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真题】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氮气约占总体积的21% B.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用途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造成酸雨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
1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C.t
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
℃时仍是饱和溶液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
2℃降至t
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3、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 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
A.6.8g B.9.6g C.8.8g D.4.4g
4、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 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C
2H
4
B.CH
4
O C.CH
4
D.C
2
H
4
O
5、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A.花香四溢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
B.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C.滴水成冰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
D.食品变质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
6、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
7、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8、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B.花生油 C.面粉D.冰块
9、“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使用火药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D.冶炼金属
10、关于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元素B.生铁和钢是常见的铁合金
C.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D.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
11、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
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
2
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2、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C.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只含一种分子
D.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13、市场上有些不法分子用外表酷似黄金的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销售,以牟取暴利,下列做法不能鉴别其真伪的是()
A.测量密度 B.加入稀盐酸
C.在酒精灯上加热 D.观察颜色
14、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
15、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
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16、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
A.B.C.D.
17、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的水溶液使石蕊显红色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A.CO
2
C.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D.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
18、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19、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24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D.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
20、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的一组是()A.锰、钛B.氩、金C.铅、铂D.氦、汞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
为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已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3)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
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
2H
4
)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醇可作燃料。
现有一定量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16.2g水,同时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25.2g,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_________g,混合物中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比)。
2、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
2
,加剧了大气层的______________效应。
(2)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3)大米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填名称)。
(4)儿童患佝偻病、骨骼疏松是因为缺少_____________元素。
(5)用铁制作炊具是利用其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_性。
3、现有:①四氧化三铁;②食盐水;③水;④高锰酸钾;⑤洁净的空气;⑥液氧;⑦二氧化锰;⑧铁粉;⑨澄清石灰水;⑩胆矾10种物质。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图是“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A中加入5 mL浓氨水,B中加入20 mL 含酚酞的蒸馏水,罩上大烧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________(填“A”或“B”)烧杯中溶液开始变红。
(2)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一个基本性质是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大烧杯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即可)。
2、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②③④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
2
_________(填序号)
(3)③中,若X为澄清石灰水,则③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X是水,④中能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若
④中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则X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 NaOH溶液
B CaCl
溶液 C 浓硫酸 D 稀盐酸
2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样品,为了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取45g石灰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45g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g
(2)本实验是否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完成实验,并说明理由_____。
(3)列式计算45g石灰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可用于生产催化剂。
(1)Fe
2O
3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赤铁矿经提纯后得到的纯净Fe
2O
3
可用于生产某种工业催化剂(主要成分为
FeO和Fe
2O
3
),其反应原理为2Fe
2
O
3
+C
高温
4FeO+CO
2
↑。
现将焦炭和过量的
Fe
2O
3
混合均匀,按上述原理充分反应,如图所示为固体混合物的质量随反应时
间的变化曲线。
①由图可知:生成CO
2
气体的质量为______g。
②计算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FeO的质量分数______ (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
整的计算步骤)。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B
2、A
3、C
4、B
5、D
6、A
7、B
8、A
9、B
10、A
11、C
12、C
13、D
14、C
15、A
16、C
17、D
18、B
19、A
20、A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天然气 酸雨 22242 2CO 6H C H 4H O
++∆催化剂
13.8 1:11
2、温室 隔绝氧气 淀粉 钙 导热
3、⑥⑧; ①③④⑦⑩; ②⑤⑨; ①③⑦。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B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防止氨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或使氨分子局限在一定空间内运动,浓度增大,实验现象明显)
2、试管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C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40g;(2)不能,因为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碍碳酸钙与稀硫酸的接触导致不能继续反应,使反应慢慢停止;(3)30%
2、(1)30%;(2)①1.1g;②36%。