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熊和小矮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熊和小矮人》
一、教案设计
1.1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将能够:
•了解小熊和小矮人能力的差异;
•理解数学中“比”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不同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2 教学重点
•掌握“比”的概念及应用;
•认识不同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3 教学难点
•能够将“比”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能够结合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图形。
1.4 教学过程
1.4.1 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发言,了解不同图形的名称。
1.4.2 学习活动
•第一部分
–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两个人,小熊和小矮人。
小熊是小矮人的两倍高和两倍重,由此引出“比”的概念,并通过对比两个人的大小
和重量,让学生感受“比”的概念。
–引导学生自己找一组比例,并互相交流比例的大小,并根据比例画出对应的图形。
•第二部分
–通过展示、分析和讨论不同大小与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学习不同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通过对比和联想,发掘数学中的规律。
–让学生构思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自行选择图形并加以运用。
1.4.3 反思
•通过幼儿自评和教师点评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问题。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反思学习方法和成果,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反思
2.1 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内容涉及“比”的概念、不同图形的内外特性和关联学科、领域等多个
方面。
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方法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领悟和理解所学内容。
2.2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例如,引导学生发现和
交流不同图形的内部特性和规律;通过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创造性;通过思维导图、板书等多种方式,梳理教学内容的脉络和内在逻辑关系等。
2.3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
经过本次教学实践,学生能够
正确理解“比”的概念和相关应用,掌握不同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具备一定的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