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 专题01 地球及其运动规律(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地理黄金易错点专题汇编专题01 地球及其运动规律下图为地球星瓣图,图中a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38°N,0°),据此回答1~2题。

1.与陆半球对应的“水半球”的极点应是图中( )。

A.b B.c C.d D.e
2.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A.经度0°向西至20°W B.20°W向西至90°W
C.90°W向东至90°E D.20°W向东至90°E
4.当P点地方时为6月22日9点时,右图中影子朝向正确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下图为甲地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B.甲地的地理坐标是(23°26′N,15°E)
C.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D.甲地的气候干湿季分明
6.h的值是( )。

A.23.5° B.47° C.66.5° D.43°08′
9.下列对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
B.日出时间从南方到北方逐渐推迟
C.③地和④地在同一日,②地和③地日期不同
D.图中五地中地方时最早的是④地
在下图所示的假设全球光照图中,北京时间为6时。

据此回答10~11题。

10.此时,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

A.从23°26′N向南北两侧降低
B.从(23°26′N,150°W)向四周降低
C.从23°26′S向南北两侧降低
D.从(30°N,150°W)向四周降低
11.若出现图示情况,下列叙述可能的是( )。

A.寒带范围将扩大
B.北京冬季均温将升高
C.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提高
D.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更加明显
(3)一年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的时间约有________个月;甲、乙两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化幅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

(5)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用折线)
易错起源1、不能正确理解地球对称点含义
例1.下图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四地随太阳直射点变化的日出时间,读图回答(1)~(2)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X度和南纬X度这两天,③地昼长相差 ( )。

A.3小时B.6小时
C.9小时D.12小时
(2)据图判断②地关于赤道的对称点的坐标所在纬度为( )。

A.15°N B.15°S
C.75°N D.75°S
地球的球体形状决定了其有多方面的对称性表现及地理意义,主要表现见下表:对称中心对称要素特征地理意义
地心对跖点两点分属南北半球,纬度
数相等;经度数互补且分
属东、西经度
①两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相等;②一点的昼
长与另一点的夜长相等;③两点的季节往
往相反
赤道纬线(度)
两点分属南、北半球,纬
度数相等①两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相等;②一条纬线的昼长与另一条纬线的夜长相等;③两点的季节往往相反;④两点位于同一经线
时,地方时相等
地轴经线(度)
两条经线度数互补且
分属东、西经度
①两经线分属于东西半球;②两条经线的
昼夜变化趋向相同
春分日(或
秋分日)
时间
距离春分日(或秋分
日)的时间天数相同
以春分日(或秋分日)为对称分布的两日,
一日的昼长等于另一日的夜长,昼夜长短
的变化相反
夏至日(或
冬至日)
时间
距离夏至日(或冬至
日)的时间天数相同
①同一半球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
分布的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
日出日落方位相同;②同一半球以夏至日
(或冬至日)为对称分布的两日的昼夜长
短的变化趋势相反
(1)对称中心是以点为中心的对称,对称轴是以线为中心的对称。

对称中心的示意顺时针旋转180°和不旋转是完全重合的。

(2)明确对称的要素、特征,是分析具体问题的关键。

易错起源2、不能正确判断方向与纬度
例2.右图是一游客在列车上拍摄的西藏太阳能发电的景观图片,图中的箭头表示列车行进方向。

读图完成(1)~(2)题。

(1)该游客在拍摄图片时,火车的行进方向是( )。

A.东北B.东南
C.西北D.西南
(2)以下四个城市设计安装太阳能集热板时,水平倾角最大的应该是 ( )。

A.上海B.济南
C.北京D.长沙
1.方向的判断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适用于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指向北适用于有指向标的地图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适用于有经纬网的地图北极星定向法北极星所在方向始终为北方适用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图房屋朝向定向

一般北半球房门朝南,南半球房门朝北
树木年轮定向法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年轮紧密的一侧表
示北方,稀疏的一侧表示南方
适用于景观图
2.纬度高低的判定
依据判断技巧
(1)方向是指以某一地理事物为中心,其他地理事物相对中心事物的空间方位;纬度高低指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的大小。

(2)明确确定方向的方法,知道经纬线(度)的作用并通过生活经验加以落实尤为重要。

(3)关键——建立空间概念,把握经纬网的作用和意义。

易错起源3、认识不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例3.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12时50分35秒,航天员刘旺按照指令操控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
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首次人工交会对接并成为一体。

下图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人工对接空间位
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实现人工对接时,图中表示地球表面晨线的是( )。

A.甲线B.乙线
C.丙线D.丁线
(2)自神舟九号发射到成功实现人工对接的过程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北京地区白昼变化特点:昼渐长→昼最长→昼渐短
B.南极洲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附近
C.地中海地区气候温和多雨,河流水位保持着上涨态势
D.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正午时影子逐渐变短
1.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
(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地区白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另一半球
情况相反。

(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白昼变长,黑夜变短。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关系的易错分析
(1)易错点:认为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都增大。

(2)出错原因:不能正确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1)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其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小于46°52′。

如图中的A。

(2)回归线上:全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其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等于46°52′。

如图中的B。

(3)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地区: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其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等于46°52′。

如图中的C。

4.太阳日出、日落方位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1)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4)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太阳从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因而太阳直射点向该点(而不是该点所在的半球)移动,两者的纬差减小,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太阳直射点远离该点,两者的纬差增大,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易错起源4、看不懂晨昏线和光照图
例4.图1中弧线ABC为晨昏线的一段,阴影部分为黑夜。

图2为地球极地俯视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把图1中的晨昏线转绘到图2中,并用“”表示夜半球。

(2)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慢),该季节南京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4)此日,a点昼长为________小时,b点日出为________时,a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

1.晨昏线的应用角度分析
(1)确定时间:利用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确定出交点的时间为6时或18时;利用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确定出切点的时间为0时或12时;然后利用确定出的时间,结合题目中的其他信息进行计算。

(2)确定日期(或季节):利用晨昏线与经线是否重合来确定日期或季节。

当两者重合时为春、秋分,当两者不重合时,再看与晨昏线相切纬线的度数,根据度数的情况来判读出日期或季节。

(3)确定太阳直射点:在利用晨昏线确定出某地的时间后,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在判断出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后,可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在局部光照图或变形的光照图中,判断南、北半球,晨昏线,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的时间和方向及相关计算等,常以“三类点”“三条线”为突破口快速、高效地解题。

(1)“三类点”即南、北极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与赤道的交点。

①如果图中给出了南、北极点,那么也就知道了地球的自转方向(北逆南顺)和经度的递变规律(东经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递增,西经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递减)。

②知道了太阳直射点,即知道了某条经线的地方时,从而可以根据经度差计算出全球任何一点的地方时和区时,考题中通常要求计算的是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和世界标准时(零时区区时、0°经线的地方时);知道了太阳直射点,即知道了太阳直射的纬线,就可以判断出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该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以及全球任何一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分布
情况。

反之,根据上述信息也可以推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根据某条经线的地方时,可以判断出何地的地方时为12时,该地所在经线即太阳直射经线;根据晨昏线与某条纬线相切,可以判断太阳直射哪条纬线。

③晨昏线与赤道有两个交点,其中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据此可算出全球各地的时间。

除了二分日晨昏线过极点外,其余任何一天,晨昏线与纬线圈有两个切点,过这两个切点的经线分别为夜半球、昼半球的中线,其地方时分别为0时、12时,即分别为日期的界线和太阳直射经线。

如图:
(2)“三条线”即晨线、昏线和赤道。

晨(昏)线是地球上太阳高度为0°的点的集合,在该线上可见日出(日落)现象,除了春分、秋分日该线与经线重合外,其余各日它与经线斜交(北半球冬半年,晨线在地球上呈东北—西南向分布,昏线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北半球夏半年相反),且离春、秋分日越远,夹角越大,到冬至、夏至日时,该线与经线圈的夹角达最大值——23°26′,故该夹角的大小是判断季节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的重要依据。

赤道是地球最长的纬线,回答有关该线上各点的地理问题时,几乎都要用到如下结论:该线上任意一点日出于6时,日落于18时,昼长为12小时;该线上经度相差1°的两点的实地距离为111千米;该线上无地转偏向力等。

光照图的分析思路
下图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

完成1~2题。

1.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
A.①B.② C.③ D.④
2.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
A.5月1日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

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文信息可知( )
A.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4.图示时刻( )
A.东经10°各地处于夜
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

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可能位于( )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
6.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
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
根据国家天文台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2011年秋分准确时间是9月23日17时05分。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2011年9月24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表。

读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昼长
9月24日06:12 18:18 12小时6分钟
7.下列关于9月24日该城市昼长超过12小时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日太阳直射点依然位于北半球②地球大气的光学效应③黄赤交角变大了④太阳的直径太大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8.三个月后,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开普敦昼长大于夜长
B.印度低压势力强盛
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D.长江进入丰水期
下图为我国某地旗杆某日影子长度模式图。

a、b、c、d表示旗杆四个不同时刻的日照影长。

b、d影子达一天中最长;a与b及a与d两线夹角相等;a与c两线夹角为45度。

若该地此日夜长为10小时。

回答9~10题。

9.c处影子的方向为( )
A.东北B.西南
C.东南D.西北
10.若此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4小时,则该地经度为( )
A.120°E B.135°E
C.115°E D.112.5°E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仪器测量某日全天太阳高度变化,对太阳所在方位、太阳高度等信息做了记录,根据部分记录结果绘制出下图。

图中P为日出后1小时记录点,Q为该日太阳高度最大时的记录点。

读图回答11~12题。

11.若Q记录点的太阳高度为52.8°,则( )
A.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B.该学校所在地此日日出东南
C.该学校所在地此日昼短夜长
D.该学校所在地此日北京时间18:08日落
12.若达到Q记录点时北京时间为12:30,则( )
A.该学校所在地的经度为112.5°E
B.该学校所在地可能在四川盆地
C.该学校所在地此日过后白昼渐长
D.该学校所在地春灌正忙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

完成13~15题。

13.该同学的观测与记录持续了( )
A.3个月B.6个月
C.9个月D.12个月
14.上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 )
A.端午节B.劳动节
C.国庆节D.元宵节
15.在上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
A.日本春光明媚B.北极出现极夜
C.南非华人欢度春节D.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16.下图是8月的某一天示意图,其中M点为晨昏线与80度纬线的切点。

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用在图中画出夜半球。

(2)该日,地球上的极夜范围为________。

晨昏圈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在一年中最低为________。

(3)南京今后3个月内的昼夜状况及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图中各地此时出现的现象,可信的是________。

A.a地旭日东升
B.b地自转线速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C.c海域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d地盛行西北风
E.e地草木茂盛
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四个选项中,7月1日时,安徽昼最长,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