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折纸-课程纲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意折纸课程纲要
一、课程设计背景
折纸活动是指利用普通的纸张,经过折、剪、画等活动来完成一定物体造型的一种美术活动。
折纸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生动形象,易学易做,是儿童感兴趣和爱好的事情。
它既能锻炼儿童的手部肌肉,又能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内容丰富,有很强的趣味性,是经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不断创造而流传下来的。
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的个性,而且活动形式符合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
创意纸折是美术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手的技能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与创造的造型活动.通过学习创意折纸、手工制作知识和技巧,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与方法、提高平面造型的能力以及手、眼、脑协调活动的能力。
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熟练运用这些技能进行教学活动.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有关的纸艺知识,自己动手,利用各种彩纸制作出绚丽多彩的纸艺作品装点生活,美化生活.
2、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以及耐心,细致的个性。
3、提供操作技巧,促进手脑协调发展,增强生活技能。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帮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树立信心,拥有自信
三、课程内容和实施原则
课程内容:
手工与绘画、美术欣赏等课程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绘画为手工制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造型能力,美术欣赏为手工制作提供了审美标准与取向。
这就要求手工课教学要以绘画、美术欣赏为基础,并贯穿于手工教学的全过程。
手工教学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握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相应的加工制作技巧、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与方法,提高平面及立体造型能力以及手、眼、脑协调活动的能力。
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这些技能为幼儿制作玩具、教具以及布置幼儿活动的场所。
教学实施原则:
1、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自主相结合
2、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3、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四、课程教学实施计划
(一)创意折纸之前需要孩子们先构思,也就是先要考虑这件手工作品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用什么材料等等。
在幼儿阶段,孩子要做什么,大人们都会帮助他们去构思,这种帮助基本上是一种包办。
到了小学阶段,老师要做的不是帮他们构思,而是帮他们划一个要构思的“范围",接着引导他们在这个大范围内尽可能的发挥想象进行思考.
那么如何启发他们去构思、去想象呢?我觉得示范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让孩子提高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要让孩子站在高起点上。
老师的示范做得好,孩子作品的质量也会相应的高起来。
(二)在制作中不断学习
1、学会互助合作
创意折纸的过程就是把孩子的构思和想象变成实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有时孩子们还没有做完,下课铃声就响了。
这个现象如果长久的出现,对孩子各种能力的提高是没有好处的,它不仅有碍于学生的制作技能、制作速度的提高,还会对双手协调能力的提高造成阻碍.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可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严谨和积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这些方法之外,还可以让孩子们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个作品。
合作可以使孩子接触到以后踏上社会所需的各种技能:合作可以使孩子忘却胆怯,大胆的把自己的见解说给伙伴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通过最初级的分工合作,他们可以体会到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还可以把没带齐材料的孩子和材料带齐的孩子分在一起,互帮互助,让他们体验到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
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通过手工制作,孩子们初步体会到了与人合作的快乐,通过时间的累计,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会有较大的提高。
2、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阶段的手工课通常是运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让学生用做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接触
并学会本学科的学科知识。
而这个“做”的过程也是学生养成一系列良好习惯的过程。
(1)手工课的材料虽然简单,但有时需要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构思收集自己需要的材料。
所以只有手、脑结合才能做出使自己满意的作品。
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大部分区域得到锻炼,当勤于动脑和勤于动手成为一种习惯,还会愁自己的双手或是脑子不灵活吗?
(2)一年级新生刚开始上手工课时,老师会感到很头痛,因为教室的垃圾又会一下子增加不少,墙角、桌边到处都是。
让孩子也就养成了不乱扔垃圾和不浪费纸张的习惯.教育孩子收集一些可利用的资源,因为一些手工课的内容就是教孩子怎么变废为宝。
孩子们可以用一些废弃物进行创造,做成独特的艺术品。
(三)在评价中得到提升
判定作品的好坏并不是评价的终极目标,手工制作的关键在于整个的过程。
而最终的评价是要孩子们相互找出作品的闪光点和有待改进之处.通过评价,孩子的语言可以变得越来越优美,条理也越来越清晰。
而大量的作品更会使他们的审美观得到提高.
最终的评价对孩子们的再创作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那是身边的同学的作品,不像艺术家的作品那么“高不可攀”。
“既然他能做出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一定要做个比他更好的!”这样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鼓舞着孩子们,让他们的创作欲望再次被激发,就更有信心创作一个有自己个性的作品了.
总之,低年级创意折纸手工课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完善,我也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
第一周:讲解折纸的基本方法
第二周:蝴蝶第十一周:衣服
第三周:知了第十二周:纸鹤
第四周:飞机第十三周:复习纸鹤
第五周:球第十四周:蜘蛛
第六周:青蛙第十五周:复习蜘蛛
第七周:小船第十六周:牵牛花
第八周:葫芦第十七周:复习牵牛花
六、课程评价
根据工艺造型和创造力实施正确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作品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粘贴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粘贴方面的需求,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粘贴水平不断提高,使青少年朋友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1、发展原则。
评价不仅要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他们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尽可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
2、自主原则.评价时还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调整、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
3、过程原则。
要努力将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都可以进行,尤其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和亲身体验。
七、课程实施中的措施
1、注意加强现场教学,指导老师要认真搞好教学设计,提前制作好手工作品,通过操作示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并通过自身努力形成技能技巧.同时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调控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在手工制作活动中,老师要注意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的培养。
并与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同时加强纪律、安全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
3、做好手工作品的收集存放工作。
注意巩固和提高。
并定时向学生开放展出.让更多的学生能受到艺术的熏陶。
4、抓好手工制作的考核与评价。
每学期一次对学生的态度、操作习惯、作品质量、创新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价,并评选优秀给予彰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