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脊影像学诊断
【X线诊断】
颈椎正位X线片
(1、钩椎关节,2、第三颈椎椎体,3、棘突,4、横突)
2020/12/13
(本例4、5钩椎关 节不对称)
下位颈椎与上位胸椎X光片
(1、第6颈椎之椎体,2、气管阴影之缘,3、椎体4、横突,
5、肋骨头,6、肋骨颈,7、肋骨结节,8、肋骨体,9、肋骨
2020/12/13
2020/12/13
(2)腰椎侧位片测量腰曲。腰曲自第12胸 椎后下缘(A点)到第1骶椎后上缘(B点), 正常此线中点在第3腰椎中间(C点)(图b)。 腰曲变小也按此测量法。
2020/12/13
(3)C点与AB线中点D,作垂直延长线,此线 与AC或BC线(图中虚线)中点E的垂直延长线 相交点为G,即为扇形圆心。 AG、BG交角即为圆心角α,DG线为三角形的高 h,AG、BG为圆的半径r (4)计算法 测量AG、BG、AB(即L)、DG (即h)的长度,再测量∠AGB角度α,然后按 照以下公式运算,即可测出弓形面积。
2020/12/13
颈椎双侧斜位片:45度斜位片,观察椎间孔
2020/12/13
2020/12/13
正常婴儿脊椎正及侧位片
中胸部脊柱侧位X线片,A为14岁儿童,B为22岁成年女性 (1、椎体骨松质,2、骨密质壳,3、椎间盘位置, 4、关节突关节,5、椎间孔,6、重叠肋阴影,
2020/12/13 7、正在骨化尚未愈合的椎体环状骺)
椎体鉴别法: 正位片,根据腰椎横突嵴的特点,即第3腰椎横突最长(3 长),第4腰椎横突向上翘(4翘),第5腰椎横突扁大(5扁)。
2020/12/13
骨骼成熟度的评价:
(即Risser征),可将髂分成四等分,骨化由髂前上嵴逐 渐移向髂后上嵴,骨骺移动25%为I度,50%为II度,75%为III 度,移动髂后上嵴为IV度,骨骺与髂骨融合为V度,此时骨骼 发育停止。 2020/12/13
头,10、肋骨颈,11、肋骨结节)
上位颈椎X光片,张口位
(1、枢椎之齿突,2、寰枢之外侧块,3、寰枢关节,
2020/12/13
4、枢椎之椎体,5、第3颈椎)
颈前侧位X线片,脊柱颈曲清晰可见
(1、舌的咽部,2、会厌软骨,3、舌骨体,4、甲状软骨正进 行钙化,5、寰椎前结节,6、枢椎棘突,7、软腭,8、特征性 颈椎椎体,9、椎间盘,10、关节突关节,11、气管内空气)
正常腰椎前后位像 (1、椎体,2、椎弓根,3、椎板,4、上关节突, 5、202下0/12关/13 节突,6、棘突,7、横突,8、椎间隙,9、腰大肌)
成年26岁男性腰骶部脊柱侧位X线片 (1、腰椎椎体,2、椎间孔,3、棘突, 2020/12/13 4、椎间盘部位,5、关节突间滑膜关节;)
成年26岁男性腰骶部脊柱侧位X线片
颈椎旋转棘横线测量法A、棘突,B、C、左右横突,正常AB 线2等020于/12/1A3 C线,如不相等,则椎体旋转。
颈椎侧弯测量法。A、正常:正常ECD角=FCD角约10度, GCD角=HCD角约15度;
沿第7椎下缘至第1肋弓作AB连线,经第7椎棘突作CD垂线并 与A2B020线/12/成13 90度角,然后取上部颈椎颈3、4横突分别作EFGH点。
1骶椎后上角连线正常a线为1.8~2.2cm,前突指数b线正常
2020/12/13
2.5cm以内。
椎曲测量方法 为了更准确观测颈腰曲的变化,对标准
颈、腰曲X线侧位片应用数学几何学弓形面 积计算法。计算前,先将X线侧位片按如下方 法画线。
2020/12/13
(1)颈椎侧位X线片需下颌角平第二颈椎下 缘的标准侧位片。测量颈曲自寰椎棘突基 底部(A)到第7颈椎后下缘(B点)连线。 正常此线中心点经第4-5颈椎之间(C点) (图a);颈曲变小也按此测量法。
差S2.86 cm2)正常腰曲弓形面积为均值
X 32.36cm2(标准差S5.26cm2)。临床应用
参照表2。
2020/12/13
表2 颈腰椎曲分级标准
级别 Ⅰ(正常) Ⅱ(尚可)
Ⅲ(尚存)
Ⅳ(消失) Ⅴ(差)
颈曲
弓形面积 (㎝2)
形态
11~16
正常
6~10
减小
显著减小或 1~5 上弓下曲或
下弓上曲
【X线片测量】
颈椎标准侧位像生理曲度 (A、X线片测量法,图中示正常椎曲; B、图示下颌角A平C2下缘,示第1椎棘突基底部向下至第7颈 202椎0/12后/13 下缘连线,其中点连线经过C4、5间为正常椎曲)
腰椎弓顶距离及前突指数(Seze测量法)
(A、X线片测量法;B、弓顶距离测量图示12胸椎后下缘向第
2020/12/13
运算公式:
S弓形3r620 12Lh
2020/12/13
正常颈曲弓形面积测量图示 颈曲(A.为寰椎棘突基底部下缘, B.为C7后 下缘)。
2020/12/13
正常腰曲弓形面积测量图示
(A.为T12后下缘,B.为S1后上缘),r.为半径 α.为圆心角 L.为AB弦长 h.为圆心至AB的垂直 距离 2020/12/13
0
变直
负数或 >16
反弓
腰曲
弓形面积 (㎝2) 28~39 16~27
1~15
0
形态
正常 减小 显著减小 或 上弓下曲 变直
负数或>38 上弓下直
2020/12/13
颈椎椎体倾斜度测量法沿第7椎下缘至第1肋弓作AB连线, 在所需测量椎体的下一个椎体上缘作CD连线,并与AB线平行, 将倾斜的椎体下缘作 EF连线,EF线与CD线相交角度,为该椎 体倾斜度。 2020/3.1 4 3 1.8 6 5 20 50 1 2131.3 4= .1335.2 44
腰曲面积:
S 弓 形 3.1 4 3 2.5 6 4 20 50 1 22.2 0 22 = .63 c3 m 2 .
2020/12/13
经240例国人正常颈腰曲弓形面积测量结果,
正常颈曲弓形面积为均值 X 14.10cm2(标准
1、腰骶椎间盘部位,注意呈楔形,2、骶岬,3、第1骶节,
2020/12/13
4、骶骨椎间盘余留部,5、坐骨大切迹形态。
腰椎斜位像 (椎弓关节及椎弓在斜位像上近似一狗的外形, 1、耳为上关节突, 2、其嘴相当于横突,3、颈为峡部,
4、前腿为下关节突,5、体为椎弓, 6、2体020/之12/1后3 部为椎弓及对侧之上关节突与下关节突,7、为椎体)
【X线诊断】
颈椎正位X线片
(1、钩椎关节,2、第三颈椎椎体,3、棘突,4、横突)
2020/12/13
(本例4、5钩椎关 节不对称)
下位颈椎与上位胸椎X光片
(1、第6颈椎之椎体,2、气管阴影之缘,3、椎体4、横突,
5、肋骨头,6、肋骨颈,7、肋骨结节,8、肋骨体,9、肋骨
2020/12/13
2020/12/13
(2)腰椎侧位片测量腰曲。腰曲自第12胸 椎后下缘(A点)到第1骶椎后上缘(B点), 正常此线中点在第3腰椎中间(C点)(图b)。 腰曲变小也按此测量法。
2020/12/13
(3)C点与AB线中点D,作垂直延长线,此线 与AC或BC线(图中虚线)中点E的垂直延长线 相交点为G,即为扇形圆心。 AG、BG交角即为圆心角α,DG线为三角形的高 h,AG、BG为圆的半径r (4)计算法 测量AG、BG、AB(即L)、DG (即h)的长度,再测量∠AGB角度α,然后按 照以下公式运算,即可测出弓形面积。
2020/12/13
颈椎双侧斜位片:45度斜位片,观察椎间孔
2020/12/13
2020/12/13
正常婴儿脊椎正及侧位片
中胸部脊柱侧位X线片,A为14岁儿童,B为22岁成年女性 (1、椎体骨松质,2、骨密质壳,3、椎间盘位置, 4、关节突关节,5、椎间孔,6、重叠肋阴影,
2020/12/13 7、正在骨化尚未愈合的椎体环状骺)
椎体鉴别法: 正位片,根据腰椎横突嵴的特点,即第3腰椎横突最长(3 长),第4腰椎横突向上翘(4翘),第5腰椎横突扁大(5扁)。
2020/12/13
骨骼成熟度的评价:
(即Risser征),可将髂分成四等分,骨化由髂前上嵴逐 渐移向髂后上嵴,骨骺移动25%为I度,50%为II度,75%为III 度,移动髂后上嵴为IV度,骨骺与髂骨融合为V度,此时骨骼 发育停止。 2020/12/13
头,10、肋骨颈,11、肋骨结节)
上位颈椎X光片,张口位
(1、枢椎之齿突,2、寰枢之外侧块,3、寰枢关节,
2020/12/13
4、枢椎之椎体,5、第3颈椎)
颈前侧位X线片,脊柱颈曲清晰可见
(1、舌的咽部,2、会厌软骨,3、舌骨体,4、甲状软骨正进 行钙化,5、寰椎前结节,6、枢椎棘突,7、软腭,8、特征性 颈椎椎体,9、椎间盘,10、关节突关节,11、气管内空气)
正常腰椎前后位像 (1、椎体,2、椎弓根,3、椎板,4、上关节突, 5、202下0/12关/13 节突,6、棘突,7、横突,8、椎间隙,9、腰大肌)
成年26岁男性腰骶部脊柱侧位X线片 (1、腰椎椎体,2、椎间孔,3、棘突, 2020/12/13 4、椎间盘部位,5、关节突间滑膜关节;)
成年26岁男性腰骶部脊柱侧位X线片
颈椎旋转棘横线测量法A、棘突,B、C、左右横突,正常AB 线2等020于/12/1A3 C线,如不相等,则椎体旋转。
颈椎侧弯测量法。A、正常:正常ECD角=FCD角约10度, GCD角=HCD角约15度;
沿第7椎下缘至第1肋弓作AB连线,经第7椎棘突作CD垂线并 与A2B020线/12/成13 90度角,然后取上部颈椎颈3、4横突分别作EFGH点。
1骶椎后上角连线正常a线为1.8~2.2cm,前突指数b线正常
2020/12/13
2.5cm以内。
椎曲测量方法 为了更准确观测颈腰曲的变化,对标准
颈、腰曲X线侧位片应用数学几何学弓形面 积计算法。计算前,先将X线侧位片按如下方 法画线。
2020/12/13
(1)颈椎侧位X线片需下颌角平第二颈椎下 缘的标准侧位片。测量颈曲自寰椎棘突基 底部(A)到第7颈椎后下缘(B点)连线。 正常此线中心点经第4-5颈椎之间(C点) (图a);颈曲变小也按此测量法。
差S2.86 cm2)正常腰曲弓形面积为均值
X 32.36cm2(标准差S5.26cm2)。临床应用
参照表2。
2020/12/13
表2 颈腰椎曲分级标准
级别 Ⅰ(正常) Ⅱ(尚可)
Ⅲ(尚存)
Ⅳ(消失) Ⅴ(差)
颈曲
弓形面积 (㎝2)
形态
11~16
正常
6~10
减小
显著减小或 1~5 上弓下曲或
下弓上曲
【X线片测量】
颈椎标准侧位像生理曲度 (A、X线片测量法,图中示正常椎曲; B、图示下颌角A平C2下缘,示第1椎棘突基底部向下至第7颈 202椎0/12后/13 下缘连线,其中点连线经过C4、5间为正常椎曲)
腰椎弓顶距离及前突指数(Seze测量法)
(A、X线片测量法;B、弓顶距离测量图示12胸椎后下缘向第
2020/12/13
运算公式:
S弓形3r620 12Lh
2020/12/13
正常颈曲弓形面积测量图示 颈曲(A.为寰椎棘突基底部下缘, B.为C7后 下缘)。
2020/12/13
正常腰曲弓形面积测量图示
(A.为T12后下缘,B.为S1后上缘),r.为半径 α.为圆心角 L.为AB弦长 h.为圆心至AB的垂直 距离 2020/12/13
0
变直
负数或 >16
反弓
腰曲
弓形面积 (㎝2) 28~39 16~27
1~15
0
形态
正常 减小 显著减小 或 上弓下曲 变直
负数或>38 上弓下直
2020/12/13
颈椎椎体倾斜度测量法沿第7椎下缘至第1肋弓作AB连线, 在所需测量椎体的下一个椎体上缘作CD连线,并与AB线平行, 将倾斜的椎体下缘作 EF连线,EF线与CD线相交角度,为该椎 体倾斜度。 2020/3.1 4 3 1.8 6 5 20 50 1 2131.3 4= .1335.2 44
腰曲面积:
S 弓 形 3.1 4 3 2.5 6 4 20 50 1 22.2 0 22 = .63 c3 m 2 .
2020/12/13
经240例国人正常颈腰曲弓形面积测量结果,
正常颈曲弓形面积为均值 X 14.10cm2(标准
1、腰骶椎间盘部位,注意呈楔形,2、骶岬,3、第1骶节,
2020/12/13
4、骶骨椎间盘余留部,5、坐骨大切迹形态。
腰椎斜位像 (椎弓关节及椎弓在斜位像上近似一狗的外形, 1、耳为上关节突, 2、其嘴相当于横突,3、颈为峡部,
4、前腿为下关节突,5、体为椎弓, 6、2体020/之12/1后3 部为椎弓及对侧之上关节突与下关节突,7、为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