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_公民的义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播放视频感动中国【好心人“炎黄”:张纪清】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好心人“炎黄”:张纪清】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

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

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

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设问一:
1、老人的事迹,有哪些方面感动了你?
2、对你今后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是我们必须做的,有些是我们可做可不做的,有些事我们一定不能做的,统称为公民的义务
板书:公民的义务
第一乐章义务从哪里来
1、联系课本:“小明的一天”
①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提出问题“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
(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②经过思考,分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学生填写表格)
③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④提问:小明的上述活动,分别履行了哪方面的义务?哪一项义务是我们必须履行的?(学生回答)
⑤教师小结。

⑥请学生自己归纳出法定义务的涵义
2、展示图片组图:“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第二乐章: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王明与姐姐王梅在幼年时丧母,父亲不堪家庭压力离家出走,姐弟俩因没钱上学找到父亲寻求帮助,父亲以没钱为由拒绝了他们,在社会援助与年迈的外祖母的帮助下,俩个孩子长大成人,并成家,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找到王梅,正是他们的父亲,因年老体衰,要求姐
弟俩赡养他。

我是小辩手:
正方辩题:姐弟俩必须赡养父亲
反方辩题:姐弟俩不必赡养父亲
小结:
从法律角度: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儿女们没享受被父亲抚养教育的权利,也不必履行对父亲赡养扶助的义务。

从道德角度:也可以尽亲情义务,自觉自愿的履行
第三乐章:做有道德的人
探究二:王梅姐弟俩个接纳了父亲,这对他们自己与社会分别有怎样的积极影响?
教师小结:
这种靠公民个人自觉自愿的履行的义务,我们称为道德义务,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投影:
展示图片:
我国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学生齐读)
生活中每个人都自觉履行我们的道德义务,法定义务:文明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

2、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讨论总结,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区别与联系
3、本节课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第五:评测练习
1.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是________;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是________。

()
A.法定义务道德义务B.道德义务法定义务
C.公民权利公民义务D.公民义务公民权利
2.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这说明()
A.公民权利和义务不能重合B.公民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C.公民权利和义务相互制约D.公民权利和义务没有联系
王小元是北京市某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他品学兼优,乐于助人,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

他爱好写作,经常有作品发表在有关中学生的报纸、杂志上,有一次获得稿酬2 000元,编辑部代缴税168元。

他用部分稿酬给爸爸妈妈各买了一份礼物,表达自己对父母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自己的帮助。

在某地发生地震后,他还捐款100元钱救助灾民。

(1)王小元上述行为,表明他享有________________ 权利。

①建议权②受教育权③荣誉权④著作、出版权⑤被抚育权⑥通信自由权

(2)同时,王小元履行了________________义务。

①依法纳税的义务②环保绿化的义务③受教育的义务④孝敬父母的义务⑤维护国家尊严的义务⑥扶贫济困的义务
六、课堂小结
公民的义务
法定义务道德义务
含义含义
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必须履行义务的原因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2
◆能够说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含义
◆能够全面具体地分析必须履行法定义务的原因◆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不同◆理解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识记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学情分析
一、教法:根据本课内容,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辩论法
3、小组讨论法;
4、情感激励法;
5、图表比较法;
例如:在本课难点的处理上,先通过《该不该赡养》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去发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通过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经过比较,从而总结出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区别。

在重点处理上,道德义务的履行上,主要采用情感激励法,激发学生情感,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行动。

二、学法:
八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需要提高,遵循学生的思维
规律,结合本课实际,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案例分析;2、小组讨论;3、比较分析4、辩论等方法。

效果分析
1、本课内容比较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课堂效率低。

针对这一特点,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辩论、小组合作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和价值观的目的。

2、多幅图片的展示,从视觉上给学生以冲击,让他们获得美的享受。

问题和答案的展示是结合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进行的。

这些展示不仅仅起到了沟通学生个体和学生整体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些展示无疑是对学生提出问题、正确解决问题的肯定,是对他们自主、合作学习取得成绩的一种赞许,极大地鼓舞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评测练习
1.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是________;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是________。

()
A.法定义务道德义务B.道德义务法定义务
C.公民权利公民义务D.公民义务公民权利
2.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这说明()
A.公民权利和义务不能重合B.公民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C.公民权利和义务相互制约D.公民权利和义务没有联系
王小元是北京市某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他品学兼优,乐于助人,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

他爱好写作,经常有作品发表在有关中学生的报纸、杂志上,有一次获得稿酬2 000元,编辑部代缴税168元。

他用部分稿酬给爸爸妈妈各买了一份礼物,表达自己对父母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自己的帮助。

在某地发生地震后,他还捐款100元钱救助灾民。

(1)王小元上述行为,表明他享有________________ 权利。

①建议权②受教育权③荣誉权④著作、出版权⑤被抚育权⑥通信自由权

(2)同时,王小元履行了________________义务。

①依法纳税的义务②环保绿化的义务③受教育的义务④孝敬父母的义务⑤维护国家尊严的义务⑥扶贫济困的义务
课标要求
本课是初中二年级思想政治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第一框《公民的义务》一节的教学,本框包括两目:“我们的法定义务”和“我们的道德义务”,根据新课标要求“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履行义务的原因、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既要履行法定义务又要履行道德义务等问题。

课后反思
1、本课内容比较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课堂效率低。

2、针对这一特点,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辩论、小组合作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和价值观的目的。

3、对于学生道德义务的深层挖掘有些欠缺,应该提倡学生积极履行道德义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设置是基于初中生面临的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履行义务的定义知之不多;二是缺少主人翁的责任感,总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

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履行义务的原因。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既要履行法定义务,又要履行道德义务等问题。

从知识承接性和延续性来看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之“权利与义务”3.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3.2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确立本课目标为: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定义,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2、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定义的认识能力。

3、知识目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道德义务的重要定义,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

重点依据:(1)法定义务是做为公民的资格的底线,而自觉履行道德义务是每个公民的更高追求;这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

(2)在道德义务履行上,学生缺少主人翁的责任感,尤其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小事上,过多的注重权利而看不到自己的义务。

2、难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难点依据:虽然学生对权利与义务有一个浅显的了解,但利用抽象的辩论来得出结论,对学生来说是一次转折的尝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