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月试卷分析
本套试卷教材为本,以课标为准绳,体现新课标理念,全面的考察了学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对语言的积累、语感能力的形成都有不同程度的考察。
词语积累、句型转换、课外阅读部分、习作都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体现新课标对学生知识、技能及生活中应用的监测目标。
一、试卷的特点
1)、语文基础知识的比重大,充分考察双基掌握情况,本次试题牢牢把握住教材,考察教材中应知应会的知识比重加大了。
如:读拼音写词语、火眼金睛辨字组词等题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模仿秀、积累词语、句子小天地、精彩语段补充等题则考察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2)、关注阅读理解,考查学生的语言理解及运用的能力,语言理解运用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阅读能力的强弱也能直接看出语感水平。
本次课外阅读文章《北大荒的秋天》充分留给了学生阅读、想象、思考的空间。
3)、习作联系生活,情感升华,让习作更精彩
本次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们的情感能立刻得到宣泄、升华。
习作是写我熟悉的人物,学生们在这次习作中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二、学生答题失误分析
1、个别学生书写质量差。
主要表现在卷面不太整洁,涂改较严重,书写不太规范。
2、语文基本技能缺陷大。
语文技能是对语文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虽然命题的依据是教材,但教材中的知识点并不是直接成题,而是通过迁移、整合、变式加工成题的,学生必须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提取相关的信息后才能答题。
因此,学生从审题到答题的过程须处处留心。
从本次测试的卷面来看,学生的语文技能较差,表现在:
①审题不细致,答题不规范。
②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固。
③正确理解、灵活运用能力差。
在积累与运用上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差。
3.阅读理解是难点.
阅读理解中的试题学生必须以阅读材料为载体,通过信息的筛选、整合,才能把握住短文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感悟文本,领悟阅读材料的语言特点,从而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述自己的体会或感受。
这一部分试题是检测学生对课文中语言的积累和独立阅读短文进行简单问题思考的能力。
而这方面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得分率就显得相当低。
阅读材料,走马观花,理解上严重偏离题目要求,组织语言进行表达时随意性大。
4、习作教学指导不够,训练不到位.
1)学生对于词意的概念模糊。
2)一些常用的标点符号不能正确运用。
习作中,有些学生的冒号和上下引号组合经常缺衣少帽;有的学生逗号、顿号不分。
3)习作层次不清。
①审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审题不清,甚至不会审题。
有跑题现象。
②选材:表现人物的选材上不够恰当。
③表达:学生的习作普遍篇幅较长,但废话较多,标点符号乱标,语言也不够流畅,精彩的作文较少。
个别学生习作语言平淡。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开发,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
在教学中应适时的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将知识和能力相课外迁移,同时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内的补充。
2、教学中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要让学生准确掌握字的音形义。
改变重背诵轻默写的,从考试统计情况看,学生不是不会背诵,而是不会写,往往在写上丢分。
3、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
教师要善于观察、思考,适时转换和优化知识结构,把课堂还给学生。
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4、作文教学中要改进作文方法的指导,注意学生思维和审题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