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资格证知识宝典】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论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
⑤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⑥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组织形式、方法与手段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简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③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④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5、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含义)?
从广义的理解上,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价值观、规范准则、意义符号等)。
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构等,包括社会的科学、艺术、宗教、道德、教育、社会风俗习惯以及规章制度等。
6、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③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②教育具有筛选和整理文化的作用
③教育具有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
④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7、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①一是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
②二是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作用。
(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①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为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②另一方面它的实践者与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如思想观念、价值倾向和行为方式,这时它就成为文化本体。
由此可见,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
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活动得以传递和深化,另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发展得以丰富。
8、什么是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9、学校文化的构成
(1)学校文化是由观念文化(精神文化)、规范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
的。
(2)观念文化,也叫精神文化:包括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道德观、价值观、思维方
式、校风、行为习惯等。
(3)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范成员行为的文化。
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规范文化是学
校发挥育人职能的制度保证。
(4)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物质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这三种文化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10、学校文化的特性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
11、学校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凝聚功能。
(3)规范功能。
1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
(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
(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
(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
(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13、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要体现。
广义的校园文化是学校个体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狭义的校园文化仅指校园精神文化。
13.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1)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①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人口数量决定着教育需求的大小,因此也就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可能规模。
②人口数量影响着教育结构。
③人口数量特别是人口的增长率影响着教育质量。
(2)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
①直接影响是指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②间接影响是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对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的影响。
(3)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①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比例。
②人口的社会结构影响教育的分配、职业结构影响教育需求和学校类别;③人口的文化构成对教育需求和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④人口的民族结构对教育的影响更为复杂,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校和不同的教育内容,以满足不同民族对教育的不同要求。
(4)人口的地域分布对教育的影响
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学校布局。
人口的疏密度也会影响学校的办学形式。
15、教育对人口的作用
(1)控制人口数量
(2)改善人口质量
(3)完善人口结构
1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并且这种培养是有意识地进行的。
②这种培养人的活动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
③教育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教育具有特殊的活动对象,即发展中的人;具有特定的目的,即促进未成年人的发展;具有特有的活动方式。
(2)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教育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另一种情况是,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
(4)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一种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其他意识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互相影响的平行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