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枣庄市第六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枣庄市第六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人类的历史长河,瘟疫疾病从未停止折磨人类,而一代一代人也从未放弃与病毒的斗争。
在这场大战中,人类并非总是输家,很多疾病都被我们彻底消灭,比如人类在很短时间内就永久消灭了天花,这场胜利挽救了大约2亿人的生命,天花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种绝迹的人类传染病。
然而,根除其他疾病的尝试却并不顺利。
31年来,医生们一直致力于消灭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它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后可以在数小时内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最初人类曾希望到2000年时使其完全消失。
2019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根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类型3,这意味着除了极少数高度安全的实验室外,世界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这种病毒株。
脊髓灰质炎病毒类型2在2015年已被宣布根除,因此目前唯一仍能造成危害的只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类型1,仍有三个国家将由该病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归类为地方性流行病。
从根本,上说,如果想要消灭某种病原体,我们就必须找到阻止其传播的方法。
阻止病原体传播之后,就可以隔离受感染的患者,使其他人不再感染。
如果做得足够彻底,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任何新的病例,也就意味着这种疾病已经被根除。
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这一过程,比如开发出有效的疫苗,使病原体失去潜在的宿主;又比如消除关键的病媒,阻断感染的途径;对于细菌病原体,可以用抗生素治疗疾病本身。
然而,理论方法并不总是能在现实世界中发挥全部作用。
要了解什么是真正能根除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我们可以从天花这个完美的案例中寻找启发。
天花病毒几乎是最适合根除的病原体。
它是一种只影响人而不影响动物的病毒,因此在人类身上将它消灭之后,就一劳永逸了。
事实上,我们并不清楚为什么天花会如此挑剔,这个问题也不太可能很快找到答案,因为目前很少有研究涉及这种致命的病原体。
即便有相关的研究,重点也是治疗和疫苗,而不是基础生物学。
天花这种疾病的存在是十分明确的。
它产生的皮疹与其他疾病引起的皮疹不同,很容易识别。
而且,天花病毒感染并不是无症状的:你不可能在感染(并具有传染性)之后,仍然看起来很健康。
这些特征都使追踪新病例和迅速制止疫情变得更加容易。
天花病毒的疫苗由与天花密切相关的病毒——牛痘病毒一制成。
疫苗中含有活病毒,因此免疫系统能产生快速、强烈和持久的反应。
这种疫苗甚至可以阻止已经感染人体的天花病毒。
曾参与根除天花运动的流
行病学家、前世卫组织医生拉里·布里连特表示:“你可以为感染天花已经6天的人接种疫苗。
”这种疫苗使我们能更容易地阻断新的传播,并保护健康的人,即使是到了正在爆发的天花疫区。
此外,人们知道这种疾病非常致命,即使幸存下来也可能终生受到伤害。
这种认识转化为来自世界各国政府的政治支持,以及疫苗接种人群的支持。
所有这些特征加在一起,使人类在大约12年的持续努力中消灭了这一古老的恶性疾病。
然而,对于其他疾病来说,只要缺少了其中的一两个特征,就会变得很难根除。
和天花一样,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也是一种只影响人类的疾病,并且已经有了有效的疫苗。
事实上,我们有两种针对这种病的疫苗,但这两种疫苗都不如针对天花的疫苗有效,其中一种甚至有可能发生变异并导致疫苗衍生的脊髓灰质炎。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里,疫苗衍生的脊髓灰质炎病例比野生脊髓灰质炎感染病例还要多。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流感或其他典型疫苗并不存在这样的危险。
不幸的是,脊髓灰质炎与天花在另一个关键方面也有所不同。
大约95%的感染者要么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要么只表现出发烧和头痛等一般性症状。
这意味着,卫生部门用来检测天花疫情的疾病追踪系统无法应用于脊髓灰质炎,只能通过采集环境样本来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阳性结果意味着该地区将开展更多的接种疫苗运动。
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再也检测不到含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环境样本。
这种方法尽管相对低效,但确实有用,我们就是以此根除了两种脊髓灰质炎病毒类型,并有望很快消除第三种类型。
(选自《环球科学》,2020.04.26,有删节)
1. 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天花”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过大约12年的努力,天花成为世界上第一种绝迹的人类传染病,这意味着世界上不会出现新的病例,天花病毒在世界上已经绝迹。
B. 由于目前很少有研究涉及天花的病原体,所以我们并不清楚为什么天花只影响人而不影响动物。
C. 天花病毒的疫苗既可以对未感染人群接种,也可以对已经感染天花病毒的人群接种。
D. 天花是一种令人恐惧的疾病,它曾经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较大的后遗症。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根除部分疾病的尝试并不顺利,但是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我们可以消灭绝大部分疾病。
B. 如果想要消灭某种病原体,根本的办法是找到阻止其传播的方法,这样就可以隔离受感染的患者,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任何新的这种病例。
C. 虽然有两种针对脊髓灰质炎的疫苗,但是由于它们可能会发生变异并导致疫苗衍生的脊髓灰质炎,使得疫苗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D. 卫生部门通过采集环境样本来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方法相对低效,但确实有用,给人们消灭脊髓灰质炎带来了希望。
3. 为什么说“天花病毒几乎是最适合根除的病原体”?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日趋多样化,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理念不断融入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中,也让“绿色出行”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顾名思义,绿色出行指的是所有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出行方式。
其中,步行或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都是绿色出行的代表。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下,我国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城市交通发展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城市交通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矛盾,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压力巨大;二是机动车数量持续增长,但缺乏完善和足够的停车空间,导致机动车在路边停放,侵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造成步行、骑行通勤不便;三是近年来共享单车成为热门出行方式,共享单车数量增加,但缺乏规范管理,存在随意停放、侵占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现象;四是部分城市路段没有划定非机动车道,导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共用行驶空间,有时会出现非机动车占用人行道行驶的情况,造成安全隐患;五是步行、自行车是人均占有交通资源最小、污染最小的交通方式,由于交通空间分配的不合理,这些绿色出行方式日益萎缩。
这些问题不仅让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互相影响,通行不畅,还带来安全隐患,制约了绿色出行模式的推广。
除此之外,路面破损、林荫道不足等基础设施短板,也给市民步行或骑行带来不适。
绿色出行理念的普及之路漫漫而修远,也并非一日之功。
目前中国城市的慢行系统相较于国外城市仍处于发展阶段,还需以“应该做”为出发点,聚焦市民出行刚需。
根据城市发展及交通现状,从“可以做”的领域入手,对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及人性化等方面进行完善。
基于不同人群的行为习惯与需求特点,不断优化慢行交通系统,追求实实在在的效果,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以政策为引导、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保障,让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澎湃新闻《倡导绿色出行共建美好家园》)材料二: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在2020年世界无车日前夕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003人参加),80.0%的受访者日常出行会尽量选择骑行、步行等慢行方式。
75.6%的受访者认为道路被停车占用等问题影响了慢行体验。
对于提升慢行体验,62.8%的受访者建议严格停车位设置规则,60.8%的受访者希望拓宽非机动车道。
53.0%的受访者提出机动车应该礼让行人和非机动车辆,44.1%的受访者建议打通非机动车道“断头路”,42.8%的受访者认为要保障好非机动车路权。
“有些自行车道本来挺宽的,但都让机动车占了,骑行的人反而没处骑。
司机在礼让行人方面做得也不好,有一次我在绿灯时过马路,居然差点被右拐的车辆撞倒,司机一点都没有减速让人的意思。
”金凌认为,
相应的处罚、管理要跟上,这些问题不解决,单纯拓宽自行车道是没用的,绿色出行还是不安全不放心。
“太原近年来在公园绿道等慢行系统的建设方面进步很大,汾河周边都是绿道,可以跑步,礼让行人方面做得也很好,但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大家要去绿道跑步,需要走很远,期待以后的生活更加方便,能随时随地实现绿色出行。
”杨洋说。
(摘编自2020年9月24日《中国青年报》)材料三:
2020年9月21日傍晚,太原人民始终不见管理部门对社会车辆的禁行通告,这让许多人感到纳闷,为什么今年的“世界无车日”前夕没动静了?和往年大张旗鼓宣传不让开汽车上路,开汽车上路要罚款截然不同,难道“世界无车日”取消了?经过核实,“世界无车日”其实并没有取消。
“世界无车日”从前些年轰轰烈烈到如今无人提起,该不该被淡化?大家对此有了更加理智的思考。
无车日倡导绿色出行,但每年这一天几乎是在市民抱怨声中度过的。
每年365天,就这么一天有意义吗?过去之后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道路拥堵依旧,车辆排起长龙,更像走形式装样子,果真这样不如扔掉不要。
每年的“世界无车日”,在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城市,上演市民挤公交车的场面,公交车全部投入运营难解近渴,而出租车甩客拒载率也会上升,给城市运行人为制造了更多麻烦。
除了出租车司机赚得钱包鼓鼓,就是公交司机全员上岗喊累,市民怨声载道有车不让开,出行难。
这样的无车日,还是没有的好。
没有“世界无车日”是直面现实关切民生的社会进步表现,让无车日成为一个普通日子,别成为一场闹剧给社会添堵了。
(摘编自2020年9月24日网易新闻)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绿色出行是指徒步或以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能够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出行方式,这种出行理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B. 当前造成我国城市交通突出矛盾的原因比较复杂,涉及城镇化进程加快、机动车和共享单车数量增加、非机动车道不完全独立设置等多个方面。
C. 太原市的慢行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比如人们无法随时随地实现绿色出行,而是要到很远的地方才有绿道。
D. 人们对“世界无车日”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是否淡化“世界无车日”这一问题的思考也变得成熟,这有利于向人们宣传和倡导日常的绿色出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步行、自行车在所有交通方式中人均占有交通资源和污染都是最小的,但在逐渐萎缩,部分原因是目前我国交通空间分配还不合理。
B. 和国外相比,我国城市的慢行系统只能说是处在发展阶段,所以普及绿色出行理念目前重点要放在“应该做”上面,没必要考虑“可以做”。
C. 中青报调查显示,要想让慢行做得更好,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可以从严格停车位设置规则、拓宽非机动车道以及机动车礼让行人、非机动车辆等方面着手。
D. 往年“世界无车日”大中城市市民挤公交车,导致公交车司机全员上岗都难解近渴,出租车甩客现象增多:这都是人为制造的麻烦。
6. 材料三认为“没有‘世界无车日’是直面现实关切民生的社会进步表现”,这和设立“世界无车日”是否矛盾,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周兴杰
①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
“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引发热议。
②“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
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
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
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
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
18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
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
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③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
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
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
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
需要指出的是,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
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④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
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
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
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
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
有趣的是,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不想费力不讨好,竟遭众多“金迷”抵制。
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
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
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⑤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
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
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
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⑥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MTV翻拍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
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
⑦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
但是,将“粉丝”与“知音”并置,能建构一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使我们可以借此反观二者。
二者并非没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不管接受什么类型的作品,都得有以文本辨识为基础的热爱。
如果有了这份热爱,知音与粉丝未必是不能沟通和相互接受的。
基于此,笔者以为可以提倡“知音型粉丝”和“粉丝型知音”,来构建这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
7.下列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
B.“知音”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提炼出创作主旨。
C.“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原作相媲美。
D.“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因此,比“粉丝”欣赏具有更高的品位。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目的是阐述作为“知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
B.文章第②③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各自来历、内涵和大众的评价,让读者明白两者是不同文艺种类的接受者。
C.为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进一步的认识,文章第④⑤⑥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D.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知音”与创作者在生活中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更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
C.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可见作为大众文化的“金庸武侠小说”其审美价值不高。
D.“知音型粉丝”可以将之理解为把“知音”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力求将欣赏的快乐建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进而修正那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
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
入对,言:“县令付铨曹[注],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
”上然之。
权守尚书屯田员外郎,徒吏部员外郎,出通判泉州。
将行,言:“抱道怀德之士,不应书干禄,老于韦布。
乞自科举外,有学行修明、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
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其卓行尤异者,州以名闻,是亦乡举里选之意。
”下其奏礼部,逐留为仓部郎中,迁右司郎中、权刑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司兼侍讲。
进《论语讲义》,上命金安节校勘,安节言其书词义明粹,乃令国子监板行。
荐李宝勇足以冠军,智足以料敌,诏以宝为带御器械。
兼权给事中。
张浚薨,其家奏留使臣五十余人理资任,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
户部奏以官田授汰去使臣,祖舜言:“使臣汰者一千六百余人。
临安官田仅为亩一千一百,计其请而给田,则不过数十人。
”事不行。
保义郎梁舜弼、汉弼、邦彦荞孙也、并阁门祗侯。
祖舜言:“闲门不可以思泽补迁。
”知池州刘尧仁升文殿修撰,知新州韩彦直升秘阁修撰。
祖舜言:“修撰本以待文学,不可幸得。
”故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遗表恩。
祖舜言:“愿阴济秦桧,中伤善类。
”皆寝其命。
秦熺卒,赠太傅。
祖舜言:“熺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
”追夺之。
迁同知枢密院事。
金主亮犯淮,刘汜败。
王权走。
上将诛权以厉其余。
祖舜言:“权罪当诛,汜不容贷。
刘锜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
倚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上嘉纳。
薨于官,谥庄定。
(节选自《宋史·黄祖舜传》)[注]铨曹:主管选拔官员的部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
B. 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
C. 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
D. 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郡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等事务。
B. 礼部是中国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
C. 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D. 秦桧,南宋宰相,对金国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祖舜恪尽职守,积极建言。
他认为要想办法选拔守道德讲仁义的人,选拔人才不要拘泥于科举制度,特别优秀的人要推荐给朝廷。
B. 黄祖舜做事认真,慧眼识人。
他进献的《论语讲义》获得金安节的赞赏,并刻板刊行;他举荐李宝智勇双全,李宝获得朝廷任用。
C. 黄祖舜刚强正直,直言敢谏。
他认为把官田分给淘汰的使臣不妥当,这事得以停止;他反对官员凭皇帝的恩惠晋升为阁门官员。
D. 黄祖舜考虑周全,富有智慧。
刘汜兵败,王权逃跑,皇帝要严惩王权来激励其他人,黄祖舜认为王权有罪,应当处死,而应宽容刘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荐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
(2)权、汜诛,锜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
14. 黄祖舜反对给杨愿家属施予恩惠和反对追赠秦熺太傅,其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5.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
其中“_______”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
16.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