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训练(含解析) 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训练一、选择题
1.(2012年3月吉林市二模)在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有如下记载:“东汉大约有八十年稍安的局面,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机之中。

贫民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

根据史籍记载,东汉诸帝,无一不忙着赈济贫民……”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
A.国家税源枯竭 B.农民赤贫化的程度加深
C.政府无力从事农村救济事业 D.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破坏
2.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

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3.(2012年4月浙江省台州市二模)某一学校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列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职业结构,如表
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
4.(2012年3月宁德市高三质检)赋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

作为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的共同点是
A.都由清王朝制定 B.各户税额都与其田亩多少无关
C.都征收银两 D.各户税额都与其人丁多少无关
5.(2012年1月无锡市期末4题)“尝考历世盐法……及汉武始立榷(专卖)法,为牢盆(国家发放的煮盐工具)之制。

自是历代皆踵行之。

计其利,于军国之费略于半,唐宋及元因之。

有加无瘳(减损),大抵率由养兵多而资费广,故不能革也。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国历代政府都实行垄断食盐经营制度
B.垄断食盐经营目的之一是解决财政问题
C.“故不能革”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识
D.该制度阻碍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6.(2012年9月长沙一中高三月考)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

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是()
①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租佃关系的出现④文学、艺术等方面世俗文化兴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2011年10月绍兴一中期中4题)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对此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A.受农本思想的影响 B.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使工商业发展缺乏资金 D.“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已成社会风气8.(2011年11月荆州市质检7题)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材料中清朝实行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强化了自然经济的稳定性和封闭性
B.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
C.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丧失了与西方商业竞争的能力
9.(2012年12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三联考)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清楼
C.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张”
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10.《明神宗实录》一书记载:“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

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

”材料所反映的古代福建经济状况不包括()
A.种植业与渔业生产并存 B.地少人多的矛盾尖锐
C.民间海外贸易较为发达 D.粮食大量依靠进口
11.(2011年10月大同市调研5题)明代沈思孝曾说:“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其居室之法善也。

其人以行止相高,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

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晋商主要靠专卖权致富
B.晋商组织的发展出现新特点
C.晋商经营的票号业相当发达
D.晋商中出现了雇佣关系
12.(2012年3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一模)位于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
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根据所学判断山陕
会馆最早建于()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3.(2011年10月潮汕两市期中联考14题)史籍记载,西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可见该时期()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B.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C.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D.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14.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

这反映当时朝廷()。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C.不要求民众纳税 C.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15.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因坚决禁烟而被充军新疆的爱国大臣林则徐途经吐鲁番县城,他在日记中写道:“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弱,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卡井”这种奇特的水利工程最初起源于()
A.关东地区
B.关中地区
C.新疆地区
D.江南地区
二、非选择题
16.(2012年11月济南高三质检)(11分)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舷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1)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

(2分)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2分)
材料二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
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
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
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4分)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火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归纳指出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

(3分)
17.铜与铁的使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标志,古代中国的冶铸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所示图片,概述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在属于春秋时期的矿井遗址中,有石质工具和铜质工具;而在属于战国以后的矿井遗址中,有大量铁质工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人民版)》材料三昭王(注:指战国时期的秦昭王)曰:“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

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

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

……”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出春秋时期在铜的使用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综合材料二、三概述战国以来铁器应用的基本特点及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为什么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是铁器而不是青铜器做到了基本取代木石农具这一点?
材料四
(3)材料四反映出汉代冶铁技术有何新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材料叙述的主体是农民,B是最合适的选项。

至于“国家税源”、“政府救济”、“经济结构”等,材料均未涉及,因此排除A、C、D。

2.B
解析:A强调的是施肥,农作技术的提高;C描绘的是农作物生长状况;D强调的农业生产要应时制宜;均不符合题意。

B项“各顾各”强调的是农业生产的相对封闭性,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是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表现,故符合题意。

3.D
解析:根据佃农比例超过自耕农,可以反映出是租佃关系发展,再根据工人和商人比例的上升,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应该理解为是明清时期江南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以应该选择D。

4.C 5.B 6.B
解析:注意本题的时间限定:唐宋。

而租佃关系在战国时就已经出现。

而科举制的创立、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文学艺术的世俗化从不同的方面推动了“平民崛起”。

7.B 8.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的影响是一方面稳定了小农经济;另一方面阻碍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发展的潮流。

9.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商业城市管理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项是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描述不属于城市管理故应该排除;B项是对宋朝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叙述故也应排除;C项是唐朝后期放宽了对商业城市的时间限制故也应排除;D项反映的是唐朝前期住宅区和商业区实行严格的界限符合要求。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10.D
解析:“五谷稀少”“以船为家,以海为田”反映了古代福建种植业与渔业生产并存的状况;“土窄人稠”对应的是B.地少人多的矛盾尖锐;“以贩番为命”说明民间海外贸易较为发达;至于D“粮食大量依靠进口”从材料中无从体现,也不符合历史实际。

11.B 12.D
解析:题中“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揭示已经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山西商人,陕西商人,而这商帮形成于明清时期。

13.D 14.A
解析:古代社会,政府特别重视对户籍的管理,因为国家控制的户籍越多,国家的赋税收入就越多,国家将不纳税的人等同为“盗贼”,当然是要求民众纳税。

15.B
解析:不要受到材料关于新疆“卡井”的影响而直接选择C,其原理其实与起源于关中地区的“井渠”一样。

二、非选择题
16.(1)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监控;农村集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答出任意2点即可,2分) 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

(2分)
(2)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4分)
(3)①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②民族资产阶级倡导振兴实业;
③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3分)
17.(1)特点:生产规模较大,铸造工艺高超;铸造的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
和秩序。

(2)变化:使用于生产领域,出现了铜质工具。

特点:铁器广泛应用于生产和军事领域(铁器被制成工具和武器)。

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先进的农具,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原因:铜矿较为有限,青铜器比较贵重;铁矿蕴藏量非常丰富;铁器具有石器、铜器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能;战国以来铁器冶炼锻造技术发展迅速,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发展: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出现革命性变化,创制出借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

影响:促进冶铁业的繁荣,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