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20课文房奇葩—齐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20课文房奇葩—齐笔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评述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材共两页,展示了齐笔的历史、产地和制作工艺特点,对于学生了解家乡民间工艺、了解中华传统制笔工艺甚至传承民间手工制作方法都有很好的示范价值。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齐笔的历史、产地和制作工艺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搜集、欣赏、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民间工艺的了解程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齐笔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嘉兴民间工艺的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了解齐笔的制作工艺特点,知道齐笔“四德”。

教学难点准确的表达出齐笔的制作工艺特点。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出示毛笔,问:你认识它吗?
学生都认识——毛笔
2、你知道第一支毛笔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
小故事——蒙恬造笔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二、导入新课
1、毛笔的历史
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

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笔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笔的样子。

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

2、四大名笔
中国的毛笔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代的发展与完善,逐渐产生了在中国“四大名笔。


浙江的湖笔
安徽的宣笔
河北的衡笔
山东的齐笔
三、启发新知
1、齐笔起源
四大名笔之一的齐笔就在我们身边。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前世今生吧!生介绍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包括齐笔的历史、产地、特点等
2、制作工艺
通过大家的介绍,我们对齐笔有了初步的了解,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小段视频,让我们通过视频看看齐笔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吧!
播放视频:齐笔制作工艺
3、总结特点
请学生结合课本总结齐笔的制作工艺特点。

4、齐笔“四德”
正是因为齐笔的制作考究,所以制作出来的齐笔锋颖坚锐,健劲有力,具有尖、齐、圆、健之“四德”
小知识:齐笔“四德”
四、分组实践
1、练习体会
下面就让我们来试用一下齐笔吧。

生试用齐笔,进行书写或绘画尝试。

2、谈体会
谈谈你对齐笔“四德”的体会。

五、拓展小结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对毛笔的探究,了解四大名笔的异同,传承中国文化。

用视频吸引学生,将枯燥的讲解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具体了解齐笔的制作工艺特点。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的体会到齐笔的特点。

板书设计
20、文房奇葩—齐笔
浙江的湖笔、安徽的宣笔、河北的衡笔、山东的齐笔
尖、齐、圆、健之“四德”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21课《匆匆》word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幻灯片、音乐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背诵给大家听?
2、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
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

板书课题。

4、了解作者: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
5、解题:“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学会7个生字。

2、把课文读正确。

3、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三、小组合作
1、读准词语.
2、听写词语,互查互批。

3、组内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

四、读文解疑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五、指引探究,布置作业
1、读课文,想一想:朱自清先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自主朗读,感悟体验
(一)自主阅读,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指导朗读:体会时间短暂易逝。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3)过渡: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3、细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
(2)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a 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b问一问自己能做什么?
c问一问想问的人能做什么?
三、回读全文,懂得惜时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
四、友情倾诉,共享格言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把一句有关惜时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五、作业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