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嘉峪关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嘉峪关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常上网听音乐的人,对“国风音乐”这个词都不会陌生。

国风音乐的主体元素,是一种曾被称为“古风歌曲”的小众音乐形式,其特征是混合了琵琶、古筝等传统民乐的配乐以及半文半白、意境典雅的歌词,受到部分年轻人的喜爱。

这些年轻人自己写词、谱曲、放到网上传播,形成了一个青年音乐群体。

后来,古风歌曲吸收融合了带有古典气质的流行音乐、民谣世界音乐等音乐类型的部分特征,曲风更加多样,外延更加宽泛。

于是,凡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音乐,渐渐都被统称为国风音乐。

近年来,国风音乐正逐步进入大众视野。

2015年在人民大会堂上演的“结绳纪”国风音乐盛典,2016年在“鸟巢”举办的国风主题演唱会,可以说是国风音乐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

以国风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会越来越多,据统计每年不下500场。

而在互联网上,国风音乐视频播放量节节攀升,仅视频弹募网站哔哩哔哩一个平台,就可实现每年1亿次以上;在抖音上,一个唢呐演奏者有几百万粉丝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2018年底,还出现了一档以国风音乐为卖点的选秀类综艺节目《国风美少年》。

有专家判断:国风音乐已迎来真正的爆发,将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热点。

在专业音乐人看来,国风音乐并非一个“音乐类别”,而更像是一种“音乐现象”。

它并非凭空诞生,而是传统音乐元素和文化元素的一种现代转化。

这一概念有很强的包容性,表现形式也十分多元。

在内容上,既包括民族器乐,也包括流行歌曲;在音乐风格上,除了传统的五声音阶之外,亦可包含说唱、摇滚、民谣、电音等元素,能满足广大听众群体的不同口味。

目前,国风音乐的受众主要是以“90后”“00后”等年轻人为代表的观众群。

对于他们来说,国风不只是音乐,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态度。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几乎与国风音乐同时兴起的汉服热。

如今,走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身着汉服的姑娘,美丽自信。

而且她们不是为了某个特殊场合去装扮,就是作为日常服饰。

还有以《大圣归来》《哪吒》为代表的国风动漫、占据视频网站横幅广告的古装影视剧、热度正在升高的国风舞……甚.至连时尚界都开始主打国风元素。

可以观察到,这些小众圈层之间已出现“共融”趋势,如国风音乐歌手几乎成为各个动漫展览上的“标配”,从视觉和听党上共同营造出一种充满中国审美气质的整体氛围。

国风音乐的流行表明,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如今更加被重视、被需求。

正如中央歌刷舞剧院首席作曲张渠所说,“每个国家的民众都需要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风音乐的流行是一个必然趋势。


(摘编自周飞亚《“国风音乐”悄然流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国风音乐起源于“古风歌曲”,起初只是通过网络在小范围内传播。

B.“结绳纪”音乐会和“鸟巢”主题演唱会标志着国风音乐发展成了大众音乐。

C.国风音乐是传统音乐元素和文化元素的现代表达,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D.国风音乐深受年轻人喜爱,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文章阐述了国风音乐兴起的原因、特点、发展趋势等。

B.第二段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国风音乐发展态势迅猛。

C.第四段从国风音乐谈到国风服饰、国风动漫、国风舞蹈等,拓宽了文章内容。

D.最后一段引用张渠的话,旨在说明国风音乐的民族性及其流行的必然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行歌曲、世界音乐,如果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就可以称为国风音乐。

B.从专业角度看,国风音乐不能算作一种新的音乐样式,只能算作一种音乐现象。

C.国风音乐的爆发式发展离不开线下的音乐会、线上的视频以及影视媒体的推崇。

D.国风音乐迎合了国人对民族音乐独特性的重视和需求心理,必然会成为民众认同的音乐符号。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的“人造太阳”东方超环ESAT目前取得了多项重大的技术突破,包括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1亿度等,这标志着中国的人造太阳已轻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为未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运行和正在进行的中国核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工程和物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与科学支持,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产生电能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东方超环(EAST)是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它的科学目标是让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温条件下,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所以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摘编自帅俊全《中国人造太阳首次实现1亿度运行为核聚变能源奠定基础》,2018年11月13日)材料二: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是人类受控核聚变
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因此受到各国政府与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摘编自杨卫国《中国研制人造太阳20年后见成效》,2010年6月17日)材料三:
前不久,中国核工业集团宣布,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预计于2020年投入运行,其等离子体温度有望超过2亿摄氏度。

该实验装置的建成将为人类真正掌握可控核聚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我们距离“人造太阳”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可控核聚变以氘、氚为原料,不排放有害气体,也几乎没有放射性污染,反应随时可以中止,不会引起爆炸,也不会导致泄漏事故,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

问题在于用什么容器来承载这种温度极高的核聚变。

为此,全世界的科学家前赴后继。

20 世纪60年代,苏联科学家提出托卡马克方案,国际聚变界随之转向于此。

早在1955年,钱三强和刚留美归来的李正武等科学家便提议开展中国的“可控热核反应”研究,与国际社会几乎同步。

1965 年,根据国家“三线”建设统一规划,西南物理研究所(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前身)成立。

当时,所里条件简陋,研究者缺乏住所,甚至睡在帐篷里。

尽管如此,他们舍己奉献,在绘制了3层楼那样高的设计图纸之后,终于1984年9月21日制造出“中国环流器一号”。

这是中国核聚变研究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运行“人造太阳”培养了大批人才,积累了丰富经验。

作为一个历经多年研制的实验项目,中国环流器二号M精细的部件工艺很多是前无古人的创造。

在装置设备“真空室”中,许多细小的误差是现有检测仪器所无法感知的,很多时候需要自主开发新的检验设备。

仅为保障高约2层楼、重约80吨的中心柱在移动过程中不受磕碰,且安装精度不超过0.1毫米偏差,研究团队在1个月内设计了十几种方案,短短2分钟的路程,耗费了近9个小时才成功搬运。

在中国环流器二号M的设计建造过程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科研团队通过与国际上现有托卡马克装置的交流学习,吸取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他们联合国内有关单位,在特殊材料制备、焊接工艺等多项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摘编自韩维正、刘乐艺《“人造太阳”离圆梦又近一步,揭秘中国可控核聚变》,2020年1月8日)
4. 下列不属于“人造太阳”研制工作的一项是
A. 于空中悬挂人造光热源,散发无穷的光热能。

B. 开发利用核聚变,解决现有能源的枯竭问题。

C. 研究核聚变的可控装置,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D. 落实托卡马克方案,承载温度极高的核聚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自主研制的东方超环首次达到一亿度高温,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与科学支持。

B.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于1985年确立,2006 年11月21日全面启动,承建方由四方扩展为七方,王程总造价为100亿欧元。

C. 我国1955年起关法可控热核反应,1965 年成立专门研究所,中国环流器一号、东方超环、中国环流器二号M已先后运行。

D. 可控核聚变原科充足,能够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又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各国对此高度重视。

6. 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我国可控核聚变研究不断取得进步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专访樊锦诗:希望社会各界呵护好我们未来的考古学家
今年高考,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考出676分的好成绩,考取了北大,但其选择了钟爱的考古专业。

消息一出,却遭到一些网友质疑,称“没钱途”“考古专业冷门,不容易找到好工作”……
这件事引发网友热议,钟芳蓉通过微博作出回应,称自己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是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影响选择报考考古专业。

樊锦诗得知此事后,和北京大学顾春芳教授一起,为钟芳蓉送去《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还写信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8月3日上午,樊锦诗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希望钟芳蓉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呵护好我们未来的考古学家。

樊锦诗强调,无论从事何种行业的年轻人都应树立坚定的信念为国家的需要做有意义的事情。

樊锦诗通过人民网记者转达给即将步入高校的“钟芳蓉们”:在大学校园里,不攀比家境,只比谁的学习更好,要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不管今后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要不忘初心,为国家做实事。

以下是专访内容:
记者:樊院长,您为何要特别鼓励钟芳蓉要“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呢?
樊锦诗:我们怎么去坚持人生,怎么去实现理想,这是每个人的根本问题,特别是年轻人的根本问题。

我和北京大学顾春芳教授认为她喜欢考古专业,为此做出的志愿选择就是对的。

中华文明五千年,其实不止五千年,那大家是怎么知道这些没有文字的历史的?就是要靠考古。

是考古告诉人们历史,把未知的事情慢慢变成已知,这样的工作是需要人做的。

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不在于招生的数量多少而是需要人才,需要的就是像这个小姑娘这样,热爱这份事业的人才。

我希望社会各界不要再去打扰她,希望她能安下心来,不浮躁。

我们这些搞研究的人,不为名不为利,即便当个院长也不是什么官,也和大家一样就是个团队的组织者而已。

我们走这条路不是为升官,更不是为发财。

我们知道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就要想尽办法把它做好,这才是我们的职责。

记者:樊院长,从历年报考志愿的情况来看,报考考古学专业的学生确实不多。

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选择“来钱快”的专业,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樊锦诗:现在的生活非常浮躁,追求名利,追求短平快,这是不负责任的,我不喜欢这么功利,搞功利肯定是不对的,即便是金融行业。

并不是搞考古是高尚的,学金融就是为了钱,把国家的金融业搞好也是非常重要。

像日本松下电器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用心做企业,他为什么吃萝卜干?他难道没钱吗?他是为了把事业做起来,他这样的企业家值得称道。

国家有需要且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就要好好干。

对于钟芳蓉来说,我们应该给她好的环境去学习而不是铺天盖地的去说她未来有没有“钱途”。

记者:您对钟芳蓉的未来有什么期待或希望吗?
樊锦诗:这个孩子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喜欢这个专业,读研究生也要继续念考古专业,我们需要这样能坐冷板凳的人,我们就要保护她,支持她。

我希望她要安下心来,努力学习,要有宽广的胸怀,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在学校里把心思用在学习上,看谁学习学得好,而不是攀比家境。

我相信学校会为她提供好的学习条件,帮助她成长。

我也会持续对她的成长保持关心和关注。

(摘自人民网,2020年8月3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招生需要在招生数量和人才质量上做到双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壮大考古专业的实力。

B. 在樊锦诗院长看来,年轻人就应该树立坚定的信念、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不忘初心并能为国家的发展需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C. 考古既能帮助人们了解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同时也能告诉人们历史,把未知变成已知,因而它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D. 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高分考取北大并选择考古专业,一方面源于她对历史和文物的喜欢,另一方面则是受樊锦诗院长的影响。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要用心经营事业就应该值得社会认同。

日本松下电器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B. 近年来,报考“来钱快”的专业的学生人数明显高于报考考古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下浮躁的社会风气。

C. 本专访从为何要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到如何看待考古专业遇冷这一现象,再到对钟芳
蓉有何期待或希望,提问步步深人,层次分明。

D. 人物专访的提问忌过大过空,本次访谈提问的方向非常明确。

通过记者与樊锦诗院长的对话可以看出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呵护好我们未来的考古学家。

9. 樊锦诗院长对有志于从事考古专业的青年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并结合课内知识,完成各题。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选自刘开《问说》)
10. 下面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贤可以问不肖(不肖:不相像)直不百步耳(直:只是,不过)
B. 而绝江河(绝:横渡)隳名城(隳:毁坏)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普遍)均之二策(均:协调)
D.幸蒙其赏赐(幸:荣幸地)再迁为太史令(再:两次)
11. 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一句中的“贤”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C.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D.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12. 比较语段与《师说》在写作目的和论述内容上的异同。

(1)写作目的的相同点:
(2)论述内容的不同点: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陇头水[注
于濆
行人何彷徨,陇头水呜咽。

寒沙战鬼愁,白骨风霜切。

薄日朦胧秋,怨气阴云结。

杀成边将名,名著生灵灭。

[注]也写作陇头吟。

也有说此诗作者是李咸用。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用行人的彷徨、陇头水的呜咽来渲染大战结束之后整个战场的气氛。

B.诗歌善于运用意象来表情达意,如颔联用“寒沙”等意象来表现战场的惨况。

C.颈联实写天气情况:秋日朦胧晦暗,由死去战士的怨气聚结而成的阴云密布天空。

D.本诗是一首五言边塞诗,全诗描绘的场景寒冷阴森,透露出悲惨愁苦的感情色彩。

14.本诗尾联表达了怎样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琵琶声比作急雨和人低声讲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女演奏技术的高超。

(2)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见识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的观点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意思相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6.请以“我愿把青春献给你”为开头向祖国告白,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②大型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将于10月12日播出。

③该片围绕抗美援朝战争历程为叙事主线,④首次全景、真实、权威地揭露了决策内幕和历史细节,⑤充分表达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

⑥志愿军指战员在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⑦锻造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⑧直到现在仍被广为传颂。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才中学高二年级各班正在召开班会,号召大家向“最美奋斗者”们学习。

大家纷纷上台发言,有的同学说要向袁隆平学习,因为他“用一辈子,守护好中国饭碗”;有的同学说要向杜富国学习,因为他立起了“让
我来、勇担当”的时代丰碑;有的同学说要向于漪学习,因为她正是教育行业“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潜心教改的一面旗帜”;还有同学说要向钟南山学习,因为危难关头,“他以战士的勇敢无畏、学者的铮铮风骨和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挺身而出,冒死犯险,力挽狂澜”。

对此你怎么看?请从“最美奋斗者”中任选一人,给他(她)写封信,体现你对“奋斗”的认识、思考和选择。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

本题,
A项,曲解文意,“起源于古风歌曲”表述不准确,原文“国风音乐的主体元素,是一种曾被称为‘古风歌曲’的小众音乐形式”,不能证明“国风音乐起源于古风歌曲”;并且“起初只是通过网络在小范围内传播”的是古风歌曲,不是“国风音乐”。

B项,判断绝对,“标志着国风音乐发展成了大众音乐”错,原文说国风音乐逐渐被大众接受。

D项,张冠李戴,“国风音乐深受年轻人喜爱,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态度”错误,“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态度”的是“国风”而不是“国风音乐”。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
A项,“文章阐述了国风音乐兴起的原因”错误,文章并没有谈国风音乐兴起的原因。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本题,
D项,“必然会成为民众认同的音乐符号”错误,依据不足,原文说“每个国家的民众都需要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风音乐的流行是一个必然趋势”。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

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

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

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

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

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

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

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

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

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不属于‘人造太阳’研制工作的一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有关“人造太阳”研制工作的内容,再浏览选项,并与材料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于空中悬挂人造光热源,散发无穷的光热能”不属于“人造太阳”的研制工作,材料一第一段末尾说“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产生电能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材料二图中有输电线,据此可知,所谓“人造太阳”是利用可控核聚变装置,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不是把装置挂在天上提供光热能。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项,“中国环流器一号、东方超环、中国环流器二号M已先后运行”错误,从材料来看,“中国环流器二号M”尚未运行。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我国可控核聚变研究不断取得进步的原因”,然后浏览材料,找到设题的区域,并圈出相关的材料,分点进行概括。

从材料二的图上内容来看,中国作为全权独立成员加入该计划谈判,表示中国承诺承担ITER工程总造价100亿欧元的10%,这说明国家重视支持这一研究,并投入巨额资金;从材料三来看,由“所里条件简陋,研究者缺乏住所,甚至睡在帐篷里。

尽管如此,他们舍己奉献,在绘制了3层楼那样高的设计图纸之后,终于1984年9月21日制造出‘中国环流器一号’……”,这说明研究人员舍己奉献;研究人员不畏艰苦,顽强拼搏,精心创造;由“研究团队在1个月内设计了十几种方案,……在中国环流器二号M的设计建造过程中,西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