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第(1)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程穿过地球大气层 时,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大气温度是先降低 再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经过平流层时随高度降低,气温下降,不 会遭遇大气极高温;在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下所经大气层的能 见度不断降低。第(2)题,图中①层是最接近地面的对流层,该 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夏季地面温度高,对流层大气 获得热量多,上升高度高,因此其厚度夏季大于冬季;极光现象 发生在高纬度的高层大气;夏季,沿海地区升温慢,内陆地区升 温快,沿海地区气温低于内陆地区,因此沿海地区对流层大气 上升高度较低,沿海地区对流层厚度小于内陆地区。
地面是对 流层大气 主要的直 接热源,离 地面越高, 气温越低
对流运 动显著
复杂 多变
人类生 活在对 流层底 部,与 人类关 系最密 切
大气 分层
高度
自对 流层 平流 顶至 层 50— 55千 米
气温垂直变化
空气 天气 与人类
规律
原因
运动 现象 的关系
下层随高 该层气温基
①臭氧大量吸
度变化很 本上不受地 平流
5.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电离层 答案:3.C 4.B 5.D
解析:第3题,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离地面越近,气温越 高,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第4题,因臭氧层的存在,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稳定;从 图中可以看出,臭氧层位于30千米以下。第5题,电离层大气在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 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2021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 候峰会,发表《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强调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力争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是1850—2000 年全球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及大气温度的变化。
(1)简述1850—2000年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 特点。
2.大气成分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升温同时释放热能→射向 地面的热量→保温作用。 (2)氧原子和臭氧 ①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升温使 大气电离→形成电离层。 ②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波长较长的紫外线→升温的同时 阻挡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重难归纳 根据大气的温度、运动状 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 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 大气。各层基本状况如下。
大气 高度 分层
气温垂直变化
规律
原因
空气 天气 与人类 运动 现象 的关系
对流 层
低纬17— 18千米,中 纬10—12 千米,高纬 8—9千米
气温随高度 增加而递减, 大约每升高 100米,气温 降0.6 ℃
学以致用
奥地利某探险家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地区,曾经乘太
空舱到达距地面39 044米高度后,从太空舱里跳下并成功落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探险家跳出时的高度处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2)从跳出到落地,该探险家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 )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状况
适合 航空 飞行,臭氧层使 平流 随高度升高而 以 平流 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

升高
运动为主 的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 护伞”
随高度升高先 高层 大气 下降 后又持 —
续 上升
有 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 波,对 无线电通信 有重要 作用
微思考2 为什么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 提示: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 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利于飞机飞行。 微点拨2 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不一样的原因 低纬度地区,地面受热多,对流活动旺盛,因此,对流层的高度 高;而高纬度地区,地面受热较少,对流活动较弱,所以,对流层 的高度低;中纬度地区则适中。
3.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影响大气的 成分 和 含量 , 产生大气污染,对 生态系统 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微思考1 为什么城市被称为“雾岛”? 提示:城市中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多,凝结核多。 微点拨1 大气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 量增加,臭氧含量减少,这种变化直接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影 响人类的生存,对社会经济具有潜在的威胁。
(2)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 (3)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你可以采取哪些行 动?
提示:(1)二氧化碳含量:持续上升,1950年以来上升更快。全 球气温变化:波动上升。
(2)燃烧化石燃料和毁林开荒。 (3)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 圾,减少污染产生,呵护自然生态等。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划分依据:大气的 温度 、 运动状况 和密度。 2.分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垂直分层 气温特点
大气运动 与人类关系
状况
对流层
随高度的升高 而 递减
对流 旺盛
有 云、雨、雾、雪 等 天气现象,人类生活在对流 层底部
垂直 气温特点
分层
大气运动 与人类关系
(3)水汽 ①近地面水汽吸收地面热量→大气升温。 ②水汽温度变化→吸热或放热→水的相变→云、雨、雾、 雪等天气现象的发生。 (4)杂质 ①大气中的杂质→吸附水汽→雾或降水。 ②大气中的杂质→削弱太阳光→大气能见度降低。
3.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成分和含量变化已导致大气污染,并 造成了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1.运用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分析大气不同层次的特点、成因 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 2.观察天气变化,体验大气组成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培养地理 实践力 3.通过对大气组成的学习,认识大气的物质组成以及人类活动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学以致用 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千米以下干洁 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下列各题。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N2) 氧(O2) 氩(Ar)
78.08 20.94 0.93
75.52 23.15 1.28
二氧化碳(CO2)
0.03(变动)
0.05
(1)地球大气被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
臭氧吸收紫外 线而降低,高层 因吸收波长更 短的紫外线而


后升高 升高
与人类 的关系 80—500千 米高空有若 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 电波,对无 线电通信有 重要作用
方法技巧 图示理解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
(1)对流层。 (2)平流层。
国庆假期,王老师一家乘飞机从济南到昆明旅游。起飞时还 是细雨蒙蒙,起飞后不久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
(1)“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程穿过地球大气层时( )
A.大气温度变化剧烈,先降低而后升高
B.经过平流层时遭遇大气极高温
C.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平流层和对流层
D.所经大气层的能见度不断升高
(2)图示①层大气( )
A.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B.厚度夏季大于冬季
C.常有极光形成
D.厚度夏季沿海大于内陆
答案:(1)C (2)B
C.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D.臭氧能大量吸收红外线
(3)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
具有保温作用的是( )
A.氮
B.臭氧 C.二氧化碳 D.氧
答案:(1)B (2)C (3)C
解析:第(1)题,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 多紫外线的伤害,主要分布于平流层。第(2)题,干洁空气由氮、 氧、二氧化碳、臭氧等组成。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 的紫外线;水汽和杂质的含量很少,却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会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第(3)题,二氧化碳既是植 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知识概览
课前•基础认知
一、大气的组成 1.大气组成: 干洁空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汽和杂质。 2.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成分 氧气 氮气 二氧 化碳 臭氧
水汽
杂质
作用 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 生命活动 所必需的物质 氮是地球上 生物体 的基本元素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 力强,使气温升高 吸收太阳光中的 紫外线 ,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直 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作为 凝结核 ,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A.约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
B.占大气成分的99%
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2)目前,导致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植树造林
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 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氮气和氧气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在干洁空气成 分中,氮和氧两者约占99%,故地球大气被称为“氮氧大气”。 第(2)题,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原因一是森林等遭 到破坏,二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典例剖析 大气圈是由各种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据此完 成下列各题。 (1)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的物质主要存在 于大气圈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2)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汽和杂质不会影响地面的温度
B.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3)不能。在飞机上拨打电话会干扰飞机的通信、导航和操 作系统,会干扰飞机与地面的无线信号联系。
典例剖析 2021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了 5次发射任务,成功将空间站“天和” 核心舱、“天舟二号”和“天舟三号” 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和“神舟 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入轨。中国 空间站组合体稳定运行在高度390 千米附近的近圆轨道。下图示意大 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距地面39 044米的高度处于大气层的平流层。 第(2)题,对流层的温度由地面向高空降低,平流层的温度向高 空升高,所以从跳出到落地,该探险家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 先降低后升高。
随堂训练
1.体积分数合占干洁空气99%的两种大气成分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碳 B.氮气和二氧化碳 C.氮气和氧气 D.水汽和杂质 答案:C 解析:干洁空气是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 体,氮气和氧气合占总体积的99%。
课堂•重难突破
一 大气的组成与人类活动
重难归纳
1.大气成分的时空分布特点
成分 时空分布特点
二氧 一般来说,夏季较少,冬季较多;乡村较少,城市较多,重工
化碳 业发达的城市更多
杂质
一般来说,近地面大气陆地多于海洋,城市多于乡村,冬 春季节多于夏秋季节
水汽
因海陆位置、纬度、地势高低而有差异,大致低纬多于 高纬,海上多于陆地
(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有利于飞机飞行的大气层应具有什么特征? (3)飞机起飞和降落时能不能拨打电话?为什么?
提示:(1)起飞时细雨蒙蒙是由于飞机仍在对流层大气中,当 飞机穿过对流层进入平流层,天气晴朗。
(2)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 大气平稳,且该层无云雨现象,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小,30千米 以上气温
面影响,主 要靠臭氧大

收紫外线,成 天气 为人类生存环
随高度增 量吸收太阳 动为 晴朗 境的天然屏障
加而迅速 紫外线而增 主
②大气稳定, 利于高空飞行
上升

大气 分层
高层 大气
高度
自平 流层 顶到 大气 上界
气温垂直变化 规律 原因
空气 天气 运动 现象
低层由于没有
随高度 增加, 气温先 降低,
2.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是( ) A.臭氧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氧气 答案:A 解析: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使其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3~5题。 3.对流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升高
() A.逐渐升高 B.先升高后降低 C.逐渐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4.下列关于平流层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平流层高处不胜寒 B.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臭氧层位于30千米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