。
而且,不管是在睡着还是醒着的时候,常能记住梦的人的大脑中,内侧前额叶皮质和颞顶联合区的大脑活动都更强,同时他们的大脑对听觉
刺激的反应也更强。
不仅如此,相比不大记得住梦的人,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在睡觉时比较容易醒来,其醒来的时间也要多一倍。
⑥为什么很容易被忘掉?研究显示,醒来后5分钟,梦的内容会忘掉50%;醒来后15分钟,睡梦细节会忘掉90%。
有关“梦境遗忘”的理论解释有多种。
一种理论从学习和生存两方面解释了梦被遗忘的原因。
对早期洞穴人来说,“纵身跳崖逃避狮子追杀”在现实生活中就难以实施。
这种情况下,如果睡梦与真实生活存在相同记忆印迹的话,梦就不是很好的学习经验,忘掉梦反倒可能是件好事。
另一种理论认为,梦的功能是淘汰大脑中随着时间而累积的不需要的记忆。
记住梦只会使大脑中的无用信息堆积如山。
从本质上说,梦是“忘却”垃圾记忆的过程。
⑦在回忆梦境方面,专家们则认为主要有三大障碍。
第一大障碍是梦中的记忆方式与清醒时大不同。
清醒时,人们习惯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或因果关系等方式记住过去的事情。
然而,睡梦中发生的“剧情”往往会随着情绪变化而无规律地“漂移”,并非具有时间或因果关系等逻辑。
第二大障碍是现实生活本身。
对很多人来说,一觉睡醒首先想到的是“今天该做什么”,此时睡梦则会像“鬼火”般消失掉。
第三大障碍是身体活动的变化,睡梦往往是在人们处于休息、身体躺卧时发生的。
醒来时,身体活动大幅增多,会干扰大脑对梦境的记忆。
19.通读全文,请分点写出梦很容易被忘掉的原因。
20.全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21.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2.有人认为第①段可以删掉,这样第②段从人类睡眠机理直接谈起,文笔更加简洁,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3.下列选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人能记住的梦多在快醒来时,而刚入睡时的梦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这也是人们感觉梦多或少的原因。
B.相比不大记得住梦的人来说,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在睡觉时比较容易醒来,其醒来的时间也少很多。
C.“在回忆梦境方面,专家们则认为主要有三大障碍”中“主要”一词表明其障碍不止三种,文中只列举了主要的。
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研究显示,睡梦醒来后,时间越长,睡梦中的内容就忘掉得越多。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转身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
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
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
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
”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张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她。
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
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
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
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
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
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
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
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
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
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
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
”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
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她肯定知道我注意到了她,那么,在岔路口,在她转身的时候,她是否知道,不远处,有一位陌生的叔叔,他眺望的眼睛?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
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
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乞丐。
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
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
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
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
我
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24.本文描写了三次“转身”的动人情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25.标题“转身”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26.第4自然段,作者对秦岭深处的风光作了细致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采取“概括——具体——概括”的结构模式,表达出了对真善美的热切追求。
B.第1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这个词用得极妙,与前文中的“人海”相呼应,说明人海茫茫,纵然可以寻找也不可能再找到她的影子。
C.第2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总括了个人体验与感悟,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D.本文的选材极具典型性,描写的几幅“转身”画面充满了真善美,收到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E.本文主要采用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深刻揭示了“转身”的内在意蕴,使文章的立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人读之耳目一新。
28.简要赏析最后一段中“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这句话,并根据文章内容,仿照这句话的句式再续写一句。
七、作文
29.阅读下面一段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你这疲惫的路人/云正低,风正冷/这个冬天来得迅雷不及掩耳/雨已冰封你的来路/雪正掩埋你的前途/我不能留你/注定了我只能是你路途中的一个过客/紧紧衣,紧紧帽/你还得行走在这个冬天的路上/路的尽头鲜花盛开。
请以“路的尽头鲜花盛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C.有误,应为塞(sè),磅(páng)。
2.B
【解析】
【详解】
A.挑拨离间.(jiàn);
C.暴风骤.雨(zhòu);
D.闭塞.(sè);
故选B。
3.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A.诲暗-晦暗;B.正确;C.嘎然而止-戛然而止;D.震憾-震撼、蓑草连天-衰草连天。
据此,答案为B。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
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使用正确;
B.马前卒, 比喻奔走效力的人。
使用正确;
C.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使用正确;
D.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叹为观止”充当句子的谓语部分,不能作定语。
故选D。
5.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A.出类拔萃:意指才干实力能力大大高出同类而拔尖。
使用正确。
B.瞬息万变:形容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变化多而快。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毛毛躁躁:就是做事急躁,不稳重,丢三落四的。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D.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不能用来修饰“美丽”。
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D。
6.D
【解析】
【详解】
A. “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含贬义,与原语境意同学们为班级争光不符;
B. “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原语境无此“变化”之意,故此词使用不当;
C. “不耻下问”意思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使用对象不正确。
故选D。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否定词使用不当。
把“不再”改为“再次”;
B.搭配不当。
“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应改为“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改变,学习成绩也有很大提高”;
D.缺少主语。
去掉“令”。
8.A
【解析】
【详解】
B.“芒种”后的逗号改为顿号。
C.概数之间不能用顿号。
把“二、三十米”之间的顿号去掉。
D.省略号与“等”不能连用。
故选A。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近”本来是形容词,这里作动词,意思是靠近;
B. 加点的词语充当的成分依次是定语、状语、补语;
C. “扫黑除恶”是并列短语,不是偏正短语,其余都是偏正短语;
故选D。
10.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A.《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不是散文。
B.正确。
C.吴伯箫的《灯笼》是散文,不是小说。
叙写了一些与灯笼有关的记忆以及灯笼对作者的意义。
D.《恐龙不处不在》《恐龙无处不在》实质上是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不是科普说明文。
据此,答案为B。
11.微君之躬子宁不嗣音?徒有羡鱼情同是宦游人(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6)寤寐思服辗转反侧(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解析】
【分析】
【详解】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嗣”“徒”“宦”“寤寐”“髫”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12.(1)傅雷(2)片段一中作者言语真挚,父子情深,表达了自己对父子能变成朋友的喜悦、幸福与满足之情。
片段二中表达了作者希望儿子能正视现实,正视错误,学会坚强的美好期望,其中不乏鼓励与信任。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对名著《傅雷家书》阅读的考查。
在阅读名著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文本材料都选自《傅雷家书》。
其中材料一叙写儿子在家的一段时间,父子成了朋友,表达了父亲的喜悦、幸福与满足之情。
材料二叙写的是儿子遇到了内心苦闷时,父亲对儿子进行开导,表达了傅雷对儿子的关爱,希望儿子要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
据此理解作答。
13.C
14.天上飘着细细的春雨,燕子的小翅膀被淋得湿漉漉的,嘴上衔着的用来筑巢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
【解析】
【分析】
13.C. “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清贫困窘,令人略感凄凉。
”错误,颔联意思为: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暗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故选C。
14.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根据所描写的景物,加上修饰词语解释即可。
“翅”是燕子的翅膀,“翅湿沾微雨”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泥香”燕子嘴上衔来散发出一股淡淡香味的泥土来筑巢,“带落花”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15.(1)觉得奇怪(2)类(3)整齐的样子(4)带领
16.C
17.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错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18.行踪空间人物对话
【解析】
【分析】
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渔人对眼前看到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
异,觉得奇怪。
(2)句意为: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的东西。
属,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