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流程——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孔流程
曲⾩释奠礼整理的简化程序
⼀、⼈员:①初献官、亚献官、终献官各⼀⼈(负责进献先师和四配);②分献官四⼈或两⼈(分别进献东哲、东庑、西哲、西庑,或者由⼀⼈同时进献东哲与东庑,⼀⼈同时进献西哲与西庑);③执事九⼈、七⼈或五⼈,基本与献官相应(负责在供桌旁向献官呈递祭品);
④读祝(兼进福酒者)⼀⼈;⑤通赞⼀⼈(兼纠仪官,负责主持仪式);⑥乐⼯数⼈,负责弹奏雅乐。
若⼈员⾜,可加⼊引赞,最少三⼈,负责引领献官到进献位置[②]。
参礼者⼈数不定——他们是普通参祭者,通过⾏礼,表达对先师的敬意。
古礼不允许⼥⼠参加,但现在有变通和演进,⼥⼠完全可以释奠礼,但应是从祭者。
⼆、服装:礼服最好选择传统的朱⼦深⾐,素雅⾊调,以⽶黄或⽩⾊为主,⾊彩款式⼒求整齐,献官配⽞端,乐⼯可以⽤红⾊的圆领公服。
冠采⽤⽅⼱或进贤冠都可以。
鞋⼦选⽤传统布鞋。
为了与传统⽂化相符合,应该杜绝明代以后的款式。
⽆礼服⽽希望参与祀礼的道友,可为其安排“新礼”仪式,新礼欢迎少数民族朋友穿本民族的服装(回族朋友戴⽩⾊回族礼帽,满族朋友穿马褂长衫等)。
穿⽇常服装可佩带“儒襟”作为传统礼的礼仪饰物。
三、供品:视条件⽽定,在⽆法置办三牲五供的情况下,⽤时令果品为好,每张供桌应准备三盘不同的⽔果,要避免当地忌讳,⼭东忌⽤梨,有朋友建议不⽤⾹蕉。
帛——⽤⼀尺见⽅的纯⽩丝绸,准备九块。
圣城释奠曾⽤“儒襟”代替。
爵⽤仿古青铜酒爵或⾼脚陶瓷酒杯,全套则需要27个,最少要15个。
四、斋戒:前三⽇进⾏斋戒,这是保证祭礼不流于形式的重要条件,⼀定要戒烟、不醉酒(前⼀⽇则不能饮酒)、沐浴、不⼊娱乐场合、戒荤(主要是不⾷⼤鱼⼤⾁和葱蒜等)、不动⽓(保持平和诚敬的⼼情)。
五、仪式准备:——⼊庙:从神道列队⼊庙,执事在前,献官在后,参礼者随后,纠仪官照应前后。
凡门从东侧⼊,因为古代的西阶是客⼈⾛的,我们作为儒家学⼦不敢以宾客⾃居。
考虑场地限制,⾏礼⼀般在丹墀上。
队列在丹墀下东侧停下,众执事布置场地。
——陈设:如果⼤成殿不便进⼊⾏礼(⽂物保护的考虑),可在殿前设临时供桌,五到九张,
先师位南向、四配(四位或两位)、⼗哲(合两位)、两庑(合两位),或⼗哲与两庑合成两位。
皆分东西位,东⽅西向,西⽅东向,各陈蔬果拜席,祭品蒙以布。
先师供桌旁设读祝位。
再旁边另设乐⼯席。
东侧设执事献官席,南⽅根据参礼者⼈数设席。
东侧献官席前设盥洗所,执事席前设酒尊所。
陈设毕,众执事根据分配,⽴各神位左侧(西边的⼏位⽴右侧,取对称)。
通赞就位,在前⽅西侧。
六、仪式开始:1、通赞唱:就位。
——乐师、乐⼯就位,在最靠近供桌的位置(若有⼥⼠,男⼥分列,⼥⼠在西侧);分献官就位;献官就位(献官在乐⼯后⽅东侧,西向);三献官在前;分献官在后排;参礼者在后(他们当中的⼥⼠,要站到西侧)。
2、通赞唱:⾏礼。
——执事各揭开盖布,退后三步,再向南离开神位,然后就东侧执事席。
3、迎神:通赞唱:迎神。
——乐奏咸和之曲。
待乐奏⾄⼀半,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明代礼,久别见尊者要四拜⽰敬;对先师四拜,以达久敬之思)。
众⼈俱拜讫,乐停。
4、初献:(初献官⾏礼)通赞唱:奠帛⾏初献礼。
唱:诣盥洗所。
——引献官⾄盥洗所、搢笏(将笏插在腰间,笏是古⼈侍奉长者时⽤以记事备忘的礼器,表⽰敬重不敢怠慢)、盥洗、出笏。
唱:诣酒樽所。
——引献官⾄酒樽所,执事受酒,并捧帛前⾏,就各⾃神位前,读祝也⼀同就位,⽴于西侧,如前仪。
唱:诣⾄圣先师孔⼦神位前。
——奏宁和之曲。
唱:跪。
——献官跪,搢笏。
唱:奠帛。
——执事西向跪,进帛于献官右,献官接帛,献帛于案上。
唱:献爵。
——执事进爵于献官右,献官接爵,奠于神位前,出笏。
唱:俯伏兴平⾝。
——献官拜如仪。
唱:诣读祝位。
——乐暂⽌。
读祝进⾄献官之左。
唱:跪。
——献官并读祝皆跪,众⼈皆跪。
唱:读祝。
——读祝者读毕,将祝⽂跪置于祝案上,退于西侧。
唱:俯伏兴平⾝。
——乐⽣接着奏乐。
唱:诣复圣颜⼦神位前。
诣宗圣曾⼦神位前。
诣述圣⼦思⼦神位前。
诣亚圣孟⼦神位前。
唱:⾏分献礼。
——各赞引诣各分献官前。
唱:诣盥洗所。
唱:诣酒罇所,诣东西哲神位前。
诣东西两庑神位前。
——分献官皆先盥洗,然后就位,奠帛、献爵如前仪,只是对西侧神位,对称起见,捧帛执爵者跪于献官左,进帛爵。
唱:复位。
——乐⽌。
献官、执事、读祝,各回东侧拜位。
5、亚献、终献:如前仪,但分别由亚献官、终献官完成,且只是献爵。
亚献乐奏安和,终献奏景和之乐。
7、饮福:通赞唱:饮福受胙。
——进福酒者捧爵⽴先师神位之东侧,读祝者⽴西侧。
唱:诣饮福位(即读祝位)。
——初献官⾄饮福位。
唱:跪。
——献官跪,搢笏。
进福酒者跪于献官右,进爵于献官。
唱:饮福酒。
——献官接酒饮讫,然后将爵交读祝者。
唱:受胙。
——献官接过祭品,然后转交读祝⼿中,读祝者起⾝离开。
出笏。
唱:俯伏兴平⾝,复位。
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
——众⼈俱拜。
8、撤馔:通赞唱:撤馔。
——乐奏咸和之曲。
执事将祭品盖住,略微移动。
9、送神:通赞唱:送神。
——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
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
(各官俱拜讫,乐尽,麾⽣偃麾,栎敔,乐⽌。
)
通赞唱:读柷者捧祝,进帛者捧帛。
——执事者各诣神位前,读祝者先跪取祝⽂,然后取帛,齐转⾝向外⽴。
10、通赞唱:礼毕。
——执事收藏好帛(或到焚烧处焚烧),收起祭器。
七:礼毕:肃静,列队出庙,然后与祭者可饮福酒、分祭品……(⽂字资料依据吴飞整理的明代祭礼底本变动补充⽽得)
简礼程序推荐
由于条件的限制,在传统程序基础上再简化⼀些,形成传统礼的简礼,尽管简略了⼀些程序,但基本保留了礼仪的⾯貌,仍然属于传统礼范围。
程序推荐如下:
⼀、⼈员:主献官⼀⼈(负责进献先师和四配);分献官四⼈或两⼈(分别进献东哲、东庑、西哲、西庑,或者由⼀⼈同时进献东哲与东庑,⼀⼈同时进献西哲与西庑);执事七⼈或五⼈;读祝(兼进福酒者)⼀⼈(或者由主祭官兼任);通赞(兼纠仪官,负责主持仪式)。
如果有⾳乐才能的同道可以担任乐⼯,负责弹奏雅乐;如果没有可暂不献乐。
⼈员充⾜,可推荐熟悉礼仪的同道担任引赞,负责引领献官到进献位置。
参礼者⼈数不定(可以请⼥⼠参礼,从祭)。
⼆、服装、供品、斋戒:与传统礼相同或相近。
三、仪式准备进⾏:——⼊庙:从神道列队⼊庙,执事在前,献官在后,参礼者随后,纠仪官照应前后。
凡门从东侧⼊,⾏礼⼀般在丹墀上。
众执事布置场地。
——陈设:如果⼤成殿不便进⼊⾏礼(⽂物保护的考虑),可以在殿前设临时供桌,五到九张,先师位南向、四配(四位或两位)、⼗哲(合两位)、两庑(合两位),或⼗哲与两庑合成两位。
皆分东西位,东⽅西向,西⽅东向,各陈蔬果拜席,祭品蒙以布。
先师供桌旁设读祝位。
再旁边再设乐⼯席(如果有乐⼯)。
东侧设执事献官席,南⽅根据参礼者⼈数设席。
东侧献官
席前设盥洗所,执事席前设酒尊所。
陈设毕,众执事根据分配,⽴各神位左侧(西边的⼏位⽴右侧,取对称)。
通赞就位,在前⽅西侧。
四、仪式开始:
1、通赞唱:就位。
——分献官就位,献官就位,西向,献官在前,分献官在后排。
参礼者在后,他们当中的⼥⼠,要站到西侧。
2、通赞唱:⾏礼。
——执事各揭开盖布,退后三步,再向南离开神位,然后就东侧执事席。
3、迎神:通赞唱:迎神,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
——众⼈俱拜。
4、献礼:通赞唱:⾏⼀献礼。
唱:诣盥洗所。
——引献官⾄盥洗所,盥洗。
唱:诣酒樽所。
——引献官⾄酒樽所,执事受酒,并捧帛前⾏,就各⾃神位前,⽴于西侧,如前仪。
唱:诣⾄圣先师孔⼦神位前。
唱:跪。
——献官跪。
唱:奠帛。
——执事西向跪,进帛于献官右,献官接帛,献帛于案上。
唱:献爵。
——执事进爵于献官右,献官接爵,奠于神位前。
唱:俯伏兴平⾝。
——献官拜如仪。
唱:诣读祝位。
——读祝进⾄献官之左(⽆读祝时献官读祝)。
唱:跪。
——众⼈皆跪。
唱:读祝。
——读祝者读毕,将祝⽂跪置于祝案上,退于西侧。
唱:俯伏兴平⾝。
唱:诣复圣颜⼦神位前。
诣宗圣曾⼦神位前。
诣述圣⼦思⼦神位前。
诣亚圣孟⼦神位前。
唱:⾏分献礼。
——各赞引诣各分献官前。
唱:诣盥洗所。
唱:诣酒罇所,诣东西哲神位前。
——诣东西两庑神位前。
分献官皆先盥洗,然后就位,奠
帛,献爵如前仪,只是对西侧神位,对称起见,捧帛执爵者跪于献官左,进帛爵。
唱:复位。
——献官、执事,各回东侧拜位。
5、饮福:通赞唱:引福受胙。
——进福酒者捧爵⼀祭品⼀⾄先师神位之东侧。
唱:诣饮福位(即读祝位)。
——主献官⾄饮福位。
唱:跪。
献官跪。
——进福酒者跪于献官右,进爵于献官。
唱:引福酒。
——献官接酒饮讫,然后将爵交给执事。
唱:受胙。
——献官接过祭品表⽰品尝⼀下,然后再转交给摭拾⼿中。
唱:俯伏兴平⾝,复位。
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
——众⼈俱拜。
6、撤馔:通赞唱:撤馔。
——执事将祭品盖住,略微移动。
7、送神:通赞唱:送神。
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
通赞唱:读柷者捧祝,进帛者捧帛。
——执事者各诣神位前,读祝者(或献官)先跪取祝⽂,然后取帛,齐转⾝向外⽴。
8、通赞唱:礼毕。
——执事收藏好帛(或到焚烧处焚烧),收起祭器。
五:礼毕:肃静,列队出庙,然后与祭者可饮福酒、分祭品。
新礼程序推荐
新礼的思路是传统礼的新发展,与现代的祭奠仪式或许有部分外在形式相似,但是本质不同,因为他们有各⾃不同的来源。
若未经明末之乱,民族传统⽂化延续发展⾄今,传统的仪式形态会怎样?可能⾸先会是延续固有精髓,同时精简程序,简美⽽不失隆重。
属于传统礼的新礼程序设计采⽤这种思路,同
时为了解决服装不⾜的问题。
此礼经过数次实践已经基本成型,并且推⼴到了经典教育活动中,影响很好,可进⼀步尝试完善。
但是暂时不适合在祭奠中独⽴施⾏,配合传统礼或传统简礼形成⼀个组合⽐较合适。
⼀、⼈员:主祭⼈(⼀⼈)、主持⼈(⼀⼈)、致辞和发⾔⼈(⼀或数位)、参祭⼈(多⼈)等。
⼆、服装:整洁庄重的⽇常服装,最好能佩带“儒襟”。
少数民族参礼,欢迎穿民族服装,⽐如藏族穿藏袍,满族穿马褂长衫等。
欢迎有信仰宗教的朋友参与祭祀,但需统⼀⾏礼,否则指引其⾃⾏祭拜即可。
三、斋戒:斋戒是祭祀的重要程序,仍然要保留,不过在饮⾷⽅⾯可以视条件遵照各⾃的传统⾃⾏把握。
四、祭品:准备时令⽔果、鲜花、⾹烛等,⼀般不⽤献酒。
五、祭⽂:⽂体可以灵活多样,以传统四字句为好。
也可准备以简美的祝词。
六:程序:1、仪式预备:列队。
主持⼈唱:正冠肃⽴,参礼⼈整肃⾐冠。
唱:就位。
主祭⼈在前中,主持⼈在队列前⾯左恻⾯向主祭⼈,其它⼈员⾯对圣像各⾃就位。
2、致辞:唱:请主祭⼈……致辞并宣布祭礼开始;请……发⾔。
3、献花:唱:献花、上⾹等。
4、读祝:唱:诵读祭⽂、祭辞。
5、⾏礼:主持⼈唱:⾏五拜礼,⼀拜——再拜——三拜——四拜——五拜——礼成。
(也可以唱“鞠躬”。
曲⾩丙戌春祭时采⽤师长建议,每拜⼀次,主祭⼈⾼声宣读⼀句儒家四字格⾔。
如:⾃强不息,⼀鞠躬——厚德载物,再鞠躬——精忠报国,三鞠躬——孝亲敬⽼,四鞠躬——尊师敏学,五鞠躬——礼成。
)
6、答谢:主祭⼈向观礼嘉宾致答谢辞或总结致贺,主要参礼者可以简要发⾔、庆贺。
7、瞻仰圣容:唱:仰观圣容
七:礼毕:可以分享祭品,瞻仰圣容,⾃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