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说中的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传说中的马
历史传说中的马篇【1】
一天,在柳中,班勇带兵操练,一个牵马人一直在一旁观看。
班勇没在意那个人,却关注起那匹马来。
那匹马血红色,高大骠壮,两眼有神。
班勇一眼认定这匹马不是一匹凡马,于是前去盘问。
原来此人是大宛国人,是由楼兰直接北行来柳中献马的。
不过,他想换得一些汉人的陶器。
班勇大喜,即刻答应。
他知道,这就是张骞当年出使西域,献给皇帝的汗血宝马。
汗血马是大宛国良马,极其珍贵,也称天马,因汗流如血而得名。
班勇从小爱马,熟知马的习性,大宛国人告诉他,汗血马性子烈,耐力好,很聪明,极通人性。
班勇常年带兵打仗,深知一匹好马胜过几个士兵。
他挽留了那个大宛国人,坚决要让他把这匹汗血马调教成他的坐骑。
经过几天的调教训练,汗血马认识了班勇,班勇成了它的新主人。
但是,这匹汗血马有个怪癖,它很少吃军营里的草料。
大宛国人说,汗血马喜食盐泽草地的草。
柳中南面就有广袤的盐泽草地,从此,这匹汗血马有了第二个家。
班勇很有战略眼光,他想,仅有这一匹汗血马是不够的,要繁殖更多的汗血马,供应汉朝军队。
可班勇没想到,这匹汗血马就是不与军营里的马和当地的马交配。
汗血马太纯太高贵了,要不怎么叫它天马呢。
班勇又想了办法,他知道西域胡人深爱汉人陶器,于是,他请来关内陶工匠,就地取材,在柳中北面的塞尔克甫沟口,建炉制陶。
陶器烧制成了,班勇开始用大量的陶罐,在西域各国换取汗血马。
从此柳中又成为了汉朝汗血马的供应基地。
汗血马不但供应给了关内汉朝军队,也了他的西域将士。
一次,班勇骑着这匹汗血宝马,统领西域各国军队,长途奔袭焉耆、疏勒等地,大获全胜,掠敌数千。
班勇班师下令原路返回。
路上,柳中军情急报,班勇紧急下令,改由楼兰北行,直向柳中。
其实,班勇从来没有走过这条道,他抚摸了一下他的那匹汗血宝马,轻声地说了几句话,汗血马好像听懂了主人的话,调过头,不用加鞭,直向楼兰的北面奔去。
经过十天十夜的行军,班勇大军胜利抵达柳中。
老马识途,可惜这匹汗血宝马,因千里疾驰,劳累过度,死于柳中。
班勇
厚葬了他的这匹汗血宝马,把柳中向南直达楼兰开辟的道路命名为“新马道”。
历史传说中的马篇【2】
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
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
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
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了下来。
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
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
王亥高兴极了。
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
这些野马和人接触的时间一长,好像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所以在人面前也不惊慌,变得十分温顺。
特别是小马驹,很喜欢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过马后,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纵身跳上马背。
马一受惊,猛地四蹄腾空飞奔起来,把毫无精神准备的王亥一下子抛下来跌了个仰面朝天。
等王亥从地上爬起来,马已跑得很远了。
王亥站起来望着越跑越远的马,心里十分着急,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
正要往回走,不料,这跑得很远的马,又扭头跑回来了。
王亥高兴极了,忙把马引进栏杆内圈好。
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慢慢牵出来。
然后又跳上马背。
马仍像头一次一样,四蹄腾空,飞奔起来。
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训,一只手紧紧抓住绑在马头上的绳子,另一只手又紧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王亥总是不松手。
跑了一阵后,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王亥这才勒过马头,缓缓地骑着回去。
王亥骑马成功后,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前来观看,很快黄帝也知道了。
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对骑马当然更感兴
趣。
他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
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清早,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记把栏杆门关上,一只老虎乘无人时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死,正张口要吃的时候,被人们发现了。
老虎来不及吃掉小马驹,跳出栏杆逃走了。
王亥和应龙一见小马驹被老虎咬死,气得快要发病,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
他们一口气奔跑了几十座山。
终于找到了这只老虎。
两人看准目标,连发几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
在返回路上,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死了几只鹿。
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
风后一向智多谋广,他脑子一动,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一律不许射杀野马。
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
”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
他命应龙、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进行训练。
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既驯马,又练人。
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
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涿鹿大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历史传说中的马篇【3】
秦国国君穆公问伯乐:你的家族有能相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我的后辈都是下等的才能。
于是推荐了九方皋。
穆公召见了他,让他出去找马,三个月后他回来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
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说是黄色的母马。
结果穆公派人去取那匹马的时候发现是黑色的公马。
穆公很不高兴,对伯乐说:您推荐的相马人连颜色公母都分不清,还能知道什么马啊?
伯乐喟然叹息道:九方皋相马的技艺已经是我所不能比拟的了。
他发现马的精髓而不管其它,关注马的内在而忘记了马的外表;看见应该看的方面,忽略了不重要的。
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人,比最好的马都还要宝贵啊。
马到了后,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