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典型地区高氟地下水形成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典型地区高氟地下水形成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高氟地下水是世界性的健康隐患之一。
我国是高氟地下水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典型地区包括山东半岛、四川盆地、贵州、陕西等地。
其中,山东半岛是我国高氟地下水重要分布区之一。
高氟地下水严重威
胁着山东半岛地区的人畜健康和经济发展。
因此,研究山东典型地区高
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对于指导该地区高氟地下水的治理具有重要的实
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研究典型地区的地质、水文条件及水化学特征,分析地下水中氟
的来源和迁移规律。
2.深入探究山东半岛地区岩石氟来源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地下水中
氟与岩石、土壤、水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3.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研究典型地区地下水氟的赋存状态及
其与地下水基本性质如PH、温度等的关系。
4.对照同类地区的研究成果,分析不同区域形成高氟地下水的共性
和个性。
(二)研究方法
1.野外调查和采样:对研究区实施现场采样,获得样品数据;分析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元素、稳定同位素、氟和硼等微量和轻重稀土
元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以及其相互关系。
2.室内实验:通过室内模拟实验仿真不同环境条件下氟与地下水之
间的相互作用,模拟高氟地下水的成分及演化规律,并对其成因机制进
行分析。
3.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氟与地下水相关性模型,探究氟同多种因素(如地下水流动、水体化学、地质构造等)的作用机理,揭示高氟地下水成因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研究进展和预期成果
(一)研究进展
1.初步采集了采自研究区地下水的样品,并对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
2.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初步探究了影响研究区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因素。
(二)预期成果
1.揭示了研究区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为高氟地下水的治理提供支持。
2.较全面掌握了研究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3.构建高氟地下水成分及演化规律的数值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基础。
四、研究计划
本研究计划于明年年初开始,研究期为三年。
主要工作如下:
第一年:
1.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构建概念性模型,初步探究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因素和机理。
2.初步整理和分析野外采集的样品数据,评估高氟地下水对人畜健康及经济的潜在威胁。
第二年:
1.深入野外调查,完善数据采集,继续优化模型。
2.建立高氟地下水成分及演化规律的数值模型,进一步研究高氟地下水形成机理。
第三年:
1.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深入分析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高氟地下水变化原因。
2.撰写研究成果,并形成市场适应的高氟地下水治理技术规范和实施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