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三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我国当代识字写字的教学实验 和经验
张 雪
一、集中识字实验
• 1、集中识字实验:1958年,最早的实验基地是辽宁省 黑山县北关实验学校,主要采用按字音归类的方法学生 字,以后侧重按字形归类,并创造了"基本字带字"、 “形声字归类”的主要教学方法。张田若、刘曼华“集 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 • 2、集中识字法: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归类识字,以看图 识字为基础,形声字归类为主体,辅之一基本字带字, 偏旁部首识字、形近字对比、反义词对此等多种形式的 归类识字法。
五、韵语识字实验
• 1、1987年,辽宁省东港市实验小学进行了韵语识字教学 实验,形成了“韵语识字、尽早阅读、循序作文”的教学 体系。 • 2、教学方法: • “字从文”,“整体输入”原则 • 具体做法:(1)先认识1000个高频汉字(2)发挥字音和 字义场的优势效应,字→词→故事,使字不离词,词不离 句,句不离文(3)尽量避免重复字出现,力图以最小的 篇幅概括所有的生字,突出意义组块、整体输入、先整体 后部分的特点,成批识字(4)"四会"分部到位(5)采用 韵语
• • • • •
3.集中识字的特点 优点: 1、效率高 2、目标单一、任务明确 3、学习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及自学汉字的能 力 • 缺点: • 1、单调乏味 • 2、容易回生
二、分散识字实验
• 1、分散识字实验概括 • 新文化运动后:“三五观点” • “分散识字实验”:特指1958年,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斯霞老师进行的随课文分散识字实验。从改编教材和改进 教法进行改革。 • 2、分散识字教学方法:先打好识字基础,即抓好汉语拼 音和汉字结构的教学,然后边识字边阅读。特别注重“字 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加强字词 练习,把阅读与学习、巩固汉字联系起来。
四、听读识字法
• 听读识字:是指在入学儿童不识字或识字量很少的情况下, 根据认知规律,通过“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认汉字” 等语言实践活动自主进行识字的教学方法。这是上海师范 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吴忠豪主持的一项教学实验。 • 主要特点: • 1.根据儿童遗忘规律; • 2.强调在阅读活动中识读汉字; • 3.重视学生差异,开发学生识字潜力; • 4.提倡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指导低年级学生写字的有效建议
• • • • • • • 1、针对儿童 3、练好过硬本领,发挥示范作用。 4、遵循书写规律,讲究指导方法。 (1)写好基本笔画 (2)突破难点,掌握规律 (3)在理解音、形、义的基础上写字
遗忘规律曲线图
•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 且遗忘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 初遗忘速度快,以后逐渐缓慢。 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 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听读识字教学过程
• 第一阶段(开学1-3周)听后阅读,利用无意记忆熟悉汉 字 • 第二阶段(4-12周)利用有意记忆,分批认识汉字听故 事,说故事 读故事 认汉字 • 第三阶段(12周以后)先识后写,逐步达到“四会”
• 2、注音识字法:先用一个月时间教汉语拼音,强化直呼 音节训练和书写音节训练和书写音节训练,为读写训练打 基础。 • 其次,通过三条途径进行识字教学: • 大量阅读,解决“识”字问题 • 通过写字课,解决“写”字问题 • 写作训练,解决“用”字问题
• 3、注音识字的特点 • 优点: • 1、不受识字量的限制而比较自由地提前进行读写训练, 形成了“越读越识,越识越读”的良性学习机制 • 2、建立了一种有计划地指导和有计划地开放相结合的教 学指导方法,即“有师指导”和“无师自通”相结合。 • 缺点: • 由于汉语拼音功能扩大,汉字的形义关系被淡化,识字量 逐步增加后,容易产生别字。
韵语识字的特点
• • • • • • • • 优点: 1、速度快 2、负担轻 3、效能高 4、重素质 局限: 1、不能根据汉字难易顺序编写韵语 2、语音系统与形义系统不一致,一旦韵语别写不好,容 易违背口语,诘诎难通
六、电脑识字实验
• • • • 1991年,上海市实验学校创造了电脑识字教学法。 优势: 1、将学汉语拼音、学汉字和学电脑有机结合在一起 2、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开发了《语文电子读 本》,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设计了“学习性内 容”、“练习性内容”、“创作性内容”、“信息性内容” • 3、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视觉、听觉、触觉的调动。 • 4、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按照字频高低安排识字程序, 还区分了“二会字”和“四会字”。
三、注音识字实验
• 1、注音识字实验概括 • 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将汉语拼音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后 开始使用的教学方法。汉语拼音功能:帮助学习识字,帮 助学习普通话。 • 全称“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由黑龙江教育学院的 同志于1982年提出,实验从扩大汉语拼音功能入手,之后 进行阅读、写话、寓识字于学汉语之中,建立了先读书后 识字、边读书边识字的教学体系。
• 3、分散识字的特点 • 优点: • 1、识字有趣;对词义理解比较准确,尤其对多义词、虚 词、含义较深的词理解充分,更好的运用。 • 2、把识字、阅读、语言训练等环节组合在一起,有利于 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 • 缺点: • 1、教学目标多元,识字进程缓慢 • 2、不能充分利用汉字规律进行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