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零售业的现状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零售业的现状调查
摘要:中国现今的零售业有两大发展时期,一是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现代意义商场出现了,经营模式以低成本的柜台租赁为
主要模式。
第二阶段开始于21世纪初,一直持续到现在。
租赁式百货
的低成本,低门槛和不菲的利润吸引了大量热钱特别是地产商的涌入。
2 1世纪初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前后,随着大量热钱的涌入,购物中心在
全国各地尤其是北京大量出现。
从二环内到五环外,购物中心们大兴
土木,其膨胀速度远远超过了消费客群的发展,甚至超过了品牌的扩
张速度。
造成的恶果一是商场大幅度压低利润恶性竞争,甚至不惜赔
钱邀请一线品牌入驻,例如百盛复兴门店的卡地亚专柜;二是大量购
物中心强行上马,勉强开业或者是由于招商问题迟迟无法开业。
一来
是地产商本来就不具备现代零售业所需要的品牌资源,二来是地产商
还在用苏宁国美的租房子式理念管理商业,以“高大全”的理念指导
招商。
关键词:北京零售业现状欠缺对策
一、北京零售业缺什么
北京零售业最缺的只有一个:现代化的零售管理理念。
任何商业项目,
在策划之初必须有一个基础理念,必须创造一个与竞争对手截然不同的
经营理念,给自己的顾客群一个来的理由。
美国的Nordstorm百货店,它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就是“无条件退换货”。
不论你买什么商品买了多久,都可以在它那里退换。
中国商场高层瞠目结舌的问,你们这么做不怕被人钻空子吗?Nordstorm的高层自豪的说,我们一直坚持了这么多年了,据统计只有2%不诚实的顾客钻空子,我们不能为了这2%而愧对98%的诚实顾客。
中国商场高层叹了口气说,在中国诚实顾客能有2%就不错了。
故事的中心思想不是讨论“中国人的诚信”问题的,重要的是,Nordstorm的经营理念就是一家“无条件退换货”的百货店,有了这个理念,它才可以和竞争对手区别开来,所有的营销活动都为了向顾客群反复强调和传达这一理念,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功的百货店的必经之道。
二、零售业的十个事实
1. 地域性。
定位和选址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不同城市的发展程度区别太
大,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也是天差地别。
山西太原的高档百货店里最好
卖的牌子是皮尔卡丹,卖Zegna反而没人买,因为大家不认识。
2.高技术性。
21世纪初,北京的某家老牌商场,就曾邀请美国一家著名咨询公
司来参观给建议,美国人在商场里上上下下转了一圈后,在其平面图上画了一道弯弯曲曲的线,说你们按照这条线重新划分商铺和步道吧。
重新整顿后的商场果然客流大增,这一条线美国人就收了小一百万元。
这条线业内叫“动线”,是商场内客流的流动路线。
之后中方还想请美国人帮忙调整下商铺,美国人拿着一摞楼层图说,该怎么调,我们已经做好了,不过这个方案值800万。
最后中方也没舍得花这个钱。
3. 不可复制性。
一家在北京很成功的百货店,如果拆成零件搬到上海最繁华的
街道上,重新组装好开业,成功的几率和国足狂胜巴西差不多。
4. 功能至上。
现在人们去商场买的已经不仅仅是商品了,而是经历,否则还不
如在家网购。
经营者必须给消费者一个“来的理由”。
5. 商场管理者应在商品上附加的价值是服务,而不是折扣。
6. 不是所有顾客都爱买便宜货,但所有顾客都爱占便宜。
7. 就近购买原则。
不要幻想有车族会跑到远郊去买东西,人们永远会选择离自
己最近的商场。
8. 气候是最容易被人忽视但往往是零售业能否成功的致命因素。
9. 扩张战略很怕竞争。
开很多店在初期看起来很美好,但不做出特色做出差异,
竞争一来马上就垮台。
10.推广具时效性。
如果一家时尚杂志去游说一家高档购物中心买它的广告,
那几乎是一定会失败。
因为中国零售业的推广几乎都是基于自身的营销活动的,而这种活动往往只有节日前后那么几天,杂志上市的时候通常是一个月以后了。
所以商场的推广大多是“无脑式”投报纸和广播,或是店内广告。
三、现实
1. 商场的趋同性。
随着各个品牌的扩展战略发展,而店内面积是有限的,所以
最终,当今零售业管理层所推崇的招商优势将渐渐消亡。
以前老总们没有理念,任何一个商场都可以复制你的招商组合,无非是公关和钱的问题。
君不见,以前可以拿出来说事的一些商铺,如屈臣氏,丝芙兰,星巴克,现在几乎成了新开商场的标配。
渐渐的,既然大多商场里的牌子都一样,消费者只会选择折扣最大的那家,这往往是经营者不愿意看到的。
2. 不知己也不知彼。
金融危机以来,奢侈品牌是哀鸿遍野,唯独中国市场一枝
独秀。
3. “埋头苦干”,做的不好的不明白,做的好的更不明白。
一个惊人的事实就
是,往往一家商场的老总并不知道自己对面的邻居现在在忙什么。
这个和商场用人的“经验主义”有很大关系,一家唯资历是举而有着光辉历史的商场势必是不图进取的。
决策者整天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安排店内的促销和宣传上,自然没有精力去学习和提升。
4. 扩张战略一统江湖。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题,假如你投入100万,现
在每年的利润有20万,你努力做好做精这家店,可以把利润提升到40万,可竞争对手一下开了10家店,每家投资100万,利润20万,那就有了200 万利润,5倍于你。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没什么能阻止盲目扩张在中国的零售业界“一统江湖”。
扩张战略取胜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要有着大片零售业落后的地区和消费者供其扩张,而中国恰恰两者都有。
四、地产商和零售业
随着一线城市民宅市场的逐渐饱和,开发商开始把目光转向二线城市和商业地产,商业地产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填空期。
地产商都是扩张的高手,他们最关注的是,租金能否收的上来,
而不是如何提高租金。
所以在地产商做零售的第一阶段,大家都在忙于“填空”,要保证平面图里别开天窗,不管什么店,肯交租就是好商铺。
填空期带来的恶果就是,一些不符合定位租金提升难的商铺,为了不开天窗招进来,往往是一些占地面积非常大但营业额不高的商铺,后期想调整非常困难,挪到哪儿都不合适,最后只能清退。
怕的是一些各种原因不能清退的钉子户,在很多购物中心都这么凑合着。
二、“高大全”时期。
经营者们逐渐看到了高档购物中心的高利润率,眼红了,
于是乎又开始一拥而上搞“高端”。
这时的零售业决策者就像一个小孩子进了糖果店,够的着什么拿什么,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高端的来了,中档的就得让位,但中档的又卖钱,同样舍不得,怎么办呢?只好商场越开越大,品牌“以全为美”。
这下可苦了一些老店,本来就面积不大,还开在城区中心地带,根本无处扩张,怎么办?最后只好去改造库房和办公区,挪为经营用。
三、“精耕细作”时期。
坦诚的说,大多零售企业还没到这一阶段。
只有在中
国零售水平最高的上海,面对中国最高密度的商场分布,最挑剔最讲究的顾客群,经营者们被迫“精耕细作”,以市场细分和顾客细分为基础,确定自己的经营理念。
只有在这样的商场里,我们才会看到一些其他商场追捧的热门商铺被清退,而独辟蹊径的招进了一些自己的会员所钟情的高利润率商铺,我们会看到宁缺毋滥的招商,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决策者。
当然,地产商也可以做精做好零售,方法一是引进专业零售营销方面的人才进行管理,二是把商场委托给专业的零售管理公司。
后者则是国外的地产商常用的方法。
“精耕细作”是北京零售业更是中国零售业最终的唯一出路,因为扩张总有
空间受限的那一天。
总结与对策:北京零售业要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完善、积极创新,并
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北京零售业的具体手段,即发展多样化的零售业态、继续发展连锁化经营、科学化的管理、发展自有商品品牌、正确进行市场定位,促进行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电子商务,为零售业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开辟新的增长点、PK外资零售业,完善自我等手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