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驿路梨花(市一等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来宾三中白秋萍
教学目标:
1.识记本文重点词语读音和意义;
2. 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
3.学习本文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
1. 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
2.学习本文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和同伴到了一处偏远的地方游玩。

就在你们玩得很尽兴时,天已经不知不觉地黑了,此时的你们又累又饿,你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
刚才我们所说的这种情况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驿路梨花》中“我和老余”的遭遇就很相似,那么他们遭遇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了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作者是彭荆风。

(板书作者)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彭荆风,我国当代作家.
2.给划线的字注音。

驿路(yì)露宿(lù )竹篾(miè )
喷香(pèn )撵走(niǎn )麂子(jǐ)
修葺(qì )着想(zhuó )菌子(jùn)
寨子(zhài)恍惚(huǎng hū)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驿路: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文中指过往的行人所走的道路。

(2)竹篾:劈成薄片的竹条。

(3)修葺:修理(建筑物)。

(4)露宿:在室外或郊野住宿。

三、整体感知
(一)下面的人物分别为小茅屋做了什么谁是小茅屋的主呢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
答案要点: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来。

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战士建造小茅屋。

梨花照料小茅屋。

小茅屋的主人是建造者和所有的照料者。

(二)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本文要歌颂的是什么精神
答案要点:为了方便过路人(主旨);雷锋精神
(三)本文叙述的顺序是什么你平时作文使用过哪种顺序
答案要点:这篇课文从整体上看是按照“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序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看,又是倒叙。

(四)本文设置了三次悬念和三次误会,请你在文中找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要点:
作者巧设三次悬念和三次误会。

三个悬念:
第一次悬念: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里面却没人没灯,于是发出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二次悬念:我们认为是瑶族老人是主人,老人不是。

到底谁是主人呢
第三次悬念是:我们”要谢哈尼小姑娘时,她告诉“我们”房子是解放军盖的。

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通过小姑娘叙述点明文章主旨
三次误会:
第一次:误会瑶族老人是小茅屋主人;第二次:误会梨花是小茅屋主人第三次:误会梨花的妹妹是梨花姑娘。

作用:这样写作使文章波澜起伏,使人读来兴味盎然。

四、拓展延伸:
请你说说你帮助别人或别人帮助过你的经历。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的经历说明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雷锋”,雷锋精神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和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课后作业。

“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你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

七、板书
驿路梨花
彭荆风
“我”和老余加草挖沟
瑶族老人送粮食
哈尼小姑娘照料雷锋精神
解放军建造
梨花照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