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与创新策略蓝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与创新策略蓝君
发布时间:2023-04-27T09:26:06.87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4期作者:蓝君[导读] 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布置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当基于作业的数量、学生的个性进行充分全面的考虑,在缩减作业量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广度和深度
南宁市上林县白圩中学 530507
摘要: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布置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当基于作业的数量、学生的个性进行充分全面的考虑,在缩减作业量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提高作业的灵活性。
与此同时,学生们在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进一步推动教学效率的提升。
基于此,以下对浅谈“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与创新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创新策略
引言
“双减”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学生的成长而言不仅仅是减轻课业负担,其中更重要的内涵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而身为一线教师要在“双减”这一新的背景之下,结合2022版新课标要求,在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优化作业设计使作业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针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教师应把握科学适度的思想,有效地推进实施,最终达成让教育回归本真的目的,这也是笔者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诉求
“双减”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课堂、回归学校、回归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
对此,学校、教师要采取切实措施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达成最大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这是减负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这是教学方式不断优化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双减”政策的提质增效要求为基准,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对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形成高质量的初中数学教学格局。
“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提出的要求具体如下。
第一,坚持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原则。
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研判学生年龄、能力的差异性,布置不超课标的作业,使作业真正起到巩固知识、学习诊断、学情分析的作用。
第二,作业设计贯彻、执行差异化原则。
根据“双减”政策,初中数学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并据此科学合理地布置个性化作业,摒弃机械化的作业设计方式。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强弱之分,以差异化原则设计分层作业可保证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第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完成作业的过程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动态过程,因此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带着热情,全身心投入其中,积极动脑、动手,高质量完成数学作业。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与创新策略
(一)立足教材,明确目标,加强预习作业针对性
针对个别待进生,要能及时发现待进生具体问题所在,教师则利用课中、课间和课后服务时间进行“一对一”辅导,使所在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当天学习的基础内容,达到“日日清”的效果.从而达到作业减量提质的目的,以此增强基础作业的实效性.在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业设计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身为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忘记作业设计的初衷.作业实际上就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检测以及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同,学生的想法也各不相同,当然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所差异,基于上述观点,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应考虑本次作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什么?学习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什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2022版新课标的颁布,其中明确指出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紧扣教材将基础知识落到实处,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告别复杂多样的教辅书,重视基础习题的练习.在设计作业时将学生的实际情况放在首要位置,熟悉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能力.在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后,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为学生打好基础。
(二)正确理解初中数学作业性质及其功能
课后的练习、作业或实践是课堂的延续,通过各种类型的课外作业,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更加巩固与完善。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对作业的定义是:作业是学生的学习产品,产品是否合格不仅表明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课外作业应少而精,形式多样化,作业的要求要具体,要设计针对差异的、可供选择的作业。
作业改革的本质应该是对作业功能的发展。
依据不同的功能,作业可分为引导预习的作业、促进理解的作业、提高熟练度的作业、帮助记忆的作业、意在学习诊断的作业、补偿性的作业、促进习惯养成的作业、促进知识体系形成的作业、用以组织教学进程的作业等多种类型。
作业研究的实质是关注“学”的研究,即在作业内容上,以核心素养为依据,选择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在作业形式上,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依据,注意作业与学习内容的匹配;在作业布置上,注意时机的把握,保持作业任务与教学进度的一致性;在作业操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在作业的反馈上,关注作业功能作用的发挥,注重开展有效讲评。
(三)对数学作业的数量进行有效控制
“双减”政策背景下,首先需要对数学作业进行调整的就是作业数量,只有将数学作业的布置做到精益求精才能真正落实“减负”的原则。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认为,作业的数量足够多,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就会不断加深,那么解题经验和技巧也会逐渐丰富,所以学习成绩就会自然而然的提升。
在这种长时间的认知下,教师一直以题海战术为原则,通过大量的数学作业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巩固知识,想用一种机械的大脑记忆来帮助学生提升成绩。
但是,教师的想法比较片面,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全面分析这个问题,虽然数学作业的数量增多让学生的经验丰富了,但是由于过多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失去了很多的业余时间,学生放在其他科目和兴趣上的时间就相应的减少了,所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变得每况愈下。
并且这种作业模式并不满足“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要让数学作业变得精益求精,用数学作业的质量战胜数量,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兴趣学习当中。
例如在学习“画轴对称图形”这一章节内容时,学习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解一下实际的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概念,在一个平面中,能够将一个图形完全对折进而完成重合,那么这样的图形就称之为轴对称图形,然后给出一些实际性的练习题目,根据教师给出的题目来画出相应的轴对称图形,并且给学生规定一个时间,让学生在课后20分钟之内完成该部分内容的题目,并且在这些练习题目中,要避免一些重复的作业,教师应当按照由简到难的顺序进行作业布置,这样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条理更加清楚。
将数学作业的数量和时间控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学生就能够摆脱大批量的题海作业,真正的释放自己,达到“双减”政策的内容标准。
结束语
根据作业形式的不同,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方式与适用范围,应用得当就会大幅提高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降低双减背景下作业时间缩减所产生的一系列消极影响,真正实现减负不减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秀梅.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尝试[J].数学之友,2023,37(02):49-50.
[2]王一帆.基于双减背景的初中数学课后作业创新设计研究[J].学苑教育,2022(28):47-48+51.
[3]张英杰.“双减”之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探究[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课程教育探索学术论坛论文集(六).[出版者不详],2022:205-207.
[4]王延恒.基于双减教育政策的初中数学“减负增效”作业设计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3):116-118.
[5]吴崑.“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2(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