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环境NDN基于判决选择的节点感知转发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 -2552(2017)05 -0125-07D O I:10. 13274/j. cnki. hdzj. 2017. 05. 029
战术环境N D N基于判决选择的节点感知转发策略
葛云飞、钱良\丁良辉2,杨峰1
(1.上海交通大学无线通信技术研究所,上海200240;
2.上海交通大学图像通信与网络工程研究所,上海200240)
摘要:传统互联网在多方面面临挑战,全新架构的命名数据网络N D N的特点使其适用于战术环
境。

目前无线移动N D N转发策略在提升网络效率同时会增加开销,也未考量战术环境服务发现、
抗毁性和协议轻量化等关键特征。

文中设计基于判决选择的节点感知转发策略(D S P A F),并用基
于权重的优选内容提供者判决准则W F S R P选择中继,仿真验证该策略的优越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战术网络;命名数据网络;转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T N915. 85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of decision-based selective provider aware
forwarding strategy in tactical NDN
GE Yun-fei1,QIAN Liang1,DING Liang-hui2, YANG Feng1
(1. In stitu te of W ireless C o m m u nications,S hanghai Jiao to n g U n iv ersity,Shanghai 200240,C h in a ;
2. In stitu te of Im age C om m unication an d N etw ork E n g in e erin g,S hanghai Jiaotong U n iv ersity,S hanghai 200240, C h in a) Abstract:T ra d itio n a l In te rn e t faces various challenges.As a brand new netw ork a rc h ite c tu re,features
o f N D N m ake it suitable fo r ta c tic a l e n viro n m e n t.W ireless m ob ile N D N’s forw a rdin g strategies increase overhead w h ile enhance netw ork e ffic ie n c y,and do not consider key features o f ta c tic a l environm ent such as service d is c o v e ry,in v u ln e ra b ility and protocol lig h tw e ig h t.In th is p a p e r,decision-based selective p ro v id e r aware fo rw a rdin g strategy(D S P A F)is designed w ith relay selection based on the c rite rio n o f w eighted fa cto r selected responsive p ro v id e r(W F S R P).The sim ulations ve rify the stra te g y’s su p e rio rity and a p p lic a b ility.
Key words:ta c tic a l n e tw o rk;nam ed data n e tw o rk;forw a rdin g strategy
2017年第5期 V信息疼术
0引言
目前以T C P/I P协议为核心的互联网在移动性、路由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基于 T C P/I P的战术网络依旧基于端到端传输,依赖IP 协议提供网络功能,然而战术网络中移动节点的移 人移出会导致严重的链路间断连接,也需要安全高 效率的大规模数据分发,对服务发现、抗毁性和协议 轻量化要求也较高,故战术环境中有效传递数据并 满足其诸多严苛性能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1]。

目前国际上对基于I P的互联网技术形成两类 发展路线,一是渐进式路线,改良IP v4平滑过渡到 IP v6协议,包括如P2P的覆盖网络、内容分发网络 (C D N);二是革命性路线,重新设计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IC N)作为主要体系架构,代表是命名数据 网络(Nam ed Data N e tw o rk,N D N)。

N D N 网内缓存、轻量级转发等特征使其成为战术网络等无线移动环 境的优秀解决方案,战术环境中节点移动导致网络 拓扑和路由动态变化,节点消亡对抗毁性的要求,作 战对实时信息请求的时效性要求,都使传统端到端 传输效果大打折扣,而N D N支持异步通信的机制使 其特别适合战术网络间断连接环境。

目前对战术环境N D N转发策略研究较少。

本文收稿日期:2016 -04 -29
作者简介:葛云飞(1991 -),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战术网络、命名数据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层算法与实现等。


讯作者:钱良。

一125—
提出基于判决选择的节点感知转发策略(D S P A F ),从 提升服务发现与抗毁能力、降低开销和增加传输有效 性方面改进,使其良好应用于战术环境。

1
相关研究
1.1命名数据网络
N D N 是建立在命名数据基础上底层无主机概 念的体系结构,使用名字转发数据而不关心节点位 置,具备路由简单、扩展性强特点。

TCP /I P 和N D N 网络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TCP /IP 和NDN 网络结构模型
图2
WIN -T 结构与拓扑
(a)ADNS 网络拓扑结构
(b )辐射型网络拓扑模型
图3
ADNS 结构与拓扑
N D N
用于这两类战术网络可使岸上站点等缓
存转发为兴趣报文业务服务,由此降低端到端连接
开销,节省带宽资源。

1.3无线移动环境N D N 转发策略研究现状
N D N 保留细腰沙漏模型,从协议构架上彻底解

TCP /I P
设计的不适应性,不同点体现在基于数
据本身的安全机制和多样的路由策略选择上。

1.2战术N D N 适用性分析
战术级指战员信息网(W IN -T )和自动化数字网 络系统(A D N S )是两类典型战术网络架构。

W IN -T 是美陆军高速、机动组网的骨干通信网;A D N S 是
J M C O M S 主计划中的骨干网。

文献[2]认
为N D N
能用于军事通信网络,且基于N
D N
比基于传统
TCP /I P
的战术通信网络具备更优性能。

W IN -T
中陆上用户通过分层的作战车辆和设备
与其他用户连接,如图2(a )所示。

N D N 能让网关 作为缓存使用,利用这一层次化结构。

A D N S 汇聚船舰信息通过LOS R F 或卫星转发
至岸上站点,指挥部与岸上站点通过有线链路连接, 可视为辐射型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

无线移动环境中基于I P 的内容传递已被广泛 研究[3],数据传递仅依赖路由机制,转发行为不需 要状态信息。

而N D N 路由转发平面与I P 协议网络 中的设计完全不同,N D N 提供全新的内容传递策 略,兴趣和数据报文根据各节点策略层被逐跳转发, 转发需要状态信息且自适应[4]。

各节点本地转发 决策基于P I T 和F I B 中的信息,也取决于需求、设 备、用户和网络特性。

无线移动环境N D N 转发策略 如表1所示。

目前M A N E T 中N D N 转发技术都是“消费者辅 助的”数据传递方式,内容获取由内容消费者触发, 将兴趣报文广播到一跳邻居节点。

各中间节点的转 发策略决定新到达的兴趣在本地即被满足、还是要 再次广播、或直接丢弃。

现有转发策略可归为盲转 发(B lin d F o rw a rd in g )策略和感知转发(A w are F or -
w a rd in g )策略两类。

表1无线移动环境NDN 转发策略
类别转发策略
文献
特点
仿真平台
盲转发策略
Traffic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6]时延定时器控制报文冗余
ndnSIM
(Blind Forwarding,BF )
基于计数器抑制策略[7]节点监听信道;设定不同时延定时器给数据报文 更高优先级
方向选择转发策略
[8]
通过发送者与邻居节点间额外ACK/CMD 报文 选择中继
NS -2
下一跳感知策略
邻居感知兴趣报文转发
(Next-hop Awareness (NAIF ,
Neighborhood-Aware Interest Forwarding )[9]根据距消费者的距离和到达报文速率选择中继
Qualnet
Forwarding,NAF )
策略BLOOGO
[1〇]
利用信标发现邻居节点;通过在发送者邻居范围 内交换报文的Bloom 过滤器选择中继
Analytical
一 126

续表
类别转发策略文献特点仿真平台MANET CCN[11]消费者和提供者间有附加的REP/REQ报文交换Linux O S
提供者感知策略(Provider Awareness Forwarding,PAF)
LFBL
(Listen First Broadcast Later)策略
[12]定时器控制报文冗余
;具有REP/REQ/ACK报文
和距离表
Qualnet E-CHANET[13]时延定时器控制报文冗余
;基于距离的提供者选
择策略
NS-2
盲转发策略中,文献[5]提出基于定时器的报 文抑制技术,“受控的”洪泛机制优于基于拓扑的路 由算法;文献[6]将定时器用于移动车辆环境协调 广播,邻居车辆用防碰撞定时器安排非同步数据广 播和传播拥塞信息;C C V N[7]给兴趣和数据报文转 发设定不同时延定时器给予不同优先级。

以上受控 盲转发是N D N在无线环境中广播的基准实现,缺陷 是无法保证选择最优节点参与转发。

更复杂的感知 转发策略可在其之上部署,感知转发策略分为下一 跳感知和提供者感知策略。

下一跳感知策略中,方 向选择转发策略[8]中消费者广播兴趣利用方向选 择中继,所用额外报文将提高开销;邻居感知兴趣报
文转发(N A IF)策略[9]中节点是否能成为中继取决 于给定名字前缀的数据获取速率和它距消费者的距 离;B lo o M[1G]策略利用B lo o m过滤器减少冗余依赖 于信标帧(Beacon F ra m e)的周期性广播,可能引起 高复杂度和开销的问题。

在提供者感知策略中,文 献[11]使用R E P/R E Q报文交换选择提供者;L F B L 策略[12]提出三次握手思路;文献[13 ]中兴趣和数 据报文包含轻量级路径状态,在识别到的最短路径 上路由数据,以控制信道负载,减少能耗。

这些策略存在为改善网络效率而使开销提升等 问题,也未考量战术环境关键特征。

而战术环境作 为一种条件更恶劣的无线移动环境,对资源开销、服 务发现、可靠性及抗毁要求更高,本文从上述特性与 问题出发改进设计战术N D N转发策略。

2网络转发策略设计
2. 1节点模型
节点模型数据结构包括N D N原型中的数据包 缓存C S(C ontent S tore)和待处理请求表P IT(Pend­in g Interest Table)与新增的内容提供者判决列表C P D L(C ontent P rovide r D ecision L is t)和优选内容提 供者节点列表 〇C P L(O ptim a l C ontent P rovide r L is t)。

战术N D N节点模型如图4所示。

2. 1.1数据包缓存CS
C S存储经过此节点的数据报文,字段N a m e是
图4战术NDN节点模型
数据内容名字,D a ta字段是数据报文内容,如图5 所示。

Name Data
//location/enemy/UAV-1/v 1
-
图5数据包缓存C S
2. 1.2待处理请求表P IT
P I T记录已转发的兴趣报文,字段P r e fix记录兴 趣的内容名字前缀,R equesting node I D存储请求该 兴趣的节点标号,如图6所示。

Prefix Requesting node ID
//location/enemy/UAV01,03
-
图6待处理请求表PIT
2. 1.3内容提供者判决列表C P D L
C P
D L存储给定内容的可达提供者信息,包括 提供者I D、收到来自不同请求节点的相同兴趣次数
C n t、该提供者与节点间距离
D s t、两节点间传输时延
D e la y和基于以上信息得出的判决值D ecision

127 —
V a lu e ,如图7所示。

Provider ID Content Name
Cnt
Dst
Delay
Decision Value
03
//locati on/enemy/UAV/1
2376251
-
图7内容提供者判决列表CPDL
2. 1.4
优选内容提供者节点列表O C PL
将内容名字和对应的由D ecision V a lu e 选出的 优选内容提供者节点I D 存人O C P L ,如图8所示。

Content Name
Optimal Provider ID / s /location/enemyAJAV-1/102
-图8优选内容提供者节点列表OCPL
2.2报文设计
本文修改N D N 原型设计的兴趣与数据报文,使 用四种报文用于实现转发策略,如表2所示。

兴趣 报文被分为两种以用于转发策略中两个不同阶段, 增加回复确认报文用于内容提供者选择决策。

表2战术NDN 报文
报文类型
描述Pre-IntP 预处理兴趣报文Pre-REP 预处理回复确认报文
DatP 数据报文Fml-IntP
兴趣报文
2. 2. 1预处理兴趣报文P re -In tP
P r e -In tP 用于发起首次内容请求探测,获取可
能的内容,也为后续接收到对提供者选择的反馈,如 图9所示。

Type
Content Name
node ID
geo-location
Nonce
图9
Pre -IntP 结构
其中T y p e 为报文类型,P re -In tP 该字段以“P I ” 标记,C ontent N a m e 为内容名字,node I D 为节点标 号,g e o -lo c a tio n 为地理位置。

2.2.2预处理回复确认报文P re-R E P
P re -R E P 用于向原始请求节点或中继节点回复
确认信息,其中信息帮助请求节点选择在后续轮次 数据传输中的优选内容提供者,如图10所示。

图10 Pre -REP 结构
其中 Type 字段以 “P R ” 标记,P ro v id e r/R e la y In ­
fo 为提供者或中继节点信息,C n tm 为计数器计数, curre nt tim e 为时间。

2.2.3 数据报文DatP
D a tP 用于回复数据,其中增加了内容提供者的
信息用于在回复数据时保持信息更新,从而能用判
决准则对优选内容提供者动态更新。

其中T y p e 字 段以“D P ”标记,如图11所示。

Type
Content Name
Signature Provider Info
Data
Probider
node ID
geo-location
C n tPi
current time
图11
DatP 结构
2.2.4兴趣报文F m l-In tP
定提供者请求D a tP ,也会基于准则动态更新,如图F m l-I n t P 是在
发送P r e -I n t P 的首轮请求后的
12所示。

后续传输中所使用的兴趣报文,用于向特定的选
Type
Content Name
node ID
geo-location
Probider/Relay Info
& Decision Value
Nonce
图 12 Fml-IntP 结构
其中T y p e 字段以“F I ”标记,D ecision V a lu e 为
由判决准则得出的判决值。

一 128

2.3 D S P A F路由转发策略
本文在盲转发基础上部署感知转发策略,为战 术N D N设计基于判决选择的节点感知转发策略(D ecision-based Selective P rovide r A w are Forw arding S tm te g y,D S P A F)。

其不同之处在于对底层部署的 盲转发进行报文开销抑制的优化,用监听机制抑制 洪泛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利用基于权重的判决准则 和基于地理位置的方向选择性转发机制对节点进行 感知,以减少开销,提升服务发现和重建的性能。

2.3.1初始预处理阶段
内容消费者C发出预处理兴趣报文P re-In tP,同时将周围空间水平方向上分为四个象限区域,如 图13所示。

若干节点(提供者尽或中继节点收到P re-In tP后,对来自不同请求节点的相同P re-In tP 计数,记为⑶巧或⑶沿。

@内容消费者节点Consumer 0邻居节点Pre-IntP
图13内容消费者划分四个象限广播Pre-IntP
尽或尽首先匹配以,若匹配成功,则尸在数据报 文D a tP中加上自身节点I D、地理位置、和发送时 间,并广播回复该D a tP给若在C S中无匹配,则兄 利用时延定时器建立随机退避时间7;^#,以减少报文 冲突,随后兄广播回复预处理回复确认报文Pre-R EP 给C,同时在P re-R E P中加上当前节点I D、地理位置、和发送时间。

P re-R E P用于协助节点C做出之后 轮次优选内容提供者节点的决策,如图14所示。

图14内容提供者/中继节点回复DatP/Pre-REP
C收到尽或弋回复的D a tP或P re-R E P后,收集 其中P ro v id e r/R e la y I n f o字段信息,并根据C自身地理位置和时间用式(1)计算出节点间距离D s t和传 输时延D e la y,并将节点I D、内容名字、节点间距离 D s t和传输时延D e la y存储到C P D L中。

D e la y= T c - T p/R(1)
节点C根据上述信息,通过判决准则来选择后 续轮次中的优选内容提供者。

本文认为简单根据某 一参数进行提供者选择是效率低且效果不佳的;若 干因素间未必有优先级关系,用先后判决不妥;最 后,虽然编队整体移动性使编队中各节点位置在一 定时间内相对稳定,但仍存在节点移动性引起的局 部相对位置扰动,从而造成跳数距离等因素改变,使 判决门限变化频率较高。

因此本文设计了基于权重的优选内容提供者判 决准则 W F S R P(W eig hted F actor Selected Responsive P ro v id e r):
D e c is io n V a lu e= W1•C n t + ^2 •D s t + ^3 •1/D e la y(2)其中,W i为权重值,可由网络实际情况取值,满足
X i=1Wi= 1(W = 3)。

C将各个P。

或R。

的Decision V a lu e值存储到CP-D L中,再在四个象限中分别选取Decision V a lu e值最 高的节点作为后续轮次的优选内容提供者P〇p t,未被选 中者将不再担任该内容的提供者或中继(不再处理该 内容名字请求,兴趣报文将被丢弃)。

同时C把P〇p的节点I D和对应内容名字加人O C P L以供检索,并把 P_的信息加人F m l-In tP的Provider I n f o字段中。

而当及1收到来自P^^D a tP fR i将先在C S中匹 配,若匹配成功,则当前节点R i已存储有该内容,故 将该D a tP丢弃,若未匹配,则进人P I T检索匹配,若 有匹配,说明有其他消费者请求过该内容名字的数 据,故根据P I T中节点I D将D a tP转发给各个请求 过该内容的消费者,再删除P I T中相应条目,将该 D a tP缓存到自身C S中,并在C P D L中加上新条目,包括节点I D、内容名字、节点间距离D s t和时延D e­la y等,用以记录 弋可达给定内容名字的提供者的 信息;若P I T中无匹配,则立即丢弃D a tP。

2.3.2后续优化获取报文阶段
C发出兴趣报文F m l-In tP,其中包括自身I D和 所有根据W F S R P准则被选出的优选内容提供者
I D,如图15所示。

尽或及1收到F m l-In tP,首先匹配C S,若匹配成 功,同时若 P;也是 F m l-In tP 中P ro v id e r/R e la y In fo字 段中所包含的优选内容提供者P〇pt之一,则P i广播 回复请求所对应的D a tP;否则再根据W F S R P准则 进行判决,根据式(1)计算尸€的D ecision V a lu e判决
一129

指标类
图16战术NDN 系统评估指标体系
战术环境对信息传递的及时性要求高,用服务
发现时间评估;其次,战术环境存在较多节点消亡情 况,系统抗毁能力须重点考察,当节点消亡而网络恢 复正常所需的端到端重建时间用来衡量抗毁性能; 另外,作战人员携带的通信设备具备嵌人式和小型 化特征,内存、能量资源受限,故网络协议应轻量化。

轻量化暂无统一描述,但应具备更少通信轮数、控制 一 130 —
信息数据量,用网络/信令开销衡量。

3. 3仿真结果
服务发现时间为节点发出兴趣报文到成功接收 到相应数据报文的时间。

如图17所示,服务发现时 间在10-2秒数量级,能满足战术环境实战通信要 求,同时由于W F S R P 准则中所选提供者已将较优 时延性能作为考量项,故服务发现时间性能比其他
©
内容消费者节点Consum er 隹优选内容提供者节点 •
未被选中的节点(不参与后续)------► Fml-IntP
图15内容消费者向优选内容提供者发送Fml-IntP
值W
Pt ,若W Pt 大于F m l-I n t P 中
字段对应的,
那么将认为在本次报文获取中尽是比尸_更优的选
择,故尽广播回复请求所对应的D a tP ,同时C 还设 定计数器用于记录尽比更优发生的次数〇,当 〇高于预先设定的门限值市时,C 将重新选择尽作 为优选内容提供者节点取代原优选节点,并更 新 0C P L 中 O ptim a l P rovide r ID 字段和 F m l-In tP 中
P ro v id e r/R e la y In fo & D ecision V alue 字段,在下次发
出兴趣时将采用更新后的报文进行请求。

由此形成
D S P A F 策略动态更新机制,保证了根据网络动态拓 扑变化而适应性地进行路由转发策略的动态变化。

若尸,或弋收到F m l-In tP 后未能匹配C S ,则进人
P I T
匹配,若匹配成功,&在
P I T
中内容名字对应条
目中增加弋的节点I D ,并丢弃F m l -In tP ;否则在CP -
D L
中查找同时匹配P rovide r I D 和
C ontent N a m e 字
段的条目,若未匹配,则丢弃F m l -I n tP ,若匹配成功,
说明通过弋可达F m l -I n t P 中所要求的节点尸_,再 由W F S R P 准则根据(1)式计算^的D ecision V alue 值乃心,若沿大于
F m l -I n t P
中D ecision V a lu e 字段
中及^卩^的前一转发者^对应的D 、.,那么将认 为通过当前节点弋进行内容获取能达到更优性能, 故 ^更新 F m l-In tP 中 P ro v id e r/R e la y In fo & D ecision
V a lu e 字段,再转发已更新的F m l -I n t P
至尸_;否则
R M
原 F m l-I n t P 转发至 P Q p t 。

3
系统分析
3.1仿真设计
本文用O P N E T M odeler 14.5进行系统仿真,仿
真场景为10 x 10km 2的区域,具体参数如表3所示。

表3系统仿真参数
仿真参数参数值
仿真区域(km2)10 x10
用户/节点数
5,10,15,20Pre-IntP( Byte)
28Pre-REP( Byte)36Fml-IntP( Byte)38DatP(KByte)
500Pre-IntP 及 Fml-IntP 发送间隔(s/packet)
0.5 ~1.5节点移动速度(m /s)0.3仿真时间(s)600
3.2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构建层次结构的战术通信网络效能评估指
标体系,如图16所示,仿真分析从中选取服务发现 时间、重建时间和网络/信令开销作为考察指标。

战术环境NDN 系统效能
准则类
基本通信
安全保密系统抗毁系统机动网络管理可靠性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网络/信令开销
系统开通时间
隐蔽通信能力重建时间
分组投递率
服务发现时间
系统吞吐量
系统容量
覆盖范

图18端到端重建时间
信令开销为信令字节数与网路中所有传输报文
字节数的比值。

如图19所示,信令开销随消费者数 量增加而增加,对比N D N 原型的洪泛、C C V N 、概率 转发等策略,D S P A F 策略在开销占整体数据传输中 比重较低,有助于协议轻量化。

4
结束语
本文研究N D N 应用于战术环境的转发策略,设 计了基于判决选择的节点感知转发策略D S P A F ,通 过监听机制、W F S R P 判决准则和方向选择性进行节 点感知与转发,从降低开销、协议轻量化和增加传输 有效性与抗毁性方面进行改进。

仿真结果也验证其 在服务发现、重建时间等指标表现更优,适用于战术
策略有提升。

端到端重建时间为节点C P D L 中给定内容的可 达提供者信息失效或无法为目的节点提供可用转发 路径时再次主动请求该内容到接收成功的时间。

在 仿真中指定节点在某时刻消亡,计算再次成功获得 给定数据的时间,如图18所示,第7秒发起重建,可 看到获取数据时间增长,但影响波动幅度不大,表明 网络抗毁能力较好。

图19
NDN 转发策略信令开销
环境。

未来将在网络复杂度和传输安全性方面对战
术N D N 转发策略进行研究与优化。

参考文献:[1 ] Ioannidis J,Bellovin S M . Pushback : Router-based defense against
ddos attacks [ J ]. Proceeding of Network&Distributed System Securi ­ty Sympostuim ,2001 (2) :1 -12.[2] Etefia B , Gerla M ,Zhang L . Supporting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with named data networking : an emulation analysis [ C ].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 2012-MILCOM 2012. IEEE , 2012: 1-6.[3 ] Abolhasan M ,Wysocki T ,Dutkiewicz E . A review of routing proto ­
cols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 J ]. Ad hoc networks , 2004, 2(1) : 1 -22.[4] Yi C,Afanasyev A ,Moiseenko I ,et al . A case for stateful forward ­
ing plane [ J ].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2013,36(7): 779 - 791.[5 ] Yarvello M,Rimac I ,Lee U ,et al . On the design of content-centric
MANETs [ C ]. Wireless On-Demand Network S ystem s and Services , 2011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 IEEE ,2011 : 1 - 8.[6] Wang L , Afanasyev A , Kuntz R , et al . Rapid traffic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using named data [ C ]. Proceedings of the 1st ACM workshop on emerging name-oriented mobile networking design -ar ­
chitecture ,algorithms,and applications . ACM ,2012 : 7 - 12.[7] Amadeo M ,Campolo C , Molinaro A . Enhancing 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 for vehicular environments [ J ] . Computer Networks , 2013, 57(16) : 3222 -3234.[8 ] Lu Y ,Zhou B,Tung L C,et al . Energy-efficient content retrieval
in mobile cloud [ C ] .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CM SIGCOMM workshop on Mobile cloud computing . ACM ,2013 : 21 - 26.[9] Yu Y T ,Dilmaghani R B , Calo S,et al . Interest propagation in
named data m anets [ C ]. Computing,Networking and Communica ­tions ,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 IEEE ,2013: 1118 - 1122.
[10] Angius F ,Gerla M ,Pau G . Bloogo : Bloom filter based gossip al ­
gorithm for wireless ndn [ C ]. Proceedings of the 1st ACM work ­shop on Emerging Name-Oriented Mobile Networking Design -Archi ­tecture ,Algorithms,and Applications . ACM ,2012 : 25 - 30.
(下转第136页)
{o 3s )3U I y ^u -^n §!-l p u 3丨o v p u w 3U I 2a J >o -B o ^
一 131

②锁定时间
所谓环路的锁定时间,就是接收信号的本地扩频码 之间的相位差首次达到稳定所用的时间,用来表示。

经仿真测试出串行系统的锁定时间为40个码 元个数,即40(:h iP;并行系统的锁定时间为75个码 元个数,即75(:h ip。

联合以上仿真分析,串行系统的码跟踪环无论是 环抖动还是锁定时间,性能均比并行系统要好的多。

4结束语
本文采用了串行直扩M S K调制解调系统,主要 研究了在信号接收端,如何将接收到的直扩M S K信 号转换成直扩B P S K信号,再采用现有的适用于B P S K信号的超前-滞后延迟锁相环技术。

本文的 创新点在于串行系统的匹配滤波器的设计,采用凸 优化技术根据已知的频率响应优化出所需滤波器系 数;且将超前-滞后延迟锁相环运用于串行系统中。

与直接运用于传统的M S K系统的超前-滞后延迟锁相环相比,具有鉴相增益高、换抖动小、锁定时间 短等优点。

这种串行系统既降低了 M S K信号解扩 解调的复杂度,又解决了传统M S K系统中码跟踪技
(上接第124页)
续表
设备有效载流容量
(100A)
最大负荷时的流过
电流(100A)
联络开关断开时联络开关闭合时
65一 1.8 7(1)55 7(2)206 8(1)22 8(2)33 8(3) 1.1 1.1 8(4)520. 90. 9 8(5) 2. 2 2. 2 8(6) 1.8 1.8 8(7)99 93077 10(1)5 6.8 10(2)3067. 8 11(1)1212 11(2)1199术原有的困难,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参考文献:
[1]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M]. 6版.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8.
[2] Filippo Giannetti,Marco Luise,Ruggero Reggiannini. Chip Timing
Recoveiy in Digital Modems for Continuous-Phase CDMA Radio
Communication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1995
(2/3/4) :762 -766.
[3] RYAN C R,1LAMBLEY R A,VOGT D E. 760 Mbit/s Serial MSK
Microwave Modem [ J ].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1980,COM -28(5) :771 -777.
[4] Ren Jing-qiu,Zhang Guang-hua,Wan Qing.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ransformed Filter in SMSK Spread Spectrum Modulation
[C] . The 14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ci­
ence and Engineering,2011 :295 -301.
[5] Stephen Boyd,Lieven Vandenberghe.凸优化[M].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12.
[6]张京娟,陈实如.扩频接收机同步跟踪系统[J].弹箭与制导学
报,2008, 28(1) : 269 -272.
[7]季仲梅,杨洪生,王大鸣,等.通信中的同步技术及应用[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8] Roger L Peterson,Rodger E Ziemer,David E Borth. Introduction to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薛慧心令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利用本文的算法,进行M A T L A B编程计算得:
①联络开关断开时配电网的空载率
38. 58%,利用率为 61.42%。

②联络开关闭合时配电网的空载率
38. 22%,利用率为 61.78%。

参考文献:
[1]高赐威,吴茜,陈曦寒.国内外输电网利用率比较分析[J].华东
电力,2013,41(6) :1180 - 1187.
[2]彭冬,高艺,王智冬,等.输电网利用效率评价研究[J].电气应
用,2012(13) :24 -27.
[3]韩柳,庄博,王智冬,等.电网利用效率指标研究[J].华东电力,
2011,39(6) :850 -854.
[4]潘智俊,张焰,祝达康,等.计及电网运行非均匀性的多目标输电
网规划[」].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34(5):53 -58.
[5]孙伟卿,王承民,曾平良,等.电力系统均匀性评价方法与指标综
述[」].电网技术,2015,39(5):1205 -1212.
[6]万国成,任震,田翔.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网络等值法模型研
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23(5):48-51.
责任编辑:么丽苹
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於
(上接第131页)
[11] Oh S Y,Lau D,Gerla M. Content centric networking in tactical
and emergency manets [ C ]. Wireless Days,2010 JFJP. IEEE,2010:1-5.
[12] Meisel M,Pappas V,Zhang L. Listen first,broadcast later :To­
pology-agnostic forwarding under high dynamics[ C ]. Annual con­
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alliance in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0:8.
[13] Amadeo M,Molinaro A,Ruggeri G. E-CliAMET:Routing,for­
warding and transport in Information-Centric multihop wireless net- works[J]. Computer Communications,2013,36(7) :792 -803.
责任编辑:薛慧心
一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