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猪在生殖毒性实验中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第09期生殖毒性是当前医学界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它是指一些其他因素对生殖功能造成的副作用。
1960年发生了一起
事件造成上万名畸形儿童的事件并引起让世界各国引起重视,从而开始了对生殖毒性内容的深度研究。
在后续的生殖毒性研究过程中,对试验品的选择也越加严格,通常情况下应该选择各方面与人类最接近的生物作为实验。
在近几年的
发展中,人们发现小型猪的各方面与人类比较相近,并将其投入到医学的研究当中。
1小型猪动物模型在生殖毒性实验中应用的可行性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对药物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选择不同的实验对象时,都要根据它的特点、特性以及反应状况来观察,并观察动物的体内状态,以及一些内部的分布和排泄、代谢状况,在选择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与人体反应相似的动物。
常规情况下会选择大鼠和兔子来进行实验,但通过专家的研究发现,鼠和兔并不适合一些特殊的实验研究。
例如,鼠不适合早期进入妊娠,同时也不适合使用巴胺类的药剂,导致生殖毒性实验后续无法展开。
而兔在消化功能上比较复杂,对一些抗生素会产生敏感效应,这样的临床表现暂时还没有明确的解释方法。
而且大多数动物在生产一个子代时就受到限制,导致生殖毒性实验的后续无法展开。
而小型猪与二者相比,子宫组织和发情周期与人类比较相近,通过专家解刨睾丸可知,小型猪与大部分哺乳动物结构相同,同时精子也与人类比较相似。
2
小型猪生殖毒性实验研究
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实验用于评价动物生殖毒性调查,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配子的熟练度以及交配形式和生育力以及临床表现等。
该项实验通常情况下会选择大鼠,当大鼠不适用时,会选择非齿类动物进行代替。
经过相应的研究发现,小型猪的发情周期相对比较短,大约维持在20d 左右,而且在精液上与人类比较相似,毒性试验可能会随时遇到细胞增生、发育不全的现象,这也证实出毒性生殖造成婴儿畸形的原因。
不过目前我国的关于小型猪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还处于开发状态,需要加强对胚胎发育毒性的研究内容。
在胚胎发育毒性实验上,小型猪从妊娠的第11d 到妊娠35d 结束,在这个期间,需要采取不同的实验计划,其中包括皮肉的药剂注射,静脉的药剂注射,还有外用药等,在妊娠28~35d ,可以通过超声来确定小型猪的具体状态,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小型猪的各种临床现象进行观察。
同时还要纪录小型猪的每日的摄入食物具体数量以及每日小型猪身体变化,在妊娠
110~112d 的小型猪需要进行处死,随后再对其身体进行全面的剖析检查。
通常情况下小型猪的体重此时应在500g 左右,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对所有的胎猪进行尸体检查
,一般会检查它们携带的黄体数量以及活胎数和死胎数,并对胎猪的体重进行测量,同时检测胎猪的外观是否有畸形现象。
再通过相应的方法检查胎猪的性别,通过Boui n 液对胎猪的内脏进行检测,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染色体对胎猪的骨骼进行检,也可以利用设备对胎猪进行拍照,利用X 射线和扫描对骨骼进行检测。
另外,想要进一步观察小型猪出现畸形现象,应该对处于妊娠60d 和110d 小型猪进行解剖检查,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胎猪大小与胎兔大小基本吻合,通过生殖器内部检查可以判断胎猪的雌雄,利用软骨染色法也可观测到骨骼的变化。
这有效证明了小型猪中期解剖结束的可行性,不仅能节省大量的开发时间,还能节省费用支出,比较理想。
围产期毒性实验是对妊娠期或哺乳期的雌性动物进行
给药,目的是检测药物对母体以及胚胎的整体影响,因为产生不良影响会有一定的缓和期,所以需要进行持续观察。
根据产生的不良影响作出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妊娠雌性增强毒性以及子代的死亡情况,还包括后代的功能缺失等。
通常情况下,小型猪在妊娠的35d 或出生174d 期间,与其他的齿类动物相比,仔猪的生长速度比较快,而且性功能成熟快,建立许多成熟的行为测试方式,为毒性实验方面做了大量的积累。
3小型猪动物模型在生殖毒性实验中的发展前景
小型猪在生殖毒性实验中的研究进展
廖生钱
(南靖县农业农村局山城畜牧兽医站,福建漳州363600)
摘要:生殖毒性研究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由于一些数据上的不支持以及动物体型等问题,生殖毒性实验并没能得以有效的应用。
经专家研究表明,小型猪在许多方面与人类比较相近,在解剖方面、生理方面等比较类似,这也使得小型猪成为人类医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动物模型。
本文首先对小型猪动物模型在生殖毒性实验中的应用做出分析,其次对其毒性实验展开细节研究,最后展望其发展前景,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型猪;生殖毒性实验;研究进展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1-6027.2020.09.015
专论与综述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0年第09期新生仔猪低血糖症,多发生在仔猪出生后最初几天内(1~4日龄居多)。
其特点是低血糖(血糖低于同龄正常仔猪的40%~50%m g )并表现迟钝、虚弱、惊厥、昏迷,死亡率约30%~70%,若不及时治疗与护理,则可达100%。
1病因及发病机制健康仔猪出生后,血糖浓度逐渐升高,并维持较高水平(出生后2h 可高达14.5m g%)。
在此期间,因某病原因引起饥饿,(母乳不足或哺乳困难)时,就很容易发生低血糖症。
这是因为仔猪在出生后头一周内,代谢的调节机能和糖异生作用以及酶系发育不全之故。
此时血糖来源主要来自于母乳和肝糖元,而新生仔猪肝糖元又主要靠在胎儿期贮存(出生时肝糖元可高达14.8m g%),饥饿初期血糖可靠肝糖元维持,持续饥饿则赶糖元耗尽(低血糖症死亡仔猪几乎不含肝糖元),仔猪又不能进行糖的异生作用,这是将迅速导致严重的低血糖。
葡萄糖为神经和肌肉能量的直接来源,当血糖过低时,新生仔猪将出现神经、肌肉病理病状,最后休克致死。
2症状生后2~4d 的仔猪(少数在一周后)发病。
病猪突然卧地不起,四肢软绵无力,多有阵发神经症状,头向后仰,四肢作游泳状划动,有时四肢伸直,发生微弱的尖叫声,瞳孔散大,眼球发直,但仍有角膜反射,口微张,口角流出少量泡沫,有时有吸吮动作。
也有的病猪瘫软不能负重,四肢分向四处伏卧地,不能站立。
当病猪痉挛性收缩时,体表感觉迟钝或消失,用针刺时,除耳朵、蹄部稍有反射外,其它部位无痛感。
病
猪畏寒,被毛粗乱,体表一般低于常温(低到36℃左右),个别
有升高(40℃左右),发病后若不及时抢救,大部分几小时后死亡,高达100%。
一窝有一头发病其余相继而发,可在半天内全部发病。
3诊断
根据母猪的饲料,特别是妊娠后期的饲料质与量的情
况,母猪泌乳量多少及质量好坏,仔猪在生后2~7d 内突然发病,呈现昏迷、软绵等特殊症状,当补给葡萄糖即见疗效的特点作出诊断。
血液检查,发现血液中钙、磷、酮体正常,唯有血糖显著降低(3~6m g %,正常可达130m g %左右)。
4治疗
治疗宜早(若延续4h ,可使脑功能损害成不可逆的病理反应而死亡)。
晚了补糖效果也不好。
补糖可用25%葡萄糖溶液20m L ,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3~4次/d ,连用3~5d ,效果很好。
轻症者可服葡萄糖,10~25g 溶于水中,分2~3次/d 服用。
用白糖水也可。
消化不良者,可服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各等分,1.5g/d 。
天冷要注意保温。
5预防
加强对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特别是妊娠后期和泌乳期的母猪,一定要按照饲养标准供应日粮,初生仔猪宜早不宜
晚,间隔时间不宜太长。
平时要注意观察新生仔猪的动态,早
发现早治疗,可杜绝或减少死亡现象。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防治
叶世亮
(重庆市巴南区南彭街道农业服务中心,重庆401347)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1-6027.2020.09.016作者简介:叶世亮,男,本科,兽医师。
小型猪在发情期和妊娠期,胎仔数量相对较多,胚胎大,这个阶段是观察小型猪畸形的最佳时期,而且在生理和疾病方面与人类比较相似,说明小型猪在整个生殖毒性实验比较相近与人类。
从动物学的角度来看,虽然人类已经认识到小型猪在毒理学研究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目前来看,小型猪的研究并没有广泛的运用于各类科学实验研究,而且在某些毒性实验研究中还不及家兔和大鼠。
一方面是因为兔和鼠都积累背景,同时在获取上也比较容易。
另一方面,小型猪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体型相对较大,在操作方面有较大的不便,虽然小型猪比普通猪小很多,但比起其他生物体型还是略微庞大。
因此,在生殖毒性实验中小型猪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的动物,相应专业人员应该不断的深入研究,对小型猪的数据进行实时更新,以提高生殖毒性实验的成功率。
4结语
毒性实验是当前医学界重点的研究对象,它对人类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小型猪作为模型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分析较多的实验结果,不过由于小型猪一些方面并不能完全匹配的原因,使得一些特性的内容无法测得结果,相应的工作人员应该进一步加强该方面研究,提高其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张元慧,等.小型猪在生殖毒性实验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8):49-52.
[2]张元慧,等.非啮齿类动物在生殖毒性试验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9,29(11):111-115.
[3]李卫华.小型猪模型生殖毒性研究进展[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1(4):174-175.
[4]周静,等.小型猪代谢及毒理学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
报,2019,10(21):7108-7114.
专论与综述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