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8020011 课程学时:40节 学 分:3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医学影像设备学简要介绍了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历程和分类,使学生对该领域的历史和现状有概括的了解。

并分章节分别介绍了诊断用 x 线机、数字x 线摄影、CT 、磁共振、核医学等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应用特点,为学习相关课程和将来从事临床实践谁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并使学生能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结构和一般维修方法。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课时分配表 时 数 分 配 章节、序号 内 容
课 程
实验、见习
合计 学时 一 医学影像设备学概论
4 2 6 二 诊断用X 线机 8 6 14 三 数字X 线成像设备 8 4 12 四 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 4 2 6 五 磁共振成像设备 4 2 六 核医学成像设备 4 2 七 超声成像设备 4 2 八
总复习
4 总 记 学 时
40
20
60
第一章医学影像设备学概论 4课时
第一节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及分类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l、常规 X线设备及 X线 X机的发展
2、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体系的建立
3、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简况
第二节医学影像设备分类(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主要内容
1、医学影像诊断设备:X线成像;磁共振成像、B声成像;核医学成像;热成像;光学成像
2、医学影像治疗设备:介人放射学系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系统
第三节图像存储、传输系统和远程放射学系统(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图像存储、传输系统和远程放射学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图像存储、传输系统和远程放射学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1、图像存储、传输系统:图像输人装置;图像数据库;数据通信网络;显示工
作站
2、远程放射学系统:低速、窄带;中速远程;宽带高速
第二章诊断用X线机 8课时
第一节概述(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诊断用X线机的发展史及分类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诊断用X线机的发展史及分类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诊断用X线机发展史与现状;诊断用X线机的组成
第二节诊断用x线机各论(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各类诊断X线机的基本结构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各类诊断X线机的基本结构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主要内容
l、透视用X线机:影像增强及电视系统;诊视床;遮线器
2、普通摄影用X线机:X线管头支持装置;摄影床;滤线器
3、消化道造影用X线机:有暗盒式;无暗盒式
4、胸部摄影用X线机:胸片架;荧光缩影装置
5、心血管造影用X线机:高压注射器,导管和心血管造影专用X线管头支架;X线电影及录像
6、其他诊断用X线机
第三节诊断用X线管与高压发生装置(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x线管的基本结构及其规格。

2、明确高压发生装置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x线管的基本结构及其规格。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1、诊断用X线管:固定阳极X线管;旋转阳极X线管;特殊X线管;X线管的规格
2、高压发生装置:高压变压器;灯丝变压器;高压整流器;高压电缆。

插头及插座;高压交换闸;变压器油
第四节单相全波X线机(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单相全波X线机的基本电路和特点(以200mAx线机为例)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单相全波X线机的基本电路和特点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1、主要技术参数
2、电路结构特点
3、基本电路原理:电源电路,X线机管电压调整和控制电路;x线管管电流调节电路;限时器;自动曝光控制电路;X线管容量保护电路;旋转阳极启动和延时保护电路;X线机操作控制电路
第五节电容充放电 X线机(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电容充放电X线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l、概述
2、基本结构:高压发生器;高压电容器箱;控制台;X线管头;机械装置
第六节中频X线机(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中频X线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中频X线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主要内容
l、中频机与工频机的比较
2、直流逆变电源:直流电源;桥式逆变;半桥式逆变;桥式可控硅逆变器的输出波形
3、中频X线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三章数字X线成像设备 8课时
第一节概述(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数字X线成像设备的发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主要内容
数字X线成像设备的发展;影像信号的数字化
第二节计算机 X线( CR)摄影系统(2)课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主要内容
1、CR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影像板:结构,成像原理,特性
3、读取装置:结构,读出原理,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4、计算机图像处理:图像处理的环节;图像读出灵敏度自动设定;图像的后处理
5、图像储存和记录装置:储存元件,激光照相机
第三节数字X线摄影(DR )系统(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主要内容
l、DR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直接数字X线摄影系统:数字扫描投影X线摄影;DDR使用的X线探测器;DDR 系统实例
第四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2)课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DSA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DSA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主要内容
1、DSA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DSA的工作方式:时间减影;能量减影;混合减影方式
3、DSA对设备的特殊要求和技术措施:X线发生和显像系统;机械系统;影像数据采集和存储系统;计算机系统;DSA处理的新技术
第四章计算机体层成像(CT)设备 4课时第一节概述(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CT的发展历史及新进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l、CT的发展历史:第一代至第五代CT
2、CT技术的发展趋势
3、CT临床应用的新技术:血管造影、三维重建、CT介人、仿真内镜
第二节 CT扫描成像系统(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图像的形成过程来分析CT扫描成像系统的基本结构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CT扫描成像系统的基本结构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l、X线管:发展、工作方式、高压电源
2、探测器:特性、类型
3、准直器:前准直器、后准直器
4、滤过器
5、DAS:前置放大器,积分器,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
6、多幅照相机;CRT型、激光型
7、CT设备的计算机
第三节螺旋CT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螺旋CT的扫描方式及特点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螺旋CT的扫描方式及特点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1、概述:螺旋CT的优、缺点;有关参数
2、螺旋扫描装置:滑环技术;硬件和软件
第四节超高速 CT机(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超高速CT机的结构及特点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超高速CT机的结构及特点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l、概述
2、结构:电子枪系统;高压系统;偏转控制系统;真空系统
第五章磁共振成像设备 4课时第一节概述(0.5)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MRI的发展简史及基本构成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MRI的发展简史及基本构成
(三)课时安排:0.5学时
(四)主要内容
MRI的发展简史及大体结构
第二节磁体系统(0.5)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磁体系统的种类及作用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磁体系统的种类及作用
(三)课时安排:0.5学时
(四)主要内容
永久磁体;常导磁体;超导磁体;场强的选择
第三节梯度磁场系统(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梯度磁场系统的产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梯度磁场系统的产生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梯度场的产生,梯度场线圈;梯度场的参数
第四节射频系统(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射频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射频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发射线圈;发射通道;接收线圈;接收通道
第五节计算机系统(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梯度磁场的控制;射频脉冲的控制;图像重建;图像显示
第六章核医学成像设备 4课时
第一节概述(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核医学成像设备的发展及分类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核医学成像设备的发展及分类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1、核医学成像设备发展史
2、设备的分类及应用特点
3、核医学成像设备的新进展
第二节 r照相机(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r相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r相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r相机的基本结构:准直器、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工作原理
第三节 SPECT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SPECT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SPECT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SPECT的基本结构:探测器、机架、控制台、计算机与外围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第四节 PET (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PET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PET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PET的基本结构:探测器、机架、计算机与外围设备
第七章超声成像设备 4课时第一节概述(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超声成像设备的发展历史及新进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超声成像设备的发展历史及新进展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1、超声的发展历史
2、超声诊断的新技术:彩色多普勒组织图,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3、对比谐波成像,
二次谐波成像,三维成像
4、超声基础知识:超声、声特性阻抗、超声检查的安全性
5、医用超声探头:压电效应、医用压电材料、探头基本结构及分类、显示器
第二节 A型和M型超声诊断仪(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图像的显示特点来分析A型和M型成像的基本结构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A型和M型成像的基本结构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1.A型超声诊断仪:显示特点、基本结构(探头、主控电路,发射电路,时基电路,标距电路,延时电路,接收电路,电源)
2.M型超声诊断仪:基本原理、基本结构
第三节 B型超声诊断仪(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B型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1、B超的分类:机械式、电子式
2、机构扇形扫查和机械径向扫查:驱动装置、探头工作原理及结构
3、电子线阵:电子聚焦
4、电子扇扫:凸阵扇扫、相探阵扇扫
5、实时显像
第四节超声多普勒成像仪(1)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多普勒型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多普勒型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主要内容
1、多普勒成像仪的工作原理:多普勒效应
2、连续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快速傅立叶变换
3、脉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距离选通门
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血流运动状态的彩色显示方法
三、教学方法
医学设备学的教学应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除加强基础理论的教育外,应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并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充分利用各教学医院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成绩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

平时成绩为见习报告、理论测试等占成绩的30%;结束考试待课程结束后,进行笔试,占总成绩的70%。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目录
(一)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医学影像设备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目录
【1】、秦维昌主编,医学影像设备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