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信丰县新田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信丰县新田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当下中国诗坛,不少作品过于炫耀“技巧”,喜欢设置“阅读陷阱”,没有韵律,没有结构,没有意境,没有内容,没有美。

一些作者写诗,一天写一首,甚至好几首,不断成批量、重复地生产文化“快餐”。

诗歌丧失了至真至善至美的品质,丧失了应有的典雅、庄重和高贵,失去了风度。

那么,诗歌的风度是什么?诗歌的风度是人们精神的筋脉,是渺远的苦难意识的复活,是生命的旗帜和光明的导向。

那么应从哪些方面重振诗歌的风度呢?
第一,要重振诗歌的思想深度,将诗歌推向历史的纵深。

诗歌应当具有“高格”境界,诗歌是人的灵魂的镜子,有什么样的灵魂就会有什么样的诗歌和诗人品格。

诗人的心是赤诚的,他试图以不同的表现方式温暖人类受伤的心灵,使诗歌的魅力与创作者的人格魅力合二为一,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只有活着的人才会感受到时间的意义,只有思考的人才会感受到时间的重量。

因此,时间的观念在优秀诗人的文本中不仅表现出对家园深切的春恋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它更象征着一段记忆,一种情愫,有着铭文般的质感,让人看着炊烟从贫瘠的大地上升起,想起古老的歌谣消失在时间尽头的河流里。

这样的生命体验,既是诗人个人的,更是人民大众的。

第二,要重振诗歌的精神广度,诗人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与使命。

人有两种本能:即生存本能和艺术本能。

生存本能是物质上的,浅层次的,吃饱了喝足了,即可满足;艺术本能是精神上的、深层次的,因为精神的空间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艺术创作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艺术本能不仅可以见证生命的意义,而且可以使人得到精神的抚慰和振奋,失去这个本能,人就沦为行尸走肉。

因此,作为以艺术本能存在的诗歌不仅要有思想的深度,更要有精神的广度。

第三,要重振诗歌的艺术密度,彰显人民视角的叙事张力。

诗歌不是空洞的喊叫而是充满矛盾与对质、紧张与平衡,充满丰沛的意蕴,其诗意的密度主要通过人民视角叙事的张力来彰显。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叙事就是人民视角的最好例证,它展现的诗意是对贪官的愤恨和对劳苦大众的深刻同情。

不仅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也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诉求。

诗歌应当充溢密集的诗意,创作者在古典诗词和优秀新诗的熏陶下,充分吸收西方后期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某些表现手段,从人民视角出发,通过叙事张力的表现,还原诗歌的“歧义性”“丰富性”和“纯粹性”,拓晨诗歌艺术的表现力。

第四,要重振诗歌的抒情厚度,诗人要有悲悯情怀。

无论诗歌的思想有多深、精神有多广、诗意有多
密,诗歌都离不开抒情。

因为,抒情是诗歌的本质特征,由坚固的信念牢牢支撑。

这是一种来源于生活、自然、启示和宗教民族的信念。

这是一种产生魔力感和梦幻的信念。

阅读充满抒情的诗歌,使人陡然对敬畏的文字产生由衷的尊崇之情。

这样的诗歌必须是过着绝对诚实生活的人所写,他的诗写得越好,他的人生态度就越虔诚。

事实证明,人们需要诗歌,更需要有风度的诗歌。

当世界浮躁的时候,诗人应该进入思考,变得安静。

诗人要和读者对话,诗人要和诗歌对话,读者要和诗歌对话,诗人与读者要和自己的灵魂进行对话。

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的美誉度亟待重建。

(摘编自聂茂《重振诗歌的风度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重振诗歌的思想深度,需要诗人以赤诚之心完成由追求时间的意义到重量的创作转向。

B.重振诗歌的精神广度,诗人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与使命,用诗歌来满足人的两种本能。

C.重振诗歌的艺术密度,必须借鉴多种艺术表现手段,通过人民视角叙事张力来实现。

D.重振诗歌的抒情厚度,诗人需要始终抓住抒情这一诗歌的本质特征,体现出悲悯情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当下中国诗坛存在的一些弊端,作者进行了批驳,继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B.文章紧扣中心论点,展开了多角度的论证,呼吁诗人的创作需要重振诗歌风度。

C.在论证诗意密度主要通过人民视角叙事张力来彰显的论点时,文章采用了例证法。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四个分论点各有侧重又关联对比,论证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过于炫耀“技巧”、喜欢设置“阅读陷阱”的诗歌作品,没有意境和内容,丧失了应有的典雅、庄重和高贵。

B.精神上的艺术本能可以见证生命的意义,故而能抚慰人的精神,以艺术本能存在的诗歌也要有精神的广度。

C.诗歌充溢密集的诗意,离不开诗人对古今中外优秀诗作的借鉴,诗人应从人民视角出发,拓展诗歌艺术的表现力。

D.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乳母大堰河由衷的怀念、感激和赞美可见艾青有着虔诚的人生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北斗”覆盖琼宇,“天问”寻访火星,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令科幻和现实更紧密地交织于中国人的日常。

科幻作品发展至今,“强设定”和“高概念”已然不再新鲜,与视觉冲击力强劲的特效相比,科幻电影中的
“科幻精神”与“人文内核”中那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人性叩问、社会思辨、生活点滴,才更为引人共鸣、震撼心灵。

想象未来的边界,正是为了看清当下,令观众从一部科幻作品中,得以看见未来、看见众生、看见自己。

唯有生根于现实,寻找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幻之路,才是中国科幻文化和相关文学、电影等作品创作在新阶段的必由之路。

对科幻电影而言,技术铸其形,思想赋其魂,用中国人的东方智慧,讲述中国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人类共有的情感连接全世界的命运共同体,绝非“技术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从世界文明的疆域中寻找到属于我们自身文化在新时代关于“未来”的定义和定位。

这一切绝不仅仅是科幻文化或相关产业的一时之功能够抵达,而需要更为漫长的时光与积淀,更多经济建设者、文化建设者与多方面行业人才共同凝心聚力。

在文化教育层面,一批文化研究学者和身兼创作者与研究者的青年作家们,正积极滋养着科幻文化与大众趣味的沃土;与科幻相关的文化学科与研究单位相继开设,并持续发展、培育人才、增强影响。

文化争鸣与产业发展交相辉映,才能更好地令科幻文化与产业蒸蒸日上。

展望前景,从“一纸文件”到“一种常态”,从一部作品的“精彩”到一个时代“经典”,中国科幻的新征程,绝非是某个阶段的暂时性突破或模式化重复,而是需要多维且全面的结构性发展。

人类的想象从未停止,有关梦想的故事讲述无尽,而科幻的事业终将薪火相传。

(摘编自覃皓珺《中国科幻:古老传说成就当代神话》,《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8日)材料二: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又可以称为近人类世科幻,指发生在与人类世开端不远的现在和近未来的科幻故事,这类故事更多的是反映现实人类遇到的或即将遇到的人与自然的问题。

从科幻理论研究来说,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或者可以说是科幻现实主义的一种,代表的是科幻现实主义中有关人与自然话题的科幻。

陈楸帆曾在2012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时说过:“科幻在当下,是最大的现实主义。

科幻用开放性的现实主义,为想象力提供了一个窗口,去书写主流文学中没有书写的现实。

”正如他所言,中国的现人类世科幻文学写作也是基于与现实的关系。

他在《荒潮》中描写了一个全球化产业链下回收电子垃圾的小镇“硅屿”。

异化的垃圾人与享受着全球化“高尚生活”的新富阶层共同生活在“硅屿”,他们之间的差异因为价值的剥夺与被剥夺、对他者的歧视与他者的反抗,在因垃圾病毒的侵袭产生的变异垃圾人影响下,被无穷地放大且变得不可调和。

而这种对当代中国社会民生问题极度关切的科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用他陌生化的笔触将当代中国人面临的困境一一映射在虚构的近未来世界中,让我们既疏离又亲近。

同样,灰狐的《固体海洋》作为现人类世毒物题材科幻文学作品,则立足于被塑料垃圾污染的海洋背景。

作者对海洋塑料垃圾的想象似乎来自大洋上四处漂浮的塑料垃圾岛,他以变异的融塑细菌赋予了塑料岛生命,塑料细菌通过海洋传播,使人类婴儿变异、动物罹患癌症甚至与塑料垃圾融为一体,而这又好似日本水俣病的重演。

就像人类世所观照的环境人文学理论所言,环境和人文不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一个
有机整体。

这就意味着对海洋的污染终会反噬人类己身,只有正视这种破坏和污染,努力去保护海洋,才是保护人类自身。

同样立足于人类世环境人文学理论的还有与地球环境破坏相关的科幻。

阿缺在《深处》中利用科幻手法将地球描绘成人类的母亲,而人类不听从地球母亲的劝告反而杀害地球母亲的行为最终使人类在宇宙中四处流浪。

此外,还有与气候危机相关的科幻,如吴显奎的《勇士号冲向台风》,主人公试图用核弹去阻止台风且最终似乎成功了,但现实却完全不可能。

正如哲学家戴尔·杰米森(Dale Jamieson)的判断,人类世显示了“人类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强大力量,同时显示了人类极度的无能,因为很多改变及其后果并非人类所愿,通过个人或小集体也无法得到弥补”。

中国科幻文学发展似乎缺少历史传承和延续,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核心科幻发展不过40年。

人类世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也与中国科幻成熟发展的时间相近,它们之间既相互观照又相互影响。

中国科幻立足于人类世视野去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科幻小说的表现手法和文学水准,也有利于中国科幻文学性的提升;立足人类世文学批评去观照中国科幻,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终将为地球的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改变,而中国科幻作家也将积极回应这种改变,并用自己的创作去印证中国在世界的发展与变化,让中国科幻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成长并行腾飞!
(摘编自付昌义、张洁《人类世视野下的中国科幻文学》,《科普创作》2020年02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卫星的成功发射,“天问”踏上探索火星的路程,这些以古老传说来命名的“当代神话”都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科幻和现实更加融合的明证。

B.新阶段中国科幻作品创作的必由之路就是要让观众能从作品中看见未来、众生和自己,从而想象未来的边界,立足现实,进而寻找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幻之路。

C.陈楸帆颁奖词指出,当下的科幻是最大的最具开放性的现实主义,它能让科幻作家从与主流文学作家不同的创作角度,发挥想象力,书写另一种现实。

D.材料二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我国核心科幻发展的时间也就是40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我国科幻文学发展是缺少历史传承和延续的。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拍摄一部引人共鸣、震撼心灵的科幻电影,虽然离不开特效带给人的强劲的视觉冲击力,但更要在影片中能叩问人性、引人思辨、贴近日常生活。

B.《荒潮》作者成功地将当代中国人面临的、由全球化产业链下电子垃圾回收引发的系列问题,置于近未来世界中展现出来,让读者产生陌生和亲近共存的感觉。

C.《固体海洋》中,灰狐将视角定位于被塑料垃圾污染的海洋,通过写塑料细菌给人类带来的反噬,呼吁人
们只要正视这种污染的现实,就能保护人类。

D.我国科幻小说表现手法和文学水准的丰富需要立足于人类世视野去创作,而从人类世视角切入的中国科幻文学的文学批评更让人了解中国的巨大作用。

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电影讲述的故事不属于现人类世科幻范畴的一项是()
A.《程序恋人》: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之下,人类和机器发生了一段恋情。

B.《<坏未来》:陨石掉在地球上,路过的两个人被辐射,最后形成不相同的性格的故事。

C.《空气侠》:幼年丧父的主人公希望自己成为英雄,有了超能力后,他却发现一切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D.《姜子牙》以“封神大战”为前情,讲述了姜子牙跨越人、神、妖三界,为苍生而战的史诗传奇。

7.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现人类世的中国科幻电影”下一个简要定义。

8.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好人的故事
贾大山
后街里住着一个退休老人,姓石,人们都说那是一个真正的好人。

人们不大清楚他的历史,只爱谈论他的故事。

那年他在一个工厂里当收发员时,负责卖邮票,谁买邮票只许一张一张地买:“老石,买张邮票。


“八分。


“再买一张。


“八分。

“再买一张。


“八分。


你若一下买三张,不卖。

——他怕弄错账目,给国家造成损失。

“四清”的时候,街上来了工作队,他家的西屋里也住了两名工作队员。

工作队撤走那天,他拿着一个小纸包,追了半道街:
“同志,你们丢东西了。


“什么东西?”
工作队员一看,是两片四环素,就笑了说:
“我们不要了,扔了吧。


“真不要了?”
“真不要了。


“真不要了,我就吃了。


“你又没病,吃药干什么?”
“有病没病,吃了总没坏处——国家造的东西。


脖子一仰,真的吃了。

——他不昧人东西,也不糟蹋东西。

那年县里成立了火化场,没人愿意到那里工作,领导上就把他调去了,让他烧火。

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心里很不平静,一夜没睡好觉,大清早就去问领导:
“一个人,得烧多大时辰?”
“一个钟头吧。


“胖人呢?”
“也是一个钟头。


“瘦人呢?”
“你看着烧吧!”
倒把领导问烦了。

一天下着雨,一个死人正要入炉,一个活人把他叫到一边叮嘱:
“烧好点儿,这是个局长!”
他愣了一下,放下扒拉钩子,又去请示领导:局长怎么烧?领导大笑,他便请了另外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一同去烧,自己不敢烧。

干了两年,领导看他忠诚可靠,想培养他入党。

一天领导和他谈话:“一个人入了党,得听党的话。


他点点头。

“党指向哪里,得奔向哪里。


他又点点头。

“是刀山也得上。


他吃了一吓,眼都直了:
“哎呀——”
“怎么了?”
“做不到,做不到。


他不欺骗自己,更不欺骗领导,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那年他退休了,文保所下属的天宁寺雇清洁工,把他雇去了。

白天让他打扫寺院的院落,晚上让他在寺院里睡觉。

所长向他交代:这座寺院是国宝,一定注意防火防盗,睡觉也得睁一只眼。

干了两天,他就
瘦了,所长问他:
“老石,病了?”
“没有,睡不着觉。


“怎么睡不着觉?”
“睁一只眼睡不着觉。


其实他是不敢睡觉。

有一天,他上街买笤帚,看见商场卖彩券,他也买了一张,不料竟然中了奖,得了一辆摩托。

他被吓坏了,推着那辆摩托,一定要给了所长。

所长当然不要,他就急了,急得满头是汗地说:
“那钱不是我的!”
“你中的彩,是你的。


“买彩券的钱不是我的!”
“不是你的,是谁的?”
“那是买笤帚的钱,公款!”
所长望着那辆摩托,倒被愁住了。

后来,天宁寺里招收了一些待业青年,他就不干了,彻底歇了。

彻底歇了,但是日子并不寂寞。

街上死了人,总是请他去给死者穿衣服、净面。

他给死者穿衣服,手儿很轻,像给婴儿穿衣服;他给死者净面,鼻孔、耳孔都净,手指甲、脚趾甲也要细心剪一剪。

他还会用金纸银纸马粪纸给死者糊个电视,很像。

街上的老人们都很尊重他,见面就说:“老石,我死了,也得劳动你啊!”
“好的,好的,没有问题。

”他总是这么说
他给死者穿了衣服,净了面,丧事办完了,死者的家属便要酬谢他。

给他酒,不要,他不会喝酒;给他烟,也不要,他也不会吸烟。

别的礼物,更不收。

他看人家实在不落意,就说:“走,我到你家吃碗杂烩菜吧。


无论谁劳动他,都是一碗杂烩菜。

我看见这位老石,是在他很老了的时候。

那年夏天奇热,晚上人们爱到开元寺里歇凉,他也去。

他个子偏矮,稍胖,脸很大,没有胡子,不笑,见了人不打招呼。

他总是坐在距离人们稍远一点的地方,瞅着天空听人们说话,偶尔也插一句嘴,像是自语。

人们说物价又涨了,他说工资也涨了;人们说现在的东西尽假的,他说京九铁路是真的。

不喜不怒,散淡安闲,一副天下什么事也没有的样子。

一天晚上,我提起关于他的一些故事,问他是否真有其事?他笑了,举起手里的棍子,象征性地打了我
一下说:“没有的事。


去年冬天,他不能出门了,街上的人们天天去看他。

人们称颂他的德行,埋怨社会风气,都说,假如人人都像他这么活着,该多么好啊,哪里会有假冒商品,哪里会有车匪路霸,哪里会有卖淫的、嫖娼的、买官的、卖官的……他听着听着,笑了,他笑着说了一句颠三倒四的话:人人都像我,世界就好了;人人都像我,世界就坏了。

那天后半夜,他就死了——这也是传闻,不知真假,但是那辆好像应该属于他的摩托确实还在天宁寺里扔着。

9.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没有主线情节,而是将生活的片段组合在一起,写了一个“好人的故事”
B. 小说除了大量使用语言描写,还通过侧面描写精细地刻画老石的形象。

C. “人人都像我,世界就好了;人人都像我,世界就坏了”体现了老石对生活的理解。

D. 本篇小说体现了现实主义塑造人物的创作风格,传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

10. 本篇小说叙述很有特色,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11. 老石的“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诣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B. 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C. 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D. 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徒:中国古代三公之一,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合称,各个朝代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司马、司徒、司空。

B. 序:也作“叙”,或称“引”,序的种类很多,有诗序、书序、赠序等。

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C. 《道德经》:又名《庄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的学说。

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D. 真草:书体名,真书和草书,汉字经历了篆、隶、楷等发展阶段,流派众多,涌现出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等伟大的书法家。

1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 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 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 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因此更加怀恨在心。

1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2)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