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古典文学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No.12,2021 Sum No.528
2021年第12期总第528期
摘要我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作为我国文艺表现形式的一种,其本身兼具文化与教育的双重价值。
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古典文学教育相融合。
这样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同时还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这就要求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不断渗透古典文学精华,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古典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古典文学作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
On Strategies of Integrating Classical Literature Work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A Ruiting
Abstract China’s classical literature has a long history.As a form of expression of China’s literature and art,it has the dual values??of culture and education.In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it with classical literature education.Thi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ut also help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This requires continu-ous penetration of the essence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ffective education strategies should be adopted to maxim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s of classical liter-ature,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lassical literature works;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trategies
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是文学的本质属性之一。
“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中反映出来的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态度。
”[1]1942年,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指出“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2]。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
”[3]
具体而言,文学又可分为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以及比较文学等多种类型。
本文主要就古典文学在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中的育人功能进行探讨。
1古典文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1.1思想教育价值
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古典文学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推进作用,可概括为以下两点:第一,通过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对古典文学作家的了解,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
中国文学有着“知人论世”的传统,任何作品都是依托于一定的时代背景而创作的。
《诗经》记录远古先民的生活场景;《春秋》则蕴含着对历史人物的褒贬;《三吏》《三别》反映安史之乱对黎民百姓的摧残;即便是脱离现实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也有着对明代君王沉迷炼丹的影像折射。
马克思在谈论英国文学时说:“向世界揭示了政治和社会哲理。
”[4]中国文学亦然,而文史不分家的传统,更是令中国古典文学充分、主动地表达着对时代、社会的哲理思考。
在对诗词歌赋的学习和阅读中,当代大学生能够纵观古今,更好地掌握一些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二,通过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对古典文学作家的了解,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阶段尤其是本科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大学生所受到的价值引导,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人格品质的建塑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大学生能够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当代大学生能够从古人的经验与教训中分辨荣辱、感知幸福,充分认识到哪些行为符合正确的价值取向,而哪些行为需要改正,从而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以文学作品中的先贤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1.2政治教育功能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政治教育居于主导地位。
甚至可以说,政治教育是思政教育的本质属性。
古典文学作品的政治教育功能如下:
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深受社会制度的影响。
通过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对古典文学作家的了解,大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我们国家的历史、阶级以及社会制度。
比如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在诗歌中对死亡的频繁思考,就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战乱给人们所带来的痛楚,贵族文人尚且不得安宁,遑论黎民百姓;《红楼梦》则反映了封建大家族大厦将倾前的种种乱象;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则从正面
将古典文学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讨
马睿婷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224007)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ki.kjwhc.2021.04.017
作者简介:马睿婷(1989—),女,辽宁营口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6
思政教育
的角度揭示了普遍存在于各阶级的无差别的爱国情怀。
应该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隔阂,古典文学作品反映的政治理念、政治信念以及政治理想,
不如现当代文学作品那般深刻和直接。
但是其丰厚的底蕴,
几千年的精神传承,却是当代政治教育的基础,特别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强大政治理想与追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1.3道德教育功能
文学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而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重要群体,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道德水平的高低事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与否。
具体而言,古典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功能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第一,思想理念教育。
古典文学承载着诸多正能量的思想与理念,尤其经过数千年的大浪淘沙,最核心的部分已经刻印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比如诚信、爱国、勤奋等,都能从《诗经》以降的文学作品中找到源头。
第二,
传统美德教育。
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作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其“仁、义、礼、智、信”的伦理观,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体,成为参考标准和价值标杆。
通过对《论语》
《左传》《孝经》等儒家核心典籍中部分篇章的阅读,学生能够体悟到中华民族美德的核心部分。
1.4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特别是伴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竞争不断加剧,其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且重要性不断提升。
利用古典文学作品,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个性以及健全的人格,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以司马迁的
《报任安书》
为例: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段文字本身饱含了作者对苦难人生的思考,引导读
者正确面对心理困惑,仿效前贤,以积极心态对待困难。
这正反映出文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富有成效的对话和互
动正在方兴未艾地展开”[5]。
这一论断看似荒诞,但其实在古代文学发展史中不断得到印证,前贤从文学中获得积极的力量,而当代大学生同样能够如此。
2将古典文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2.1融入高校教学课程设计
在高校教学课程设计中,应当有意识地确立和巩固中文系公选课、选修课,尤其是古典文学课程的地位,并有意识地凸显其思政教育功能。
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第一,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本硕博各阶段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其中可以适当渗透古代文学作品及其理论知识,要注重理论性与故事性兼具,比如可以将《孝经》《论语》
中的片段式警句与思政理论相互对比,可以将《诗经》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描述、岳飞《满江红》蕴含的爱国情怀、杜甫的为国为民思想等纳入思政教材,使得古代文学与思政教学巧妙融合。
这样一来,
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古典文学传统,增强社会责任感,
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第二,开发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程。
这里的“针对”,是指针对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等。
比如在理工类学校,开设的古典文学选修课程要注重基础性知识
普及,可以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中遴选一些经典而浅显的篇章,适合学生理解;而在文科类或综合性大学中,可以开设一些原典解读课程,
比如《史记》解读、《诗经》专题等,但不能仅从文学角度切入,要注意与本校思政教育的相互结合。
另外,
针对不同的学生,也可设置不同的课程,比如对师范类学生,可以开设古典诗词创作及鉴赏类课程,既能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而对于文秘类学生,则可开设古典散体文创作课程,在达到思政教育目的的同时,还能教学生学会公文写作,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
2.2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古典文学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传递知识,学生理解掌握。
因此,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具体而言,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第一,提高思政教师及高校行政人员的古典文学素养。
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以思政教师和行政人员为
主,前者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出身,而后者的专业较为多元化,都不一定具备较为扎实的古典文学素养。
这就需要学校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推动思政教师和行政人员接触古典文学、了解古典文学,从古典文学中挖掘适合与高校思政工作相结合的思政元素,杜绝形式主义,真正将古典文学的精髓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第二,推动高校文史哲教师主动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中。
中国古典文学分布于文史哲诸多专业中,如中国史、古代文学、中国哲学等专业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古典文学知识。
因此,需要各个专业的教师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本专业的结合,比如中国史专业教师要注重从《史记》等经典史料中提取出与思政教育密切相关的文章,而古代文学专业教师更是要做到二者兼顾,中国哲学专业教师则要侧重中国哲学典籍与思政教育内容的相互对比。
由此努力将古典文学教学工作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
2.3打造多元化教育环境
任何一所高校,不论是综合性大学,
还是理工类、师范类大学,都需要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实践技术的同时,养成健全的人格、
积极向上的精神。
而将古典文学作品融入思想政治工作,更是如此,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第一,打造具有浓厚书香氛围的校园环境。
首先,学生党团教育方面。
在各大高校中的学生党员和高校党组织,要发挥党组织的积极作用,开展各种党内读书活动、
古典艺术活动等。
这既能够继承和弘扬传统经典文学,
同时也能够将学生党组织发动起来,完成对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教育。
其次,学生社团工作方面。
很多高校都有着文学社、诗歌研习社等学生团体,古典文学热潮相对高涨,
这是一个积极的现象。
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对其积极引导、
扶持,比如聘请指导教师、推荐文学经典、组织名家讲座等,
引导学生社团工(下转第44页)
37
作在与高校思政工作方向相吻合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最后,媒体宣传工作方面。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校内树立一些出身于本校的古典文学研究名家雕塑,比如南京师范大学树立了孙望与唐圭璋先生雕像,使得大学生长期处于古典文学的熏陶之中,接受古典文学精华的耳濡目染。
第二,打造健康的网络阵地。
当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且与师生的工作和生活密切关联,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注重利用各种网络媒介有力推动高校思政工作与古典文学的结合。
比如微博、微信、QQ等平台相对稳定,可以定期利用这些平台推送一些有关古典文学研究的文章,以及与思政教育工作相关的近代古典文学研究名家等;而对于抖音、快手等新颖的平台,高校思政工作也可以利用其宣讲一些古典文学知识,发挥古典文学在思想教化、人格塑造等方面的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快速、广泛地推广古典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2.4加强阅读条件保障
古典文学与思政工作的融合,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保障下,才能够循序渐进地开展。
具体而言,可概括为以下两点:第一,积极进行方法论教学。
古典文学的阅读门槛相对较高,比如先秦文学的佶屈聱牙,诗词曲赋讲求格律,即便是相对通俗易懂的小说,也需要一定的文史基础。
因此,需要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对不同院系的学生开展一定的古典文字、文献以及文学等选修课程教学,提高其文史基础素养,帮助其更快地进入古典文学的世界,推动高校思政工作与古典文学作品的融合。
第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比较重要的是图书馆建设,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引进一些古典文学作品,方便学生接触和阅读古典文学作品。
比如,理工科高校,可以更侧重于古典文学知识的普及,引进一些诗词鉴赏书籍和通俗文学作品;而作为文科实力较为雄厚的综合性院校或师范类院校,则可以适当引进学术性较强的古典文学书籍,以供学生和教师阅读。
3结语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已经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要从不同侧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从而为培养优秀的人才打下基础。
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认识古典文学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充分发挥古典文学作品的时代教育功能,在古典文学经典作品的熏染下使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与发展中焕发古典文学的青春,推动中华民族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赖大仁.当前文艺与理论批评中的价值观问题[J].文学评论,
2007(4):17-22.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47.
[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686.
[5]叶舒宪.文学与治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8.
编辑张效瑞
思政教育
精神,提高“向新”能力。
在学生会组织的各项工作上摒弃按部就班、应付为之的错误观念和不良作风,弘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3.5抓实作风建设,筑牢思想防线
学生会组织始终代表广大学生的利益,是为广大学生服务的组织,而实际工作却不尽如人意,功利化、庸俗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作风不实、工作劲头不足、吃苦耐劳精神不够等问题亟待整改。
只有抓实学生会组织的作风建设,才能提升学生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会组织的工作职能。
(1)加强对学生骨干的考核监督。
开展“学生组织和学生骨干作风建设月”活动,进一步落实《学生骨干自律公约》,引导学生骨干践行学生会宗旨,珍惜代表学生、服务学生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坚决防范和克服功利化、庸俗化、“小官僚”等问题。
(2)严格抓好项目立项汇报制度。
学生会组织及时向学校团委汇报工作,全面坚决落实团委的相关指示要求,团委对学生会举办活动、发布信息、对外联络、经费物资等事项加强审核管理,确保日常工作不出偏差,让学生骨干真正能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
(3)始终坚持“眼睛向下看,重心向下移”的工作理念,为广大学生的成长服务。
通过强化服务意识、苦练服务本领,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推动学生会工作上新水平、登新台阶、出新举措。
4结语
学生会组织在思想政治引领、服务全体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本领不足、能力不强、活力不高、创新意识不够、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要从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强化自身建设,切实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好地团结和凝聚广大学生,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意见》[EB/OL].(2014-10-14)..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08/20070
3/20566.html.
[2]谷昆鹏,赵俊石.浅议新时期高校学生会组织文化的内涵及构
建途径[J].中国林业教育,2008,26(4):19-21.
[3]宋安娜,刘歆.共青团改革中如何实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
想引领分层一体化[J]文教资料,2018(14):156-157.
[4]殷石龙.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九十年[J].创新,2012,6(1):
16-21.
编辑张效瑞
(上接第37页)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