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陆地与海洋章末复习导学案 粤教版(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陆地与海洋章末复习导学案(新版)粤教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陆地与海洋章末复习导学案(新版)粤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陆地与海洋章末复习导学案(新版)粤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3章陆地与海洋
一、知识梳理
1。

七大洲
2.洲界线
3.四大洋
4。

海陆变迁的影响因素
5。

地壳运动的分类
6.大陆漂移假说
7。

板块运动学说
8.海洋资源的种类
9.海洋污染
10。

海洋污染的防治
二、题型、技巧归纳
1。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是。

2。

赤潮是污染的标志.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B. 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 只有一块大陆被赤道穿过
D。

任意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陆地面积都小于海洋面积
4。

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有“火山之国”之称.A.印度尼西亚
B.法国
C.蒙古
D.澳大利亚
5.关于赤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赤潮又称红潮,是赤潮藻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而造成的
B.赤潮对于海洋渔业,是一种毁灭性的灾害,但对近海养殖业影响不大
C.赤潮对人体健康和旅游业的发展,也产生不良影响
D.赤潮在我国也曾发生过
归纳小结
1、七大洲
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

亚洲的地形复杂,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欧洲以平原为主,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非洲以高原为主,有“热带大陆”之称。

大洋洲分三部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北美洲:中间平原为主,两侧多山地、高原;南美洲:西部山地,东部平原、高原相间排列;南极洲:冰雪大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2、洲界线: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与非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与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峡;与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与北美洲的分界:丹麦海峡。

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峡。

3、四大洋:
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

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面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
4、海陆变迁的影响因素
垂直运动,又称为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
5、地壳运动的分类
地壳运动按运动的速度可分为两类:①长期缓慢的构造运动;②较快速的运动
6、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7、板块运动学说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8、海洋资源的种类
①生物资源②海水资源
③石油资源④矿产资源
9、海洋污染
海洋的污染主要是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

10、防治海洋污染的措施
①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立足于对污染源的治理;
②对海洋环境深入开展科学研究;
③健全环境保护法制,加强监测监视和管理;
④建立海上消除污染的组织;
⑤宣传教育;
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
⑦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实施定期休渔制度;
⑧加强立法管理,防止海洋污染;
⑨提高科学技术,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⑩加大宣传,全民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
参考答案二、题型、技巧归纳
1.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水体污染
3.D
4.A
5.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