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次月
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曾经说过:“有的人能够远远超越其他人,其主要原因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他有专心致志坚持学习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道尔顿为近代化学科学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是()
A.提出元素的概念
B.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C.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D.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
2.关于化学科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分支的联系不紧密
B.化学知识只是在工业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
C.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
D.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重要自然科学
3.下列关于摩尔质量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 mol CO 的质量是28 g·mol-1B.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8 g
C.Cl2的摩尔质量是71 g·mol D.NaCl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8.5 g·m
4.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后,金属钠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
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5.下列物质中,与氯气、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生成不同氯化物的是
A.Fe B.Al C.Cu D.Zn
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B.1 mol O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C.1 mol氢气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2mol电子
D.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6.02×1023mol-1
7.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有:①预测物质的性质;②观察物质的外观;③解释和结论;④实验和观察。
其中,正确的顺序为()
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8.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2.4L CO2的质量为44 g
B.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 N A
C.12.4 g 白磷(P4)中含有的磷原子数为0.4 N A
D.0.1 mol·L-1稀硫酸100 mL中硫酸根个数为0.1 N A
9.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制的氯水中只含有Cl2分子和H2O 分子
B.新制的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氯水防止数天后酸性减小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红棕色烟
C.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烟
D.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色的烟
11.在0.5 L某浓度的NaCl溶液中含有0.5 mol NaCl,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该溶液中含有58.5 g NaCl
C.配制100 mL该溶液需用5.85 g NaCl
D.量取100 mL该溶液倒入烧杯中,烧杯中的NaCl物质的量为0.1 mol
12.将一小块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定观察不到的现象是()
A.钠浮在溶液表面
B.发出“嘶嘶”的响声,钠块四处游动,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C.有蓝色沉淀生成
D.有红色粉末生成
13.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酒精所含分子数为0.5N A
B.40gNaOH含有氧原子数为N A
C.1 L NaCl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为2 N A
D.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含有N A个氢原子
14.含有相同硫原子数的SO2和SO3,其分子的质量
..比为()
A.6∶5 B.1∶1 C.4∶5 D.2∶1
15.浓H2SO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O4(浓)+ C CO2↑ + 2H2O + 2SO2↑,则12 g木炭和足量的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A.67.2 L B.89.6 L C.44.8 L D.22.4 L
16.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所含Cl-的个数相等时,这三种溶液的体积比应是()
A.1∶1∶1 B.1∶2∶3 C.3∶2∶1 D.6∶3∶2
二、填空题
17.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在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等于他的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咖啡含有咖啡因(化学式为C8H10N4O2),则咖啡因的摩尔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
三、有机推断题
18.某淡黄色粉末可在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常被用作供氧剂。
根据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及现象填空:
(1)该淡黄色粉末为__________________;
(2)X粉末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9.实验室现要配制浓度约480 mL、2 mol·L-1的NaOH溶液:
(1)需要NaOH固体质量是________g。
(2)配制该溶液时,应选用________mL的容量瓶。
(3)在容量瓶上无需标记的是(______)
A.温度B.刻度线C.浓度D.容积
(4)在配制过程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称取NaOH固体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②将容量瓶塞紧,并充分摇匀;
③将NaOH固体于烧杯中溶解,待其溶液冷却后,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上述操作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6)在实验过程中共有____________次用到玻璃棒?作用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是该学生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图中的错误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
①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同学按下图进行实验,在A中放的是干燥的红色纸条,B中放的是湿润的红色纸条,C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入Cl2一段时间后,A、B装置中,红色纸条的现象和结论为:
(2)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1.对于反应2CO+O2=2CO2,生成33.6L二氧化碳(STP),通过计算回答:
①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
②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 Ca(OH)2溶液充分反应,则消耗Ca(OH)2溶液的体积是______升。
参考答案
1.C
【解析】A.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故A不选;B.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故B不选;C.1803年道尔顿建立原子说是近代化学诞生的标志,故C选;D.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故D不选;故选C。
2.D
【解析】
A.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它学科紧密联系的,故A错误;B.化学知识不仅在工业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在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故B错误;C.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人类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并进一步解决环境问题,故C错误;D.化学科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燃科学,是在微观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等方面,故D正确;故选D。
3.C
【解析】
【详解】
A、1mol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g,28g•mol-1为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A错误;
B、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为98g/mol,98g为1mol硫酸的质量,B错误;
C、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其摩尔质量为71g/mol,C正确;
D、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5,58.5g•mol-1为氯化钠的摩尔质量,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掌握摩尔质量与质量、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量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注意某种物质的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可以相等,但单位不同,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
4.B
【详解】
A.钠的硬度小,实验室可用小刀切割,故A错误;
B.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可生成Na2O2,故B正确;
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故C错误;
D.钠的熔点低,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使钠融化成闪亮的小球,故D错误。
故选B。
5.A
【详解】
A.铁能够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2FeCl3,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Fe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生成的氯化物不同,故A符合题意;
B.铝能够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l22AlCl3,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铝与氯气反应生成AlCl3,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生成的氯化物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铜能够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CuCl2,生成氯化铜,铜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后面,和盐酸不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锌能够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l2ZnCl2,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锌与氯气反应生成ZnCl2,与盐酸反应生成ZnCl2,生成的氯化物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解析】A、由于纯净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不同,所以1 mol任何纯净物含有的原子数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B、根据N=nN A,1mol氧气中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故B正确;C、1mol 氢气中含有1mol×2=2mol氢原子,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1=2mol,故C正确;D、1mol 任何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所以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6.02×1023mol-1,故D正确;故选A。
7.A
【解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为: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实验和观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A。
8.C
【解析】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无法计算22.4L CO2的质量,故A错误;B、氦气是单原子分子,1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2N A,故B错误;C、依据
磷元素守恒,结合n=m
M
=
A
N
N
计算,12.4 g 白磷(P4)中含有的磷原子数=
12.4
31/
g
g mol
×N A=0.4 N A,故C正确;D、100 mL 0.1 mol•L-1稀硫酸中含有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L×0.1 mol•L-1=0.01mol,硫酸根个数为0.01 N A,故D错误;故选C。
9.B
【解析】
A.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O+HCl,HClO为弱酸,溶液中存在Cl2、HClO、H2O分子,故A错误;B.氯水中含有HCl,具有酸性,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可使蓝色石蕊试纸褪色,故B正确;C.光照氯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2HClO2HCl+O2,生成气体为O2,故C错误;D.氯水放置数天,次氯酸不稳定,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溶液酸性增强,故D错误;故选B。
点睛:知道氯水中含有的主要微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氯气微溶于水,氯水中存在
Cl2+H2O=HClO+HCl反应,其中HClO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和不稳定性,在光照条件下发生2HClO2HCl+O2。
10.D
【详解】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有苍白的火焰,A正确,不选;
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剧烈反应,大量棕红色的烟,B正确,不选;
C.钠在氯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有氯化钠的白色烟,C正确,不选;
D.铜在氯气中燃烧,剧烈反应,棕黄色的烟,D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1.B
【详解】
A、钠离子物质的量等于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所以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0.5
mol
L
=1mol/L,
故A正确;
B、钠离子物质的量等于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所以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质量为
0.5mol×58.5g/mol=29.25g,故B错误;
C、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配制100mL该溶液需用NaCl 质量为
0.1L×1mol/L×58.5g/mol=5.85g,故C正确;
D、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1mol/L,量取100mL该溶液倒入烧末中,烧杯中NaCl的物质的量为0.1L×1mol/L=0.1mol,故D正确。
故选B。
12.D
【解析】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
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A、B、C均可观察到,而不会出现红色粉末(铜)生成,故选D。
13.B
【解析】标准状况下,乙醇不是气体,不能用于气体摩尔体积,A不正确。
40g氢氧化钠是1mol,含有氧原子是1mol,B正确。
C不正确,因为无法确定溶液的浓度。
C不正确,标
准状况下,22.4 L氢气是1mol,含有氢原子数是2N A个,D不正确。
答案选B。
14.C
【解析】含有相同硫原子数的SO2和SO3时,SO2和SO3的物质的量相等,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64:80=4:5,故选C。
15.A
【分析】
依据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应用进行分析。
【详解】
根据反应方程式,消耗12gC,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1mol,SO2的物质的量为2mol,即气体总物质的量为3mo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3×22.4L=67.2L,故A正确。
16.D
【详解】
设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体积分别为x、y、z;所含Cl-的个
数相等,所以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设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m,NaCl溶液中,c(NaCl)=c(Cl-),
n(Cl-)=cx=m,x=m
c
,MgCl2溶液中,c(MgCl2)=
1
2
c(Cl-)=c,c(Cl-)=2c,n(Cl- )=2cy=m,y=
m
2c
,
AlCl3溶液中,c(AlCl3)=1
3
c(Cl-),c(Cl-)=3c,n(Cl- )=3cz=m,z=
m
3c
,NaCl、MgCl2、AlCl3
三种溶液的体积比应m
c
:
m
2c
:
m
3c
=6:3:2。
故选D。
17.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194g.mol-1
【解析】
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在以克为单位时,如果物质的构成微粒是分子,则其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如果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则其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咖啡因的相对分子质量
=12×8+1×10+14×4+16×2=194,其摩尔质量和其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所以其摩尔质量是194g/mol,故答案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194g•mol-1。
18.Na2O2或过氧化钠铜2Na2O2+2CO2=2Na2CO3+O2
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析】
淡黄色粉末为Na2O2,生成气体为氧气,固体为碳酸钠,由氧气和X反应的产物以及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的颜色可知X为Cu,反应Ⅱ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沉淀为碳酸钙,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淡黄色粉末为Na2O2或过氧化钠,故答案为Na2O2或过氧化钠;
(2)X粉末为铜,故答案为铜;
(3)反应(I)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4)反应Ⅱ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故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点睛:本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
把握物质的颜色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本题的突破口为淡黄色粉末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气体,故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19.40.0g 500 C 托盘天平、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③④①②2次搅拌、引流未用玻璃棒引流使用100ml的容量瓶不符合规格【答题空10】重新配制重新配制
【解析】
(1)配制浓度约480 mL、2 mol·L-1的NaOH溶液,需要选用500mL容量瓶配制,因此需要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0.5L×2mol/L×40g/mol=40g,故答案为40.0g;
(2)实验室中没有480mL的容量瓶,应该选用500 mL容量瓶,故答案为500 ;
(3)容量瓶上标有的量有:温度、刻度线、容积,未标注浓度,故选C;
(4)配制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天平称量固体,把NaOH
倒入烧杯进行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故答案为托盘天平、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5)实验操作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进行排序,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③④①②,故答案为③④①②;
(6)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在溶解氢氧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固体溶解;容量瓶瓶颈太细,移液时用玻璃棒将溶液引流入容量瓶,故答案为2次,搅拌,加速溶解、引流;
(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必须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外溅,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配制时需要选用500mL的容量瓶,故答案为未用玻璃棒引流;使用100mL的容量瓶不符合规格;
(8)①配制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操作必须重新配制,故答案为重新配制;
②配制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操作必须重新配制,故答案为重新配制。
20.无明显现象能纸条褪色HClO除去多余的Cl2气,防止污染环境
2NaOH+Cl2=NaCl+NaClO+H2O
【解析】
(1)A中放的是干燥的红色纸条,B中放的是湿润的红色纸条,氯气不能使A中纸条褪色,而B中生成HClO,所以纸条褪色,则A中没有明显现象,B中褪色,因B中生成的HClO 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
(2)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在空气中,利用NaOH溶液吸收,所以C的作用为除去多余的Cl2气,防止污染环境,发生的反应为2NaOH+Cl2=NaCl+NaClO+H2O,故答案为除去多余的Cl2气,防止污染环境;2NaOH+Cl2=NaCl+NaClO+H2O。
点睛:注意A、B装置的对比作用及环境保护为解答的关键。
要注意把握氯气没有漂白性,
HClO具有漂白性。
21.0.75mol 3L
【解析】①标况下,33.6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33.6
22.4/
L
L mol
=1.5mol,设需要氧气的物质
的量为n,则:
2CO+O2=2CO2
1 2
n 1.5mol
所以1:2=n:1.5mol,解得:n=0.75mol,答: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75mol;
②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Ca(OH)2溶液,发生反应Ca(OH)2+CO2=CaCO3↓+H2O,由方程式
可知需要n[Ca(OH)2]=n(CO2)=1.5mol,故需要Ca(OH)2溶液的体积=
1.5
0.5/
mol
mol L
=3L,答:
消耗该Ca(OH)2溶液的体积为3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